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讀後感 >

《課堂突圍》讀後感

《課堂突圍》讀後感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課堂突圍》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課堂突圍》讀後感

一、給學生提供動手實踐的機會,變“認真聽數學”為“動手操作數學”。

學生對數學的體驗主要是通過動手操作,動手操作能促進學生在“做數學”的過程中對所學知識產生深刻的體驗,從中感悟並理解新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體會數學學習的過程與方法,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它是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重要方式。新教材非常注重學生操作活動的設計並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師要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的認識規律來設計、組織操作活動,並擔當好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首先,不能把操作流於形式,要讓每個學生都必須經歷每一個操作活動。第二,引導學生把直觀形象與抽象概括相結合,採取邊説邊操作,邊討論邊操作等方式,讓手、腦、口並用,在操作和直觀教學的基礎上及時對概念、規律等的本質屬性進行抽象概括。

二、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從形式走向實質。

學生的學習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説,是對人類社會文明發展過程中的一種認識意義上的重演。讓學生踏着前人的足跡部分地重新發現他們學習的內容,對於學生的發展具有多方面的意義。教師要有目的地選擇這些重演或再現的教學內容,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等數學活動。自主探索是在教師引導下的探索,教師不僅要精心設計自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關注學生探索的過程和方法。學之道在於“悟”,教之道在於“度”,教師要處理好自主與引導、放與收、過程與結果之間的辨證關係。對於那些估計學生通過努力能探索求得解決的問題,應大膽地放,放得真心、實在,收要收得及時、自然。如果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的熱鬧,收效甚微。如果失去教師有價值的引導,學生的主體性也不會得到充分的發揮。合作交流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課改以來,廣大教師都在積極探索合作學習的方式,並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有的合作學習只流於形式,把“合作”變成了“合坐”。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合作交流,除了要認真進行分組、組內分工、明確各自的任務職責等工作外,具體實施時應注意:一是合作交流應建立在學生認知需求和交流需求的基礎上。二是合作交流應以一定的時間作保證,並在學生進行了較充分的自主探索、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沒有獨立思考為基礎的小組合作交流必然是低效的。三是合作交流並不僅僅是學生之間,也是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因此學生不僅要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且要學會傾聽、尊重別人的意見。

三、實施五大開放。

“開放”就是把時間和空間交給學生,讓他們通過觀察、操作,獨立思考及羣體討論,獲得數學知識,真正讓課堂“活”起來,學生“動”起來。開放學生的眼睛,提供觀察機會。讓學生用一雙智慧的眼睛去尋找身邊的數學知識;開放學生的嘴巴,提供表達的機會,將數學知識寓於童話故事、有趣的遊戲中,讓學生在熟悉喜愛的情境中領悟、表達,説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開放學生的頭腦,提供思考的機會。在解決問題中,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經過學生自身積極地思考,探究發現數學結論,體會數學的魅力和活力;開放學生的雙手,提供操作的機會。兒童的思維離不開動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維的起點,通過“塗一塗、分一分、圍一圍、折一折、拼一拼”的實踐活動,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等幾何圖形;開放學生的空間,提供表現的機會。

四、教學中學習材料體現開放性,有利於學生的`“再創造。”

現行教材在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和深刻性方面,存在着明顯的缺陷。而開放式題材,信息呈現形式多樣,並具有可選擇性,有利於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要使學生在選擇材料上有一定的自由度。例如,在教學“小數減法”一課時,可給學生提供一些物品標價的材料,讓學生自己選擇數據列出豎式進行計算。

2、要活用課本中的學習材料。現在課本上的例題大都是一些條件充足、問題明確的標準題。可在實際生活中,問題並不像課本中的例題那樣,條件和問題都十分明確,一一對應,而是需要自己去收集數據,選擇條件。因此,教師可根據教學的需要將課本中的例題進行適當的改造,成為“問題解決”形式的題目。例如,可將“李老師帶50元錢,買了8個文具盒,每個6元,還剩下多少元?”這類題目,改編為“李老師到文具店買六一節活動獎品,準備買文具盒8個,每個6元,只帶50元錢夠買這些東西嗎?”由於改造後的問題具有現實意義,但又不能套用哪一類問題的解題規律,迫使學生自己去動腦筋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結果學生髮現多種解決問題的的辦法。除了應用50-6×8=2(元)進行比較外,不少學生還想出了別出心裁的方法:用50÷6=8(個)……2(元)和50÷8=6(元)……2(元)兩種假設的方法進行推斷,得出50元錢夠買每個6元的文具盒8個。

五、教學語言的藝術,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語言是完成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學生與書本之間交流活動的最有效、最直接的工具。在課程改革中,強調學生的主體性發展,教師促進者的作用,要充分發揮教師促進者的作用,必須把握好課堂教學中的語言。我覺得教師面對的是特殊的聽眾,教師的語言不但要準確、科學、還要有技巧性、藝術性。這樣才能更好地圓滿完成教學任務,如果能在課堂上恰當地運用一些藝術性的語言一定會為課堂增色不少,提高教學效果。

幽默和鼓勵性語言。教師的語言非常重要,一句激勵性語言能使學生茅塞頓開,能撥動學生的心絃,對學生產生心理的催動和激勵作用,能鞭策學生終生並使其銘記不忘。短短一句話中要明顯地表露出對學生的關懷。含感情的語言,不但能作用於人的感官,更能作用於人的心靈。在這裏,關鍵是教師要做到情真意切。激勵學生就是鼓舞學生,讓他作出抉擇並付出行動。激勵的關鍵在於給予學生希望!希望就是一個人所懷抱的願望,盼望得到他所想得到的東西,並且相信自己能夠得到。一個人對自己能夠得到的東西能夠有意識地作出積極的反應。人的希望對於造就人生的大廈,往往具有驚人的力量。一顆充滿希望的心靈,具有極大的創造力。如我在永和上的那節課開課時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根據情景圖提出數學問題時,我巡視每一個小組,發現有一個男同學想提問題但很難表達清楚,經過我的引導和鼓勵他提出了很有創意的一個數學問題,我大大表揚了他,他很高興,不但能提出問題還解答了這個問題,班上的同學受到他的影響都積極地提出問題爭先發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hk/fanwen/duhougan/66x2e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