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教學計劃 >

歷史教師個人教學計劃

歷史教師個人教學計劃

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相信大家對即將到來的工作生活滿心期待吧!現在就讓我們制定一份計劃,好好地規劃一下吧。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寫好計劃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歷史教師個人教學計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歷史教師個人教學計劃

歷史教師個人教學計劃1

歷史教師個人教學計劃由中國小蒐集整理,提供於廣大教師免費下載使用。同時本站還配套有大量的學科同步免費教案,免費課件及免費試題等資料供大家下載。

本學期,我擔任九年級五個班的歷史教學工作。在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打算把工作幹好,現計劃如下:

一、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工作,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淨化學生的心靈,努力培養又紅又專的合格人才 。

二、加強學生管理,培養優秀的學風、班風,深入全面地瞭解學生,努力培養“赤誠、嚴格、活躍、奮進”的班集體。 九年級年級是學生的世界觀發展、變化的重要階段,同時,還面臨着要升學等實際問題,隨着課時和知識複雜程度的加重,很容易產生兩極分化,有的學生甚至會感到迷惘,對前途失去信心,趙宇就是典型的一個例子。因此,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思想工作顯得更加複雜和重要。在這個學期裏,一方面,我主要加大了對學生自治自理能力培養的力度,通過各種方式,既注意指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讓學生在自我意識的基礎上產生進取心,逐漸形成良好的思想行為品質;又注意指導學生如何進行自我管理,培養他們多方面的能力,放手讓他們自我設計、自我組織各種教育活動,在活動中把教育和娛樂融入一體。還注意培養學生的自我服務的能力,讓學生學會規劃、料理、調空自己,使自己在集體中成為班集體的建設者,而不是“包袱”。另一方面,我自己也以身作責,努力做學生的榜樣。

三、積極抓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努力使後進生以失敗者來,以勝利者走。 後進生的教育 和管理歷來是班主任和科任教師工作的'難點,卻又是影響班級整體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的至關重要的一環。在這方面,我首先做到了以正確的態度對待他們,深入調查摸底,搞清他們所以成為差生的原因,做到了因材施教,對他們處處真誠相待,時時耐心相幫,真正做他們的知心朋友、最可信賴的朋友。及時對後進生加強心理疏導,幫助他們消除或減輕種種心理擔憂,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同時,我還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後進生表現其優點和長處,使他們品嚐到成功的歡樂和喜悦。

歷史教師個人教學計劃2

為了使自己的教學跟上學校工作計劃,各項工作順利有序地進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現制訂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學校整體工作計劃為指針,切實把教育教學工作落到實處,結合高一年級師生的實際情況,着眼於學生的成長,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和教學質量,真正起到示範學校作用,歷史教師個人工作計劃。

二、工作目標

營造一支勤學善思、文明禮貌、積極向上的學生羣體,打造一個積極進取、和諧奮進的教師團隊,創建一個安全文明、務實創新、不斷追求的和諧年級。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的主題是“着重反映人類社會經濟和社會生活領域或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內容”。基本線索是,從中國古代農耕經濟講到近代西方工業文明的崛起和對中國的衝擊,再到20世紀各國經濟體制的創新與調整以及中國對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結束於經濟全球化日趨明顯的現狀。在敍述中外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變遷進程中的重要內容的同時,本冊教材還重視了歷史上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模式,並着重分析了我國的基本國情和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

經濟活動是人類的基本活動,人類有了以物質生產為主要內同的經濟活動,才開始有了自己的歷史。因此,經濟活動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並且,瞭解自古以來中外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變遷,以及人類為發展社會經濟、改善生活所做出的努力,對於進一步加深對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經濟與社會生活領域的認識,加深對經濟發展與政治革新、文化進步之間的認識,有着深遠的意義。

四、教學措施:

本學期擔任高一2至五四個班的歷史教學工作,有快班和平行班,工作計劃《歷史教師個人工作計劃》。學生情況參差不齊,部分學生學習習慣還有待提高,部分學生不能很好的掌握好學習的內容,這給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把本學期教學工作做好,制定如下教學工作

措施:

1、深入鑽研教材。以教材為核心,深入研究教材中章節的重難點,熟練把握歷史事件的邏輯體系,細緻領悟教材改革的'精髓,逐步明確教材對教學形式、內容和教學目標的影響。

2、準確把握新課標。新課標修改了部分內容的教學要求層次,準確把握新課標對知識點的基本要求,防止自覺不自覺地對教材加深加寬。同時,在整體上,要重視歷史應用、重視唯物史觀的滲透。如增加閲讀材料(開闊學生的視野),以拓寬知識的廣度來求得知識的深度。

3、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觀念。學生的發展是課程實施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師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以學生為主體,構建新的認識體系,營造有利於學生學習的氛圍。

4、發揮教材的多種教學功能。用好教材中圖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閲讀材料的功能,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組織歷史實踐小組討論,讓學生感受社會生活中歷史知識的必要性。

5、加強課堂教學研究,科學設計教學方法。根據教材的內容和特徵,實行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發揚教學民主,師生雙方密切合作,交流互動,讓學生感受、理解歷史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多參加歷史教研活動,多向老教師進行請教,不斷積累教學經驗。

6、落實課外活動的內容。組織和加強歷史活動內容,加強對學生表演歷史劇等歷史教學機會的把握。

總之,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嚴格地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正缺點,盡最大的努力,想出各種有效的辦法,以提高歷史學科的教學質量。

歷史教師個人教學計劃3

一、指導思想:

以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為根本指導思想,以教育法律法規為依據,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育教學。

二、教學目的及任務:

1、德育目標: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通過對歷史課程學習,擴大掌握歷史知識的範圍,深入地瞭解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對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有所瞭解,初步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學會運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認識歷史和現實問題,逐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歷史觀;樹立不斷完善自我、為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貢獻和關注民族與人類命運的人生理想。

2、教學目標:注重基礎知識的鞏固和強化,用簡潔有效的記憶方法記憶知識點以減輕學生的負擔;對歷史知識點進行歸納和總結,縱橫聯繫,形成小專題和規律性的認識;重視對學生的解題方法的指導,主要是通過大學聯考題的練習來完成;重視對學生引導重新解讀課本,仔細分析和鞏固記憶課本上的內容,把基礎知識落實到課本上;體現歷史學科與現實問題的有機結合,重視有關人文主義的知識點的挖掘和引導。

3、教學任務:本學期的主要教學任務是完成《歷史選修1—歷重大改革回眸》、《歷史選修2—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的課程教學,讓學生學會高中歷史的基本學習方法,掌握相關的'基本歷史知識和基本能力。

4、重新認識、感悟新課程。通過深入學習,樹立新的教學理念,轉變教學觀、人才觀、評價觀,提高自己的知識素養和專業素養。

5、積極參加教研活動。加強科組的常規管理,認真對待每一次的科組會議,加強集體備課,統一教學進度,加強彼此間的分工和合作。

三、具體措施:

1、以啟發誘導式教學為主,並採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以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讓學生改變對歷史學習的觀念有質的變化,學會高中歷史的基本學習方法。摸清學生情況,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探索新課程實驗的合作模式,改變舊的課堂教學方法,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做到師生互動,促進民主合作的新型師生關係的形成;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形成樂學合作、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加強直觀教學,充分利用多媒體等教學工具,積極採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效率。上課力求精幹、實在,重點突出,難點仔細分解。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3、做好訓練,增強學生的應試能力,保證教學質量。

4、抓好課前預習及課後及時鞏固。落實每個人的作業,儘可能實行輪流當面批改。

歷史教師個人教學計劃4

一、基本情況:

本人任教高二五個班的歷史課,在五個班中,其中分三個層次。普通班基礎偏差,學習習慣不好,因此做好後進生轉化工作是本學期的重點。實驗班成績較好,學習認真,因此做好培優輔尖工作更為重要。為理科,搞好必修教材教學,總之,要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使學生成為德才兼備的一代新人。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掌握學習歷史的方法,培養學生利用史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易混淆的知識點能對比區分,找出它們的異同。

2、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國際主義教育,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

3、不歧視後進生,與學生多交流,作學生的知心朋友,使每一位學生都能進步,使更多的學生能升入高一級學生深造。

4、使學生正確認識歷史發展過程中整體與局部的關係,辨證地認識歷史與現實、中國與世界的內在的聯繫,培養學生用科學方法,從不同視角去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措施:

1、每大週三課時,按進度要求完成新課,每學完一個單元進行單元測驗或單元訓練,每小節做適當練習。

2、充分應用好教材,改變教法,突出引導,採用多種教學方法,強調學生在課堂上去思考、討論,發展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3、指導學生上好活動課,強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

4、開展研究性課程活動,在現代教育手段下,進行中學歷史教學方法的探索,具體做法有:

(1)以探究問題為目的。

沒有問題是談不上學習和研究的,有人曾説:正是問題才把只不過是小碎石的東西變成了歷史的證據。然而,以往的歷史教學往往是固定式的,對於學生來説,並沒有產生真正的探究性問題,或只是膚淺性的問題,要不然就是令人頭痛的問題(如被動接受、死記硬背、機械重複)。歷史教學的真正意義在於使學生髮現問題、探討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因此所有的教學方法都應該是為了探究問題而設計的,要給學生機會去了解事情的基本情況,使學生去深入探討。

(2)以思維訓練為核心。

歷史學習不應該是促成思想固定化的過程。無論從哪一個角度講,歷史本身和歷史學科都不是限定在某一種僵化的模式中。人們對歷史的正確認識,需要發散式、複合式的思維,需要廣闊的、全面的、客觀的、辨證的、變化的、發展的視野,尤其是對歷史因果關係的思考,是對人的思維水平的檢驗。學生學習歷史,像學習數學一樣,也是思維的訓練和強化,是思考的過程,是獲得思維成就的經歷,是積累經驗的機會。所以,任何教學方法都要以激話、調動、啟發學生的'思維為主,促動學生歷史思維的活躍發展。

(3)以學生參與為形式。

使學生參與教學,而且是積極、主動地參與,是使教學得以真正展開的關鍵性問題。只有讓學生投身其中,從做中學才會激發動機引起興趣,才能使學生思維活躍,勇於表達自己的觀點;才能使學生通過教學活動體驗到挫折感與成功感;才能看出學生的鑑別力、理解力、創造力;才能使學生多與教師、同學交流,建立親密的合作關係。因此,教學方法的設計和運用重在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從根本上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況。

(4)開展多媒體教學。

深入探討多媒體教學的模式,精心製作課件,爭取把多媒體教學的優勢發揮到限度。

(5)以周密設計導學案為準備。

任何教學方法的運用,都不是隨意的,也不是隨機的,都要有事先周密的準備和安排,有具體的目標,有明確的設計思想,體現出一定的教學理念。方法的實施是有步驟的,而且要有迴旋的餘地。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需要教師以認真和客觀的態度來對待。

總之,在教學方法的問題上,我們特別強調要研究學生學習歷史的方法,注重學生的學習與發展,力圖使學生通過歷史教學,逐漸掌握開啟歷史之門的金鑰匙,成為能夠認識歷史的真正主人。

歷史教師個人教學計劃5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任教七年級(1)、(2)班,共約90多名學生。七年級是起始階段年級,特點是:好動,好講,比較浮誇。歷史是他們新接觸的一門新學科,所以大部分同學求知慾較強,對新學科會有較濃的興趣。但七年級學生的特點又使得他們可能管不住自己,上課只是聽聽而已,他們的記憶力、對問題的理解能力、語言的表達能力尚處於較低水平,綜合歸納能力更是欠缺,況且還有部分同學學習目的不明確,上課不認真聽,學習欠積極不主動。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慣、行為習慣成為新學期的常規工作,而培養學生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又成為今後教學工作的重點。

二、工作計劃

教學計劃:

1、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中國歷史》第一冊,主要包括四個單元的內容:即中華文明的起源、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統一國家的建立、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闡述了從我國的遠古居民到魏晉南北朝,各個時期的興衰過程及其經濟、文化的改革和發展。教學中主要引導學生把握好朝代的更替,掌握不同歷史時期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徵及其發展趨勢。

能力目標:在教學中,正確運用課本中的史料、圖片,課本中的動腦筋問題,活動與探究對學生進行能力訓練,教會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課堂上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日常檢測,加強學生歸納問題、靈活運用知識能力的訓練。通過引導學生評價歷史事件、歷史人物,使學生掌握評價歷史事件、人物的方法,學會正確表述歷史。充分利用“我的三分鐘我展示”,給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思想目標:在教學中,除了注重知識的傳授和能力培養,還應充分利用歷史課堂的.優勢,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通過學習中華文明的起源,青銅文明,使學生懂得中國文化的源遠流長,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通過學習不同朝代的歷史發展概況,認識到傑出人物如秦始皇、漢武帝、曹操、孝文帝等對歷史發展所起到地推動作用。通過不同時期文化成就的學習,對學生進行科技史的教育的同時,引導學生學習古代科學家、文學家們勤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精神,從而培養學生勤奮好學、腳踏實地、開拓進取的品質。

教學重點:夏、商、周的更替及青銅文明;秦的統一和滅亡;大一統的漢朝;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魏晉的建立;不同時期的文化科技成就。

教學難點:主要是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能力訓練,教會學生靈活運用知識。

2、教學進度:

嚴格按照市教研中心安排的進度表進行。

3、具體措施:

(1)研究七年級學生心理特點,抓好起始年級的常規教育,端正他們的學習態度,注意培養七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

(2)深入研討教材,提高駕馭教材能力;認真學習國中歷史教法、學法指導意見,提高自己的授課水平和業務能力;

(3)完善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精心設計每一課的學案。備課做到實用性強,提高課堂效率;組織好每一次單元檢測工作;

(4)重視學生能力培養,以“我的三分鐘我展示”為平台,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培養學生蒐集資料、表述歷史、評價歷史等方面的能力;關注全體學生和學生每個方面,提高教學質量此文來自優秀,促進優生髮展,提高合格率;

(5)重視集體的力量,積極參加集體教研活動,開展好集體備課,充分發揮集體優勢,以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對學生的培養計劃:

1、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

主要措施:利用歷史課的優勢,引導學生探討歷的人物的優秀品質,

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協助班主任,加強對學生的日常行為管理,經常深入學生,瞭解學生髮展動向,及時將學生不良行為加以改正;與所有教師一起,共同關注學生成長,引領學生沿着健康軌道發展;加強與家長的聯繫,對學生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與家長溝通,以取得家長對教育的支持。

2、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以後學習奠定基礎。

主要措施:

(1)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主要是利用學案,在上課時檢測學生預習效果,讓學生學會預習。

(2)培養學生聽課、做筆記的習慣。筆記可以記在學案上,也可以記在書上,經常檢查,以起到督促的作用。

(3)培養學生主動鞏固的習慣。針對歷史學科沒有作業的特點,想辦法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學生養成主動複習的習慣。

(4)培養學生整理好資料的習慣。許多學生上完課後資料保存不好,丟三落四,應對他們經常進行檢查,促使學生養成保存資料的習慣。

(5)培養學生表達能力,激發學習興趣。充分利用“我的三分鐘我展示”,培養學生表述、評價歷史的能力。

(6)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採取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專項能力訓練,使學生學會靈活運用知識。

專業發展計劃:

(1)積極參加校本培訓活動,及時瞭解學校工作計劃、工作目標,使自己的工作有據可依,有標可循。參加本學科各種培訓,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認真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努力使自己適應新的教學要求。

(2)積極參加各種教科研活動,參與研討和網上研討,多聽、多評課,取別人之長,補己之短。積極參與課題研究,提高業務能力。

(3)努力掌握更高的電教水平,把信息技術與課堂激趣有效整合。注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代化,積極運用幻燈,投影,錄音,錄像、多媒體,網絡等進行輔助性教學。

(4)在教好本年級教學任務的同時,對其它年級教材要經常疏通,做到知識體系的連貫,使自己能夠適應不同年級的教學。

歷史教師個人教學計劃6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將根據學校的工作精神,以學校教學計劃為指導,落實推進課程改革,形成先進的課程結構和綜合的教學理念,提高語言能力、教學能力;在歷史與其他學科之間建立對話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學的境界;實施綜合性學習,提高學生的識記、理解和綜合分析能力。加強常規教學的研究力度,切實深化七年級歷史教學,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二、教學任務及要求

歷史教學,要指導學生初步學會按時間順序觀察歷史發展和變化,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啟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識活動,對有關的歷史問題進行簡要評述,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

三、學生情況分析

1、學生知識能力基礎方面:七年級學生活躍開朗熱情,上課積極發言。經過國小六年的學習,七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學習技能諸如:閲讀簡單材料,從圖片、表格中獲取歷史信息,歸納整理等;但是由於學生的學習習慣不是很好,惰性較強,所以歷史成績也不是很理想。

2、個別差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高,但是不會聽講和自學、不會做筆記、個別學生不交作業、課堂吵鬧、回答問題天馬行空。

3、疑難困惑:老師的難題是課堂常規管理、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生行為的管理和規範,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學生的難題是知識點龐雜,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評價,對當今社會的一些問題的正確理解和分析。

四、教材分析

《中國歷史》第一冊,主要包括四個單元的內容:即中華文明的起源、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統一國家的建立、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闡述了從我國的遠古居民到魏晉南北朝,各個時期的興衰過程及其經濟、文化的改革和發展

五、教材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夏、商、周的更替及青銅文明;秦的統一和滅亡;大一統的漢朝;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魏晉的建立;不同時期的文化科技成就。

教學難點:主要是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能力訓練,教會學生靈活運用知識。

六、主要教學措施

1、夯實基礎,培養學生能力。

這學期的教學內容是授完七年級中國曆冊。理清每個階段的歷史線索,概括每個階段的歷史特徵,找到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是本學期教學最核心的內容。這就必須夯實基礎,引導學生自己來探索歷史發展規律,從而培養學生的能力。

2、優化課堂教學結構,課堂上做到精講多練,課後認真做好培優補差工作。

3、注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代化。積極運用幻燈、投影、錄音、錄像、影片,模型多媒體,網絡等進行輔助性教學。

4、加強對個別學生的檢查和督促工作。

通過每天的抽考和每月的月考,及時查漏補缺。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抓好後進生的個別輔導工作,從端正其學習態度,積極參與課堂的讀、思、練活動,使其成績在原有基礎上更進一步。

5、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如課堂上答題、小討論,故事會,通過這些活動開發學生的思維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同時也使學生主動複習當天所學的內容。這樣就使學生上課的注意力集中,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及時發現不足,及時總結。

6、集體備課強化教學質量,讓教師之間取長補短,資源共享,每週進行集體備課一次。

七、教學進度

嚴格按照市教研中心安排的進度表進行。

歷史教師個人教學計劃7

為更好的抓好七年級的教學工作任務,貫徹落實好《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四有一代新人,本學期七年級歷史除傳授學生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之外,還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等其他思想品德教育。“以學生髮展為本”為宗旨,制定如下教學計劃。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七年級學生總體水平查不多。歷史是他們新接觸的一門新學科,所以大部分同學求知慾較強,課堂紀律較好。但缺乏綜合歸納能力,且有部分同學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欠積極。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點

本學期七年級歷史第一冊選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學性、知識性於一體。可讀性強,圖文並茂,新增了許多趣味性較強的課堂知識活動。

2、教材內容

《中國歷史》第一冊的'內容是從我國的遠古居民寫到的魏晉南北朝,各個時期的興衰過程及其經濟、文化的改革和發展,共22課。

3、教材重點、難點

教材重點在於與歷史發展的線索相關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經濟、文化的發展。難點在於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及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評價。

三、主要措施與教學目標

第一、落實好課堂的教學目標

1、目標統一,準確。

2、以“內容標準”的要求為依。

3、體現統一要求與個性發展統一。

第二、使學生主動叁與到課堂教學中,如課堂上答題、小討論,故事會,通過這些活動開發學生的思維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同時也使學生主動複習當天所學的內容。這樣就使學生上課的注意力集中,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及時發現不足,及時總結。

第三、積極開展歷史活動課,鼓勵學習參與歷史小製作,通過課外讀物,網上探訪古蹟、名人軼事,擴大歷史的知識面,通過自主的學習方式,提高探究學習能力。加強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實踐能力。

第四、集體備課強化教學質量,讓教師之間取長補短,資源共享,每週進行集體備課一次。

第五、上公開課及聽課,課後評議互相促進,提高教學效果。

四、教學進度

新教材七年級歷史第一冊總共有22課,其中新課講授佔二十二個課時,單元複習佔四個課時,期中複習佔兩個課時,期末總複習佔四個課時。

歷史教師個人教學計劃8

一、指導思想

着眼於學生的發展,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和課改的要求,注重弘揚中國和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重視學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養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倡導教師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二、教材分析

七年級上冊歷史教材屬於中國歷史的古代史部分,距今時間較久遠,特別是先秦史,跨度很大,學生的理解主要是跟時間有關的內容比較難一些,需要分析的較少,重點內容是在奴隸社會的基本發展及向封建社會的過渡,還有這一時期的社會生產力所創造的財富,對社會發展起到的推動作用;後半部分主要講到封建社會的誕生、發展,統一國家的產生、發展,創造的中國古代史上的燦爛文明及對世界的影響。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材,縱向為近代史,主要內容體現了近代的屈辱史,中國由封建社會沒落到開始社會轉型,接受各種各樣的新鮮事物,打破傳統思想,摧毀舊的社會體系,這些內容貫穿本書的始終。

三、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的情況,現在還不是很細緻的瞭解,從目前的`初步瞭解及課堂的表現來看,學生的課堂紀律尚可,態度也在可接受的範圍內,總共87名學生裏,優生較少,大約在15人左右,中等生是主體,大約在50人左右,後進生約20多人,而且學習習慣各不相同,來自不同的學校,所以學習觀念和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也不同。

八年級學生的情況都比較熟悉了,106名學生,優生在30人左右,中等生50人,後進生20人左右,在優生裏,學習主動性強,能夠通過自主學習完成學習任務的少,大部分都需要教師不斷的提醒和的指導;中等生裏,大部分都沒有自主學習的意識,而且在課堂上還不能進行完整的聽學;後進生的學習狀況就更加困難,不僅基礎差,而且態度問題特別難以處理、

四、教學措施

1、注重學科間知識的融合與滲透

在把握教材時,教師應從總體上突破原有學科之間的界限,使學生能在多學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學內容。在宏觀上,應保持合理的綜合結構;在微觀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學科知識間的合理滲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聯繫。

2、注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倡導真正立足於學生髮展的新的學習方式,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通過那些能夠帶給學生理智挑戰的教學;通過那些在教學內容上能夠切入並豐富學生經驗系統的教學;通過那些能夠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次的體驗的教學;通過那些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的教學,真正做到“以參與求體驗,以創新求發展”的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3、突出能力目標的主導

即強調學生思考能力、創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以能力目標為主導,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態度,創造融洽的教學環境,給學生足夠的空間,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在教學中,始終圍繞能力目標的實現,努力探討用能力目標主導教學的途徑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識、能力和人格培養有機結合起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hk/fanwen/jiaoxuejihua/z7gre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