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教學計劃 >

精選四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範文錦集10篇

精選四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範文錦集10篇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不經意間,我們的工作又邁入新的階段,寫一份計劃,為接下來的工作做準備吧!想學習擬定計劃卻不知道該請教誰?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四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四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範文錦集10篇

四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教學目標

1、情感與態度目標:

(1)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養成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友愛寬容、公平公正、團結合作、有責任心的品質。

(2)指導學生參與社會生活,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能夠傾聽他人的意見,能夠與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 嘗試合理地、有創意地探究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習對生活中的道德問題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2、行為與習慣目標:

(1) 初步瞭解個人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初步理解個體與羣體的互動關係。瞭解一些社會組織機構和社會規則,初步懂得規則、法律對於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2) 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知道社會生活中不同羣體、民族、國家之間和睦相處的重要意義,懂得和平與發展是人類共同的願望。

3、知識與技能目標:

培養學生逐步建立自覺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識,知道同情和幫助殘疾人是一個人的良好品德的體現,並養成主動關愛處境困難或者不幸人的行為;知道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關心集體、參加集體活動、維護集體榮譽承擔義務,瞭解家鄉環境問題,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環境保護活動,瞭解民風民俗及對人們的影響,抵制不良風氣和迷信活動,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培養對家鄉的熱愛之情;瞭解交通發展的'狀況,感受交通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體會電視、網絡等媒體與人們生活的關係,瞭解辦一張報紙的基本方法,學會合作辦小報,瞭解通信的發展,知道現代通信的種類和方式,學會常用的通信方法

4、過程與方法目標:

以故事續編、小組討論等形式,讓學生明白要遵守公共秩序、社會公德。以"伸出援助的手"、"愛心小組"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愛心。進行實地調查,知道環境問題的原因及其危害,樹立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通過學生感興趣地實踐活動,培養熱愛家鄉,建設家鄉之情。以"我當小記者"、"我來當編輯"等活動,讓學生充分感受合作的愉快。

二、情況分析(工作重點)

學生情況分析:

四年級是國小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着他們社會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瞭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於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

教材情況分析:

本教材以四年級兒童不斷擴大的社會生活為主線,以關注每一個兒童的成長為前提,以發展兒童豐富的內心世界和主體人格為標,以體現與人為本的現代教育價值取向為理念;引導學生通過與自己生活密切聯繫的社會環境、社會活動和社會關係的交互作用,獲得對現代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能力;在感悟和體驗的基礎上,不斷豐富和發展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逐步養成社會主義合格公民所必須具備的道德觀、價值觀及相應的良好行為習慣。

三、教學措施(具體做法)

1、充分挖掘我校特色的教育資源,使校本課程教學走向家庭、社會,真正走進學生的實際生活,體現該課程的開放性、實踐性。

2、發揮藝術形式在本課程教學中的效能,創建良好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自主性。

3、精心準備,指導學生開展好課內外教育活動,寓教育於活動之中。

四、課外活動或興趣小組活動

1、通過播放錄像、課件等方式,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增強健康閒暇的本領和閒暇道德觀。並以"我當小記者"、"我來當編輯"等活動,讓學生充分感受合作的愉快。

2、讓學生組織課外研究小組,瞭解環境問題的原因及其危害,樹立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還要比較不同通信的特點,選擇適當的通信方式與自己的親友進行一次實際通信聯繫。培養他們運用現代通信工具的能力。

五、教學進度

教 學 進 度

周次 日期 教學內容 備註

1 2、21~2、22 1、在公共汽車上 2月20日上課

2 2、25~3、1 1、在公共汽車上

3 3、4~3、8 2、想想他們的難處

4 3、11~3、15 2、想想他們的難處

5 3、18~3、22 3、伸出我的手

6 3、25~3、29 3、伸出我的手

7 4、1~4、5 4、我們贏了 清明節放假

8 4、8~4、12 4、我們贏了

9 4、15~4、19 5、綠色小衞士

10 4、22~4、26 5、綠色小衞士

11 4、29~5、3 6、我們的民風民俗 勞動節放假

12 5、6~5、10 6、我們的民風民俗

13 5、13~5、17 7、家鄉的變化

14 5、20 ~5、24 8、怎樣到達目的地

15 5、27~5、31 9、媒體連着我和你

16 6、3~6、7 10、辦一張自己的報紙

17 6、10~6、14 11、怎樣和他聯繫 端午節放假

18 6、17~6、21 期終複習、期終考

四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教學內容

《科學》四年級上學期教材共由五個單元組成:

有生命的物體、溶解、天氣、磁鐵、聲音,分別涉及新課程標準的生命科學和物質科學的部分。教材設計了多個探究活動、專題研究,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加深對科學的理解,增進科學探究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

(一)、科學探究

1.學會從生活中尋找研究的問題,懂得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解決不同的問題,並能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比較和評價。

2.組織學生在課堂上和課外經歷一些有意義的科學探究活動過程。

3.學習用比較的方法進行科學探究;進行有系統的科學觀察訓練。

(二)、情感態度價值觀

1.鼓勵學生好奇、愛問、愛想象。

2.讓每一個學生在科學學習的過程中,都能體現自我的價值,嘗試成功的喜悦,建立學習的信心,激發學習科學的興趣。

3、學習傾聽別人的見解,尊重他人説話的權利;能運用各種方法記錄與表達自己的事實。

(三)、科學知識

1.瞭解有生命體的共同特徵、建立生物的基本概念。

2.圍繞“溶解”的主題,運用對比思想研究觀察物質之間的相互混合、溶解的現象,進行溶解的觀察實驗,進一步擴展學生對溶解現象的認識。

3.認識天氣的最基本要素,引導學生用各種方法去開展對天氣現象的研究活動。

4.探究磁鐵的方向特性,磁鐵的兩極,不同磁鐵之間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規律。

5.研究聲音的產生和傳播,區別聲音的大小和高低,區分樂音和噪音

三、教學實施要項

1.要求教師儘可能提供時間、空間,創造學生學習的情境,使學生積累和掌握某一科學事物的有關知識和觀察經驗,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辦法來增進對研究對象的瞭解,進行科學探究活動。

2.重視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加強學生對事實收集和表達的指導與訓練,要求學生更為準確和細緻地觀察物體,要求學生使用科學的測量方法,要求學生選擇適當的詞彙、數據和圖表來描述物體有關的現象。

3.在觀察和收集信息的基礎上,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以形成新的認識,並運用對比的方法進行抽象概括,從而形成有關生物與非生物的概念。

四、教學評價

(一) 第一單元《有生命的物體》

1、小組形式開展對一種動物較全面的觀察;

2、能系統地描述觀察到的結果,並在班級進行交流;

3、能在觀察的過程中,有目的地尋找資料,解釋觀察中難以解決的問題,並進行整理;

4、能在討論中,提出新的、有意義的問題,根據事實陳述自己的見解,並樂於傾聽別人的意見;

5、能完成植物根莖的實驗,並做出自己的解釋;

6、能對動植物的共同特點有正確的認識,能初步形成生物和非生物的概念,瞭解生物的基本特徵。

(二) 第二單元《溶解》

1、在課堂的學習過程中,善於提出新的、有意義的問題,樂於以不同形式參與一系列的觀察研究活動和對問題解決中,獲得各種觀察研究活動經歷;

2、學生能在小組或班級裏交流自己的觀察研究發現,並能大膽想象,做出自己的解釋;

3、學生能按要求進行過濾和加熱蒸發的實驗操作;

4、學生能在課外自覺地進行觀察更多的其他物質之間的溶解和不溶解活動。

(三) 第三單元《天氣》

1、以小組或個人形式參加對雲和雨的觀察、記錄活動;

2、主動積極地討論用不同的方法測量降水的多少;

3、用簡單的方法進行降水多少的測量;

4、以簡單的方法對風進行觀測、記錄;

5、比較好地堅持測定、記錄一週的氣温情況,並進行簡單的分析;

6、瞭解各種各樣的天氣給我們帶來的不同感受,並簡單描述四種以上天氣的名稱和特點。

7、在經歷各種活動的過程中,能較好地參與討論與交流,與同學分享。

(四) 第四單元《磁鐵》

1、積極參與研究磁鐵性質的實驗活動,能提出有價值的研究問題;

2、能根據研究的目的.設計實驗,操作實驗;

3、能與同學協作共同完成實驗和製作任務;

4、能準確使用科學概念;

5、能解決實驗和操作中出現的問題;

6、能進行小磁鐵、磁力小車、指南針等實踐活動。

(五) 第五單元《聲音》

1、應用以前學過的概念和技能參與對聲音的產生、傳播、控制的探究活動;

2、利用比較的方法分辨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分辨聲音的變化;

3、用不同的方法探究物體發聲的方法和原因;

4、能設計一個對比實驗,驗證聲音在液體中可以傳播;

5、能通過控制聲音的研究,提出自己在控制噪聲方面的想法。

五、課時與進度安排:

序號 課題 周次 演示實驗 學生實驗與準備材料 課外作業

1 動物怎樣生活 一至四 課件 觀察一種動物 飼養或觀察一種小動物作好記錄

2 形形色色的動物 課件 討論歸納

3 植物怎樣生存 課件、根莖輸送作用 觀察植物的根並分類

4 植物的根和莖 課件、根莖輸送作用

5 形形色色的植物 植物的蒸騰作用

6、7 整理與測驗

8 食鹽在水裏溶解了 五至八 溶解實驗 瞭解有關溶解的知識與實驗

9 怎樣加快溶解 溶解的對比實驗

10 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鹽 溶液定量實驗

11 分離鹽與水的方法 酒精燈使用;蒸發儀器的使用 酒精燈使用;蒸發與結晶實驗

12 觀察更多的溶解現象 液體、氣體溶解實驗

13、14、 整理與測驗

15 雲和雨 九至十一 課件 雲的觀察與記錄;測量雨水 天氣與氣温記錄

16 風的觀測 風向與風力 體會風向與風力;製作小風車

17 氣温的變化 氣温測量 測量並記錄氣温

18 我們關心天氣 天氣與預報的解讀 記錄天氣、氣温、風向、風力降水

19、20 整理與測驗 氣温折線圖的繪製 繪製氣温折線圖

21 磁鐵的磁性 十二至十四 磁性實驗

22 磁鐵的兩極 兩極性質;磁懸浮實驗

23 做一個小磁鐵 製作小磁針

24 指南針 自制指南針

25、26 整理與測驗

27 聽聽聲音 十五至十七 課件 聽音與辨音 瞭解有關聲音與噪音的知識

28 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發聲實驗

29 聲音是怎樣傳播的 固體、氣體、液體傳聲實驗

30 控制物體發出的聲音 製作發聲罐與降低音響實驗

31 製作我們的小樂器 自制小樂器並演奏

32、33 整理與測驗

34-40 期末整理與評估 十八至二十

四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四年級現有三個教學班,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學習習慣較差。他們普遍習慣於被老師和家長牽着走,而不善於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並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瞭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學生雖經過一年的科學學習,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學生的科學常識極為缺乏,科學探究能力和意識不強。家長和學校偏重於語、數、英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國小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國小生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國小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二、教材分析:

1、本冊內容情況:

《科學》四年級上冊由“有生命的物體”、“溶解”、“天氣”、“磁鐵”和“聲音”五個單元組成。在三年級上、下冊的基礎上,本冊教材將繼續引領學生經歷一系列有意義、有價值的科學探究活動,使他們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加深對科學的理解,增進科學探究的能力。

2、本冊的主要活動:

(l)、對有生命物體的與研究。

(2)、從觀察、比較食鹽和沙在水中的變化開始,引導學生進入對溶解現象觀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動之中。

(3)、對天氣的觀察與測量從天空中雲的形狀和變化開始,對構成天氣的四個要素分別進行觀測。

(4)、對磁鐵的觀察與實驗從學生已有的經驗開始,用實驗的方法觀察磁鐵能吸引哪些物體,磁鐵各部分磁性的強弱,磁鐵的兩極,兩極的相互作用。

(5

)、對聲音的探究從傾聽周圍的聲音開始,通過對發聲物體的觀察的實驗,研究的探討聲音是怎樣產生的、聲音是怎樣傳播的,以及如何控制物體發出的聲音。

3、教學重點:

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

4、教學難點:

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別是實驗中控制變量、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三、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10、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四、學生科學素養培養的重點

1、要求學生能夠自己想出辦法來增進對研究對象的瞭解。

例如,對於空氣是否熱脹冷縮,要求學生想出一些觀察的方法。包括用什麼方法把空氣裝起來,怎樣才能不使空氣跑掉,怎樣才能看到空氣遇冷或遇熱後的體積變化。在探究活動中,要求國小生自己想出觀察的方法是需要一定條件的。他們要在積累和掌握了對這一事物的有關知識和一定的觀察經驗之後,才可能做到。由於學生在三年級已經學習了“空氣”單元,並已經掌握了觀察液體熱脹冷縮的方法,所以在這裏對學生提出這個要求是適時的。我們希望在其他活動中,也對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的自主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2、要求學生提高觀察的準確性和精確性。

三年級的觀察認識活動以定性為主,很少涉及物質的量。在本冊的`活動設計中,不僅要求學生更為準確和細緻地觀察物體,而且在很多情況下,要求使用測量的方法,並選擇適當的詞彙、數據和圖表來描述物體和有關現象。例如,雲量和雨量、氣温、天氣、磁性的強弱、聲音的高低等。在溶解、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等活動中,也對學生的觀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要求學生不僅觀察收集和了解事實,而且要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這也是本冊教材在學生科學探究能力方面提出的新要求。觀察和收集事實上只是探究活動的一部分,在此基礎上,對收集到的事實進行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以形成新的認識才是科學探究活動的全部。“有生命的物體”單元就

國小科學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要求學生廣泛收集事實,嘗試着進行加工和整理,並運用抽象概括的方法最終形成生物的概念。

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提高,以及對科學的理解是漸進的,需要我們引領他們經歷一個又一個具有科學意義的探究性學習活動,才能逐漸獲得發展。在新學期的教學中,希望老師們勇於探索,積累更多的經驗,將以探究為核心的國小科學教學提高到一個?碌乃平?BR>五、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 日期 課題 備註

1 8.30-9.4 準備

2 9.5-9.11 《動物怎樣生活》

3 9.12-9.18 〈形形色色的動物〉、〈植物怎樣生存〉

4 9.19-9.25 〈植物的根和莖〉、〈形形色色的植物〉

5 9.26-10.2

〈動物和植物〉

6 10.3-10.9 〈食鹽在水裏溶解了〉

7 10.10-10.16 〈怎樣加快溶解〉、〈一杯水裏能溶解多少食鹽〉

8 10.17-10.23 〈分離鹽與水的方法〉

9 10.24-10.30 《觀察更多的溶解現象》、《雲和雨》

10 10.31-11.6 〈風的觀察〉、〈氣温的變化〉

11 11.7-11.13 《我們關心天氣》

12 11.14-11.20 〈磁鐵的磁性〉

13 11.21-11.27 〈磁鐵牧郊〉?

14 11.28-12.4 〈做一個小磁鐵〉、〈指南針〉

15 12.5-12.11 〈聽聽聲音〉

16 12.12-12.18 《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17 12.19-12.25 《聲音是怎樣傳播的》

18 12.26-1.1 《控制物體發出的聲音》

19 1.2-1.8 〈製作我們的小樂器〉

20 1.9-1.15 鞏固評價

四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4

一、學生情況分析

我校四年級共有2個班,學生是非常喜歡《品德與社會》這門課的,但由於家長對它不夠了解,所以重視不夠,這樣影響了一些家庭作業的完成,以及一些實踐活動的開展,對本課程的學習也會受到影響。教師力爭減少一些負影響,努力提高活動質量,提高課堂效率。

二、教材分析:

《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上冊教材共三個單元:“生活中的消費”“生活中的習俗”“安全地生活”。

三、教學目標:

第一單元《生活中的消費》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養成熱愛勞動、勤儉節約的態度。

2、養成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團結協作、有責任心的品質。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觀念。

能力目標:

1、能與他人平等的交流與合作,學習民主地參與探究活動。

2、學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認識、分析社會事務和現象,嘗試合作地、有創意的探究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習對生活中遇到的道德問題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3、養成蒐集、整理和運用社會信息的能力能夠運用簡單的學習工具探索和説明問題。

知識目標:

1、1、初步瞭解生產、消費活動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2、初步理解個體與羣體的互動關係。

3、瞭解一些社會組織機構和社會規則。

4、初步懂得講文明、守法律對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第二單元《生活中的習俗》

情感態度價值觀:

1、熱愛生活,感受生活的快樂。

2、熱愛祖國,珍視祖國的文化傳統和節日習俗。

3、尊重不同國家和人民的文化差異,初步具有開放的國際意識。

能力目標:

1、能清楚的表達自己對節日及喜慶活動的感受和見解。

2、學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認識、分析社會事務與現象。

3、培養學生蒐集、整理、分析和運用信息的能力。

知識目標:

1、知道我國的一些傳統節日,瞭解幾個主要傳統節日的習俗和來歷

2、知道我們生活中的一些喜慶活動及民間風俗。

3、知道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

第三單元《安全地生活》

情感態度價值觀:

1、熱愛生命、熱愛生活。

2、養成自尊自主、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3、培養團結合作、有責任心的品質。

4、初步形成法制觀念。

能力目標:

1、掌握基本的自護自救的本領。

2、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能夠與他人平等的交流與合作,學習民主的參與集體生活。

3、學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認識、分析社會現象,有創意的探究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4、學習對生活中遇到的道德問題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5、學會蒐集、整理、分析和運用社會信息,能夠運用簡單的學習工具探索和説明問題。

知識目標:

1、初步理解個體與羣體的互動關係。

2、初步懂得法律對於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3、知道科學技術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影響。

四、教學措施及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1、改變陳舊的觀念,樹立新觀念

(1)轉變教材觀。教學是對教材的再創造,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根據新課程的教學要求,要運用好教材。要做到“刪減、替換、補充”。,教材是為學生提供的案例.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注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學主題。在教學過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題為基礎,引導學生去學習,去探究。

(2)轉變教學觀。新的課程改革,把關注人作為課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第一.要變“目中無人”為有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更新觀念,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要關注每一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的形成。第二,變“重結論輕過程”為重視學生學的過程。新課程強調過程,強調學生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教師的教學過程,要指導學生怎樣學,通過什麼方法學;不要把現成的結論強加給學生,要讓學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來看待世界,允許學生有自己的看法。

2、遵循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理念

(1)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

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的核心是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每一個兒童的成長,發展兒童豐富的內心世界和主體人格,體現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價值取向。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社會的能力,使學生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人。

(2)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

品德與社會課程教育意義在於對兒童生活的引導,用經過生活錘鍊的,有意義的教育內容教育兒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選取、引用的教育內容和形式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反映兒童的需要,引導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

3、要追求教育的基礎性和有效性

兒童期是品德與社會發展的啟蒙階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從兒童發展的現實和可能出發,要採用他們樂於和適於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幫助、引導他們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為他們今後人格和諧發展與完善奠定基礎。

4、改革教學方式

教師要注意遵循品德與社會課程的基本教學理念,採取以客觀社會為基礎與學生為主體的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廣泛採用活動型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在自主活動中自我體驗感悟,探究發現訓練技能,養成習慣。

5、重視學生學業評價

品德與社會課評價目的是獲得反饋信息,幫助教師改進教學,促進兒童發展,保證課程目標的實現,而不是對學生品德與社會性發展水平做終結性的評定,更不是利用評價結果對兒童進行比較與分等。因此,要從每個學生原有基礎出發,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強調以鼓勵為主的發展性評價。

五、教學進度

時間課題

第一單元生活中的消費

第1、2周第1課生活需要消費

第3、4周第2課不同的購物場所

第5、7周第3課做聰明的消費者

第二單元生活中的習俗

第8、9周第1課多彩的民族節日

第10、11周第2課家有喜事

第12、13周第3課異國習俗

第三單元安全地生活

第14、15周第1課交通安全每一天

第16、17周第2課從“119”談起

第18、19周第三課面對突發事件

四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5

本學期的主要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初步建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書寫基礎,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初步具備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流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和創造能力。適當介紹中西方文化,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增強世界意志,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本學期的教學計劃主要由聽説讀寫四方面的目標要求來決定:

1、能夠在聽完短文後回答問題,能聽懂、會説12組會話,並能進行簡單的交流。

2、能聽、説、認讀66個單詞(包括教室、書包、同學、傢俱、住宅結構、家庭成員、職業、數字、愛好食品和飲料、餐具等幾個話題)和進行簡單地運用。

3、能唱8首歌曲。能聽、説、吟唱歌謠。

4、能完成6個自我評價活動,能聽懂6個幽默小故事,能瞭解6項簡單的中西方文化知識。

二、教學設想主要十體現再以下幾個方面:

1、不宜以語音、語法知識為主,切忌不顧兒童年齡特徵,進行成人化教學。

2、不可追求英語學科高標準要求,要把握好程度和份量,不可超出國小生的接受能力範圍。國小英語課程規定的教學基本要求,如話題的範圍和接觸的詞彙總量(600——700),及視、聽、説、讀、寫、玩、演等活動能力的要求等應適應這一年齡段的特點。切不可要求過高,造成學生負擔過重。

3、採取方法多樣,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兼收幷蓄、集各家所長,採用綜合的教學路子。情景法、視聽法、直接法、結構法、功能法(交際法)、全身反應法、沉浸法、折衷法、綜合法等,只要有助於教學目標都可以採納。

4、創設情景、相互交流、激勵情意,啟發學習動機,樹立學習信心。

三、課時安排:

(略)

四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6

一、教材分析

《科學》四年級上冊由“天氣”、“溶解”、“聲音”和“我們的身體”四個單元組成。本冊教材是在三年級上、下冊的基礎上,引領學生經歷一系列有意義、有價值的科學探究活動,使他們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加深對科學的理解,增進科學探究的能力。

本冊教科書中的每個教學單元都有七個課題,這七個課題即學習的內容,也反映了科學概念和過程與方法雙向發展、螺旋上升的過程。

二、教學目標

本學期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至關重要的時期。教學中要因勢利導,積極引導學生在學習彙總尊重客觀事實、注重證據、大膽質疑,逐漸養成良好的科學品質和思維方式,真正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和學習質量。

1、要求學生能夠自己想出辦法來增進對研究對象的瞭解。

2、要求學生提高觀察的準確性和精確性。

3、要求學生不僅關注收集和了解事實,而且要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三、教學重點:

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

四、教學難點:

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別是實驗中控制變量、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五、學生情況分析

通過一年的科學學習,學生對科學課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求知慾和參與科學活動的願望明顯增強。學生已掌握許多的科學知識和科學的方法,對科學探究活動非常喜歡,並能以自己的方式觀察到許多細節的地方,興趣濃厚,已經具備初步的探究能力,動手能力。另外,在進行着觀察、提問、假説、預言、調查、解釋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強調小組合作必要性,所以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強。

但由於學生年齡的`侷限,觀察的深度、準確度還不夠,觀察或描述的方法還不會實踐運用。大部分學生知識面不廣,勤於動腦的同學佔的比例不是很大。還有的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這現象尤為突出。

六、教學措施

教學中要因勢利導,積極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尊重客觀事實、注重證據、大膽質疑,逐漸養成良好的科學品質和思維方式,真正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和學習質量。

1、瞭解學生對所學科學問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做出正確的教學判斷,避免客觀事實與學生的想象混淆,甚至用想象代替事實,以保證觀察和實驗中獲得證據的有效性。

2、指導學生反覆進行控制變量的實驗,使學生更好地認識科學的本質,瞭解控制變量的實驗的重要,並正確地看待誤差問題。

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提示學生用文字、數據、簡筆畫、圖表等進行記錄。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客觀地記錄觀察到的現象,對學生較長時間的觀察和記錄,每週都要進行督促和檢查。

4、耐心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語描述觀察到的事實和現象。

5、引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

七、教學進度表

周次教學內容

1我們關心天氣

2天氣日曆;温度與氣温

3風向和風速;降水量的測量

4雲的觀測;總結我們的天氣觀察

5水能溶解一些物質;物質在水中是怎樣溶解的

6國慶放假

7液體之間的溶解現象;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8溶解的快與慢;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鹽

9分離鹽與水的方法;機動

10聽聽聲音;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11聲音的變化;探索尺子的音高變化

12聲音的傳播;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13保護我們的聽力;機動

14身體的結構;骨骼、關節和肌肉

15運動起來會怎樣(一);運動起來會怎樣(二);

16食物在體內的旅行;食物在口腔裏的變化

17相互協作的器官;機動

18複習

19考試

四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7

教材分析

本教材的教學目標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英語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建立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培養學生裝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書寫基礎,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形成初步用英語進行簡單交流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和創造的能力。

翻閲此教材,總體感覺此教材有如下特點:

1、強調語言運用

本教材吸收了交際教學思想,注重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在整體構思、內容安排、活動設計和教學方法選用等方面都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體現語言的交際功能,把話題---功能---結構---任務結合起來,並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採用讓學生在有節奏的説唱中體驗語言。

2、注重能力培養

本教材在內容安排、活動設計和學習評價上都貫穿的主題。十分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運用所學語言去做事情的能力。

3、突出興趣出發

本教材從內容、形式、方法、插圖及裝幀設計等方面都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教學內容緊密聯繫學生裝生活與實際。選擇話題充分考慮國小生的需求。

4、重視雙向交流

本教材重視雙向交流,中西方文化知識的滲透,在教學內容中選編了一些適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的中西方文化知識。

5、本教材十分重視在學習內容上與其他學科知識的兼容閉並蓄,精選學生最需要了解的最感興趣的,最易學會的,最有普及價值的,與學生日常生活聯繫最緊密的學科知識內容融入語言材料之中。

本教材採用了編排體系。每冊書共和8個單元,其中2個複習單元。每單元分ABC三個部分,共10頁。

一、學生情況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接受了一年的'英語學習,掌握了一定量的英語詞彙和基礎的英語會話。故本學期將進一步培養其英語學習的興趣與運用英語的基本技能。在詞彙教學和會話教學的基礎上,紮實進行字母的四會教學。

二、教學目標與要求

1、能聽懂、會説12組會話,並能進行簡單的交流。

2、能聽、説、認讀66個單詞和聽、説、讀、寫26個字母並且能聽、説、讀寫36個單詞。

3、能聽、做、演18個遊戲。

4、能聽、做7個活動。

5、以學會2個製作。

6、能唱8首歌曲。

7、能聽、説、唱8首歌謠。

8、以完成6個自我評價活動。

9、能聽懂6個幽默故事。

10、能瞭解6項簡單的中西方文化知識。

三、教學方法

1、會話教學

本冊會話教學部分均設計在各種真實自然的情景之中,並以連環畫的形式出現。其目的在於分散教學難點,循序漸進,便於表演。三年級學生的特徵就是愛玩,了表現自己。因此,用表演和遊戲的形式來進行交流,學習語言,運用語言是最恰當的。儘量做到:融會話教學於情景表演之中,讓學生裝在表演中練,在交際活動中用。

2、詞彙教學

本冊書中的單詞都是圍繞話題集中歸類出現的。巧用實物和卡片,在興奮刺激的遊戲中讓學生學會單詞。將單詞的教學融於會話教學之中。充分發揮的優勢,動作與節奏相結合。

3、字母教學

字母是本冊書的重點教學內容之一。26個字母是英語學習的基礎,學好26個字母對學生裝以後的發音、拼讀和記憶是單詞都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本冊書中前三個單元每單元出現6至10個字母,每個字母都配有三個以上該字母為首字母的例詞,供學生在聽説例詞的過程中逐步瞭解字母在單詞中的發音。在教學時採用填字母、畫圖和找字母等方法進行趣味操練。

四、教學進度略

四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8

一、教材分析 :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複式條形統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二、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億十億百億千億,認識自然數,掌握十進制計數法,會根據數級讀、寫億以內和億以上的數,會根據要求用四捨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體會和感受大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培養數感。

2.會筆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3.會口算兩位數乘一位數(積在100以內)和幾百幾十乘一位數,整十數除整十數、整十數除幾百幾十數。

4.認識直線、射線和線段,知道它們的區別;認識常見的幾種角,會比較角的大小,會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數,能按指定度數畫角。

5.認識垂線、平行線,會用直尺、三角板畫垂線和平行線;掌握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徵。

6.結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動學習圖形的有關知識,發展空間觀念。

7.瞭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8.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初步瞭解運籌的思想,培養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1.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三、學生情況分析:

四年級三班,四班各64人,多數學生愛學習,學習積極性高,學習態度較端正。整體來説,學生對實踐性作業敷衍了事,有的學生思維教慢,針對這種情況,制定教學措施如下:

四、教學措施:

1、科學安排解決問題的教學,重視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應用能力。

2、提供關於空間與圖形的豐富素材,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3、提供豐富的、現實的、具有探索性的學習活動,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逐步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4、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滲透於數學教學中,用數學的魅力和學習的收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在動機。

五、課時安排

一、大數的認識(11課時)

1億有多大?1課時

二、角的度量(4課時)

三、三位數乘兩位數(9課時)

1.口算乘法2課時左右

2.筆算乘法7課時左右

四、平行四邊形和梯形(6課時)

五、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15課時)

1.口算除法2課時左右

2.筆算除法 12課時左右

整理和複習 1課時

六、統計(3課時)

你寄過賀卡嗎? 1課時

七、數學廣角(4課時)

八、總複習(5課時)

四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9

一、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共有五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6課時。第二單元,冷和熱,8課時。第三單元;奇妙的王國,5課時。第四單元,吃的學問,5課時。第五單元,排序和分類6課時。本冊內容是科學課的深入,既可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又可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二、目的要求。

1、通過本冊教學,使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思考,對現象或結果作出合理的解釋,進行有依據的推測。

2、使學生進一步明白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3、初步學會認識事物的性質。

4、初步學會認識事物的變化規律。

5、初步學會按照一定的標準將事物按一定標準排序和分類。

三、教學重難點。

1、培養學生進行科學探究,體驗科學探究的全過程。

2、培養學生排序和分類的能力。

3、培養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

四、學生素質分析。

學生已經學了一年的科學課,初步接觸了科學探究,對大自然,對身邊的自然事物、自然景象充滿了強烈好奇心,喜歡問個為什麼,愛提問題,這將驅使他們在教師的指導下進一步的`作科學探究。但是在現在的大環境下,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和家長對這門學科不是很重視。

四年級5個班的學生,尊敬教師,多數學生學習積極性高,對科學課有濃厚的興趣。存在問題是班級中有幾個同學好動,講小話,對學習不記不背,影響他人的學習,自己也學不好。

五、教學措施。

1、帶領學生進行科學探究,體驗科學探究的全過程。

2、加強學生動手、動腦,做好探究實驗。

3、培養學生按照一定的標準對事物進行排序和分類。

4、教師要認真備課,在課堂上下功夫,根據科學課要求,讓學生更加喜歡科學課,學好這門課程。

5、多開展實驗教學,狠抓課堂紀律。

6、讓每個學生學有所獲,都在原有基礎上有所進步。

六、教學進度。

第一課 空氣的性質 2課時

第二課 熱空氣和冷空氣 1課時

第三課 空氣有什麼 2課時

第四課 空氣也是生命之源 1課時

第五課 冷熱與温度 1課時

第六課 熱的傳遞 2課時

第七課 加熱和散熱 1課時

第八課 吸熱和散熱 2課時

第九課 水加熱、冷卻後 2課時

第十課 聲音的產生 1課時

第十一課 聲音的傳播 1課時

第十二課 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1課時

第十三課 不同的聲音 1課時

第十四課 快樂的小樂隊 1課時

第十五課 我們吃什麼 1課時

第十六課 怎樣搭配食物 2課時

第十七課 食物的消化 1課時

第十八課 我們的食物安全 1課時

第十九課 排序 3課時

第二十課 分類 3課時

四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10

一 所教年級學生現狀的分析:

所教四年級一個教學班,共有學生40多人。這些學生是第一次接觸科學學科的學習。本學期還要遵循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選擇教學內容,注重內容的趣味性和探究性。貫徹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加強生活、生產、社會實際的聯繫。遵循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處理好內容的深度廣度,做到難易適度,分量適當。注意發展兒童的智力,培養兒童動腦和動手的能力。

二 本冊教材的知識系統與結構:

本冊教科書共23課,其中第22、23課是活動課。從知識內容分為五部分

1 植物身體:從學生對植物的已有認識經驗入手,帶領學生遵循“整體感知---個體研究——綜合整理”的認知程序,認識植物的器官及作用,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包括1、2、3、課)

2 動物王國:單元按照個體--—類羣的思路編排,引導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認識昆蟲、鳥類、哺乳類、兩棲類、爬行類動物的共同特徵。(包括4、5、6、7課)

3 材料與生活:從木頭陶瓷金屬玻璃和塑料等常見的材料入手,探究材料的`性能,使學生認識到材料的兩面性。(包括8、9、10、11、12課)

4 我們的家園——地球:指導學生認識地球內部有什麼遺蹟地球上各種物質存在形式以及人類認識地球的艱辛,學會使用測力計。(包括13、14、15、16課)

5 水循環:指導學生認識水的三種存在方式及其三種形態的相互轉變。(包括17、18、19、20、21課)

6 探究與實踐:引導學生嘗試運用已掌握的探究方法和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具體問題,初步培養學生認真細緻地觀察和積極動手實踐的科學態度。

三 本冊教材總的教學目的及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1 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 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 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 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 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在能力培養方面,主要培養以下幾種能力:

1 觀察能力:學習用目測方法觀測風向、風力,用測力計測力。有條件的學校可以教給學生用顯微鏡觀察葉的內部構造。

2 實驗能力:學習使用酒精燈加熱水,以及做彈力、摩擦力、熱傳導、熱對流、根吸水、莖運輸水分等實驗,鞏固對比實驗方法,學習設計説明根有吸水作用的實驗、雨的模擬實驗。

3 探究能力:學習運用探究的方法,認識水蒸氣凝結的條件,水的三態變化。

4 分析綜合能力:學習運用分析綜合的方法認識水的三態變化、水在自然界裏的循環及熱傳遞的方式。

5 推理能力:學習運用演繹推理和類比推理的方法,認識露、霧、雲、雨、雪、風等天氣現象的成因。

6 想象能力:在觀察、實驗的基礎上,想象蒸發的本質,葉、莖的內部構造。

7 動手能力:學習製作植物動物標本等。

在德育方面,主要向學生進行以下幾方面的教育:

1 通過講述火箭的發明及我國現代火箭的發展,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 通過指導學生認識水的三態變化,水在自然界裏的循環,風、露、霜、雲、雨、雪的成因等,向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

四 基本措施:

1 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 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 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 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 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 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 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 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五 主要教學活動類型:

蒐集信息 現場考察 自然狀態下的觀察與實驗

專題研究 情境模擬 科學小製作討論辯論

種植飼養 科學遊戲 信息發佈會、報告會、交流會

參觀訪問 競賽 科學欣賞社區科學活動

家庭科技活動 角色扮演科學幻想

六 主要教學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參觀法實踐法 討論法 談話法 辯論法 實驗法暗示法

七 教學進度

按區教研室的進度進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hk/fanwen/jiaoxuejihua/d69m4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