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讀後感 >

讀《青銅葵花》有感【集合15篇】

讀《青銅葵花》有感【集合15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青銅葵花》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青銅葵花》有感【集合15篇】

讀《青銅葵花》有感1

《青銅葵花》這本小説是曹文軒所寫的純美小説。它帶給了我們許多動人的故事,讓我們在閲讀中成長。

《青銅葵花》主要講了葵花失去了唯一的親人爸爸,被青銅家收養。他們一家人遇到了無數次困難,但都頑強地挺了過來。在葵花12歲的那年,命運將她召回了城市,青銅從此常常遙望大河的盡頭,思念着在遠方的葵花……故事情節雖然曲折,但有了苦難的襯托,美和愛才會更加感人。

讓我感受最深的是《三月蝗》這一章。在一場巨大而可怕的蝗災中,大麥地被浩蕩的蝗蟲洗劫,只留下一片令人悲傷的乾淨。這場災難來的`突然,去的迅速,但後果卻不堪設想。但大麥地憑着堅強的毅力挺了過來,脱離困境。我從中感受到:災難必須面對,只要堅強振作,光明總會到來!

讀了《青銅葵花》這本小説,我對苦難有了新的認識:成長必定與苦難相伴,有歡樂就有痛苦。我認為在經歷苦難時,不要埋怨歡樂不降臨,因為苦難是歡樂的鑰匙,得到這把鑰匙,才能打開通往歡樂的大門;在歡樂時,也不要忘記苦難,因為歡樂是苦難後的果實,也是滂沱大雨後的那道彩虹!

讀《青銅葵花》有感2

伏爾泰説“當我們第一遍讀一本好書的時候,我們彷彿覺得找到了一個好朋友;當我們再一次讀這本好書的時候,彷彿又和老朋友重逢”。今年暑假我就和一位好朋友重逢!他就是——《青銅葵花》

讀完這部作品,我被書中描寫的苦難與大愛所震撼。

讓我們一起走進青銅的家,他們家的困苦震撼了我。

看到這裏,我問媽媽:“媽媽,真的有這樣的事嗎?”媽媽聽了,語重心長地説:“這種苦難外婆經歷過,也像書中所講的'那樣,當時人們也吃野菜,剝樹皮。人們常説,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講得就是苦難能催人奮進的道理。你們這代人就是太幸福了,真的有苦難來了,看你們能承受得住嗎?”

讀了這本書,再品品媽媽的話,我似乎明白了,太公、外婆經歷了許多災害,懂得了節儉,感恩如今的衣食無憂;經過戰火洗禮的英烈們,更能體會今天的幸福安寧……讀過此書後,我要準備迎接苦難!在苦難中鍛鍊自己!

大愛也使苦難變成了美麗的苦難。第六章的《冰項鍊》,我讀了兩遍,每讀一次我就感受到一次“愛”-----青銅對妹妹葵花的愛,葵花演出時脖子上的項鍊居然是哥哥用嘴吹出的冰項鍊,那閃爍着清冷亮光的冰項鍊,不正是一種愛嗎?

對於苦難,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像青銅一樣堅強,像葵花一樣樂觀;對於愛,我們要心存感恩,也要學會付出。

讀《青銅葵花》有感3

一直很喜歡看曹文軒叔叔的書,這不,懷着美好的憧憬,我翻開了這本《青銅葵花》。

該書主要寫了一個叫葵花的城市小女孩來到了青銅家,作為哥哥的青銅為了讓葵花上學,把自己上學的機會給了葵花;為了葵花不被別人欺負,每天讓葵花坐在牛背上,自己親自接送葵花;為了讓葵花回家時不怕路黑,他在河邊等了好幾夜……

葵花因為知道了青銅家的貧窮,沒有參加學校裏的拍照;為了讓家裏人感自豪,每次都穩拿全班第一名;為了省家裏的'燈油,葵花受着別人的嘲笑到同學家去寫作業……

當奶奶為了給他們做棉衣棉褲,從東海邊回來時,已經病了好幾天了。為了籌治病的費用,弱小的葵花居然敢獨自乘船到江南採集銀杏去賣,雖然最終還是沒能挽回彌留之際的奶奶……

青銅和葵花都是很不幸的人,青銅是啞巴,葵花是孤兒。兩個不幸的人加在一起,在我們的眼裏,似乎是個更大的不幸。然而,雖然生活的環境很惡劣,生活的條件很差,通過他們生活中相濡以沫的點點滴滴,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心靈健康、充滿頑強毅力的青銅和一個無比聰慧、懂事的葵花。

青銅與葵花的家雖然很貧窮,十分苦難,但是他們一家人相親相愛,把日子過得很温暖、幸福。故事中的情節很感人,每個人都時刻以我能為這個家做些什麼為生活的動力。作者將貧苦、美和愛寫得綽綽有餘,讓我們時時看到在青銅與葵花身上演繹出最原始的真情!

反觀我們現在的生活,生活在條件優越的大城市,從來不會想到衣食無憂的生活是父母辛苦工作換來的,因此更不會有為家裏做點什麼的想法了。我們要學習他們那種為家人努力的精神,遇到生活中或學習上的困難也要不曲不撓,樂觀向上,積極進取,靠自己的雙手努力找尋生活的樂趣!

看完這本書,我的淚水已經不能停了,《青銅葵花》可真感人啊!

讀《青銅葵花》有感4

人生中有各種各樣的苦難,當你遇到困難時,你是選擇逃避還是堅強面對困難?在我讀《青銅葵花》的主人公時,他是面對那樣艱苦的生活,但他從不抱怨。

這本書講葵花和爸爸來到幹校,葵花的爸爸去葵花園寫生,圖片落到水中,爸爸去撿,不小心掉進水中淹死了。葵花現在沒有親人,村長問大家誰願意領養葵花?青銅家和嘎魚家願意,葵花選擇了青銅家。他們歷盡了許多困難,但都堅持下來,最後葵花被帶進了城裏。

我非常喜歡青銅這個人物,因為他對葵花的愛勝似親兄妹。上學了,青銅非常願意讓葵花上學,他每天接送葵花。葵花想照相,把自己的蘆花鞋賣給了別人。三月蝗過去了,青銅家沒有糧食,他去給葵花找食物,卻不顧自己的飢餓,給葵花找吃的。晚上有文藝表演,青銅為了能讓葵花看上節目,被別的學生打了一頓,讓葵花坐在自己的肩膀上看文藝表演。

讀了《青銅葵花》,我想人生在世誰沒歷經酸甜苦辣,人生離別?但我們應當正視痛苦,體驗苦難!他們的'痛苦又何嘗不值得讚頌?青銅和葵花雖然不是親兄妹,但他們比親兄妹還要親,青銅可以把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給葵花。自從來到青銅家,他們一家人都默默的承受着痛苦,但他們從不嫌棄葵花。現在不能承受痛苦的人太多了,我唾棄他們。如果我有一個妹妹,我一定會像青銅那樣愛護自己的妹妹,才能體會他們的酸甜苦辣!

我們不要因為一點困難就放棄了,我們應像青銅一家人承受苦難,如果你遇到困難,千萬不要放棄,要勇敢的去面對!

讀《青銅葵花》有感5

葵花來到了青銅家,青銅家的人都待她特別好,明明家裏十分貧窮,卻還讓別人的孩子――葵花上學,並讓青銅每天接送她。

青銅把她當親妹妹,青銅的父母也把她當親生女兒,可是並不富裕的青銅家因為多了一口人,日子過得更加艱難。他們卻沒有因為貧窮放棄讓葵花上學。反而更加辛勤的勞作,秋天,他們還把河邊的蘆葦收割做成蘆花鞋,讓青銅拿到鎮上去賣,不管白晝黑夜,不管寒風刺骨,終於多了份收入。可是,奶奶卻因為勞累病倒了,家人急的團團轉。本就不富裕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葵花內心很自責,感覺是自己拖累了家人,於是她決定獨自去採摘銀杏賺錢,給奶奶治病。她給家人留了紙條,便悄悄的.走了……一天,兩天,三天……直到葵花拿微薄的銅錢趕回家時,奶奶已病入膏肓,沒幾天就去世了……

生老病死是無法逆轉的結局,可如何度過每一天卻掌握在自己手裏。就像書中這兩個農村孩子一樣,既便是這樣的一貧如洗,可生活樂趣卻絲毫沒有減少,該經歷的困難也因他們的樂觀向上變的充滿挑戰。正是這樣的生活煉就了他們堅韌不拔的思想品格。

一家人和諧相處,在困難時一起堅持,用真情真意對待每一個人,這不正是曹文軒作品的靈魂所在嗎?

我將閲讀更多好書,用心感受愛的存在。

讀《青銅葵花》有感6

四年級的時候,我讀過曹文軒的一本書,名叫《青銅葵花》。

故事中的主人公青銅是一個啞巴,他有一個美麗善良的妹妹,:葵花。葵花本來隨父親來到麻油地,但父親卻在災難中死去了,這使葵花的心靈蒙上了陰影,也使她無家可歸。葵花沒有夥伴,也沒有親人,她該如何時候呀!就在這時青銅與她相遇了,他們遇到了村長,村長召集了好心 村民來收養葵花……

最後,青銅一家收養了葵花,他們倆互幫互助,成了親密的'兄妹。其中最令我記憶猶新的就是他們去看馬戲的那一章。起先他們找到了一塊大石頭坐下,但又有幾個大孩子與他們爭搶這塊石頭,青銅被打得落花流水,但為了讓妹妹能看到馬戲表演,青銅揹着葵花,自己則站在茫茫人海中,頭腦昏昏沉沉的。當葵花説:“哥,你看這個人真有趣!”時,她早已忘了自己是坐在哥哥的頭上。

是相互感恩,讓他們分別的時候依依不捨。是感恩,讓青銅在分別時奇蹟地叫出了:“青銅——!”兩個字……

只有你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別人才會來尊重你。

感恩其實很簡單。一聲謝謝也是感恩;一本清茶也是感恩;一張賀卡也是感恩;一次幫助也是感恩……我想我們現在對家長最好的感恩就是努力學習,回報祖國吧!

讀《青銅葵花》有感7

幸福是什麼?爸爸説幸福就是每年有一次説走就走的旅行。媽媽説幸福就是遇到幾個知心朋友。我説幸福就是讀到一本好書,翱翔在書海里,與書為友,暢遊天下!

暑假裏,我讀了曹文軒叔叔的《青銅葵花》,我被故事的情節深深地打動了,多次偷偷地流着眼淚看完故事。

這是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銅,女孩叫葵花。葵花來自城市,青銅來自鄉村,一個特別的機緣,他們成了兄妹。他們一起生活,一起長大。他們遭遇了生活中的種種不幸與苦難,但是他們沒有被這些苦難打倒,而是相互幫助、相互依存,微笑着勇敢地面對生活。

幸福是什麼?無私的付出就是一種幸福。

青銅一家人為了準備青銅和葵花上學的開支想盡各種辦法,甚至把家裏能賣的東西都預算上,但殘酷的.現實卻告訴他們只能有一個孩子上學。最終,善良的一家人決定讓葵花先上學。知道葵花可以去上學了,青銅笑了,眼裏滿是淚花。這是幸福的微笑,這是幸福的淚花。把他人的幸福建立在自己的幸福之上,想他人之所想,多麼無私啊!

幸福是什麼?發自肺腑的感恩之舉就是一種幸福。

葵花上學了,認字了,她產生了要教啞巴哥哥青銅認字的念頭,並因此而激動萬分。從此,她用樹枝在沙地上一筆一畫地教青銅認字,隨時隨地,無所不在。青銅的世界也因此變得更加美麗、更加真切。葵花知道是青銅一家人把上學的名額給了自己,她很珍惜這來之不易的上學機會,而且把這份恩情牢牢記在心中。

幸福是什麼?既要懂得付出,又要學會感恩,這才是幸福。

讀了《青銅葵花》的故事,讓我想到了自己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每天早上醒來,我經常會問:“媽媽,我的衣服呢?”“奶奶,早上吃什麼?”“早上怎麼又吃這些,我都吃膩了!”......作為家裏的獨生女,我習慣了家人對自己無微不至的照顧,甚至認為這些都是理所當然的,有時一不如意,還會發脾氣,卻很少站在大人的立場為他們着想,心裏真是慚愧!爸爸媽媽每天工作那麼辛苦,回家還要輔導我功課;奶奶年級那麼大了,還要每天早起準備一家人的早餐、買菜、做家務。我以後不僅要好好學習,還要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如爸爸媽媽下班後,給他們拿一雙拖鞋、倒一杯白開水;每天寫完作業後,把自己房間整理好......

我要做一個既要讓自己幸福,也要讓家人感到幸福的好孩子!

讀《青銅葵花》有感8

最近,我在讀的課外書是老師推薦的《青銅葵花》。這本書的作者是曹文軒,他一生獲獎無數,有“兒童文學獎”“國際安徒生獎”等近百個獎項。

這本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內容是第六章——冰項鍊。主要講的是:葵花在文藝宣傳隊裏排練的時候,穿着由她媽媽的花衣服改做成的新衣裳。劉老師見了讚不絕口,她又讓鈴子把銀項鍊借給葵花。在葵花戴上項鍊的.那一剎那,葵花是多麼喜歡這條項鍊啊。可鈴子怕媽媽罵她,就要回了項鍊。青銅聽説了以後,決定幫妹妹做條冰項鍊。在青銅用嘴將打碎的冰凌全部吹穿後,腮幫早就麻木了……看到這裏,也許有人會説:不就是一條項鍊嗎?戴不戴都一樣,何苦呢?但青銅不一樣,為了葵花,他甘願付出一切,就因為他愛葵花。當項鍊完成並戴在葵花身上時,他感覺他的這位妹妹是世界上最美的女孩;葵花也感覺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女孩。

這是一部悽美的小説,雖然主人公一家生活在苦難中,生活極度窮困,但他們活得卻非常快樂,因為他們之間有至愛親情。

小説結尾沒有寫主人翁的最終結局:青銅和葵花到底會不會再次見面並認出對方呢?這倒是給讀者留下了一個懸念,加強了小説的吸引力。

讀《青銅葵花》有感9

暑假裏,在新華書店我參加了一次小記者讀書分享活動,我帶上了我最近喜歡的一本好書——《青銅葵花》。

這本書寫了一個小女孩葵花與一個小男孩青銅的感人故事。城市孤女葵花來到了一個村莊生活,好心的青銅一家收留了葵花,從此葵花就把青銅認成了自己的哥哥,青銅是個啞巴,為了讓葵花上學,青銅放棄了自己上學的機會;為了讓葵花晚上不用再去別人家寫作業、受屈辱,青銅去河邊捉來最大的螢火蟲做了十盞南瓜花燈;為了能讓葵花看馬戲表演青銅就讓葵花騎在自己的脖子上……為了葵花,他們經歷了水災、火災、蝗蟲災難,在風雪中和飢餓中生活。有一次蝗蟲吃光了莊稼,但青銅為了讓葵花吃飽飯,他去捉野鴨,在路上受了傷,他們在苦難中獲得了快樂。

我們現在的.生活跟青銅葵花比起來要幸福的多,但是我們也要像他們一樣,以樂觀的態度去接受痛苦,珍惜我們現在擁有的幸福。

讀完這本書,讓我懂得在困難面前,應該學會去面對它,去挑戰它,去克服它。羅曼·羅蘭曾寫過一段話;“我們應當敢於正視痛苦,尊敬痛苦!歡樂固然值得讚頌,痛苦又何嘗不值得讚頌!”

本書的作者曹文軒也説過:“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每一個時代的痛苦,痛苦絕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時,就有一種對痛苦的風度,長大時才可能是一個強者。”是呀!只有苦難才能改變人類。這本書告訴我們,在困難中,一定要堅強、樂觀、積極向上。

讀《青銅葵花》有感10

上午,讀了幾頁《青銅葵花》,頗有感觸。

《青銅葵花》是當代著名作家曹文軒的一部純美小説,主要講了啞巴男孩青銅和孤兒葵花的故事。在葵花三歲時,媽媽病逝,後跟爸爸到幹校生活;7歲那年,爸爸失水而死,葵花成為孤兒。幹校阿姨把葵花送到河對岸大麥地村,青銅一家收養了她。青銅一家十分貧窮,住着茅屋,一家四口人(奶奶、爸爸、媽媽和青銅)考種田勉強餬口。現在青銅來啦,日子更難。為了能讓葵花過得好,一家人更勤快了,青銅常常到田溝弄魚抓蝦,本來11歲地青銅早該上學,因為實在交不起兩個人的學費,只好讓7歲葵花一人上學。冬天,一家人做了101雙蘆芽鞋,青銅每天送過葵花上學後,就去鎮上賣鞋。這種勤勞樸實的農村孩子的形象躍然紙上。

文中令我難忘的是青銅識字的'情節。有一天,葵花突然想到哥哥青銅那麼想讀書,何不來過妹妹教哥哥識字寫字呢?在葵花一再要求下,青銅同意了,跟着葵花學習,他們坐在槐樹下,望着西下的太陽,葵花用樹枝在地上寫下“太陽落下去,月亮升起來。”一個一個字地教,青銅讀不出來,但聽得懂。一天天過去,青銅學會很多字,也能寫很多字。一天,學校圍牆外有人正在寫標語,看見青銅,就取笑青銅。

青銅一下子拿取刷子寫下“我是大麥地村的青銅”幾個字。這人整個村子的人吃驚,後來大家才知道是葵花教的,人們十分羨慕這個幸福的一家。由此,我想到我們的語文教學,很多孩子上了三四年甚至五六年的學校,識字寫字還不過關,原因何在?有“教”與“學”兩方面因素。一方面,學生要願意學,有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教師要善教,就像文中的葵花一樣,看到太陽,就教太陽,看到月亮落下了,就教“月亮落下去”;看到小動物,就教小動物;看到原野中的各種植物,也一一教給青銅,只要葵花在學校學過的字,葵花就想法子教給青銅。

一年級學生,她的教學方法很值得我們思考,她能把課堂搬到田野,搬到大自然,能結合生活識字。大地是黑板,樹枝是粉筆,大自然是最好的課件,這種形象性、直觀性在一年級國小生身上體現得十分完美和實用。可見,我們的語文課堂要與大自然相結合,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要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雖然《青銅葵花》這種書是我向別人借閲的,僅僅看了一上午,但是,我始終覺得這是一部值得一讀的書,我還是找機會把這本書讀完。

讀《青銅葵花》有感11

在少年時,就有一種面對痛苦的風度,長大時才可能是一個強者。

城市女孩葵花跟隨爸爸來到了一個叫大麥地的村莊生活,孤單寂寞的她認識了一個不會説話的鄉村男孩青銅。爸爸的意外死亡使葵花成了一個無依無靠的孤兒,貧窮善良的青銅家收養了她,葵花和青銅也成為了兄妹。在充滿了天災人禍的歲月裏,青銅一家老小相濡以沫、同心協力,艱辛卻又是快樂生活着,從容堅韌地面對着洪水、蝗災等一切苦難。12歲那年,命運又將女孩葵花召回她的城市,失去妹妹的痛苦使青銅仰天大叫,他從心底高喊出了一個名字——“葵花”!喊聲震動了所有人的心靈!

一個家户喻曉的小故事:暴風雨把一個正織網的`蜘蛛的“勞動結晶”給無情地摧殘了。可蜘蛛卻沒有放棄,一次又一次地織網,卻一次又一次地失敗。三個人看見了蜘蛛,卻有不同的態度與結果。甲見了,感歎道:“一隻小小的蜘蛛卻如此地堅持,我何嘗沒有理由更加樂觀,面對痛苦呢?”從此甲樂觀向上。乙見了,感歎道:“唉,我不就像這小小的蜘蛛,人生是如此無趣!”從此乙失去了對生活的憧憬。丙見了,感歎道:“我就是這隻蜘蛛,每次都不能成功,屢屢失敗!”從此丙消極了……這個故事就是表達每個人面對痛苦的態度不同,而結果也就不同。我們應該不怕困難,戰勝痛苦,這樣,痛苦還會可怕嗎?

然而,每個人面對痛苦都會樂觀向上,不自暴自棄嗎?實際上並不是如此。每個人面對痛苦的態度是不同的。有的人遇到困難,不是積極面對,而是選擇逃避。他不會從自身找問題,只會怨天尤人,最後失去對生活的憧憬與熱情,成為一個自暴自棄的人。而有的人,卻不怕失敗,而是愈挫愈勇。也許挫折後面還是失敗,但是,再走一步,就離成功更近一步!吳強想表達的,不就是這個嗎?!

不同的人面對痛苦的姿態與風度也是不同的:科學家霍金小時候的學習能力似乎並不強,他很晚才學會閲讀,上學後在班級裏的成績從來沒有進過前10名,而且因為作業總是“很不整潔”,老師們覺得他已經“無可救藥”了,同學們也把他當成了嘲弄的對象。在霍金12歲時,他班上有兩個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賭,説他永遠不能成材,同學們還帶有諷刺意味地給他起了個外號叫“愛因斯坦”。誰知,20多年後,當年毫不出眾的小男孩真的成了物理界一位大師級人物。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原來,隨着年齡漸長,小霍金對萬事萬物如何運行開始感興趣起來,他經常把東西拆散以追根究底,但在把它們恢復組裝回去時,他卻束手無策,不過,他的父母並沒有因此而責罰他,他的父親甚至給他擔任起數學和物理學“教練”。在十三四歲時,霍金髮現自己對物理學方面的研究非常有興趣,雖然中學物理學太容易太淺顯,顯得特別枯燥,但他認為,這是最基礎的科學,有望解決人們從何處來和為何在這裏的問題。從此,霍金開始了真正的科學探索。

面對痛苦,不同的風度對待,便會出現不同的結果。苦難是人生的磨刀石,一個人的人生能否散發出光彩,就要看他能否經得住苦難的磨礪。在我的人生格言中,有着羅曼羅蘭的一段文字:我們應當敢於正視痛苦,尊重痛苦!快樂固然值得讚頌,痛苦又何嘗不值得讚頌!所以,我們應當正視痛苦,把每一次痛苦當成是一種磨練,這樣,痛苦就沒那麼可怕了。

在愛的陽光下,所有痛苦都不會長久,所有不幸終將都會消失!愛無言,讓濃濃的愛,融合在每一個人的心中,讓所有的人都知道——在痛苦的磨礪中,我們依然微笑!

讀《青銅葵花》有感12

《青銅葵花》在享樂主義氾濫的今天,無疑是另一種聲音。它進行的是一種逆向思考。它是對苦難與痛苦的確定,也是對苦難與痛苦的詮釋。

“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每一個時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絕對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時,就有一種對痛苦的風度,長大時才可能是一個強者。”封面上的這句話,刺眼地映入我的目光,更是映在我的腦海中。也是啊,何嘗不是這樣呢?從曾經的那個飢餓貧困、民不聊生的年代到今朝與人勾心鬥角、相互陷害以財勢為資本的社會,痛苦何曾停止過呢?

苦難幾乎是永恆的`。正如書中所説的那樣,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苦難的歷史,而且這個歷史還將繼續延伸下去。我想這句話是不用印證的。

《青銅葵花》,這本描寫苦難卻又唯美的小説,在時代的映襯下,猶如一顆鑲在天幕中的星,淡雅卻明亮,沒有了城市的喧囂,只是靜靜的煥發它特有的光芒。作者將這種苦難寫得深刻,卻又將它轉化為一種美,極致的美,一種美麗的痛苦。人世間的愛,在這美麗的痛苦下變得充滿生機與情意。

讚歎葵花。這個純潔懂事的孩子。本是城市的孩子,卻因父親的故去而生長在大麥地。她被青銅一家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撫養着,而她也把這個家當自家一樣,處處為“家人”着想。她用一顆至純、至善、至美的童心,譜寫了人間的真情。

讚美青銅。因為特別的緣分,使他與城市孩子葵花成為兄妹,他們一起在大麥地快樂的生長着。因為妹妹,使家境貧寒的她失去了讀書的權利。但她善良而質樸的鄉村孩子形象熠熠生輝。而12歲那年,命運又將妹妹葵花召回她所在的城市。葵花終究是大麥地的孩子,大麥地讓她來到這裏,又是大麥地讓她離開這裏。於是,在故事的最後,身為啞巴的青銅,第一句話便是在蘆蕩盡頭的兩句“葵花”。

因為苦難,讓貧苦的大麥地更加貧苦;因為苦難,讓大麥地的人們更加質樸真誠;因為苦難,讓這個故事更加美麗而永恆。

與痛苦而對立的,是歡樂。但我們所看到的歡樂又是什麼呢?是燈紅酒綠,紙碎金迷,整個世界都沉淪在沒有任何精神境界的歡愉之中。

我們應該正視痛苦,尊敬痛苦!歡樂固然值得讚頌,痛苦有何不值得讚頌!是的,我們所需要的,豈不是那種面對苦難是處變不驚的風度?

也許,只有體味了痛苦,方能懂得人生的價值,才會懂得人生的意義。

讀《青銅葵花》有感13

《青銅葵花》是著名現代作家曹文軒寫的。

故事講的是大麥地的男孩青銅與城市幹校的女孩葵花,一次特別的機緣,讓他們成了兄妹之稱的朋友。

雖然青銅家裏很窮,但還是收養了孤兒葵花。

青銅和葵花非常懂事,他們都知道為別人着想,一旦有了好機會,都會讓給別人。

葵花很愛學習,她所在的'學校裏數她學習最好,而且多才多藝。

就這樣,他們一起生活,一起長大,讓村裏的孩子異常羨慕。

直到葵花12歲那年,命運又將葵花召喚回了她以前所生活的城市。

在青銅和葵花一齊生活、一齊長大的時候,並不是像我們現在一樣如此一帆風順的。

他們生活的村莊大麥地也是經歷風風雨雨才走到今天的:火灼焦過大麥地,風侵略過大麥地,蝗蟲進攻過大麥地……但這裏的人們沒有倒下,而是變得更加堅強!其實,痛苦也是很美麗的,“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最近,我們小區裏流行玩“活力板”,於是,我也加入了他們的行列。

一開始,我剛站上活力板,就會因重心不平衡而跌倒在地,再看見別的小夥伴玩得神氣活現的時候,我心裏就很不是滋味。

放棄?還是堅持?一個天使和一個惡魔在我的腦海中打架。

但我一想起青銅和葵花的故事時,一種莫名的信念就在心中升騰:堅持下去,你一定行!於是,我又一次站起來,重新站上活力板。

每當這時,我就覺得成功正在向我招手。

有一天,我再次帶上活力板到樓下練習時,我驚喜地發現——我能順溜地滑了!那時,我衷心地感謝青銅和葵花,是他們,讓我在挫折之中更加堅強!痛苦和挫折一樣,可以磨練我們的意志。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一帆風順,少一些痛苦和挫折,因此他們一遇到困難就退縮,不磨練自己的意志,就無法進入人生更高的一個境界。

正如高爾基所説的:“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我們從小就要學習青銅、葵花,學習他們對待困難的風度,做一個有毅力的人。

讓堅強在挫折中沉澱,在沉澱中昇華,讓昇華的堅強再去儲存堅強!

讀《青銅葵花》有感14

當我放下青銅葵花這本書時,它帶給了我深深的沉思,令人久久不能平靜。青銅葵花無疑是另一種聲音,它是對苦難與痛苦的描述,也是對苦難與痛苦的詮釋,更是那個年代的人們面對苦難與痛苦作出的一種選擇!在那個特定的年代裏苦難是無可避免的。主人公青銅與葵花經歷了種種磨難:自身身體的不幸受難,親人的悲慘去世,好友的無奈離開,就連兒童最基本的上學權利也要分個先後。三月的蝗蟲更是把整塊大麥地的糧食一掃而光,像給麥田剃了個頭,地上的農作物也被吃了個精光,這幾乎是一場劫難。

面對苦難作出的抉擇,往往因人而異:有人可能被直接壓垮,或憤世嫉俗或一蹶不振;有人可能選擇逃避現實,或龜縮一邊,或閉門消沉;當然也有人勇敢正視,或頑強站立,或越挫越強。面對啞巴的殘酷現實,青銅仍“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像正常人一樣堅持學習;面對父親的蒙難,葵花終於頑強地挺了過來;面對貧窮與苦難,青銅和葵花互幫互助,快樂成長。現在的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雖然也聽到東南亞的'海嘯吞沒了無數燦爛的生命,將繁榮的東南亞摧殘得一片狼藉;雖然也看到阿爾卑斯雪山的突然崩塌,吞沒了無數家庭的歡聲笑語;特別是汶川大地震降臨時,我們親眼目睹了多少親人瞬間失去了他們美好的家園。但有時,我們總覺得那些災難似乎離我們很遙遠,當災難真正降臨時,根本不知道自己能夠做些什麼。現在,當我們看到人們面對種種災難所作出的種種選擇時,我們恍然大悟:雖然自然界的各種災害可以毀壞我們美好的家園,但只要我們擁有一顆快樂而堅強的心,就永遠摧毀不了我們對生活的追求!中國近代思想家梁啟超説:“患難困苦,是磨鍊人格之最高學校。” 青銅葵花正是這樣一本闡述苦難、闡述如何面對苦難、磨鍊人格的書。

而現在的我們缺少的正是對苦難的瞭解和認識,不明白苦是什麼滋味,不清楚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難!想想自己,有時候一次失敗,甚至是一次小小的挫折,就説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人,可是與青銅葵花相比,我們生活在和平、安寧、幸福的環境下,我們是何等的幸運!我們要珍惜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包括苦難,只有真正經歷過苦難的人,才能懂得7686苦難的真正含義。去年,面對冰凍三尺的雪災,我們選擇了堅強和自救;面對慘不忍睹的地震,我們選擇了鎮靜和團結。今年8月的“莫拉克”颱風,又造成了福建、浙江等5省1103.4萬人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達449.6千公頃,因災直接經濟損失97.2億元。面對肆無忌憚的颱風災害,我們仍然堅定地選擇了頑強的抗洪和賑災,沖垮的道路重新暢通了,沖塌的設施重新完善了,沖毀的家園開始重建了!

讀《青銅葵花》有感15

在《青銅葵花》中描繪的豐富情感和淳樸的民風讓我為之深深感動。因為時間的關係,我並沒有和孩子同時讀此書,而是孩子先讀,我後讀,沒有及時的指導孩子存在的問題。看完小説讓我覺得葵花這個小女孩很可憐,2歲死了母親,又失去了父親,她父母都是孤兒,因而她成了沒有一個親人的孤兒。可是葵花又是一個幸運的女孩,因為她遇到一個好人家收養了她,這家人善良、真誠,對生活充滿着樂觀。讀書的過程中,我常常會被這一家人身上表現出來的一些品質所震撼。青銅的倔強和正直以及對奶奶孝順和對妹妹呵護,超出了常人的想像,他其實也是孩子啊。讓人看了心酸,催人淚下,故事情節促使我一氣看完《青銅葵花》這本純美小説,心靈上受到極大震撼,從小孩買回來在家中書架上已放置快一年了,雖然有時整理書櫥看見它也是不宵一顧,我為自己曾經對它漠視而感到羞愧,一部優美作品的確能感化心靈,鼓勵和引導小孩讀一些優秀的文學作品,在享樂主義氾濫的`今天,不僅幫助孩子從小樹立對真、善、美、惡、醜有了形象直觀認識,在幫助引導孩子的同時我們自己的心靈也得到淨化,同時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和將來走上社會做人和做事定將起到促進作用。

小説中通篇描述了主人翁如何經歷困難、災難、戰勝困難、不屈不撓對生活充滿樂觀向上精神,扣人心絃。歲月維艱,愛彌珍貴,正是至愛成為支撐人們戰勝苦難的力量。小説的主人公,便是青銅。火災使他不再説話,在無言的成長中,他對人對事對生活對自然,心領神會,聰明絕頂。不聾卻啞的殘疾,更磨練了他正直善良、堅韌剛強、天真坦蕩的品質和個性。這個獨特形象,是作者以愛心和精心塑造的體現愛的典型。在城市成長小孩他們無法體會到同是少年的青銅、葵花艱難困苦的歲月,他們彼此關心,相互幫助,經過人生痛苦的磨練,他們顯得更加成熟和堅強,這使我想起一句歌詞,“不經風雨怎麼見彩虹”,青銅和葵花的經歷;固然是那個特定年代的故事,但作為同是青少年今天的孩子們,對他們來説這彷彿就是個天方夜譚的故事,他們無法想像,小説描寫了他們一起生活、一起成長的許多故事。他們不是兄妹卻勝似兄妹,苦難錘鍊出他們美好的心靈,感人肺腑。

無論是忠厚勇敢的青銅,還是善良聰明的葵花我都很喜歡。當然,還有令人尊敬的青銅一家人和大麥地鄉親們。生活的貧窮、接二連三的災難、旁人的誤解和非難並沒有擊垮看似弱小的葵花和青銅一家人和大麥地這羣淳樸的鄉親們,他們以自己的樂觀精神,堅強而且自信地生活着,享受着歡樂和幸福。青銅和葵花實在是一對很可愛、很感人的小兄妹。苦難中創造的美麗才真正讓人折服!

我們努力為孩子營造歡樂和幸福的生活,但不等於孩子的世界就只有歡樂和幸福,正如小説的作者曹文軒所言:“苦難幾乎是不避免的。”希望通過閲讀這本小説讓孩子體會苦難的真義,讓他們深刻認識到只有經過苦難的磨練才能真正的成長,不要只做温室裏的花朵,經不起風雨的洗禮。希望通過閲讀這本小説讓孩子真正領悟生活,讓他們不僅僅只是會哼唱“陽光總在風雨後”,“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這些流行歌曲,不僅僅只是會背誦“吃盡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古語,更能體會歌詞和古語所藴含的人生哲理。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感謝這本小説的作者曹文軒先生,在享樂主義氾濫的今天,為我們創造出青銅和葵花這樣在苦難中樹立自尊、自信、自愛的榜樣,希望孩子們以青銅和葵花為榜樣,刻苦學習、快樂生活、共同成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hk/fanwen/duhougan/ld1l8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