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讀後感 >

朝花夕拾讀後感合集15篇

朝花夕拾讀後感合集15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朝花夕拾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朝花夕拾讀後感合集15篇

朝花夕拾讀後感1

手捧着膾炙人口的鉅作——《朝花夕拾》,擦拭上面久矣的塵埃,輕輕翻閲起來。這是魯迅先生在風燭殘年的歲月中寫下的。老了,累了,倦了,品味起年少的童真,想必也不再是年輕的滋味了吧?魯迅先生的童年也並不乏味,他雖是鄉下人,卻可以隨城裏人一同上學;它有趣味橫生的百草園;他在雪地捕鳥;他在上課時偷偷畫畫。似乎魯迅的童年是在一首圓舞曲中結束的。“枯燥,乏味”則是魯迅先生對書屋最好的詮釋。稍稍偷懶一會兒就會被壽鏡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裏去了?”喊回來。

從這本《朝花夕拾》裏散透出真爛漫,似乎感染了我,讓我看到自己童年的光輝事蹟。小時候,我經常坐在外婆家的河岸邊,看見古老的大橋下邊,向着我游來一隻只小鴨,歪着腦袋,掰着手指數“一隻,兩隻,三隻,......

喜歡把外婆洗好的衣服丟進髒水盆,想到這兒,心中有些竊喜,似乎是一個小陰謀得逞了。魯迅先生的童年趣味橫生,而魯迅先生的中年更是為國奉獻。他非常具有戰鬥精神,他用他的一支筆與敵人進行戰鬥,他創作了大量作品,如小説集《吶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他還翻譯了許多外國文學家的作品,如蘇聯作家法捷耶夫的'長篇小説《毀滅》,還有《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等。

魯迅先生,是我們“民族的脊樑”,以筆作槍,寫咄了舊中國的弊端。如今的我們,應該好好學習,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奮發努力。獨酌花酒釋胸竹寒衣不勝暑,朝花夕拾誰歸屬甜酸鹹辣苦看過的回憶錄,大都是風花月殘、捕風捉影的閒情逸致,倒沒見過這夕拾的朝花也別有風味,也是,百味不離其宗,朝花夕拾一樣豔。

朝花夕拾讀後感2

魯迅一個生活在封建社會裏的人,在那個被黑暗籠罩的社會裏他並沒有同流合污,在那個正人君子為數不多的社會裏成為了一個真正的正人君子。朝花夕拾的字裏行間是對社會的諷刺,對於封建制度更是深惡痛疾。

朝花夕拾,早晨落下的花,晚上才撿拾起來。老年時回憶過去如同昨日重現,定會別有一番景象。

在朝花夕拾裏,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無常》和《二十四孝圖》。

《無常》講述的是鄰居家的兒子突發惡疾死了,閻王派了一個無常將那病死的人帶回地府。那無常見他媽媽哭得可憐於是緩了半刻鐘才回到地府,而閻王卻認為他是收了別人的錢,於是就賞了他一頓板子。

在一個充滿慾望的社會裏,在金錢的前提下,真情流露成了虛情假意,一切憐憫更是可笑,一切信任頃刻間蕩然無存,在這個封建的社會裏,情感在一點點流失,虛情假意的表情深處是一顆顆冰冷的`人心。

百善孝為先,古往今來,孝是評判一個人的重要標準。但孝裏也不缺乏封建與愚昧。如卧冰求鯉,在寒冷的冬天,母親想吃鯉魚,兒子來到冰冷的河面上,脱下上衣用自己的體温融化那層厚厚的冰。稍有不慎,就是性命之憂。在丟失性命的前提下為母親求得鯉魚,那真的是孝嗎?

《二十四孝圖》裏講過一個故事,有個人在父親死後和兄弟分了家,獨自承擔起撫養母親的責任,家裏漸漸地貧窮起來,兒子出生後,擔心兒子會佔有母親的糧食,於是打算活埋兒子。

身為旁觀者看着這些文字,不禁想到這究竟是真孝還是愚孝。那些為人稱道的孝是否也充滿封建與愚昧。

手裏的書漸漸被翻完了,那書給我一種沉重的感覺。那是批判社會的勇氣,那是污濁社會的一股清流,在那漫長的歷史裏,它一直在流淌,從來不曾停息。

朝花夕拾讀後感3

《朝花夕拾》是魯迅所寫的唯一一部回憶散文集,原名為《舊事重提》,作者説,這些文章都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回憶文”,但優美的文字和作者本身摯熱的情感給整本書增添了幾分色彩,是我讀完後回味起來,覺得這本書別有一番韻味。

第一篇是《狗·貓·鼠》,雖然表面寫了作者對貓的厭惡和仇恨,但表達的是對弱小者的同情,對殘暴者的憎恨。

第二篇是《阿長與山海經》,我覺得這篇的人物描寫非常生動,其中在第3至5自然段形象地寫出了長媽媽的睡相,她的睡相好像就在我的腦袋裏印着,讓我讀了不禁發笑。但同時我也覺得長媽媽的經歷有點悲哀,長媽媽雖然迷信,但是卻挺疼愛作者,還找了作者喜愛的繪圖的《山海經》,使作者多年以後回想長媽媽,對她懷念,也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還有批判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的《二十四孝圖》;表現家長制陰影的《五猖會》;描繪迷信傳説中的勾魂使者《無常》;寫童年之事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揭露庸醫誤人的《父親的病》;描寫一個心術不正、令人憎惡的衍太太形象的'《瑣記》;最使魯迅感激的日本老師《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鄉好友《範愛農》。

讀這些文章,雖然有點悲涼的氣氛,但是從小時侯充滿童趣、頑皮的“我”,到對封建的教育、思想而反抗的“我”,再到愛國的“我”,形散而神聚,讓作者追憶那些難以忘懷的人和事,抒發了自己的情感,也使我懷念那逝去的童年。

朝花夕拾讀後感4

有人説,這本書是文學巨匠的“温馨的回憶和理性的批判”;有人説,這是一部家喻户曉的回憶文集;還有人評價作者説:“他是我們偉大的精神導師。”不錯,這本書名叫《朝花夕拾》,而它的作者正是魯迅先生。

《朝花夕拾》是魯迅於1926年所寫的回憶性散文集,其中共收錄了十篇散文。分別記敍了魯迅童年時期的生活和青年求學的歷程。而我最欣賞的是魯迅所寫的兒童時期的散文。作者用最童真,最質樸的語言。記敍了那些令他難以忘懷的人與事,生動的描繪了清末民初的生動畫面。

而在這十篇散文中,令我最難忘的卻是《瑣記》。文章的開頭描寫了一個心術不正,令人憎惡的衍太太的`形象。而更為主要的是回憶了作者離開了自己的家鄉紹興前往南京求學的種種經歷。文章描寫作者曾經在此求學過的兩個學堂:江南水師學堂,礦務鐵路學堂。作者強烈批判了這兩個學堂辦學的種種弊端,並記敍了作者求知的艱難,描繪出了作者急於探索新知識的強烈願望。曾記得幼年時還滿是稚氣。閲讀這篇文章時還不知所以然,現在的我以一個較為成熟的心態去閲讀這篇文章,才明白作品表現出的並不僅僅是作者探求真理的強烈願望,更歌頌了在當時的社會中積極進取,奮發向上,不滿社會現狀,那內心充滿一腔熱血的革命青年!

讀了魯迅先生的文章,再來回顧我們現在的學習生活,你是否有所感悟?你在對待學習態度這個問題上是否有所改變?是的,們學習的過程中,我們不能過於死板的去學習。問問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你僅僅只是為了成績單上的幾個數字而學習嗎?在我們的心中應該都有一個學習的目標,我們應該為了這個而去默默的努力。在魯迅先生的身上,我們看到,他強烈的探索欲,求知慾是多麼的強烈啊!

朝花夕拾讀後感5

一天,我在書店看書,無意間看見了《朝花夕拾》,它的封面吸引了我,我簡單瀏覽了一下,魯迅的文筆便深深的吸引了我,便毫不猶豫地買了這本書,開始徜徉於《朝花夕拾》的閲讀。

《朝花夕拾》全書十篇文章,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後記》,是魯迅一本散文集;是魯迅回憶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不同生活經歷與體驗的文字,是記敍文,是回憶性散文。

在《朝花夕拾》中,最吸引我的莫過於《五猖會》。《五猖會》記敍魯迅兒時要去看五猖會,這是一個難逢的盛大的廟會,他笑着、跳着,興奮的不得了。但是正要出發,父親卻命令他背書,一盆冷水把他的興致全澆滅了。待他讀熟了,在父親面前“夢似的”背完了,大家高高興興陪他出了門,可是五猖會也快要結束了,魯迅感歎這路上一切都沒有了感覺,他詫異父親為什麼那時候讓他背書。魯迅這篇文章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的家長根本不能理解孩子的.童心以及對兒童天性的扼殺。

看過《朝花夕拾》,我深深的愛上了魯迅,不僅因為魯迅當時能順從父親,而且,魯迅還敢於揭露了當時封建社會的愚昧和麻木,譏諷和批判封建社會的無知。文中表現了魯迅純真的童心童趣,也表現了他少年時期濃濃的愛國之情、振興之心。我認為魯迅不愧為真正的勇士!

《朝花夕拾》讓我看出了魯迅文學造詣之深,文章一針見血,鍼砭時弊,意味深長,具有對當時不良現實的批判性,用一支筆喚醒許多愚昧無知的國人。以後我要多讀魯迅先生的書,從而提高我的寫作功底,奠基一定的文學造詣!

朝花夕拾讀後感6

清晨的鮮花在陽光的點綴下悄然聲息地綻放着它絢麗無比的美,待到夕陽時分去摘取,花亦那花,但卻失去晨時的豔麗與芬芳。夕陽便賦予它一種令人浮想聯翩、回味無窮的力量。這説的不正是魯迅先生的著作《朝花夕拾》嗎?魯迅先生在晚年的回憶起童年的點點滴滴時,想必也是別有一番風味。

他的童年並沒有那麼的絢麗,同時也沒有那麼乏味。

“偉大神力”的長媽媽,充滿奇思妙想的繪圖的書,活潑而詼諧的無常,無窮趣味的百草園以及“一副媚態”的貓……處處都體現出魯迅先生以兒童天真的眼光把這一切描繪得趣味盎然,生動活潑。這也是為什麼我至今還是這麼喜歡魯迅先生的這本書的`原因。

初讀《朝花夕拾》時,你不覺得它像一本名著一樣深奧莫測,反而覺得像是一個朋友與你閒聊家常,這就是這本書的獨特之處。雖然沒有特別優美的詩句,但卻直擊了我的心靈。用通俗易懂的話語,來表達自己對童年的理解。就好像魯迅就坐在我旁邊,向我訴説他的童年。

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因為我羨慕在百草園中的無憂無慮的兒時生活,在三味書屋中私塾先生的嚴厲讓我突然回到了在國小的時光。我的老師也和私塾先生一般嚴厲,每當讀到這我就不禁打了個寒顫,但同時我也知道老師是為我好,私塾先生是為了魯迅先生好。但在書中我能感受到魯迅先生對舊社會私塾教育給予極其不滿的態度。“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可是,真的有用嗎?

隨着時間的推移,童年也漸漸遠去,只留下了朦朧的記憶。可能我到了魯迅先生寫下這部散文集的年紀,已經忘了童年了吧。

朝花夕拾讀後感7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童年。在童年裏有苦也有笑。但都在自己的心裏留下了美好的回憶。則在魯迅寫的“朝花夕拾”裏就是寫他的童年和

青年的回憶。

魯迅的“朝花夕拾”是魯迅唯一的一部散文集。在“朝花夕拾”中作者將自己在童年和青年所難忘的人和難忘的事,用語言真情的流露出來。説明作者在童年和青年時所難忘的經歷。在他童年裏不是很好的。他做的每件事都得不到長輩的認同。這使他感到很難過,但是他沒有感到人生的黑暗到來了。他則是將這些長輩的不認同改為動力,寫進這部“朝花夕拾”裏。他要告訴我們,在童年中的無奈釋放出來。同時也給家長們一個理解和同情的.心態對待我們像魯迅在童年裏那種不被長輩重視的警鐘。

在“朝花夕拾”中,給我最深的一篇則是“狗,貓,鼠”。在這篇有趣的散文中,不是題目所吸引我,也不是內容好笑有趣的文字,而是魯迅在童年裏與一隻仇貓的敍事。作者與貓的關係和對貓的討厭。這説明魯迅在童年裏的不知與單純。也寫出作者在童年與一隻貓的搏鬥。

從魯迅寫的(朝花夕拾)中,我能感受到在作者的童年和青年中不是很好過的,但這也時時刻刻充滿着美好的回憶。

魯迅的童年 和青年是酸酸甜甜的。我們的童年和青年也像魯迅一樣的。童年和青年過得好或壞它都會留給予們回憶,

所以魯迅和我們的童年青年都是美好的。

朝花夕拾讀後感8

這本是魯迅先生所寫的,魯迅先生是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因受過西方教育(當時稱為新式教育)所以是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之一。

書題中“朝花”是指散文記述的對象——孩童時期和青年時期,“夕拾”是指魯迅主體的寫作時間與方式。這本“朝花夕拾”每篇都帶有導讀,能讓讀者更深層的鄰略文章的精華。

《狗·貓·鼠》中表達了魯迅對貓的仇視,書中有一段道“現在説起我仇貓的原因來,自己覺得是理由充足,而且光明正大。一、它的性情就和別的猛獸不同,凡捕食雀、鼠,總不肯一口咬死,定要盡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厭了,這才吃下去,頗與人們的幸災樂禍,慢慢折磨弱者的壞脾氣相同。二、它不是和獅虎同族麼?可是有這麼一副媚態!”從這裏面可以看出魯迅仇恨貓是因為貓對弱小的欺凌。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散文,以貓的特質諷刺某些人一旦抓住別人的弱點或不足之處,就想盡辦法慢慢折磨別人。

這本書裏我印象最深的是《風箏》,講述的是魯迅小時候不太懂童心,認為玩風箏的小孩長大後沒出息,從而折斷了弟弟辛辛苦苦做的蝴蝶風箏。長大以後在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籍上看到,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悔及想去彌補時,可他卻也長出了鬍子。問及此事,他已全然不知,不怨了。遺憾深深地埋在魯迅心裏。現在也有這樣的事情,大人認為對學習無用的東西都是垃圾,扼殺了孩子們的天性。

《朝花夕拾》是一部很棒的散文集,我買的是同心出版社,封面很美,能讓人靜下來慢慢品味書香。

朝花夕拾讀後感9

<朝花夕拾>是魯迅的一部經典作品。我在假期裏讀了這本書,他給我的感觸很大。初讀<朝花夕拾>不覺得這像一本名著,反而覺得像是一個朋友在與你閒聊家常,魯迅的作品可以説是獨一無二的。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滿是好詞佳句的華麗。卻更能吸引讀者,彷彿在給你講故事一樣。

一個以筆代槍,同惡勢力不屈抗爭的偉大斗士,此刻成了一個遠遊歸來的慈愛温和的長者,在自己魂牽夢縈的故鄉和心靈的家園中輕輕拂去歲月的積塵,而後,氣定神閒地娓娓道出一個個生動清晰的故事,一個個鮮活形象的人物——長媽媽、衍四太太、五猖會上的無常、百草園中的美女蛇……

在這個搖曳多彩的記憶裏,我最愛留戀徜徉的便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那個充滿了生趣的小小百草園。

幼時的魯迅,不時到園裏的泥牆根去捉蟋蟀,常常拔起何首烏接連不斷的根,為貪嘴而去摘帶刺卻酸的覆盆子。童心總是充滿無窮的好奇和探究的渴望,小小的百草園給了他無盡的歡樂,幼嫩的心靈也因此變得新鮮透亮。

讀<朝花夕拾>,我也真正領悟到,正是大自然和淳樸的`鄉民給了幼年魯迅美和愛的啟蒙,使他擁有了一顆豐富細膩而嚮往美好的心靈,並絲毫沒有因為歲月的流逝而變得粗糙麻木。以致二十多年後當他回憶起故鄉的舊事與童年的樂園,哪怕是對其中的一草一木,依然充滿了深深的眷戀。

朝花夕拾讀後感10

説《朝花夕拾》是魯迅老年時回憶童年與青年的自傳,還不如更確切地説只是一部他對人性的批判。

我曾經讀過高爾基的《童年》——那是作者筆下的黑暗時代,殘酷、無情、吝嗇的產兒。在我讀《朝花夕拾》之前我很喜歡那本書。但現在我終於明白了什麼叫做“小巫見大巫”了。

這本書是用十篇短文組成的,每一篇短文都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感受和道理。

不知為何,也許是魯迅生活的那個年代所致,他的文章裏處處都在批判和諷刺。他在《狗·貓·鼠》中借對貓的仇恨來諷刺那些帶着“正人君子”面具的文人;在《五猖會》中對當今社會父母對子女封建教育的殘害做出批判;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他以一種輕鬆而含蓄的語言批判了當時私塾對兒童天性扼殺的不滿;在《父親的病》中他毫無掩飾的諷刺了那些昏庸無能,濫竽充數的醫生們;在《瑣記》中他以衍太太——這個表裏不一,心腸毒辣的女人為代表,諷刺了當時封建誰會的腐朽;在《二十四孝圖》中他再一次的'諷刺了封建文化對兒童的殘害。

他在帶給我們黑暗感覺的同時,也帶給了我們光明與温暖。在《阿長與山海經》中他向我們描述了一個淳樸憨厚的下層勞動婦女的形象;在《無常》中有用詼諧幽默的語言把我們平日中所害怕的“無常”寫的是那麼的生動可愛;在《藤野先生》中他又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敬職敬業,關愛學生的好老師的形象。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最後一篇——《範愛農》。作者在寄託對昔日好友惋惜與懷念的同時,也寄託了對祖國美好未來的嚮往。

這是一部充滿着智慧與力量的書,它推動着祖國的前進,帶領讀者們一起進入那個時代的歷史。

朝花夕拾讀後感11

忍看明輩成新鬼,怒向刀從覓小詩。———題記

讀了魯迅先生的作品,讓人憑有感觸的。雖是白話文,但我也看得津津有味!回想以前所讀的小説,至今有一本仍歷歷在目,記憶猶新,這本書叫做《朝花夕拾》《朝花夕拾》原本叫做舊事重提,為魯迅先生一九二六年所作回憶散文的結集,收錄了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篇文章。三一八事件後,魯迅先生憤怒聲F的無恥行徑,遭到的迫害,過起顛沛流離的.生活。同年9月魯迅先生接受了廈門大學的聘請,南下教書四個多月,發現了這裏知識分子的醜惡嘴臉,毫不留情地進行抨擊。在此期間,他完成了朝花夕拾幾篇文章的創作。

《朝花夕拾》中我印象很深的是《無常》和《二十四孝圖》這兩個故事。《無常》中的無常是個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時候,看到母親哭死去的兒子那麼悲傷,決定放兒子還陽半刻,結果被頂頭上司閻羅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憶無常的時候,通過無常和閻羅王這兩個人物的鮮明對比,諷刺了現實一些所謂的正人君子。所謂《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配有圖畫,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魯迅先生在這篇文章中,重點描寫了在閲讀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所引起的強烈反感,尤其是郭巨埋兒這個故事,自己明明有些錢,卻全給了自己的兄弟,後來家裏窮得吃不起飯了,卻想到家裏的兒子會搶老母的食物而決定犧牲自己的兒子,十分的迂腐,且多多少少有點欺世盜名之意,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

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先生大量使用了對比和諷刺的手法,用平實的語言,鮮活的人物形象,有趣的童年故事,抨擊了囚禁人的舊社會,體現了魯迅先生希望能讓國人思想解放的願望。

朝花夕拾讀後感12

朝花夕拾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革命家魯迅先生的散文集,剛聽説要讀朝花夕拾時我的內心對它是帶着一絲牴觸的,因為很多人都説看不懂。但直到我讀完這本書後我才發現這本書十分的好,是對當時的中國社會的諷刺,以及對當時愚昧麻木的普通中國老百姓的吶喊。如其中提到長媽媽,魯迅是對長媽媽十分懷念的,比如她為魯迅買的書,但有時魯迅卻瞧不起她,是因為她的愚昧,篤信鬼神,十分的迷信,這是當時廣大中國勞動人民的縮影,因為他們的生活困苦,所以不得不把精神寄託在神靈上來得到心靈上的安慰,這跟魯迅先生的《故鄉》中所描繪的閏土也是一樣的。

還有一篇我記憶比較深的是關於魯迅先生對於貓的看法,這是一篇諷刺意味很濃的雜文,作者透過形象的比喻,貓,鼠,狗介質不同的人,諷刺意味十足。是對當時的學術界的批評,也是對白話文的`倡議,是我最為喜愛的一篇文章。

還有一篇就是在我們語文書上的藤野先生,是記錄魯迅先生在日本仙台學醫事的事情,作者講述了當時清國留學生在外國被欺辱,稱為低能兒,並遭到無辜的排遣,嫁禍,冤枉,同時塑造了一位醫學老師藤野先生,他對人公正,為人真誠,正直,深受魯迅先生的喜愛。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我彷彿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為伴,有采摘野花野果。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的嚴厲教誨,卻仍耐但是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的生命感悟,讓我們一齊去領悟,去了解那段歷史,那個社會。

朝花夕拾讀後感13

《朝花夕拾》是魯迅的一部經典作品。我在寒假裏讀了這本書,他給我的感觸很大。

魯迅的作品能夠説是獨一無二的。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滿是好詞佳句的.華麗。卻更能吸引讀者,彷彿在給你講故事一樣。

比如範愛農的眼球白多黑少,看人總像在渺視。有比如“卻仍然看見滿牀擺着一個“大”字”。這就是魯迅在描述人外貌特徵和習性時的異常手法。他能夠生動地表現出一個人的特點,又增加了幽默感。

魯迅不管是對他人的讚揚或批評以及對那人的各種看法,都豪不掩飾地寫出來。所以,我比較喜歡他的文章。例如〈阿長與山海經〉。資料大概是這樣的:長媽媽是我的保姆,起先,我很厭惡她,異常是她的切切察察,並且她睡相極不好,但她也懂得許多趣味的禮節,是我不耐煩的。之後,她給我講“長毛”欺壓百姓的殘忍故事,他偉大的神力讓我敬佩。然後,在我極度渴望者〈山海經〉時,阿長為我買來了。我又一次對她敬佩。最終,她辭了人世,我默默為她祈禱。本文由我一次一次對她態度的轉變,突出了阿長的樸實。

《朝花夕拾》十分耐人尋味,它反映着封建社會的種種陋習:有寫人吃血饅頭,吃人肉。人們迷信,古板,纏足,互相欺詐等等都受到了魯迅強烈的批判,也讓我不由得為那些人們感到悲哀。

如今,中國還有很多陋習,我想我會改變它們,把祖國建設得更完美。

朝花夕拾讀後感14

早上的花兒盛開了,到黃昏才去摘。用以形容兒時的我們和青年的我們最合適不過。

《朝花夕拾》巧妙的利用了對比手法和諷刺手法。,是魯迅先生用以追憶那些難以忘懷的事和人,並對舊勢力進行了抨擊和嘲諷。仔細的品味會令人受益匪淺!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二十四孝圖》。魯迅先生講述了兒時所聽聞的“卧冰求鯉”“老菜娛親”“郭巨埋兒”等故事,表面上是宣傳了孝道,但實際的性質是不顧兒童的性命,將“肉麻當做有趣”。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紀,還是殘留少部分這種思想。

當“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映入我眼簾,兒時的記憶湧上心頭,我彷彿回到了無憂無慮的童年,那個每天田野中與蟋蟀唱歌與蝴蝶共舞的我;那個每天在天馬行空地想東想西的我;那個渴望獨立渴望長大的我。即使那曾經的不開心,也因為時間的流逝而鍍上一層淡淡地金黃色,彷彿當下的生活比不上過往的歲月。

人總要你離開家鄉,到外地工作呢或上學。魯迅先生曾到仙台留學,雖然成績不算很優秀,但是很努力。他剛到仙台時受同學的冷落,老師的.蔑視,但此時,以為日本老師——藤野嚴九郎。他打破我對日本老師的看法,他不但平等對待魯迅,還關心弱國子民的學業,他為魯迅添改講義,他就正式解剖圖,關心解剖圖實習,對魯迅關愛有加,毫無民族偏見。對他高貴的師品我感到十分敬佩,也難怪魯迅先生説:“在我所認為我師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

“朝花”待“夕拾”,童年的純真待青年的穩重。然而人總不能在過去、活在回憶,我也懂得,一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要珍惜當下。

朝花夕拾讀後感15

捧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感悟着魯迅先生的童年真諦,本書當年出版時擬定的名字是《舊事重提》,讀這本書時,神思似乎也飄向了那份屬於魯迅先生的快樂日子。 這本書是魯迅先生人到中年的時候寫下的,魯迅先生回憶起童年的點點滴滴時,想必心中一定很快樂,並別有一番滋味吧。

書中共有十篇故事,給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魯迅先生在寫百草園時,詳細的寫到了百草園那美麗的景,百草園那引人入勝的傳説以及在百草園玩耍時的情景。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魯迅先生對百草園深深的懷念與熱愛。“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那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一幅又一幅引人入勝的畫面便呈現在我們眼前。而三味書屋就不一樣了。沒有百草園的'自由自在,整天除了讀書還是讀書,在我看來。三味書屋是枯燥的,乏味的。 其次,書中的《藤野先生》也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當時,中國在別人國家眼中是一個弱國。我看到《藤野先生》中的那一段話時,便不由得心痛起來。“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自然也是低能兒……”但是,那些看着自己的同胞在影片裏被殺頭,還與日本人一起歡呼的中國人,我由心痛變為憤怒!那種骨子裏就軟弱的人,是不配做中國人的!

這本書,雖然只是一本回憶性的散文集。但是,我們可以從這本書中看到舊中國年代時社會的黑暗與弊端,讓我下定決心,要好好學習,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而做出貢獻! 我們的童年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了,但是,留下的卻是一個個美麗的回憶。即使是魯迅先生瑣碎的記憶,在這本《朝花夕拾》中重新出現,也是一樣的精彩,一樣的快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hk/fanwen/duhougan/d7j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