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讀後感 >

《傅雷家書》讀後感12篇【實用】

《傅雷家書》讀後感12篇【實用】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傅雷家書》讀後感12篇【實用】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

父母對兒女的感情永遠是深切的、體貼的、無微不至的,傅雷對自己的孩子也不例外。從這一百多篇家書中,我們便能體會到,傅雷對傅聰的愛,如大海般深沉而寬廣。

與傅聰離別後,傅雷沒有一刻不是惦念他的。無論大事小事,只要有關於傅聰的,傅雷夫婦都很重視,他們與兒子雖身各異地,但是他們對於兒子的關注只增不減。他們為傅聰的進步而驕傲,為他的問題而憂心,並常常給子方法。以及傅雷自己的`人生經驗。“從今以後,處處都要靠你個人的毅力、信念及意志——實踐的意志。”“但若你缺少勇氣的時候,儘管來信告訴我,我可以替你打氣。倘若你心緒不好,也老老實實和我談談,我可以安慰安慰你,代你解決一些或大成小的煩惱。”這些話雖然瑣碎,但處處無不透露着傅雷對於孩子的深切關懷與深厚的愛!

傅雷關心傅聰體現在點點滴滴裏。有時候,傅雷只是單純地寫一些這幾天的行程,或者是自己對於社會以及國家政治問題的看法,有時候會是一些生活小事,有時便對傅聰的各種事情分析原因,並在信中給予看法。他以這樣的方式,默默地去貼近兒子的學習和生活,試圖分擔一些壓力,他説“萬一有什麼低潮來,想想你的爸爸舉着他一瘦長的手臂遠遠地在支持你。”傅雷會經常從國內外的評論家對兒子傅聰的評論中瞭解他最近的狀況,他會用心地逐個分析。當看到有人評論在演奏時看見傅聰身體瘦弱,傅雷便趕緊囑咐傅聰保養身體,充分休息。並且要求傅聰在夏天務必抽出一個時期去過暑假,真切表現出他對孩子的無限關心。

“無論什麼時候,父母都是你最堅強的後盾”,這是一句實實在在的話。當傅聰在眾多困難中無奈出走英國,傅雷告訴傅聰:“祖國沒有忘了你,祖國的大門是永遠向你敞開着的。”

傅雷對傅聰的愛是細膩深沉的,而傅聰也同樣愛着他的父親。在記者採訪傅聰時便能體會出他對於父親的體貼與為父親時時着想的心情,如在面對出版社多次問他願出高價收取傅雷的一批書信時,都被傅聰婉拒。與千千萬萬個兒女心中父親的形象一樣,傅聰也同樣崇拜着父親,他説:“赤子之心,爸爸的信從頭到尾貫穿的最本質的東西就是這個。”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2

《傅雷家書》是著名的翻譯家傅雷寫給他的兒子傅聰的信集合而成,它包含了為人處世的道理,彈奏音樂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包含了一個父親偉大而又深沉的愛。

我們都不難發現,每封家書開頭都在表達對傅聰的思念,甚至因為沒有按時收到回信,而憂愁半個月。家書中的`日常瑣事,沒有華麗詞藻,但經過閲讀,你的心靈彷彿有溪水流過,被沖洗乾淨。

傅雷父子二人都對藝術很熱愛,傅雷對此有很高的見解,他認為要藝術有一個純潔的心靈,需要苦思冥想,他希望傅聰可以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在傅聰的為人處世方面,傅雷也為他考慮的面面俱到,無論是傅聰關於愛情的苦惱,還是關於怎樣辭別曾經的音樂老師,亦或是怎樣在自己學習的時候婉言謝絕別人出去娛樂的邀請。每一次傅雷都是抱着商量的口氣與傅聰交談。我們都能讀出一個父親對兒子獨自一人在外邊的那份關心與不捨,都能讀出身為一個父親希望自己的兒子少走彎路,堅強健康的成長的那份體貼與呵護。

傅雷總希望傅聰有一顆赤子之心,“永遠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會落伍”,他希望傅聰具有純潔高尚的心靈。在與傅聰的家書中總唸叨着要他為國爭光,當他聽説傅聰代表中國獲勝,更是激動萬分,言語中難掩心中的自豪。在教導傅聰時説道,“先為人,次為藝術家,再為音樂家,終為鋼琴家”,這是傅雷對兒子真切的期望。

我們不禁佩服傅雷對傅聰的教育總是循循善誘,在傅聰成功取得成就時,告誡他戒驕戒躁,提高警惕,有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危懼、戒備的感覺;在傅聰遭受挫折時,總是為他打氣加油,令他對未來充滿希望;在引領傅聰走上正確道路的同時,又讓他有選擇的空間。傅雷好似一個老水手教導着傅聰駕駛着人生的這艘船平穩駛過波濤洶湧的江面。

讀到這我們也會感慨傅雷對傅聰無微不至的關愛,我們也不禁感慨父愛的偉大。其實不只是傅雷,每個人的父親都具有傅雷那樣對孩子的一片真心,只是也許他們並不會表達只是在背後默默支持你。

這家書不僅給傅聰,也給我們,讓我們體會到父親的艱辛與用心良苦。也給我們告訴年輕一代,做人做事要有條理,不激進,先成人,後成才,在學習上下苦功夫,不負眾望,做新時代的棟樑之才。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3

“人的一生難免會遇到磕磕碰碰,而這些坎坷正能磨鍊我們的意志,使我們的生活不會像死水一般平平淡淡,波瀾不驚,這種生活是無味的,也毫無意義可言。要保持極高的修養,平靜、坦然地面對,保持一顆達觀、向上的心。”

這是《傅雷家書》中的一段話,一封封書信,漂洋過海,傳達出難以割捨的父子之情。傅雷在信中這樣寫道:“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關於青年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做個警鐘,做面‘忠誠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以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在這本書裏,我看到了一位值得欽佩的父親,他教兒子要做一個謙虛謹慎,熱愛祖國的人,甚至讓兒子立下三個原則:不説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國籍。但他並不是古板地教育兒子,而是以身作則,循循善誘,在傅聰遇到挫折時,他通過鼓勵讓傅聰爬起來,勇敢地向前。在傅聰犯錯誤時,他並沒有發怒或者包容,而是告訴傅聰,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而當傅聰取得成就時,他會送上祝賀和讚美,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對傅聰音樂的教育上,他有時以父親的身份給他指導,比如先強調注重技巧,而後反覆要他真正領悟音樂本身,有時他又以朋友的身份跟他交流。我覺得他的教育方式是優秀的、是成功的。相反,中國的一些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過於迫切,卻又未採取恰當的方式,他們有的盲目崇尚“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做法,有的採取“打壓式”教育方式,還有的盲目跟風……殊不知,這樣只會讓孩子飽嘗辱罵、拳頭的滋味,在恐懼的壓力下成長,我想這些人真應好好地讀一讀《傅雷家書》。

此外我也從這本書中學到許多人生道理,比如“一個又一個筋斗栽過去,只要爬起來,一定會逐漸攀上高峯,超脱在小我之上,心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不經歷尖鋭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是的,跌倒也並不可怕,最重要的是要有爬起來的勇氣。

這樸實的家書,卻有着深邃的父愛,深遠的教育意義,實在讓人感歎!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4

翻開《傅雷家書》,裏面的閲讀提示激發了我的閲讀興趣,不知不覺讀完了《傅雷家書》,眼角不禁泛起淚光。

這是一部充溢着父愛的教子之作:傅聰因出國留學要長期居住在異國他鄉,傅雷夫婦只能通過書信的方式與兒子聯繫,對兒子無限的思念和愛也只得用書信傳遞。書中,傅雷常以自己的經驗為例,闡述了許多人生的智慧和道理。

“聰”“親愛的孩子”,信中開頭常有這樣的詞語,短短几個字,卻多麼情真意切!傅雷夫婦每天以淚洗面,只能通過這樣的語句和兒子親近,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信中有這樣一段:“別讓我們等你的'信再等下去了!孩子!一切保重!凌霄想又學乖了許多,告訴我們一些小故事,好不好?近一個多月媽媽常夢見你,有時在指揮,有時在彈協奏曲。也夢見彌拉和凌霄在我們家裏,她每次醒來又喜歡又傷感。”這些話語表現出傅雷夫婦對遠在國外的孩子的深切思念。在寫最後幾封信時,傅雷的眼疾越來越嚴重了,但仍然堅持,尤其是傅雷養病時向兒子傾訴苦悶的情感,每天都守着孩子的信,像守着孩子的影子,放下嚴父的形象,表達對孩子的思念,怎能不讓人潸然淚下?

記得兒時,因家中經濟條件的限制,父親總是節衣縮食。一件棕黑破舊的衣裳,父親常年穿在身上,這衣服彷彿飽受歲月的折磨,身上的補丁更是十分刺眼。衣服質地粗糙,拽着父親的衣角,好似樹皮一般刺手。“爸,你怎麼不買件新衣服啊?”,我問道。父親撣撣身上的塵土,笑着説:“這衣服挺好,穿在身上舒服又結實,爸都老了,不用買多少衣服。”那時每和父親一起走在街上,都不想與他靠近,曾一度認為有失自己的顏面。父親似乎很瞭解我,在人多的地方都下意識迴避。那天父親興高采烈的推開門説:“孩子,快來,試一試這衣服合不合身,爸看別人的孩子都穿,特地為你挑的。”我換上新衣服,看看背後父親那身衣服,我才發現父親老了,曾經烏黑的頭髮早被時光偷偷染上白色,曾經英俊的臉龐早被時光無聲的刻滿了皺紋……剎那間,我的淚水決堤而出。

想想現實生活中,步入青春期的你也許父親的關係僵化,但是家庭的負擔,孩子的學業,逼迫他必須用時間灌溉,用汗水付出,用肩膀扛起這個家。作為子女,為什麼不能好好地孝順他呢?

父愛是座山,高大威嚴;父愛是一汪水,深藏不露;父愛更是一泓清泉,讓你的情感即使蒙上歲月的風塵依然純潔明淨……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5

傅雷對兒子的失敗,並沒有責罵,也沒有訓斥,而是祝賀兒子又有了一點失敗的經驗,再教兒子如何面對失敗,戰勝失敗。這種循循善誘教育孩子的方法不是一般家長能做出來的。是的,在生活中栽了跟頭並不是壞事,重要的是事後能否爬起來,這樣,便有了一次失敗的經驗,離成功更近了一步。每個人的'成功都伴隨着痛苦,戰勝痛苦,就能成功。

傅雷對兒子説話,一會兒像一位語重心長的長輩,教育孩子如何做這做那,這個放心不下,那個放心不下;一會兒像一位知心朋友,在困難時給孩子打氣、談心、給予安慰,解決煩惱。作為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要講方法,大道理誰都懂,孩子需要的僅是一點安慰,因為這安慰可以使他們的意志更加堅強,行為更加獨立。

一般家長,為了鼓勵孩子,讓孩子以自己為榜樣,把自己説的無比偉大。但這也是不好的,因為一旦讓孩子發現父母在説謊,就會失去孩子的信任,直至不服家長管教。傅雷將自己兒時的不用功毫無保留地告訴兒子,只是為了鼓勵兒子,不要為俄語成績太低煩惱。傅雷並不希望兒子以他為榜樣,他對兒子就像對待老朋友一樣推心置腹,沒有祕密。傅雷這種對待兒子的方法,就是一般朋友之間也很難做到。

雖然傅雷對待兒子像朋友一樣,但在兒子犯有原則性錯誤時,哪怕是很小的一個細節,也要立刻糾正。人的儀表儀容十分重要,人們之間的第一印象就是靠儀表儀容得出的。行為習慣也是非常重要的,好的行為會給他人留下美好印象,但不文明的、不合習俗的行為會讓他人惱怒,尤其是對師長和老人,只有行為規範,他們才願意為你講授知識。好的行為規範可以使人受益終身。

傅雷對兒子的成功沒有大加讚許,而是語重心長地給兒子講一些生活中的細節,提前防範一些不好的習慣。對於兒子已經懂了的道理,沒有長篇大論,只有一句“你是對的。”節約,是一種傳統美德,但如今有許多人不懂得節約,尤其是一些暴發户。在精力方面,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分散精力往往一件事也做不好。生活也是一件較難處理的事,對生活有預見的人,知道防患於未然,才能生活得好,才可能生活得有品質。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6

浮生如寄,寸陽亦爭。陪兒子一齊看《傅雷家書》,讓孩子能很好地閲讀到半個世紀前中國翻譯家、作家傅雷給兒子傅聰186封書信,一齊感受了這個優秀家庭星火傳承的故事。我覺得未必每個家庭都會有才藝出眾的家長和天分突出的孩子,可是每個家長對子女寄予厚望的初心亦是一樣的。

這是一本十分具有教育意義,家庭價值觀值得我們學習的好書。在傅雷給兒子的書信裏,我眼前浮現出一位父愛如山、字裏行間流露出對兒子濃烈的熱愛、諄諄教導、滿懷期望的偉大的父親形象。看到那裏,這讓同為家長的我感到自慚形穢。傅雷教育兒子十分嚴格,不但從行為舉止,並且思想、意識上尊尊教導。孩子怎樣説話、怎樣行動,做什麼、吃什麼都有標準不可逾越。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愛國主義教育,以及藝術方面的鼓勵和鞭策。在信中還時不時關心家人,充滿了濃厚的親情。擔心兒子身體健康,怕兒子生病,叫他氣候轉變及衣服。看到這些我有些感慨,原先春天裏每一朵綻放的鮮花,都有着陽光、春風、雨露、土地無私的培育。每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深藏着其父母為孩子努力撐起一片藍天的艱辛背影。

我覺得我作為一名家長,讀了這本《傅雷家書》後在孩子日後教育方面有了更清晰的方向。我很欣賞傅雷家長的教育理念,把孩子的人格看作主要,把知識與技術的傳授看作次要,藝術教育只當全面教育的一部分。家庭中的藝術氣氛,關切社會上大大小小的習慣,孩子在長年累月的侵淫之下,在成長的'過程中不能説沒有影響。我家兒子即將邁進青春期,我該如何去正確地引導他,讓孩子能夠在專屬他的青春花季裏芬芳馥郁,我想我已在這本書裏找到了答案。

古有抱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理念而潛心研讀的莘莘學子,也有懷着“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豪情而發奮的志士仁人。讀書學習不僅僅是禮貌傳承之途、人生成長之梯,更是國家興盛之要。

親子共讀《傅雷家書》或批註整理,或深度解讀,或深情演繹,詮釋着各自的閲讀感受。在共讀中傾聽交流,在分享中碰撞思想,在彼此陪伴的時光中,細膩與綿長的愛在靜靜蔓延。

腹有詩書氣自華,在書中發現美麗,在書中享受人生。願書中的光亮永遠投影你心,讓心底的感動一向温柔長駐。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7

幾組黑白照片,數不清的來往家書,譜寫着傅雷家的情與意。

家書中,傅雷不忘時刻教誨兒子,沒有一絲的溺愛,既教他為人處世的道理,也常像朋友一樣與兒子閒談,與他交流音樂、文學、藝術等等,扮演着一半父親、一半益友的角色。

傅雷很愛兒子,雖然言語間總是嚴格的苛求,但在嚴肅的面孔下,卻藏着一顆温柔的愛子之心。這絲絲縷縷的愛,不時從嚴肅中流露出來,流淌在字裏行間。在《十月三日》的信中,就有着這樣的摯愛與欣賞,他不會因為兒子才華出眾就放鬆教導,在兒子取得成就時也沒有高興得忘我,而是耐心叮囑兒子再接再厲,教會兒子正確對待得失榮辱。傅雷對兒子的愛,像呵護着一件珍貴的藝術品,謹慎又温柔,動人心腸。

傅雷也經常和兒子討論文學藝術。在信中,他與兒子討論了李白、杜甫詩的異同,分析了各自的長處、短處,再與蘇軾的詩相比較,不禁感歎文人墨客高深卻無知己。在《三月二十七日夜》中,他提到莫扎特,把莫扎特給人感覺描繪得清晰、明朗,耐人尋味的文字寫盡了那種不食人間煙火的縹緲虛無、温柔嫵媚。傅雷是循循善誘的父親,更是能和孩子的心靈碰撞、靈魂高度融合的益友。

每個父親表達愛的方式不盡相同,傅雷對兒子的愛是諄諄教導,是吟唱在音樂藝術間的愛。而父親對我的愛,是不曾言説的安靜的愛。他很愛我,也很關心我的學習,但在我們的交流中卻從不提成績。只是,在我煩躁、迷茫、厭倦時,他會久久地陪伴在我身邊,用他的睿智明晰我前方的路,用他的摯愛温暖我疲憊的`心。他的聲音,總能使我躁動的情緒平靜,願意用心去思考、去反省,從不安沮喪到振作奮起。我的父親,像一盞黑暗裏的明燈,照亮我腳下的路,陪着我一路向前!陪伴,就是他愛我最好的方式。

傅雷深沉的愛,躍然紙上,信中的每個字都充滿着濃濃的愛意。品讀這深沉的父愛,就像品一杯上好的茶,入口微苦,回味卻是甘甜。一封封的家書,承載着多少的愛與思念,只怕,這張張薄薄的信紙,載不動這跨越大洋的許多的情與愛……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8

數十年過眼煙雲之後,當我們翻開這本《傅雷家書》,指尖觸摸到散發着墨香的鉛字,品讀那一句句關切的叮嚀時,眼前彷彿出現了傅雷挑燈夜書、伏案寫作的背影,仍能感受到傅雷寫下一封封信箋的思念和兒子傅聰閲讀這一段段文字的感動。

這一百多封家書,不僅僅是信札,亦是傅雷深沉如山的拳拳父愛。兒子小有成就,他歡喜自豪;兒子遭受挫折,他滿懷憂慮;兒子驕傲自滿,他諄諄教誨……

於兒子傅聰而言,傅雷首先是一位父親,然後是一位朋友,最後才是一名學者。作為父親,傅雷教育兒子為人處世的守則;作為朋友,他關心兒子的日常起居、感情生活;作為學者,他與兒子探討音樂上的專業問題。毫無疑問,傅雷是一位嚴格的父親,知心的朋友,淵博的.學者。

這令我想起我的父親。如果説我家像一個戲台,母親總是唱紅臉,父親卻總是唱白臉。曾幾何時,我厭煩甚至怨恨過他,因為他是如此的“不近人情”。

還記得去年的第一次期會考試,是我進入國中以來第一次重要的大考。我懵懵懂懂地進了考場,懵懵懂懂地考了年級第八,明知道沒有付出努力只是運氣原因,卻依然居功自傲,向父親報喜。我原料想,父親會高興地誇獎我,不料,父親卻面無表情,只是冷靜地囑咐我,不要驕傲、繼續努力。然而我沉浸在眾人的鮮花與掌聲中,全然將這句良言警句丟在腦後,變得更加鬆懈。

第二次大考——期末考試,在父親的意料之中,我跌到了年級二十五名。對我來説,彷彿天塌地陷。鮮花與掌聲遠去,我獨自品嚐苦果。這時我才想起父親的警醒,後悔不已。父親並未安慰我,而是嚴肅地與我分析失利的原因。在父親的引導中,我從一味的失望悲傷中醒過來,着手於查漏補缺、加倍努力,最終在第三次、第四次考試中重回巔峯。

當我佇立於山巔,眾生仰望,父親是那個沉默的人;當我跌落入深谷,眾生踐踏,父親是那個拉我一把的人。

在教育方面,父親與傅雷一樣,嚴格而理性,用嚴厲掩飾自己的温情,用理性遮掩住期盼,直到孩子踏上成功之巔。

父愛拳拳似海深。我慶幸在成長路上閲讀了《傅雷家書》,是它讓我理解了父愛,理解了父親。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9

《傅雷家書》是傅雷夫婦與兒子傅聰互相往來的書信,它由傅雷次子、傅聰胞弟傅敏所編。整本書記錄着從1954年傅聰應波蘭邀請參加第五屆蕭邦國際鋼琴比賽並留學波蘭開始,到1966年傅雷夫婦逝世結束。傅雷的夫人朱梅馥寫的信側重於生活瑣事,傅雷本人寫的信則側重於啟發教育。

我只讀了兩封家書,這兩封家書中飽含傅雷對兒子的愧疚之情。事情應當從1953年的正月説起,那時,傅雷和其子傅聰正在就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哪一首最重要的問題爭論激烈,傅聰根據自我的音樂感受,傅聰不一樣意父親認為第九首《“克勒策”奏鳴曲》最為重要的觀點,認為《第十小提琴奏鳴曲》最重要,最終使得傅雷勃然大怒,倔強的傅聰毅然決定離家出走住在父親好友家中一月餘,最終傅雷覺得人生在世何其短促,父子何必如此認真,感慨萬千,便讓傅敏陪同母親將傅聰接回了家,雙方所以和解。

為什麼父親會所以而感到愧疚呢?我思考了良久,在書的前言和結尾找了很久,最終在代序處找到了我想要的答案,代序處是樓適夷寫的`,裏面有許多傅雷的“教子日常”,總結來説就兩個字“規矩”,吃飯時不許挑食,學習語文時不能用自來水金筆,坐着的時候要坐端正,手肘不能碰到別的人……傅雷的這些幾乎是不近情理的規矩使妻子感覺到了痛苦。可是,傅雷在做這些後,感到了愧疚,在給傅聰寫信時,他為自我不近情理的做法感到自責,所以他用家書地方式來表達歉意,最終,他和傅聰冰釋前嫌。

生活中,有很多家長都和傅雷一樣,對孩子十分嚴苛,不許他們做一些事情,他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對孩子的愛,因為“愛之深,責之切”,他們想讓自我的孩子學到更多,走上人生巔峯。可是又有幾個家長能做到像傅雷那樣真誠地的對孩子表達歉意,又有幾個孩子最終能像傅聰一樣理解父母,和父母冰釋前嫌?

作為家長,應當勇於承認錯誤,才能像孩子樹立榜樣,以身作則。

然而作為孩子,應當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如果自我是父母,看到自我的孩子養成的壞習慣會如何。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有時候過激的情緒並不是處理問題的最好方法,適當地體諒父母,在父母教育我們的時候勇於承認錯誤能增進親子之間的關係,從而冰釋前嫌。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0

《傅雷家書》是將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傅雷寫給兒子的書信編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編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8月的186封書信。

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輯印在這本小書裏,不是普通的家書,而是一部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

傅雷在給傅聰的信裏這樣説:“長篇累犢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閒話,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種,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啟迪。

傅雷的家書給予現代家長很多啟示。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就是孩子,家長就是家長,卻忽視了同孩子的朋友關係,養了十幾年,卻沒有真正地享受過為人父母的樂趣。他們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待孩子的心態扭曲了,各種揠苗助長的措施出籠了。有些家長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光學傅雷一個“打”字,打得出一個好結果嗎?傅雷的教育方式已經成了親子教育的典範,很多家長爭相模仿傅雷的教育方式,但有方式方法是遠遠不夠的,最重要的還是要領悟到傅雷於孩子之間心的交流方式。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體會,就是兩個詞——傳承與堅持。

可以説,書中的每一個字,都包含着自己的責任與生活的經驗。作為一個父親,他必定會用某種方式,將這些全部傳達給孩子。時間、空間,成為了父子的阻隔,但一眼阻擋不住。更是以一封封信,上百上千的文字,向孩子證明,這些阻隔都不會成為父親對他傳達愛與責任的攔路虎。我相信,傅聰一定也會傳承下來,無論以哪種方式。

還有一種力量,貫穿着整本書,那就是堅持。無論事態如何,無論身體如何,都不是不寫信的理由。雖然有些時候,也會有所推遲。但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堅持,才是最打動人心的!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1

暑假期間,我對《傅雷家書》進行了粗略的閲讀。顧名思義,這批書信,只是父子之間——傅雷與傅聰之間的私人函件。多年之後彙編成冊,刊行成書。然而,它們又不是尋常父子之間的閒話家常。而是兩位特殊藝術家之間的心靈對話。

這些家書字裏行間無不射出傅雷對兒子的苦心孤詣,傅聰對父母的掛念,對祖國的眷戀,對音樂創作之路的不斷摸索,一次次成功和失敗後的反思。

關於此書,我想從子女的'角度稍作探討。傅聰——無異是當代年輕人的榜樣與模範,除了謙虛聽教,刻苦鑽研,勤於反思外,他還有當代青年所缺失的一個品質:孝。

因為孝,傅聰的聰明才智才會在每天12小時的工作學習壓力下,給父母投遞迴一封又一封的家信,也正是這些信件,換來了父親的悉心指導,使得傅陪在生活中更加體會到勞逸結合、正確理財等的重要性,少走彎路,更上一層樓。

對比現在許多子女,手機的通話記錄裏從來沒有家裏的電話,在社會上拼搏,總以“忙”為由不願踏上故鄉的土地,實則愚昧無知!

下面説説我的親身經歷,就當調侃。吃飯的時間就是被父母説教的時候,對此我也深有體會。但前一個星期經過了父母加班,自己在電腦前敲鍵盤、嚼泡麪的那個夜晚。我徹底改變了自身的想法。那時,一陣空虛莫名襲來,自身忽然像雲似的無依無靠,這種空落落的心彷彿被掏空一半的感受,數秒後又忽然淡去,如煙霧被吹散。

來之快,令我措手不及;去之快,使我呆若木雞,這種空虛感,是什麼?

靜心尋思,與父母相處的時間,一天24小時,佔的比例是多少?

早上我去上學,父母去上班,早出晚歸。夜晚,我埋頭於作業堆,父母各有手頭的工作。似乎在一起的時刻,只有晚餐,但似乎我們在餐桌上呆久一點就不耐煩呢。

引用傅雷一句話:一個人往往對在乎的東西不知珍惜,直到要失去的時候再去後悔,這是人之常情。

但是,我們不能因為是人之常情而寬恕自己得這種愚蠢,而不去改正。

從今天起,給我一餐飯的時間,讓我去詮釋愛。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2

處於青春期的我們,叛逆是生活的常態,認為這樣的行為方式才是有個性的表現。直到我偶然間看到了一本書,一本有着大智大慧的書——《傅雷家書》,現在,我仍然經常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將它細細的看了一遍又一遍。

這本書凝聚了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信中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傅雷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説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雷把教育子女當成了對社會,對祖國的一項光榮的義務和責任。不是每個家長都能把教育提升到這種境界,但對子女的關心愛護,卻是永恆的,不變的。

《傅雷家書》,充斥着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期望,關愛及嚴格要求,洋溢着濃濃的'父子情深。它讓我感覺像戲曲那樣給人以脱俗的氛圍和無窮的回味。

我想到了我那兩鬢漸白的父親,父親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也寫不出什麼字字珠璣的文字,但常年打拼積累了豐富的人生閲歷。父親把教育我當成首要任務,他在我身上耗費的精力和心血有目共睹。每當親朋讚揚我取得的成績時,總不忘誇誇父親這個“大功臣”,而父親滿是溝壑的蒼老的面容上總會現出幸福的笑容。

在我還是叛逆的少年時,對父親那些人生哲理,處事方法常常覺得不勝其煩,敷衍了事,不知道傅聰有沒有排斥過這種“嘮叨”?不過想來是沒有的。他完整的保存了父親的書信,保存着這筆精神財富。如今,我逐漸讀懂了父親,也逐漸重視父親的諄諄善誘。雖然父親的説教我無法以書信的形式保存下來,但在我心中,那永遠是一筆無價的財富。

父親依然忙碌,依然“嘮叨”,依然用期待而嚴厲的目光注視着我。不經意間看見父親頭上有銀光閃過,仔細一看,發現父親頭髮又白了幾根,眼角的皺紋又深了幾分。每當這時,我都想説:“父親,您辛苦了大半輩子,該歇歇了。”可不善言辭的的我始終開不了口。

父親,你那平凡的身影在我心中永遠是高大偉岸的,您的諄諄教導給了我莫大的勇氣和鼓勵,讓我在成長額=的道路上,不會行差踏錯。現在我踏上了我的征程,您該歇歇了,不要再為我擔心,我會努力成長,做一個有思想有涵養的人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hk/fanwen/duhougan/red53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