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教學反思 >

七年級上冊語文《安恩和奶牛》教案

七年級上冊語文《安恩和奶牛》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七年級上冊語文《安恩和奶牛》教案,歡迎閲讀與收藏。

七年級上冊語文《安恩和奶牛》教案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分析、概括、想像和聯想的能力。

2、引導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3、走進主人公,感受文中人物美好的心靈。

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對待動物不能只看到它的物質性的一面,同時也應該看到它的精神性的一面。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小動物嗎?如果你擁有一隻小動物的話,你將如何與它相處?今天,我們將跟隨約翰尼斯·延森一起去看看他筆下安恩和一頭奶牛的生活。

二、作者簡介

約翰尼斯·延森(1873—1950)丹麥小説家、詩人。1944年,“由於他藉着豐富有力的詩意想象,將胸襟廣博的求知心和大膽的、清閒的創造性風格結合起來”,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本文選自作者的《希默蘭的故事》,這部故事集的出現一掃當時流行的無病呻吟、追求華麗詞藻的時尚,為丹麥文壇輸入一股清新的陽剛之氣,其中最出色的短篇是《安恩和奶牛》。

三、整體感知

在預習的基礎上快速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並簡要概括故事內容。

1、正音

靦腆miǎn tǎn鋥zèng乾癟biě

躊躇chóu chú錙銖zīzhū嶙峋lín xún

2、概括故事內容1’—2’

(時間、地點、人物,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四、合作探究

1、初識安恩(那麼安恩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根據第1節內容,談談安恩給你的最初印象。

2、再識安恩

a、進一步讀文,劃出課文中描繪四個買牛人和安恩的神態、動作、語言,來分析買牛人和安恩的心理活動,談談你對安恩這個人物有哪些新的認識。

b、市集上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想買安恩的這頭奶牛?這是怎樣的一頭牛?(備)

五、拓展延伸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喜歡養小寵物,給小寵物梳小辮子,穿各式各樣的衣服,帶寵物出去散步,你覺得這些人和安恩區別嗎?為什麼?

六、總結

難道只有我們人會感到孤單寂寞嗎?奶牛也會的。能夠把動物當作人來看待,也算是愛心無限了。我們對待動物不能只看到它的物質性的一面,同時也應該看到它的精神性的`一面。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人和動物的和諧。

七、作業

結合本篇小説,對安恩以前的生活進行合理想象,寫一篇短文,不少於300字

《安恩和奶牛》課文原文閲讀

在瓦爾普峽集市的牲_易場上,站着一位老婦人和她的奶牛。她牽着那頭孤獨的奶牛悄悄地站在一邊,也許是太靦腆羞怯,也許是故意要吸引更多的人的注意。她身上穿着樣式老掉牙的舊衣服,可是很乾淨;一條手染的藍裙,還帶着鄉下染缸中的那股土味兒。一塊棕褐色的絨線方披肩交叉地蓋在她那乾癟癟的胸上。她戴的那條頭巾顏色褪得泛白,七皺八褶,好像是撂在抽屜裏有了年頭。腳上的木屐連後跟都磨平了,皮面上卻抹了油,擦得鋥亮。她那瘦骨嶙峋的雙手拿着毛線針飛快地翩然起舞。除這幾根針之外,在她的灰白的頭髮上另外還橫插着一根。她站在那裏,豎起耳朵凝神傾聽着雜貨攤上飄過來的音樂聲,也不時抬頭看看身邊熙來攘往的人羣和買賣交易的牲口。周圍一片嘈雜喧囂,馬市上馬兒嘶鳴,海灘上漁船卸貨的在吆喝,馬戲班鼓聲咚咚,小丑們招搖地高聲喊叫。然而她卻站在那裏曬着太陽,打着她的毛襪。哦,真是旁若無人,安閒得很。

那頭奶牛依偎在她的身邊,頭蹭着她的肘部,神情厭煩,腿腳僵硬地站在那裏,翕動着嘴脣不斷地反芻。這頭奶牛已經上了年紀了,可這是一頭很好的牲口,毛色鮮亮,連半根雜毛也沒有,可以看得出來,它是出身真正高貴的純粹良種。當然,要是存心找茬的話,那就是它的臀部和脊樑上長着一溜肉瘤,不過能挑得出來的瑕疵也就這麼點兒了。它的渾圓的乳房脹得鼓鼓的,軟綿綿、毛茸茸地垂在肚皮底下。它那黑白相間的美麗的牛角上點綴着幾條環狀的花紋。這是一頭健壯結實的奶牛,曾經有過所有奶牛都有過的生活經歷,它產下了小犢,然而連看它們一眼舔它們一下都沒有來得及便被人帶走了。這以後便吃着粗糲的草料,心甘情願地把牛奶奉獻出來。

它是一頭好母牛,而且顯而易見已經成熟到可供屠宰的地步,不久就有人來端詳它,用手指摸摸它那刷洗得乾乾淨淨的皮毛。

“這頭母牛賣多少錢,老婆婆?”那人問道。他把挑剔的眼光從奶牛身上轉到安恩身上,錙銖必較地望着她。安恩自顧自繼續打着毛線。“它不是賣的。”她回答説,然後,像是為了表示謙恭,她一隻手把毛衣針撂下,使勁地把鼻孔擦個不停。那個男人惶惑起來,躊躇不決地站了半晌;後來終於不得不走了,但她臨走時眼光卻仍然依戀不捨地盯着這頭奶牛。

過了不大一會兒工夫,一個精明利落、臉颳得光溜溜的屠夫用他的藤杖敲了敲牛角,又用肥碩的手匆匆摸了摸母牛身上光滑的皮毛。

“喂,這頭母牛多少錢?”

老太婆愛憐地瞅了瞅自己的奶牛,不屑地斜視了一下那根藤杖,然後轉過臉去往遠處張望,彷彿發現了什麼使她感到興趣的東西。

“它不賣的!”

聽了這話,這個身穿血跡斑駁的罩衫的屠夫揚長而去了,緊跟着又來了一個人,死乞白賴地糾纏着要做成這筆買賣,可是老太婆安恩搖搖頭説:“這頭奶牛是不賣的。”

她就用這副神情接連打發走了許多主顧,這便理所當然地引起大家對她的注意,對她説長道短起來。有個人已經來過一次想買這頭牛,遭到了拒絕,現在又折回來,出了一個大價錢,那誘惑力簡直令人難以抗拒。安恩老太太還是用非常堅定的口氣回答説:“不!”但是她似乎有些窘迫不安。

“那麼,它是已經賣了不成?”那人問道。

“沒有,這頭牲口是不賣的。”

“是嗎?那麼幹嗎老站在這裏?難道光是讓這頭奶牛出出風頭嗎?”這個男人刨根問底地追問着,“是你自己的奶牛嗎?”

“是呀,當然是的嘍!”在這頭奶牛還是條小牛犢的時候,就是她的了,那是一點都不假的。安恩想,要是同他多説上幾句話能夠消消他的氣的話,那就不妨多同他閒聊一會兒。

“難道你站在這裏是為了拿大夥兒開心嗎?”

天哪,怎麼能這麼説呢!安恩老太太氣憤地説不出話,神色有些慌亂。他收起毛線針,從牛角上解下拴牛的繩索,預備回家去了。在這個時候,她睜大了眼睛,用懇求的眼神看着那個人。

“這頭奶牛太孤單了!”她終於吐露了真情,“我的小村莊上就只有這麼一頭奶牛,它又沒法同別的牲口在一起,所以我就想到不如把它帶到集市上來,至少可以讓它跟同類聚聚,散散心。是這樣的,真的,我們就到這裏來了。但是我們不是來做生意的。既然已經弄成這樣,我們只好回去了。不過,我剛才應該講一句‘對不起,我很抱歉’。好吧,再見了,謝謝你。”

《安恩和奶牛》教學反思

《安恩和奶牛》故事情節很簡單,但構思卻很巧妙;語言也很樸實,但人物形象卻很鮮活。

像《安恩和奶牛》這樣的小説,七年級的學生一下子就能看明白它“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情節特點,但是要真正讀懂人物,還需要我們老師的進一步引導。因此我把引導學生細讀文本、讀懂人物作為本文教學的關鍵。這樣也使得教學目標比較簡明,即在讀懂人物中理解小説的主題。在課上也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讀懂《安恩和奶牛》首先要知道,它是出自約翰尼斯延森的故事集《希默蘭的故事》。它是其中最出色的一篇,在丹麥幾乎家喻户曉。安恩這個形象其實就是作者所要歌頌的故鄉的農民的代表,作者的意旨在於讚美故鄉人的那種日出而作,日沒而息的簡樸而健康的生活。只有瞭解了這一點,才能更好的來把握安恩這個人物形象。在上課的時候,我交代的似乎不是特別到位,這就需要在今後的教學中予以改進。

《安恩和奶牛》講述了一個普通人的平凡事,但我們卻要在平凡中讀出她的不平凡。小説從語言、神態、動作、外貌等方面來凸顯人物的特點,以及他們對奶牛的態度的不同,進而表現安恩的態度的變化,心緒的起伏,矛盾的焦點始終落在奶牛身上。安恩和買牛人口角的升級,也是作者匠心別具,不露痕跡。買牛人的合理要求彰顯了安恩行為的不合理,才有了安恩由“窘迫不安”到“氣憤”到“神色慌亂”。只有引導學生讀懂安恩的語言變化、神態變化才能讀懂安恩的心理。最後一段的“真情吐露”,出人意料,真的撼動人心,令人動容。學生也才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此時,可以向學生介紹下設置懸念的寫作技巧,以便他們在今後的作文中予以借鑑。

關於小説的主題,我理解為兩個層次:一是安恩的善良,這是學生能把握的;二是安恩對動物的平等相待,不僅僅關心了奶牛的物質需求,而且還關注到了奶牛的精神需要,這是對生命的尊重,可以説是把愛心發揮到極致,這是一種人性之美。對於這一點,有些學生也能在我的引導下感悟到,這就給了我一個啟示,在情感上產生共鳴,能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主題。

不過,主題是否有拔高之嫌,還值得商榷。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但在如今的語文教學中,這一點似乎是被淡忘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hk/fanwen/jiaoxuefansi/9xq0d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