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讀後感 >

親愛的愛麗絲讀後感

親愛的愛麗絲讀後感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親愛的愛麗絲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親愛的愛麗絲讀後感

親愛的愛麗絲讀後感1

接到陳老師的任務,寫一篇《親愛的愛麗絲》讀後感,剛拿到這本書時有點詫異,因為書的版權頁註明是兒童中篇小説,真是有點別樣呢(以我們的這個年齡來看這本書)。然而,通篇看完之後感覺立刻不一樣了---作者程瑋,寫的這麼自然,這麼有可讀性,如此吸引人,秉承了教育的初心,質樸而感人,誠大手筆也!

作品主人公一老一少,老的是愛麗絲:一位心地善良、見多識廣、知書達理的德國老奶奶,讓人忍不住覺得這位老奶奶實際就是作者本人或者説是她的化身;小的是米蘭:一個生活、學習在德國的聰慧的小姑娘。本書通過老少“聊天”,完成了一個個有趣的故事的連綴。同時圍繞她們的聊天、談心的內容,討論兒童成長中難以迴避的一些話題;引導孩子學會交流與表達,從容應對成長中的孤獨,也為每個苦惱於如何與孩子聊天、溝通、談心的家長以啟發和參考。

作者之妙筆生花,將一老一少的故事演繹得有聲有色,充滿滲透着現代文明生活氣息的鮮活的情節和細節,讀來真正是興味盎然。內容涉及面寬廣,亦彰顯出中外文化和文明的差異。更難能可貴的是豐富多彩、色彩斑斕又不失跌宕的故事演變中,作者極為自然地揉入了哲學、美學、歷史、中外民俗等等元素,讓我們在閲讀的過程中也潛移默化地接受了知識教育及道德、倫理、現代文明等修養素質的薰陶。這樣的教化和感染,不由讓人聯想起古人“潤物細無聲”的佳句來。

書中的小米蘭和娜塔麗告訴我們,把心情當做禮物,保有一份最樸素的感動,哪怕此時自己像個孩子;愛一個人,就要大聲説出來。。。聯繫到自己,我屬於內斂型的人,幾乎很少嘗試用語言直白的表達感情,而我兒子卻是個熱烈地情感表達分子:他的'甜言蜜語毫無扭捏的感覺,只會讓人驚歎他的細心與敏鋭。很小的時候,在他的童言稚語裏,我總有一種莫名的感動,那些我們渴望而又難以表達的愛意,他卻能如此自然地表白於他所熱愛的任何人。因為愛,大聲説出來,那一種辛福感不言而喻。

在中德分別生活工作了近30年的程瑋老師,是中西文化融合得最好的,也是最好的與孩子們聊兩種文化觀念碰撞的“愛麗絲”。她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普通平常但又實際、充滿魔力的方式,也是代表了一種教育方式和態度的詞彙——聊天。聚焦於孩子的表達,從而進行彼此心靈之間的交流。

書中的愛麗絲是每一個成長中的孩子希望遇到的知音、引路人。她温和、耐心、智慧、博學,在書中,她與米蘭那些由淺入深、漸入佳境的聊天,對米蘭提出的一個個問題的解答,讓我們作為家長得好好的檢討自己,有沒有靜下心來陪孩子聊天,又有多少次嫌煩嫌累而把孩子想與自己的交流拒之門外!

希望我們的家長從此刻起養成陪蝸牛散步的耐心,給孩子以足夠的成長空間,不急於求成、少些急功近利,靜下心來和孩子好好地聊聊天、談談心。因為每個孩子的人生都需要一個愛麗絲!

親愛的愛麗絲讀後感2

讀完《親愛的愛麗絲》這篇文章後,給我的感受是生活中處處充滿温情和愛,而其中的教育如婉轉動聽的歌曲,滋養着我們的心田。

家庭是愛的温牀,她讓每個成員和睦相處,恬淡從容地面對生活的每一天。看,廚房裏飄着收音機傳出的音樂和煎蛋、咖啡的香味。爸爸媽媽準備了豐盛的早餐,全家人在週末不緊不慢的吃着,隨意地聊着天。在這樣輕鬆的家庭環境裏,小孩可以隨口説出自己心中的所想,爸爸媽媽與之交流的口吻也是帶着平等和尊重的。當米蘭抱怨説爸爸媽媽沒有陪她去度假時,爸爸不好意思地摸了摸自己的頭説:“對不起了,米蘭。不是我們不願意,這次實在是時間不湊巧,明年暑假我們一定提早安排。”我們從爸爸這樣的`態度和説話的語氣,完全感受到他不是一味的妥協,而是從平等的角度道歉般的説明原因,並不像我們的生活中某些家庭,居高臨下的命令或拒絕小孩。我想,平等和相互尊重是我們應該學習的。作為家長,有時與其空洞的説教,不如投入到孩子的行動當中,幫助他完成小的“理想”甚至是“惡作劇”。米蘭家的小花園出現了可疑的小腳印,爸爸媽媽不放心小米蘭,要她睡到父母的房間,但米蘭堅決不聽。在這樣的情況下,爸爸媽媽並沒有橫加干涉,相反卻與米蘭站到一起,幫他挖弄陷阱。爸爸積極抱來了一堆樹枝,再在上面鋪上一張報紙,然後和米蘭一起用碎土和草根把報紙蓋起來。媽媽也沒閒着,從放聖誕樹裝飾品的大盒子裏找出幾個小鈴鐺,用毛線把它們串起來,然後系在花園的小門上。在類似這樣的活動中,既鍛鍊了孩子的動手能力,又活躍了家庭氛圍,更增強了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親情,何樂而不為?

因為有了爸媽的支持,米蘭才與愛麗絲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才有機會了解愛麗絲神祕的小花園。花園裏有星星點點的花朵和輕柔的風,空氣裏充滿了青草和花朵濕潤的香氣,更讓米蘭親切的是坐在長椅上和愛麗絲聊天的感覺。愛麗絲温和而平靜的語氣,親切而真誠的笑臉,有時是位慈祥的家長,有時是位尊敬的老師,有時是位可愛的朋友。在這看似平常的聊天過程中,讓米蘭學到了待人的禮節,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的尊重,諒解和寬容。如何尊重自己,尊重夢想,尊重生活,要學會愛,並學會表達愛。在輕鬆的聊天中,讓米蘭學到了更多的知識,這一切過程都是那麼的輕鬆自然,娓娓道來。從自己在等一封信開始講起,講到書信的起源,運送書信的方式,一直講到書信體裁的作家,裏面還穿插一些有趣的人和事,當然也有米蘭同學有趣的提問和自己的見解。這一切都像春雨,潤物無聲,更像一首動聽婉轉的歌曲,令我們鼓舞,讓我們從容面對生活。

感謝父母,感謝愛麗絲,感謝生活中的你我。因為有愛,我們的生活才更美好!

親愛的愛麗絲讀後感3

《親愛的愛麗絲》是程瑋《週末與愛麗絲聊天》系列中的一書。讀了這本書以後,我很訝異於中國的小姑娘米蘭居然和德國的老太太愛麗絲締結了深厚的友誼,彼此的交往是那麼自然、順暢,簡直成了忘年交。如果説,愛麗絲家的花園能夠吸引米蘭、她的愛心打動了米蘭,那麼又是一種怎樣的魅力,可以吸引一大羣中國孩子紛紛寫信,要結識一個素未謀面的德國老太太呢?

實際上,在現代通信技術全面普及的今天,人們已經很少採用書信的方式進行交流了。可是,偏偏有這樣一羣中國孩子不僅把心裏的祕密通過書信告訴異國他鄉的愛麗絲,還熱切期盼着她的回信。可能,信中所述的種種情狀,這些孩子的父母還不知曉。甚至,親子間心靈溝通的缺失也發生在我們周圍,只是為人父母的我們還沒有意識到。

由於時間關係,我還沒來得及閲讀愛麗絲系列的其他幾本書,不能一探其中的深層次原因。僅就孩子們書信的內容看,我覺得親子間的交流存在着三方面的問題。

首先,交流地位的不平等,容易造成交流過程的心理障礙。父母大多會認為子女是附屬於自己的,很難把他們完全當作獨立的個體與之交流。因此,子女與父母對話的時候會有一定的壓抑感,隨着年齡的增長,在和父母交往的時候會顯得有些不自在。有時,為了迴避父母的斥責,他們會刻意隱瞞一些事情,甚至會撒謊。

再者,交流時機的不合宜,容易引起交流對象的情緒牴觸。很多時候,出於對子女的愛,父母會針對子女出現的問題第一時間與之交流。但是,我們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感受。或許他們也在因為自己的失誤而暗自後悔,又或者為自己的言語行為在自責反思……如果為人父母能夠換個角度,設身處地為孩子想想,找個更合適的時間與孩子交心,也許孩子的.反應不會那麼激烈,才能達到交流的目的。

第三,交流方式的不恰當,容易導致交流的途徑日益狹窄。孩子年齡小的時候,往往是有什麼説什麼,會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父母;待到年齡稍大些,便會有選擇地説;再大些,會隱含着説,有時還需要父母去意會。面對這樣的變化,父母應該看到的是孩子長大了,有了自主的考量。如果在與孩子的對話中表現急躁,還想打破沙鍋問到底,往往會招致孩子內心的牴觸,長此以往,孩子與父母的交流就不再主動,呈現被動應答的狀態,彼此交流的途徑也就日益狹窄。

讀着書中孩子充滿童真的來信,我的內心被深深地震撼,原來,每個孩子的心中都有一些不輕易言説的祕密,對父母也不例外。為人父母,我們希望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可是捫心自問,我們用什麼守護了孩子幼小的心靈?在和孩子對話的時候,我們自己的心扉打開了嗎?當孩子還願意和我們聊天、談心的時候,我們都認真面對了嗎?我想,只要我們對孩子始終保持一顆真誠而寬容的心,就會贏得他們的信任。那麼,孩子不僅願意與我們書信交流,也一定能坦然地和父母進行面對面溝通。唯有有效的溝通,才能營造更美好的人際關係,讓親子關係更加和諧。

親愛的愛麗絲讀後感4

幾天前,女兒的學校向家長推薦了一本親子讀物《親愛的愛麗絲》,我懷着好奇心與女兒同步打開了這本書。每晚忙完家務後與女兒靜心閲讀分享,感慨萬千,受益匪淺,恍然明白學校的用意。

一、這本書讓女兒手不釋卷。

女兒每看完一章,腦子裏會存不少疑問,比如“神祕的小腳印”到底是誰留下的?主人公米蘭的爸爸媽媽有什麼話故意迴避着米蘭?而這些疑問,在後一章裏大多能找到答案。所以,大腦中的無數問號迫使女兒一章接一章地往下讀,簡直是“手不釋卷”!

二、這本書讓家長腦洞大開。

書中愛麗絲介紹許多有關書信的知識,大大開闊了我的眼界,比如書信體文學作品的起源、郵票的故事等,都令我腦洞大開。這本書人物生動形象,情節環環相扣,裏面還收錄了我們同齡人的十封有關談禮儀的書信,讓我也接受了教育。

三、這本書讓女兒找回兒時的夢想。

女兒剛上幼兒園時曾跟我説過,她有自己的夢想:憧憬長大後有一個最崇高的職業,每天沐浴在陽光下,和自己的學生們一起學習、遊戲,成為一名光榮的老師。女兒常常在自己的房間痴痴地望着窗外,就像米蘭一樣沉醉在夢境般喜悦中。然而,現實中一次又一次學習上的.挫折,讓她對美好的夢想望而生畏。讀完《親愛的愛麗絲》這本書後,女兒問我:“媽媽,在我的身邊有像愛麗絲這樣的人嗎?”“當然有啊!媽媽就願意當你的愛麗絲。”我神祕地對女兒眨了眨眼、笑了笑。我為什麼不可以做女兒身邊的“愛麗絲”?米蘭可以與愛麗絲無話不談,我應該反思自己,向愛麗絲學習,與女兒成為“忘年交”,多關心女兒的內心,多傾聽、多交流,做女兒學習生活中的良師益友。

四、這本書讓家長找回教育的本真。

在中國父母們的眼中,有兩件事情最重要:孩子的健康和學習成績。而在西方父母的眼中,卻有一件事情遠比孩子的學習成績更重要,那就是:與人相處,與家人,與同學和朋友,與那些你偶然相遇的陌生人。這是一門很重要的功課。因為一個人不只是屬於他自己,屬於他的家庭,他還屬於社會。他生活的價值,他生活的意義,都是與社會不可分隔的。只有當一個人走出校門和家門以後,他才會明白,他一生中最需要的,不一定是他在學校學到的知識,而是他待人處世的方式。這本書就是繞着這個寫的,講述了一個生活在德國的8歲中國小女孩米蘭和一個德國老人愛麗絲的對話,這是孩子和老人的對話,文化和文化的對話,也是東方和西方的對話,談論了美麗,講了許多中西方的美人,可是,只有心靈美才是最重要的。

作為孩子的家長,我希望女兒能通過這次的親子閲讀,學習愛麗絲的善良,勇敢,樂於助人,在人生路途中度過一個快樂的童年,擁有一個美好的夢想,為今後的人生道路樹立起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hk/fanwen/duhougan/qr0e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