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讀後感 >

草房子讀後感精選15篇

草房子讀後感精選1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草房子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草房子讀後感精選15篇

草房子讀後感1

自從上學期開完期中家長會,對我的觸動很大,決心跟兒子一起,好好學習。幫助他培養好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買了些家庭教育類的書,開始看了起來。網絡時代,好久沒看過紙質的書了,剛才開始還有點不習慣。不過慢慢的,又找回當初的感覺了。《草房子》是老師要求看的,剛開始沒覺得有什麼,可看着看着,就丟不開了。覺得裏面有濃濃的哲理……

這篇小説,桑桑是主人,村鎮是舞台。他在與身患殘疾、頭頂禿兀的陸鶴,與受人欺負、轉學同班的紙月,與富賈一時、變故輟學的杜小康,與被人領養、厭學放羊的細馬等多個同齡人的相處中,特別是與艾地“秦奶奶”、學校老師、家庭成員等到不同年齡人的生活中,無不折射出桑桑他那校長孩子的特殊身份,貪玩的童年本性,養鴿的專一愛好,送信的忠誠善良,以及面對挫折的逐漸堅強。

我作為孩子的父親,學生的家長,讀後無不感悟到孩子的教育培養這個老生常談的話題。

孩子,無論生在什麼環境,都是家庭的希望,祖國的未來。我是從農村走出來的,現在身居城市,無不感受到:農村孩子有感性認知的先天優勢,城市孩子有見多識廣的環境優勢。《草房子》中的桑桑,就是這樣一個兩方面都具備的典型代表。這就告訴我們當家長的,對孩子的培養既要注重培養農村孩子那種善於動手、體諒人的意識,也要注重培養城市孩子那種善於思考、善於琢磨的能力,才能讓孩子更加有愛心、有同情心、有上進心。

孩子的`成長,往往都是在自認為對與錯、是與非的矛盾中成長的。《草房子》中的桑桑,無論是對待年老的“秦奶奶”,還是在接觸青年男女的感情方面,以及同齡同學的個人抉擇上,開始都陷入了對與錯、是與非的旋渦中,但是他在父母、老師,以及同學的言行感染下,都及時做出的正確的判斷。這就啟示我們當家長的,在教育培養孩子上,對他們的對與錯不要一味的去指責,特別是不能把自己的是非觀念強加於孩子,而是要言傳身教,身體力行,循序漸進,才能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樹立自己的是非觀念、美醜界線,從而更加健康的成長。

孩子是富有想象力的,這是孩子的本性。就是因為他們沒有大眾的那麼煩惱。這種想象力既是啟發心智的原點,也是今後創造的源泉。《草房子》中的桑桑,就是因為他的一些“奇思妙想”,比如用蚊帳做魚網、用碗櫃做鴿盒等,雖然給家庭生活帶來了很多不方便,也遭到了相應的懲罰,但這種想象力、創造力,是值得肯定的。這就告誡我們當家長的,在對待孩子的“無端”想象,要大膽鼓勵、正確引導,千萬不要刻意“抹殺”,才能使他們在“想象—動手—創造”的循環中,不斷激發好學上進的原動力,真正促成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孩子、好學生。

草房子讀後感2

最近一段時間我跟着我們班的孩子一起讀《草房子》。《草房子》是曹文軒純美小説系列之一。用詩一般美麗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一副百看不厭的江南水墨畫:金色的草房子,苦苦的艾葉,靜靜的大河,一望無際的蘆葦蕩……這就是油麻地。

這裏生活着一羣可愛的孩子:頑皮、聰明的桑桑,禿頂的陸鶴,不幸的杜小康以及柔弱、文靜的紙月,他們是那麼純真、善良,每個人身上都散發出人性之美的光輝,不斷地衝擊着我的心靈。

純淨的美。文弱、恬靜、清純、柔和的紙月,不僅學習好,而且生性善良、懂事,她是那麼完美,她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都藴含着巨大的能量,感染和改變着周圍的每一個人,彷彿是真善美的化身:桑桑變得乾淨,不再搶妹妹的餅吃,吃飯也變得文雅,不再把桌上灑得湯湯水水,當桑桑得重病的時候,她用眼神鼓勵他,默默地送去一籃子青菜和雞蛋,把媽媽親手縫製的書包送給桑桑:書包是我媽做的,可結實,能用很多很多年。紙月把“很多年很多年”重重地説着,把自己的祝福和關心送過去。

讀紙月的時候,我常常在心裏和她做比較,看我離她有多遠,我也要像紙月一樣,做個善解人意的小姑娘,珍惜現在,珍惜友情,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最好,對別人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平時要謹言慎行,也許我不經意的一句話、一個眼神就能改變一個人。執着、倔強的美。陸鶴是個禿頂的孩子,常常被人戲弄,陸鶴十分苦惱,孤獨,常常坐在河邊偷偷的哭泣,想盡辦法掩蓋自己的缺陷。但他從不放棄對自己尊嚴的守護,勇敢的承擔學校參加匯演的禿頭角色,並出色的`完成任務,讓同學和老師對他刮目相看。他也明白,只有付出,才能讓大家改變對他的看法,只要心靈美,再醜陋的形象也會散發出動人的光芒。在陸鶴身上我懂得,尊嚴的傷害並不是不成功的理由,只有自己尊重自己,才是最好的解藥;每個人身上都有閃光點,我們要善於發現別人的美,欣賞別人,別人才會尊重你。勇於承擔,堅韌無比的美。杜小康家曾經是油麻地最富有的人家,生活在高大闊氣的紅門裏,但是一夜之間,父親病,為給父親治病,他的家裏變得一貧如洗,學習成績名列前茅的他,不得不輟學在家,和父親一起到離家很遠的大蘆蕩裏去放鴨,當他們的鴨終於下蛋的時候,又不小心把鴨放進別人家的魚塘,吃光人家的小魚苗,鴨子和船統統被扣留,他們的希望又一次破滅。

但杜小康畢竟是杜小康,他沒有自己憐憫自己,更沒有讓別人來憐憫他。他用稚嫩的肩頭毅然地挑起家庭的重擔,在學校門口擺起小攤,讓每個人都看到他堅韌之後的美麗與優雅。杜小康的故事告訴我,富有的時候,不能浪費,不能高傲自大,貧窮的時候,也不要自卑,儘自己所能,克服種種困難,想盡一切辦法渡過難關。成長的美。這一切看似平常的往事深深地觸動主人公桑桑的心,在他的心裏埋下愛的種子,他再也不會搶陸鶴的帽子,掛在高高的旗杆上,再也不會把父母的蚊帳拿去捕魚……他幫細馬放羊,陪孤單的秦大奶奶聊天,賣掉心愛的鴿子,把錢借給杜小康當做生意的本錢,忍着病痛的折磨堅持上學,最終戰勝病魔,考上中學。

這就是人性之美散發出來的獨特力量,《草房子》用這些最純真的愛告訴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都充滿酸甜苦辣,苦難和幸福猶如白晝和黑夜一樣,永遠與我們相伴,當苦難來臨的時候,我們不能逃避,要滿懷希望,微笑着去面對。

草房子讀後感3

那棟草房子屋頂的金茅草,反射出來的金光,卻讓我聯想起了野薔薇在夾縫中綻放的那一幕,不管環境如何艱苦,野薔薇始終堅信着:“成就夢想”,所以它在夾縫中迸發出來了驚人般堅韌的,盛開了美麗燦爛的花兒,這也是它的夢想。

試問,如果野薔薇沒有那份,它怎能綻開那朵它夢想的花朵?

《草房子》中的人物也是這樣。那曾經的“大紅門”中,杜小康一家人是何等的風光?曾經的他,有昂貴的自行車,有結實的大房子,有着多套的衣服,有着優異的成績,有着與旁人不同的勇敢果斷、樂於助人那時的他,雖然條件優越,但同學們只有對他的欽佩,並沒有一絲一毫的親近感。後來,杜小康一家沒落了,空空落落的“大紅門”裏,往日的喜慶蕩然無存,留下的只有那片片憂傷。他們家已經沒有錢再讓小康上學,小康只好坐在高高的枝椏上,望着同學們在充滿書香氣的教室裏讀書時,他心底只有那一整片天空般大的寂寞,只有那一整片大地般廣闊的學夢。

渴望知識的這個念頭在他腦海中埋下了一顆種子,生命力旺盛的種子。這顆種子漸漸地生根發芽,為了獲得知識,他被迫去偷了的課本。為了讓“大紅門”永遠的傳承下去,他們父子倆要去遠方養鴨,這一去,也不知什時候能夠歸來。放鴨的世界,是荒無人煙的。天空、蘆蕩、大水、狂風、暴雨,構造着那段悽慘的歲月。鴨子、孤獨、寒冷、飢餓時時困擾着父子倆。但就是因為那絕地逢生的,一直激勵着他們。絕不能退讓!絕不能放棄!但命運不饒人,鴨子吃了當地村民的魚苗,村民們扣下了父子倆僅剩的那點財產。最終,杜小康選擇了在學校門口賣東西,他不怕嘲笑,不在乎嘲笑。那微薄的收入不足以還債,那扇幾代杜家人引以為傲的“大紅門”被債主卸走了,但那扇“大紅門”,卻永遠在杜家人的心中,永不褪色。

比起杜小康,我就生活在一個平定的家庭中,什活都不用我來做,但是父母這樣溺愛,產生的效果往往是不好的。苦難對於我來説是遙不可及的,但往往因為一點點小事,一點點挫折就讓我失去了信心;一點點困難就打倒了我,讓我知難而退。沒有經歷一些大風大浪,心靈也是很不堅強的。之火很容易就被着一點點困難就澆滅。但只要堅持,夢想就會成真!比如説學騎自行車,剛開始的`我沒有找到感覺,自然而然是一直連連受挫的,信心也消失的無影無蹤。但就是那一丁點,促使着我堅持,最終學會了騎自行車。

杜小康這個人物並沒有結局,但我堅信,風雨後總會見到彩虹,杜小康經歷的苦難也許我們有一天也會體驗到,但正是因為這些美到極處的殘酷,才讓我們成長,讓我去品味到人生的真諦,苦難是人生的財富。就好像那一顆顆潔白無瑕的珍珠,是蚌母在體內用血與肉磨練出來的;就像蝴蝶破繭而出的那一刻,痛苦必然會是有的,但只要堅持下去,忘卻那一時的痛苦,換來的就是美麗自由的人生。夢想的大門總為有的人洞開。

堅持,那一個個美妙宏偉的理想!

堅持,那一片片難能可貴的!

堅持,不被一個個困難所打倒!

堅持,那迎難而上的精神!

草房子讀後感4

在一個種滿了楓樹的小村子裏,每到秋後,那楓樹火紅火紅的燒起來,十分熱鬧。但是這個村子裏卻有許多禿子。他們一個一個光着頭從楓林中走過,就會吸引許多油麻地國小的老師停下腳步觀看,那些禿頂在楓樹下腦袋上微微泛着紅光,遇到楓樹密集偶爾有些空隙的時候,有禿頂走過,那腦袋就一閃一閃的發亮,像沙子裏的瓷片一樣,那些嚴肅的老師們看着看着就笑了起來,也不知是為什麼。這個小村子裏的人們就這樣其樂融融的生活着,可是有一個男孩做出的事讓整個油麻地國小甚至整個村子都為之震驚。這個男孩叫陸鶴,可大家都習慣的叫他禿鶴,在禿鶴三年級之前,或許是因為村子裏也不光他一個人是禿子又或許是因為他太小根本不在乎自己是個禿子,如果有人叫他禿鶴他還會開心的答應呢,好想他原來就叫禿鶴一樣。

禿鶴的腦袋光溜溜的,陽光下就像打了蠟一般的亮,孩子們常常出神地看,並生出想要醮着唾沫去輕輕摩擦的`慾望。事實上禿鶴的頭是常常被撫摸的,後來,禿鶴髮現孩子們都喜歡摸他的頭,就把自己的頭看的十分珍貴,不在任誰撫摸了。如果有誰摸了,看見比自己小的就追上去揍一拳,如果是比自己力氣大的就罵一句,但如果一定要摸還得付他點東西,禿鶴讀三年級時不再快活了。那天下大雨,禿鶴沒打傘去學校,天雖然下雨可天色並不暗。因此,在銀色的雨幕裏,禿鶴的頭顯得格外的亮。同打一把傘的紙月和春椿在一旁掩嘴偷笑,禿鶴氣憤極了,沒去學校,跑到河邊的竹林,一邊哭一邊往河裏扔石頭。

晚上,禿鶴回到家對父親説我不上學了,父親看了看禿鶴的頭似乎想到了什麼,從箱子裏翻出一頂薄帽帶在禿鶴頭上。第二天禿鶴便帶着這頂帽子來到了學校,當時,那純潔的白色將油麻地國小的所有人都震撼了,可是僅僅過了兩天,孩子們就不願意看禿鶴的帽子了,總是想着把禿鶴的帽子摘掉,看看禿鶴亮亮的腦袋瓜子。桑桑第一個忍不住了,伸手拿掉了禿鶴的薄帽,隨即跑掉了,禿鶴追了上去,追不上就停下來休息,桑桑把薄帽扔給阿恕,自己回到教室把書包倒空,摺好塞到背心裏把禿鶴引到離學校很遠的地方,當禿鶴回到學校的時候發現同學們聚在旗杆下,禿鶴抬頭仰望卻發現旗杆上掛着自己雪白的帽子,禿鶴想爬上去把帽子拿下來,可是沒爬兩下就會掉下來,禿鶴癱坐在地上,人羣漸漸散去了,淚水模糊了禿鶴的雙眼,他的大腦一片空白只有幾個字在他腦海裏迴盪:我要報復!我要報復!

幾天後有一場全村廣播操比賽。蔣一輪老師把所有人的名字填上了參賽表,唯獨沒有禿鶴的。禿鶴天天纏着蔣一輪,終於蔣一輪同意了可前提是他必須戴帽子。比賽那天,油麻地國小時做的最好的,可當比賽快要結束的時候,禿鶴突然扔掉了帽子,大呼一聲:“萬歲!”所有人都驚呆了。從那以後便不再有人理禿鶴了,是他害油麻地國小喪失冠軍的。禿鶴懊惱極了,正巧過不了多久又有一場戲劇演出,裏面的男主角是個光頭,可飾演他的男孩卻頭髮茂盛,委屈他剪掉他也不肯,這令蔣一輪很是苦惱。不久後將一輪收到了一封信,信上説:蔣老師,可以讓我試試嗎?陸鶴蔣一輪見了很是震驚,演出那天蔣一輪的班級演得最好,可在班級勝利歡呼的時候,卻不見了禿鶴的身影,大家很着急。突然,桑桑站了起來“我知道禿鶴在哪!”

小河邊一個光頭少年靜靜的坐在岸邊,蔣一輪帶着同學們走下石階“陸鶴,對不起,同學們老師都對不起你,你能原諒我們嗎?”禿鶴站了起來,擦掉了臉上的淚水,靜靜地點了一下頭。

月光柔和的照耀着同學們和油麻地國小最俊俏的男孩……

草房子讀後感5

《草房子》就是這樣一部令人難忘的少年長篇小説。作品寫了男孩桑桑刻骨銘心,終身難忘的六年國小生活。在那六年裏,他親眼目睹或直接參與了一連串看似尋常但又催人淚下,震撼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間毫無瑕疵的友情,不幸少年與厄運搏擊時的悲愴與優雅,為保護被人欺負的女孩挺身而出的勇氣,還有站在死亡邊緣時對生命深切而優美的領悟……

在油麻地眾多單純天真的兒童中,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還是小主人公桑桑。他機靈可愛,什麼異想天開出人意料的.古怪行為他都能做出來。他曾把碗櫃改造成“高級鴿籠”,美其名曰“改善鴿子們的住處”;他曾經看別人在河上用魚網捕魚眼饞,把爸媽牀上的蚊帳拆下來當網使,結果媽媽雖然沒有關起門來一頓結結實實的揍,但是媽媽把他的蚊帳摘了,後果是他被蚊子叮得渾身上下到處是包;他又曾在大熱天突發奇想穿上棉襖棉褲,戴上大帽子,惹得空地上的人們一陣喝彩,他卻“好象受到一種鼓舞,小瘋子一樣走起圓場來”。

但自從桑桑患了在好幾家醫院看來都是“不治之症”的病之後,桑桑變懂事了。他願意為任何人做任何一件事----幫細馬放羊,端上一碗水送給一個飢渴的路人……這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桑桑帶着妹妹柳柳去看城的細節。

那天桑桑在回答柳柳“什麼是城”的問題時,突然想起自己從前為了得到妹妹手裏的一根燒玉米而許下的諾言,帶她去看城。可是沒等他吃完一半的玉米,桑桑早把自己的諾言忘得一乾二淨了。現在想來,桑桑的臉一下子紅。

第二天下午三點,桑桑帶着柳柳到達了縣城。桑桑又開始發燒了,但他堅持拉着柳柳的手走在大街上。桑桑給妹妹柳柳買了各式各樣的食品和一個小布娃娃,他要讓柳柳看城看得開開心心。最後,他要帶着妹妹沿着一百多級的台階登到城牆頂上,但柳柳走不動了。桑桑輕輕地揉了揉柳柳的腳,蹲下來對她説:“哥哥揹你上去。”柳柳不肯,因為媽媽説不能讓哥哥用力氣。但桑桑硬是吃力地將柳柳背到了城牆上。當蔣一輪等老師在城牆頂上找到桑桑和柳柳時,桑桑幾乎無力再從地上站起來了……

每每讀到這裏,我的眼淚都會不由自主地滑落下來。我感動於桑桑為了那個遙遠的承諾所做的堅持,同時也在心裏默默説道:“桑桑,你終於長大了。”

我向往那樣一所“油麻地國小”,嚮往在桑桑成長起來的那片土地上成長。在那兒你不僅能學到書本上沒有過也不會有的知識,更能得到心靈的慰藉,收穫淳樸,收穫感動。城市裏的孩子們生活舒適安穩,才藝樣樣精通,卻缺乏與人和睦相處的胸懷,缺乏與他人交流溝通的誠懇。他們的心是封閉的,他們的眼神是木訥的。

我們不要做“精明能幹”的孩子,面向那一片金黃的草房子,我在心裏默默唸着,還給孩子們一片藍天吧。

草房子讀後感6

金色的草房子,苦苦的艾葉,靜靜的大河,一望無際的蘆葦蕩……多麼純美的江南水墨畫,這就是故事發生的場景,一個叫“油麻地”的小鄉村;這裏生活着頑皮、聰明的桑桑,禿頂的陸鶴,堅強的杜小康以及柔弱、文靜的紙月……

最吸引我的當是紙月,一個文弱、恬靜、清純、柔和,但又冰雪聰明的女孩。

正如她的名字一樣,紙月如同一件易碎品,身世坎坷,不知道父親是誰,母親在她出生一個月後離開了家門,兩天後,人們在四周長着菖蒲的水塘裏找到了她的母親,母親去世後,和紙月相依為命的外婆又當外婆,又當媽。她小小的年齡就承受極大的挫折和壓力,然而她聰明、善良,是一個人見人愛,很體面的小女孩。她的心靈如同皚皚白雪般純潔,心思細膩,懂得詩詞,寫得一手令人稱讚的毛筆字,但她不驕傲,總是一副平常的樣子,為了不讓外婆為自己擔心,當板倉國小的男生欺負她時,她沒有告訴外婆,只是自己默默流淚。直到桑桑幫助她把板倉國小的男生打跑後,默默無聞的她才露出一絲微笑。她是那麼完美,她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都藴含着巨大的能量,感染和改變着周圍的每一個人,彷彿是真善美的化身:桑桑變得乾淨了,不再搶妹妹的餅吃了,吃飯也變得文雅了,不再把桌上灑得湯湯水水,當桑桑得了重病的時候,她用眼神鼓勵他,默默地送去一籃子青菜和雞蛋,把外婆親手縫製的書包送給桑桑:“書包是我外婆做的,可結實了,能用很多很多年”。紙月把“很多年很多年”重重地説着,把自己的祝福和關心送過去。

讀紙月的時候,我常常在心裏和她做比較,和她相比,生活上我是多麼幸福啊;然而,性格上我又和她有一定的差距。我也要像紙月一樣,做個善解人意的小姑娘,珍惜現在,珍惜友情,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最好,對別人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平時要謹言慎行,也許我不經意的一句話、一個眼神就能改變一個人。

杜小康家曾經是油麻地最富有的人家,生活在高大闊氣的紅門裏,但是一夜之間,父親病了,為了給父親治病,他的家裏變得一貧如洗,學習成績名列前茅的他,不得不輟學在家,和父親一起到離家很遠的大蘆蕩裏去放鴨,當他們的鴨終於下蛋的'時候,又不小心把鴨放進了別人家的魚塘,吃光了人家的小魚苗,鴨子和船統統被扣留了,他們的希望又一次破滅了。但杜小康畢竟是杜小康,他沒有自己憐憫自己,更沒有讓別人來憐憫他。他用稚嫩的肩頭毅然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擔,在學校門口擺起了小攤,讓每個人都看到了他堅韌之後的美麗與優雅。杜小康的故事告訴我,富有的時候,不能浪費,不能高傲自大,貧窮的時候,也不要自卑,儘自己所能,克服種種困難,想盡一切辦法渡過難關。

還有充滿無助與孤單但有倔強執着的陸鶴,為救一隻渺小的南瓜不慎落水而永遠地離開的秦大奶奶……一個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一股股震撼人心的力量。他們是那麼純真、善良,每個人身上都散發出人性之美的光輝,不斷地衝擊着我的心靈。

讀完了《草房子》,我明白了,童年就是一間充滿陽光的草房子,她讓我們想起浪漫、温馨、純真無邪,是一切美好的所在,她美得寧靜、温馨、悠遠,而且永恆。

草房子讀後感7

今天,你感動了嗎?

——讀《草房子》有感

當我再一次捧起《草房子》時,我的眼前又浮現了一幅江南水墨畫:金色的草房子,苦苦的艾葉,靜靜的大河,一望無際的蘆葦蕩……這就是油麻地。

我的心再一次被這樣一羣孩子感動着:頑皮、聰明、有愛心,被病痛折磨卻堅強面對、不斷成長的桑桑,執着、倔強而又自尊的陸鶴,文靜、善良而又內秀的紙月,勇於承擔、堅韌自強的杜小康,看似蠻力卻懂得感恩的細馬……在他們身上表現出來的人性美的光輝,一直感動着我,滌盪着我的靈魂。

最讓我感動的還是杜小康。

杜小康原本是村子裏家境最富有的.小孩,一直過着衣食無憂的生活,但因他父親生意投資的失敗,一夜間負債累累,一下子從原來童真快樂的孩子變成了憂心忡忡的“思想者”。

他的肩膀上,承載了太多太多。

他害怕過,無助過,憂傷過,但他從未停下步伐,而是勇敢的向前邁進。

他用稚嫩的雙肩毅然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用柔嫩的心靈去承受種種磨難。

挫折、困難使他迅速地成長,使他過早地成熟,使他漸漸的領悟了人生,也讓他變得更加勇敢了。

他的經歷讓我們看到了他受挫以後的美麗。

這就是人性美散發出來的獨特力量,《草房子》就是用這些最純真的情告訴我們、感動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都充滿了酸甜苦辣,苦難和幸福猶如白晝和黑夜一樣,永遠與我們相伴,當苦難來臨的時候,我們不能逃避,要滿懷希望,微笑着去面對。

當我們跨過了道道溝坎,衝破了黑暗,便會迎來平坦的大道,黎明的曙光。

我時常感動着,感動着人世間的至真至善至美。

前不久讀到這樣一個故事:説是一個職業作家到郵局取稿費,碰到了一位衣衫襤褸的老人正在給遠方一對需要幫助的祖孫倆匯款,當“我”這個作家告訴這個老人這是騙局時,這個老人説了這樣一番話:誰會在有辦法的時候這樣求人呢?肯定是有過不去的坎了!這個老人一個月工資500元,卻給這對祖孫倆寄去了300元,並説以後還要寄。

當“我”打電話求證時,得到的卻是這個老人每個月都會給希望工程匯款。

“我”被感動了,把自己當月的稿費20xx多元也一併匯去。

看了這個故事,誰不會被感動呢?雖然人世間還有一些假惡醜,但它們永遠也掩不去真善美的光輝。

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真善美的所在,它會時時驅使人們去行善、求真、尋美,去和自己內心黑暗的一面不停地鬥爭,從而感化自己、昇華自己!正如這個外表寒酸的老人讓我們看到了他精神的富有。

如果我們擁有了如此美麗的靈魂,如此善良的人性,如此純真的品格,當我們遇到困難與挫折時,又有誰不會伸出援助之手,和我們一起渡過難關呢?因為人人都有一顆感動和感恩的心!

讓我們時常被感動吧!這世上確有許多許多讓我們感動的人或事。

讓我們的靈魂沐浴在這人性美的光輝中,讓我們的心靈不再冷漠麻木!

今天,你感動了嗎?今天,你會感動的!

草房子讀後感8

在陽光的照耀下,油麻地裏的一排排草房子顯得格外美麗。十四歲的男孩桑桑,登上了油麻地國小那一片草房子中間最高的一幢房頂。明天一大早,他就要永遠地告別與他朝夕相伴的金色的油麻地和草房子

題記

我從認字開始,讀過的一本最有價值的便是《草房子》了。現在,我讀過了許多書,卻仍沒有一本給我過像《草房子》那樣清新的感覺。它彷彿一首百讀不厭的小詩,又彷彿一首動聽的小曲。一打開它,一種温馨的情調便將我籠罩起來。

《草房子》的故事並不是那麼別出心裁,卻給我一種無法替代的純樸。那一幅幅催人淚下的場面我看到了。我還看到了少男少女之間毫無瑕疵的純情;不幸少年與厄運相拼時的'悲愴與優雅殘疾男孩對尊嚴的執著堅守;垂暮老人在最後一刻所閃耀的人格光彩。桑桑那刻骨銘心、終身難忘的六年國小生活,他還從中學到了很多很多

桑桑從為了引人注意,在酷熱的夏天穿棉衣拖着竹竿做動作,但又被戴着白帽子的禿鶴搶去風頭,對禿鶴產生恨意的幼稚和不懂事到在無藥可醫時帶着妹妹柳柳去城裏轉,滿足柳柳的夢想時的無私和對妹妹充滿愛意的懂事。在這之間,桑桑經歷了一場成長洗禮。這洗禮使桑桑學會了理解和尊重,信賴與承諾,無私和助人為樂等。當然,我也學到了很多。

考國中前,桑桑的脖子上長了腫塊時,桑喬帶着桑桑求醫。在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希望和失望時,終於治好了。在治病期間,桑桑背妹妹玩,還不絕望真是一種堅持。假如換做是我,我會怎麼做呢?我肯定早就絕望了。我只會坐在牀上默默等死,更不會去背妹妹玩。為什麼我做不到呢?我想了想,我大概是太絕望了吧!我受不了那麼大的打擊,一次又一次的失望會讓我變得更加絕望。我甚至會提早了卻自己的生命,我不想給別人添麻煩了。可是我這樣做對嗎?別人會希望嗎?當然,在這本書裏,還有一件事令我十分感動。桑桑還不懂事時,每當看到杜小康利用家裏的錢來籠絡其他孩子時,他的心裏就十分不開心,那樣就沒有可以和他玩了。其實杜小康也不是為了和桑桑做對吧!我感覺大概是在家庭的環境下,他太寂寞了。後來,杜小康把自行車借給桑桑玩時,桑桑才真正明白並和杜小康成為了好朋友。後來,杜小康家道中落,桑桑把他最喜歡的鴨子賣掉把錢捐給杜小康。在這過程中桑桑學會了友情的力量。他懂得了怎樣去愛身邊的每一個人。

我讀《草房子》時,還看到了一個個命運對他們不公的人物:文弱裏透着內在堅忍不拔與執著的紙月;小小年紀便挑起當家人擔子的瘦弱細馬,因家道中落而失學繼而在困苦中奮鬥的杜小康,執著守望的秦大奶奶,憂鬱感傷的温幼菊這種悽美正使我對這些人物有種親近的感覺。我相信,《草房子》是永恆的,因為它代表着真善美。

草房子讀後感9

在暑假裏,我讀了《草房子》書中寫出了一羣孩子童年的故事,寫出了孩子童年的天真,童年的活潑和童年的感動。他們的每一次感動,都是一種成長,感動讓他們從一個年幼無知的小孩逐漸成熟,讓一顆混沌的通信豁然開朗。 日記

此書講一羣孩子在油麻地度過的一段美麗的時光。從桑桑一家人來到油麻地,故事就開始了,在這其中還發生了許都故事。

書中有一個叫陸鶴你小孩,他是一個十足禿子,所以,大家都叫他“禿鶴”,他反倒把自己的禿頭看作是寶貝,如果別人想要摸他的頭的.話,就必須給他一樣東西才行,因為大家都愛摸他的頭。可是後來,“禿鶴”忽然在意起他的頭了,誰要是動他的頭就跟他急眼,就算是用東西換也不行。一天,油麻地屠夫丁四看見“禿鶴”眼饞肉案上的一塊肉,就用刀割下一大快來,吊在“禿鶴”眼前,説:“讓我摸一下你的頭,這塊肉就歸你了。”説着就伸出那油膩的手來。禿鶴説:“你先把肉給我。”丁四説:“你先讓我摸你的頭,我再把肉給你。”“禿鶴”説:“不,先把肉給我。”丁四等到將門口幾個正在閒聊的人招呼過來後,就將肉交給“禿鶴”,禿鶴看了看那塊肉——那真是一塊好肉!但“禿鶴”用力一甩把那塊肉扔了,接着逃了,丁四拿起殺豬刀追去,到最後,“禿鶴”拿起一塊磚頭,把丁四給嚇跑了。

在夏天裏,大家都非常熱,桑桑心想:夏天把冰棒放到棉被裏冰棒就不會化了,那樣的話把我放到棉被裏就不會熱了。於是桑桑把自己用棉被裹得嚴嚴實實的就去上學。到了學校結果成了學校裏的一道風景線,雖然桑桑感到很熱,但是出盡了風頭,他非常興奮。 一次,桑桑在河裏洗澡,嘴裏還大喊着:“姐姐十五我十五。媽生姐姐我煮粥,爸爸睡在搖籃裏,沒有奶吃向我哭,記得外公娶外婆,我在轎前放爆竹。”逗得一羣人哈哈大笑,並將桑桑的母親叫了出來。説:“你看幾家桑桑在幹什麼?”母親禁不住笑了起來,説:“凍死了,小猴子。”可見,童年是快樂的,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時純真的童年有少男少女之間毫無瑕庇的純情。

有一次,桑桑得了一種怪病——桑桑的脖子上隆起了一塊腫塊,父親桑喬帶他到處求醫,醫生都無能為力,並説桑桑只能活半年了。可桑喬不肯和桑桑説,可桑桑早已從醫生和父親的臉上看出了嚴重性。在這半年內桑喬和桑桑到處求醫,到了最後桑桑還是好了,大家都非常的開心,桑喬的頭髮也白了許多。這裏表現了桑桑與厄運相拼時的悲滄與優雅。

作者曹文軒寫出了男孩桑桑刻骨銘心,終身難忘的六年國小生活寫出了桑桑接受啟蒙教育的六年國小生活。我喜歡這本書,是因為這本書格調高雅、充滿美感,描述的滑稽而又莊嚴,顯得格外彌足珍貴、格外感人。

草房子讀後感10

《草房子》,這是一本將孩子的煩惱與憂愁融為一體,將財富,成績,友情,生命,交織旋轉,把金色的童年,成長的煩惱,描寫的淋漓盡致,令人深思,也令人難忘。

文中主人公桑桑,和我們一樣是六年級學生,生活中也遇到了不少磕磕碰碰,愛打架,常常打到鼻青臉腫,但他輸了就是輸了,毫無怨言……“如果生活中少了吵吵鬧鬧,那也剩不了多少快樂。”我輕聲默唸着這句話,和上了《草房子》一書,靜靜閉上眼睛,腦海中不由浮現出了我們班這羣不省油的“壞小子”……

我們班的一羣男生,從一年級打的第一架開始,就註定往後的不平靜……一天中午,同學們沉浸在安靜的午讀課中,聚精會神地自習着……突然,一聲巨大的轟響刺耳的炸進每個人的耳膜,使人一怔,接着在同一時間齊刷刷地抬頭觀望——一片課桌應聲而倒,書本文具花花綠綠撒了一地,兩個男生氣勢洶洶,怒目而視。顯然,他們是地上的課桌和書本的主人。所有同學屏息凝神,等待一場惡戰的序幕。“哇呀呀——我要殺了你!”終於有一方開始動手,“滾滾滾——你去死吧!”第二方奮起還擊。三秒鐘內,兩人扭打在地上,升騰起陣陣塵埃,橫掃下片片課桌,在課桌轟然倒下的主題曲中更添氣勢,倍增魄力,或自以為很帥,或自以為很衰。

別看平時儀表堂堂,莫管往日稱兄道弟,現在卻義無反顧地衝向對方,一旦找到弱點便猛攻不下,殺紅了眼,吼啞了嗓——一旁的“觀眾”瞪大了雙眼,被震撼的忘了合上嘴,只顧得上連連避讓這兩輛失了控的賽車,當發現事情到了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時,還是又怔了三秒鐘才“噢”的一聲上前拉架,你一言我一語,紅臉白臉交換着演繹,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將兩個理智不清、接近瘋狂的猛虎與彪牛拉下!“拉架團”神經衰弱,一屁股坐到地上密切的關注這兩人的`一舉一動,像滅火員一樣消滅任何能夠引發戰爭的導火索,一邊氣喘吁吁一邊目不轉睛的死死盯住兩人。時間寂靜的一分一秒過去……“啊夠兄弟啊?”男生小A將手插在口袋裏,斜着腦袋,首先打破了這尷尬的寂靜,將目光直視進男生小B的眼睛裏,意味深長。小B雙手抱胸,將深沉的目光投向乾淨的天空,然後收回深沉,留下堅定,迎着那道目光而上——“你説呢?”四目相對,眼中的火焰泯滅了;兩心相靠,胸中的怒火冷卻了。“呵……”小A和小B同時笑了,一手勾在對方肩上,一手搭在哥們背上,相攜而去,流下的不知是血水,汗水還是淚水;留下的肯定是信任,堅定還有永恆。

是啊,也許生活就是打打鬧鬧堆成的,要酸甜苦辣的五味瓶一起演奏,才能有滋有味,才能在其中不斷明白什麼,懂得什麼,在其中慢慢品味,慢慢長大,讓生命漸漸走上華麗,走上完美。正如《草房子》所説這些只是生活中的小小調味劑,只會讓生命的味道更濃更美。

草房子讀後感11

去年,我們從農村搬到了城裏,住進了新房。

哇!190平的大房子,在七樓,陽光充足。中央空調,新風系統,地暖,好舒服!客廳有大電視機,廚房有烤箱,冰箱是雙開門的,簡直應有盡有!最關鍵是我有了自己的房間,背景是我最喜歡的愛莎公主,吊燈是水晶的,書櫃上整整齊齊地放滿了我愛看的書,我真是太喜歡這豪華的新家了!

可是讓我想不通的是,爺爺就是不肯搬來和我們一起住,不論爸爸媽媽怎麼勸都勸不好。

爺爺那老房子已有二十多年的歷史了——牆壁上的粉刷已經開始一塊塊的掉落;房間裏的空調已經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音;屋後的那個雞窩時不時地散發着一股臭氣。

一直到我看完了《草房子》,我開始理解我的爺爺。

我一直以為草房子是脆弱的,因為它經不起一場風雨的考驗,但扛不住風雨的草房子卻隱藏了無數的幸福。你看,禿鶴在用自己的努力博得大家的信任後,他坐在草房子邊幸福地哭了;杜小康在那條孤寂的船上度過了好幾個月,養出的鴨子產下雙黃蛋,遵守了與桑桑的約定的那一刻,他臉上的笑容告訴我們,他很幸福;秦大奶奶從執拗到寬容,在生命的最後獲得了孩子們的喜歡,這當然是她的幸福;而紙月和桑桑,也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演繹着純潔的幸福;……桑桑説,草房子,是他心底永遠的金色,是心底永遠最柔軟的地方。

這正印證了我們小區門口的那句標語:“幸福,與房子無關。”

而爺爺的幸福也與房子無關——

每到週末,我們都要回坎山老家去看爺爺,陪他一起吃頓飯。爺爺一個人在家都幹什麼呢?他養雞鴨呀!那小鴨子從市場買回來的時候才像拳頭那麼大,“呷呷呷”地叫,只會吃加了水的飯。爺爺弓着個腰,眯着個眼,也“呷呷呷”地叫,還對着它們説:“多吃點,長得肥一點,好給我的孫子孫女吃。”那些長年累月養着的雞,爺爺更是視若珍寶了,因為要下蛋給我們吃的。

媽媽每次都勸爺爺,幹嘛做那麼繁瑣的事情,鴨子,雞蛋都菜場買買好了,何必自己費這精力養?但爺爺總是慢條斯理地回答:“菜場裏買的哪有我養的好吃?看着你們吃得好,我比什麼都滿足!”

爺爺還喜歡養花,插扦栽種,鋤草施肥,修剪澆灌,風雨無阻;爺爺還喜歡釣魚,戴上斗笠,背上魚簍,靜坐數時,閒情雅緻。花送人,魚也送人,送的是一份快樂,一份滿足,一份幸福。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爺爺的身上,我彷彿看到了鄉間那幅“醉裏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媪”的温情畫面;體會到陋室裏“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行”那一份閒情;還想到“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那種魏晉風度。

爺爺的幸福,真的與房子無關。爺爺,餘生,請和你的幸福一起度過。

草房子讀後感12

本書講述了桑桑即將離開他整個童年生活的油麻地,他回憶着他以前個同學,回憶着他養的白鴿,回憶着他以前生活的一點一滴,眼中閃起了淚花。

幾乎是從一開始,我就喜歡上了這本書。作者描寫的草房子打動了我毫不對農村生活感興趣的人。“油麻地的草房子冬天是温暖的,夏天卻又是涼爽的。座座草房子,在鄉野純淨的天空下,透出一派古樸來。而當太陽凌空而照時,那草房子頂上金澤閃閃,又顯出一派華貴來。”想想那樣輝煌。

作者曹文軒把桑桑的生活描繪的淋漓盡致。有些情節甚至好像以前在我身上似的。看到有趣的情節,我會一起笑;看到感人的情節,我也會流下一滴滴淚。作者也花了的.筆墨描寫了紙月小姑娘。紙月身子弱,在她原來的板倉國小有人欺負她,大費周折的轉到了油麻地國小。紙月很受大家歡迎,她字寫得好,學習好,也經常在學文藝表演時看到她的身影。桑桑是校長的兒子,紙月的家離學校太遠,有緊急情況就在桑桑家住下,兩人便成了好朋友。後來紙月因病去了別的城市。

禿鶴禿頭每天上學要帶個帽子,同學們拿起他的帽子來回亂丟,把禿鶴繞的來回亂跑。看到這兒,我就笑了起來,可我又擔心禿鶴能找回的帽子。真是的心理呀。

純淨的美。文弱、恬靜、清純、柔和的紙月,不僅學習好,而且生性善良、懂事,她是那麼完美,她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都藴含着巨大的能量,感染和改變着周圍的每一個人,彷彿是真善美的化身:桑桑變得乾淨了,不再搶妹妹的餅吃了,吃飯也變得文雅了,不再把桌上灑得湯湯水水,當桑桑得了重病的時候,她用眼神鼓勵他,默默地送去一籃子青菜和雞蛋,把媽媽親手縫製的書包送給桑桑:書包是我媽做的,可結實了,能用很多很多年。紙月把“很多年很多年”重重地説着,把自己的祝福和關心送過去。

讀紙月的時候,我常常在心裏和她做比較,看我離她有多遠,我也要像紙月一樣,做個善解人意的小姑娘,珍惜現在,珍惜友情,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最好,對別人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平時要謹言慎行,也許我不經意的一句話、一個眼神就能改變一個人。

執着、倔強的美。陸鶴是個禿頂的孩子,常常被人戲弄,陸鶴十分苦惱,孤獨,常常坐在河邊偷偷的哭泣,想盡辦法掩蓋自己的缺陷。但他從不放棄對自己尊嚴的守護,勇敢的承擔了學校參加匯演的禿頭角色,並出色的完成了任務,讓同學和老師對他刮目相看。他也明白了,只有付出,才能讓大家改變對他的看法,只要心靈美,再醜陋的形象也會散發出動人的光芒。

在陸鶴身上我懂得了,尊嚴的傷害並不是不成功的理由,只有自己尊重自己,才是最好的解藥;每個人身上都有閃光點,我們要善於發現別人的美,欣賞別人,別人才會尊重你。

作者幾乎把桑桑的每朋友都寫了章節,禿頭的禿鶴、文靜的紙月、可愛的温幼菊,讓我感覺到無比的。想到就要告別那些美好的回憶,我都替桑桑感到傷心。在桑桑與大家一一告別時紙月去了別的城市,桑桑多麼想念紙月呀!看到作者描寫桑桑要離開的心情,我都哭了。我想也許有一天,我也要離開記錄着我童年的地方時,我的心情會不會和桑桑一樣呢?

《草房子》給我帶來了感動,帶來了快樂,這真是一部優秀的作品呀!

草房子讀後感13

《草房子》是一本很值得回味的書籍,曾經看似很厚的,無味咀嚼的書,今天我卻愛不釋手,更希望有續集出版,因為我想看到更多精彩故事;看似很不起眼的小故事,經作者的串聯,卻給人留了深刻的印象。

這書籍中桑桑是一個小男孩,他喜歡做出一些誇張的事。而六年的國小生活卻讓他沒齒難忘.在這六年當中,他經歷了無數感人的故事:父子師生間脈脈的真愛,同學間天真的友情……他從這些故事中明白了:善良,尊嚴,頑強………這一切的一切在他的'心田裏埋下了“愛”的種子。如果説是經歷過才讓他埋下了“愛”的種子,或許我概括不夠深入,準確説是桑桑變得愈加有“愛心”了,因為我們都知道書籍中公認為最頑固的老奶奶秦大奶奶就是最早被他所感化的,不是嗎?

秦大奶奶曾在這片土地生活幾十年,在這幾十年裏,她與秦大沒日沒夜地工作,不論陰天與晴天,不論炎熱與寒冷,甚至到了吃不飽穿不暖的程度。幾十年的心血換來這片土地,這需要的不僅是一種執着堅持的精神,更是流露出的一種愛啊。記得書中寫桑桑第一次見到秦大奶奶時好像認識她似的,叫了一聲奶奶,一直被別人叫成可惡的“老太婆”的秦大奶奶聽到這樣親切的叫聲,心裏不知是什麼滋味,我想一定非常欣慰和感動吧,從她親暱的行動中我們不難看出——她伸出手去撫摸了下桑桑的腦袋,秦大奶奶下意識地開始喜歡這孩子了。所有的孩子們都遠遠的躲着她,桑桑卻可以從奶奶的艾地裏要來一大束的艾,那是因為桑桑給了這位可憐的老奶奶足夠的尊重和愛,當所有人都嘲笑她,要趕她走,都不理她時,桑桑卻陪她玩;當所有人都喊她老太婆時,桑桑卻親切地叫她奶奶。由此可見,要想讓別人尊重你,愛你,那麼你就要這樣對待別人,尊重和愛是互相的,桑桑不就是用自己的愛詮釋了嗎?

起先,秦大奶奶説什麼也不肯離開校園,不管別人怎麼地懇求她,甚至是把她抬到新家時,她都會半夜偷偷溜回來。領導來學校視察工作,她專門搗亂,往教室裏放雞鴨鵝,擾亂課堂紀律,自己還不承認,但自從她將一名小女孩從河裏救出來險些喪命時,師生對秦大奶奶的態度有了很大轉變,派人輪流照顧她,陪着她出去遛彎兒,慢慢地,秦大奶奶開始把她的雞鴨鵝都賣掉了,而且監督同學們不能隨意摘學校的花草,並且在領導來視察時,她開始繞道走小路,不讓領導看見,怕給學校丟臉。秦大奶奶開始尋找自己新的生活,快樂,自由。她要離開學校了,一件一件,自己慢慢的搬東西,不需要誰幫忙。終於有一天,秦大奶奶奮不顧身,為學校的一個南瓜而永遠永遠的離開了……所有人因為她的離開而傷心,而自責。

讀這本書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人生無處不真情!在《草房子》裏,我看到了令人落淚的真情。閲讀着,品味着,我與文中的小主人公桑桑同樂同悲,真心希望真愛開滿人間!

草房子讀後感14

愛情這個東西啊,從來都是叫人日日沉淪又樂在其中的。整個故事看下來,我莫名地想哭,莫名覺得心酸,卻不知道自己心疼的到底是書中哪一個掙扎在愛情中的小人物?

可能是蔣一輪吧,因為他曾愛白雀愛得那麼那麼深,那樣一種對愛的執着,近乎瘋狂。從日日守在河邊吹笛,到失去白雀後情緒大變嚴重影響工作,再到婚後背叛妻子,和白雀通信,在我看來,這大概真的就是愛情了。所以,會心疼最終還是沒能如願擁抱愛情的蔣一輪。

也或許是心疼白雀。她這樣一個婀娜多姿卻生活坎坷的美人,本該享有最幸福的生活,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温馨小家庭。本以為遇見蔣一輪是對她之前所有不幸生活的完美填補,結果,最後也不過是落個背井離鄉、背上行囊遠離故鄉這個傷心地的結局。

也心疼蔣一輪的妻子。一想到她,就想起書中描繪的她新婚日滿臉嬌羞又可愛至極的樣子。她滿心歡喜地嫁到蔣一輪家,一心想擁有屬於自己的幸福,老老實實,本本分分,結果最後呢?第一次到油麻地國小找自己多日不見的丈夫,卻發現了叫自己傷心絕倫的事實。書中寫她回家後,終日躺在牀上,不吃不喝,不喊也不叫,只是無聲地流淚。如此一般,怎能不叫人心疼?

可是啊,可憐之人,也真是自有其可恨之處。

我心疼他們,卻也不得不説,他們的這些可憐之處真真是有幾分自找的味道。

就説白雀吧,如果對自己的愛情真的有那麼堅定的信心,就不會因為蔣一輪沒能按約定出現而去見谷葦。如果真的有那麼愛蔣一輪,也不會因為跟谷葦的一次見面就有所動心。真真決定了和谷葦在一起的時候,就應該跟蔣一輪斷得乾乾淨淨,又何必在他出事時出現,在自己對谷葦失望後寫信給蔣一輪,甚至在明知蔣一輪有妻後還固執地與其通信。她以為自己是在選擇愛情,卻不知,自己的`幸福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這些個動搖不定的抉擇而丟失的。我在想,如果桑桑那次沒有把信拆開後又扔掉是不是白雀和蔣一輪的結局會截然不同?在想白雀要是最開始就沒去和谷葦見面是不是也不會有後面這些悲劇?可是我不得不承認,生活本就是這樣,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在持續產生。一步步向前的時候,就沒有了那麼多如果萬一,所以白雀必須為自己的所有抉擇負責。

蔣一輪亦是如此。明知白雀已心屬他人,就該好好放手,又何必為了這樣一個人傷害自己?明明已經是有婦之夫,就該盡好為人夫的職責,不應繼續與白雀糾纏不清。他把愛情看得太重,重得恍惚間失去了自己作為一個男人應有的擔當。他也在抉擇,在白雀和妻子之間,在工作和生活之間,可是不幸的是,他的這些抉擇,傷害了自己,也傷害了愛他的人。所以,不得不説,他最後的不快樂完全是自己一手造成。

生活啊,總是猝不及防地叫我們做些選擇。而這些選擇,又有意無意地預見了我們的未來。我在想,這一刻的自己在這裏正氣凜然地細數蔣一輪和白雀的種種不應該,未來的每個時間點,自己是不是也會陷入這樣的漩渦中難以脱身?人生嘛,本來就是充滿變數;生活嘛,本來也就是旁觀者清當局者迷,我只希望,不論如何,我都可以大步向前無所畏懼,可以為自己做的每一個選擇負責。

草房子讀後感15

合上《草房子》的最後一頁,我仍沉浸在優美的故事中,眼淚卻如斷線的珍珠般流了下來。我的心中,竟是最真摯的、發自心底的感動。我奇怪了,這本不到300頁的書,寫的只不過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一羣鄉下孩子,只不過是他們六年普普通通的國小時光,卻緊緊地牽動着我的心緒。驀地,我發現自己已經很久未曾這樣感動過了。

我微笑地回想着那一個個讓我心動的鏡頭。充滿着天真的孩子們喜怒哀樂的油麻地在我腦海中浮現——這裏有大河上被驅趕的鴨羣撲騰泛起的漣漪、樹林裏被獵人追逐的慌張竄逃的野兔和五月的陽光下閃爍着金子般光芒的麥穗,有清冷高闊的秋冬夜空下孩子們單調而快樂的遊戲,更有茅草蓋成的冬暖夏涼的金色草房子校舍。幾個小主人公的臉龐像一朵朵盛開的太陽花,在我的面前綻放,禿鶴,紙月,白雀,細馬,桑桑……我的心被映得暖暖的。人性的美就這樣在樸實無華的敍述下展開,從容的就像油麻地的大河一樣,平淡不驚,緩緩流淌。

陸鶴,一個孤單而又倔犟的十足的小禿子。禿頭讓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被叫“禿鶴”的他常常在小鎮水碼頭最低的石階上,望着波光粼粼的湖水發呆、流淚。他用他特有的方式,報復了他人對他的輕慢與侮辱。但是,孩子的天性是純真的。“報復”只是他一時的衝動,他也希望得到大家的認可,他後悔了。“浪子回頭金不換”,在文藝匯演時的劇本《屠橋》裏,他站出來擔當起了別人不願演的角色,而且“把那個角色演絕了”。陸鶴在演出中感悟到了,只有為集體做好事才能得到大家的認可,得到大家的.尊重。陸鶴的禿頭折射了孩子純真的人性。此時他的光頭是美的,是油麻地國小的一道最美的風景。

小説中的秦大奶奶是一個固執卻又慈愛的老人。她為了爭地,甚至用令人哭笑不得的行為來表現她的固執。然而有一天,她奮不顧身地去搭救小女孩,感動了油麻地的所有人。最後,她為油麻地國小的一隻南瓜,永遠地離開了大家。秦大奶奶雖然無子無女,但似乎油麻地的所有人都是她的子女、孫兒,秦大奶奶的離去轟動了油麻地。種在秦大奶奶墓地上的的苦艾“筆直地挺着,在從田野上吹來的風中搖響着葉子,終日散發着特有的香氣”,正像這位老人一樣,執着地堅守,又默默地奉獻。

《草房子》的人性美就暈染在每一個人物的動作,語言中。小孩們夜空下的遊戲,老師和村民、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淳樸關係,小孩特有的“競爭”和“嫉妒”,在秦大奶奶、在細馬、在邱二媽、在桑桑媽媽、在温幼菊身上的美好的真情讓人温暖。而紙月和桑桑之間美好的友誼,蔣一輪和白雀之間互愛互慕的感情,和最後紙月的離去、白雀和蔣一輪的悲痛結局讓人不禁心底一顫,甚至抽搐,但這是真實的,同時又是悽婉的。“把一切困擾和矛盾都化解在温和的人生的光芒之中”,這就是草房子裏閃耀着的人性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hk/fanwen/duhougan/3o3d4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