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讀後感 >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優秀[15篇]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優秀[15篇]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總結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優秀[15篇]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

我有一個小收音機,每天睡覺之前,我都會用它聽《明朝那些事兒》這一本書。

《明朝那些事兒》這一本書講的是自從朱元璋打天下以後朝廷內部發生的各種有趣事兒,和在關外打仗的.各種猛人。

自從聽起了《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我的歷史好了不少,還知道了不少歷史的真相。我開始只認為明朝的滅亡只是因為努爾哈赤造反這一個原因,聽了這本書,我才知道,明朝滅亡的原因不只有努爾哈赤造反,而是因為農民兵的起義使國家損兵折將、國家沒有錢發軍費造成了兵變、人心惶惶等多方面原因才導致明朝最終被清朝滅掉了。

我覺得明朝最壞的壞蛋非太監魏忠賢莫屬,而當時的皇帝是一個沒文化只會幹木匠活的“朱木匠”,對魏忠賢一點丁兒也不管,每當有事“朱木匠”都讓魏忠賢去幹,魏忠賢在那個時候的地位簡直比皇帝還要皇帝,欺上瞞下、無法無天。但是,壞人總有一天會受到懲罰的。當下一代皇帝即位後不久,他嚴厲的處罰了魏忠賢,並把他趕出了京城,還派人去追他,但最終還是沒有追上他——他自殺了。

這本書很好,我推薦大家也去看一看。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2

朋友之間講究友誼,友誼就是在對方有困難的時候互相幫助。如果皇帝的朋友沒有職位,那是不可能的。但就有那麼一位皇帝的朋友沒有飛黃騰達,但並不是皇帝不願意,而是有國際的限制,但並沒有影響他們的友誼,他們就是朱祁鎮和伯顏帖木兒。

朱祁鎮在土木堡戰鬥中失敗後淪為蒙古俘虜,而在這裏,他卻交到了伯顏帖木兒這個忘年之交。

朱祁鎮原來是個囚犯,但他有一個“生化武器”,就是親和力。幾乎所有看守他的人都和他成了朋友,伯顏帖木兒對他更是尊敬,好像他也是蒙古人一樣。

當也先(蒙古首領)要殺朱祁鎮的時候,伯顏帖木兒竟死不同意。作為也先的親弟弟,蒙古的副首領,如今竟護着大明帝國的俘虜,可見他們的.交情有多深。

朱祁鎮即將回京的時候,卻有一個人阻攔,當然,那人還是伯顏帖木兒。可他阻攔的理由竟是要讓朱祁鎮回明後能當上皇帝才讓他回去。當兄弟,就要幫到底!

朱祁要回去的時候,伯顏帖木兒硬是把他送到了明朝邊界才戀戀不捨的離開了......

在戰亂的土地上,仍有真摯無私的友情。土地被戰爭污染,而朱祁鎮和伯顏帖木兒的友情是這片土地上盛開的一朵蓮花。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3

首先還是應該蹲下來抱抱自己,畢竟這本書的篇幅是比較長的。之前的我是不可能完成的。但是我還是一邊聽一邊看,到底還是讀完。應該是個好兆頭吧!

整本書都是圍繞朱氏家族企業集團來寫的,首席CEO朱元章和朱棣都是很明智而且果斷的`執行力很強的領導者之一!善於用人,差不多都可以做到物盡其用,兔死狗烹!也是因為首屆的董事長不太相信正常而用了宦官。以至於這個朝代非常流行這一產品。對於這個朝代滅亡的原因就在於言官的存在和文官集團勢力過大,皇權受到抑制,因為文官的不幹事(空談放炮)和言官的不讓人幹事(彈劾),二者共同的作用導致了明朝的滅。估計這一點他老人家也不知道,知道了腸子都悔青了!

這本書的全文貫穿的還有:權利,利用,欺騙,巴結,結黨營私,舞弊,欺下瞞上,軟弱......當然也有忠貞,正直善良無私......但是無論如何,我們也不能改變歷史,而且尊重歷史!去了解那段歷史,這段歷史遺留下來的精華部分,比如朱棣叫解縉等人編撰《永樂大典》,國之瑰寶!總之人無完人,我的建議就是你用正確三觀去讀這段歷史,必有收穫!繼續下一段歷史!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4

以前一本書讀完,總會有或多或少的感悟。然而這本書讀完後卻讓我無所適從。作者以幽默而不枯燥的語句,讓整本書充滿生氣,讓看的我欲罷不能。

然而再幽默的措辭,也抵不住殘酷的結局。一個朝代的興起,是上一個朝代用血肉之軀築起,一個朝代的結束,則是用該朝代的血肉之軀為下一朝代鋪路。

宇宙制衡,萬物總有它的氣數。或長或短。你會看到忠良,以一生的堅持鑄就心中的理想,心繫朝廷,心繫黎民百姓,心繫整個蒼生。自己的生命不算什麼,國家,百姓永遠排在第一,盛世之中,是支柱,亂世之中,是英雄。

有正義的地方,必定就有邪惡。有門派的地方,必定就有爭端。有貪圖享樂的皇帝,也有被利益薰心的.臣子,有禍國殃民的太監,也有棄國棄家的漢奸。

每個人都好像有他一定要那樣做的理由,我不理解,但我接受,這就是歷史。我們無法改變的歷史。殘酷一直都在,氣數在,盛世王朝,氣數盡,亂世孤魂。明君也好,庸君也罷,做領導終究是不容易的,從打出明朝的朱重八到關閉過門的崇禎。

中華幾千年文明累計,走到現在21世紀,我只是希望不論朝代如何更換,不論世紀如何演變,中國就是中國,中國的版圖一個也不能少。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5

朱元璋真是一個孝子,知道家人是被元朝的那些破政治給活活餓死的,便冒着被當作反賊砍頭的生命危險,四處尋找和他同一類的人。終於他真的登上了王位,將元朝變成了清朝。

世上誰有這樣的兒子,那這個人肯定很高興吧!而我並不是這類人。以前我生病了,媽媽總給我刮痧,但上次媽媽發燒了,我卻動都不想動,只曉得看電視。最後媽媽給了我一元錢,我才給她刮痧。

同時,我還要學會朱元璋的堅強。他有時候自己的生命已經危在旦夕了,但依舊鼓起精神,與敵人拼殺。正因為朱元璋堅持了下去,最終成了皇帝。而我卻是個半途而廢的人,有時做航模的時候,手小小的`擦傷,就不做了。

不過我覺得朱元璋太忘恩負義了。自己成王以後,卻把以前的戰友給殺了。人家對你那麼好,你卻這樣對待人家,這根本就不符合常理嘛!如果你怕他們謀反,就給他們個罪名,讓他們滾回老家算了唄,幹嘛要他們的性命,生命是最貴的!

總之,朱元璋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我倒是喜歡好的一面。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6

我在班上換書的時候,換到了一本有趣的書,《明朝那些事兒》,我立馬翻開了這本書,開始津津有味地看着。

這本書塑造了幾個人物形象,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嚴嵩和徐階還有聶豹。嚴嵩是一個喜愛拍馬屁的傢伙,而且奸詐無比。徐階和聶豹則是勤奮好學。

這本書講了在內閣裏發生的'許多戰鬥,戰鬥不是指別的,而是指為了利益和地位而發生的內閣內戰。

嚴嵩原本不是一個貪污的管,但是在原則還是利益面前,他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後者,並獲得了一個光榮的稱號“明代第一奸臣”。但是,這場戰鬥最終還是嚴嵩輸了,他最後是被一個熟悉的老鄉—徐階給剝奪了全部財產,被趕回老家,靠沿街乞討維持生計,受盡了大家的白眼,最終,他在一片荒野中就這樣悲慘的死去了。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知道,無論在明朝還是現在,都不能當一個貪污的管,不要為了利益而放棄尊嚴,否則,你就會淪落到明代第一奸臣—嚴嵩一樣的下場。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7

我是一個酷愛歷史的小孩,家裏的歷史書當然也多的'數不清,比如:《漢朝那些事兒》、《唐俗》、《中國上下五千年》……但我最喜歡的還非《明朝那些事兒》不可。

在老師的極力推薦下,我經不起誘惑也去買了一本《洪武大帝》。買回家後,我以驚人的速度一天就讀完了,對明初的歷史也有了一定的瞭解。

這本書主要講了1344年朱元璋出生,到1403年靖難之役結束,歷史上少有的英明君主朱棣即位。本書已開始介紹了元末時,百姓生不如死,各種宦官貪污現象十分嚴重,將皇帝發下的糧食貪了一大半,朱元璋全家就只剩下了他和他的哥哥,其餘人全部被餓死。最後,朱元璋出家當了和尚。童年時的陰影籠罩着朱元璋,他對元朝有着深仇大恨,後來在好朋友湯和的介紹下起義。

他佔據南京,不斷擴大勢力,除掉張士誠、陳友諒,並進攻北京,滅了元朝。他死後,建文帝即位,朱棣極其不滿,因為它比朱允炆強得多,他開始造反,打退鐵弦、盛庸等人,攻入首都南京,定年號永樂,即皇位。

這本書的語言描述十分生動形象,並且加入了小説成分,使整本書都增加了趣味性。來吧,你也來讀一下《明朝那些事兒》吧,那蕩氣迴腸的文字,定會讓你欲罷不能!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8

《明朝那些事兒一一洪武大帝》,寫的是朱元璋一生的經歷。我對其中的胡唯庸案件深有感觸,但那時的胡唯庸只是一個地方知縣,怎麼會成為威震天下的宰相呢?

原來,他有一個朋友,叫李善長,他想利用胡唯庸對抗劉基,於是胡唯庸就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知縣升為大官了。

不過貪婪的人永遠不會停止野心,他憑藉着李善長對他的'支持,權利越來越大,越來越目中無人,做上了宰相,也開始干涉朱元璋的政權了。但朱元璋早已想好了對策,設下了圈套,並打算除掉他。

慢慢地,胡唯庸的權利慾日漸膨脹,開始貪污受賄。這時,李善長才意識到他一手培養起來的胡唯庸並不是一柄只能夠對抗劉基的劍,而是一柄讓兩頭受傷的雙刃劍。

一次意外,胡唯庸的兒子突然落馬死亡。胡唯庸一氣之下,未上報就私自殺死了馬伕。果不其然,胡唯庸落入了朱元璋的圈套,朱元璋以“殺人償命”為由殺掉了胡唯庸,並且從此撤銷了宰相這個職位。

讀到這裏,我深有感觸:惡人終有惡報,多行不義必自斃!做人要正直、善良,做官要公正、廉潔。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我們永遠要記住:上帝想要讓誰滅亡,總是先讓誰膨脹瘋狂。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9

《明朝那些事兒》是三十年來最暢銷之史學讀本,位列全國十大暢銷書之一。

《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是當年明月。

當年明月,原名石悦,1979年出生於普通幹部家庭。20xx年寫完《明朝那些事兒》。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於明朝的事情。每一章節以充足的歷史資料為基礎,以年代和主要人物為主線,對明朝十七個皇帝和其他王公官丞進行敍述,尤其對政治、戰爭、帝王心術着墨最多,反映出封建社會的氛圍。

第一部就是主要寫了洪武年間大明太祖皇帝朱元璋的故事。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家境貧窮,三代農民,為地主放牛。父母早亡,朱重八出家入皇覺寺當和尚。元朝腐敗,25歲的朱重八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元朝,改名朱元璋,最後經歷一番苦戰,當上皇帝。後來不斷地排除異己,穩固皇位。

這本書很全面地寫出的朱元璋,有他的'好處:驍勇善戰、深謀遠濾,還有他的壞處:為排除異已誅殺忠心耿耿的忠臣。讓人們能夠更清楚地看清朱元璋,看清和朱元璋有關的每一個人。

這本書敍述了明朝最艱苦卓絕的開國過程,把明朝的歷史展現了出來。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0

我的大明王朝就這樣結束了嗎?我不服好吧,就像當年明月所説的,氣數已盡。不管是人,還是物,還是一個朝代,都有着自己的命數,如保質期一般。

當年明月真是個很棒的作家,從朱元璋開始發家,到明朝的建立,從洪武到崇禎,幾乎出現的每一個人都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懂他們的內心世界,從人生經歷來分析做事情的動機,每一個歷史人物都是活靈活現的,浮在眼前般。

在作者的文筆帶領下,我激動,我憤慨,我歎息,我喜悦,我佩服,我激昂,我惱怒,我平和...我這一切的情緒都是由作者帶給我的,也是瞭解了歷史人物和事件後由心而發的。大明王朝幾百年歷史,歷代名人輩出,總有那麼些人,在腦海揮之不去,朱元璋,朱棣,常遇春,徐階,于謙,張居正,魏忠賢,王守仁,袁崇煥,萬曆,崇禎...每個人物都是性格鮮明,色彩斑斕的,不管是現代意義的好人還是壞人,沒有嚴格意義的'好人與壞人之分,從某個角度來看罷了。

這本書意義很深,從作者的角度出發,想帶給我們讀者的思想頗多,愛國,勇敢,妥協,堅持,努力,技巧...讀每一遍都有自己的感悟!

成功沒什麼難的,做自己,也是一種成功。想好了嗎?想好了就別回頭!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1

書看到最後的一百頁終究是停了下來,這讓我想起了一次一個人去旅行的環青海湖騎行,也是同樣剩最後的五六十公里特意的慢了下來,但不同的是最後這一百頁自己還是沒有按照自己的想法走(想着挑一個清靜的時間細細地讀完最後的一百頁),今天還是利用支離破碎的時間看完了最後這一百頁,但不同的是心情很平靜!從翻開書到今天,歷史72天今天終於讀完了此書,中間有讀讀停停,有看的欣喜若狂之時,也有放到一邊置之不理之時,此時這本書終於翻到了最後一頁,但真的就算就讀完了嗎!讀書的感覺就如書裏敍述的這個朝代的興衰,可能就像作者在最後所説的,他很欠揍,但他並不欠揍,因為那個始終沒有打開的'枱曆給了你答案,而我在這裏是真的很欠揍,因為我沒有那樣一個從未打開的枱曆去告訴你我的那些只能意會的語言,其實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意會的你一定能意會到,你意會不到也終將意會不到。同樣,這也是那樣如此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把你能意會到的意會出來。四季輪迴,周而復始,你終究還是你!那個永遠自由的你!枱曆還是枱曆,它一直在那,無論你打開還是不打開!它都一直在那!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2

記得這個暑假一直在家裏看《明朝那些事兒》,當時的版本是前三冊的合訂本。記得以前讀爸爸的那些很專業的歷史書《世界古代史》《中國古代史》《西方文明史》等等時,雖然是厚厚的枯燥的書,當時的自己看得津津有味。現在還依稀記得其中的一些內容。到了大學之後,找到了一直夢寐以求的《古文觀止》,看得如痴如醉。至於《孫子兵法》記得我第一次接觸是爸爸的手抄本。 再到後來,很久沒有看過這麼讓人看得下去的歷史類書籍了。

直到這個暑假,我和弟弟在家裏搶着看《明朝那些事兒》。看到時候,我想説,最重要的一點,他可以讓你看下去,不會讓你起厭惡之心。而且,他寫的不僅僅是歷史中的人,也寫中華民族的文化歷史,寫在中華文化中浸淫的.中國人。許多的情節,讓人很喜歡。至少我覺得讓我這個變俗了的人喜歡。不能説文章沒有缺點,但是我覺得我們還是看他的優點要好一些。

這本書我覺得太好了 ,導致我對於許多的事情看得太透徹,許多的事情看得太開。反而減少了現實生活中的樂趣。人生應該是在一場場的歡笑與哭鬧中度過,太理智了,少了許多的生氣。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3

《明朝那些事兒》第五部可以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內爭,接着第四部的大臣們鬥來鬥去地故事,講述着嘉靖年間的一幕幕。作者當年明月用幽默的手法,非常趣味地寫着大臣之間的故事,時不時地讓人發笑。他寫的徐階、高拱、張居正是朝廷重臣,為了這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搶來搶去。他重點描寫的傳奇人物——海瑞,家境貧困,腦袋不開竅,連進士都考不上,40歲才獲得第一個職位,沒有品級,每得到一個官職都被上級整的死去活來。但他逝世的時候,是朝廷二品大員,老百姓的偶像。張居正和高拱的'鬥爭也非常激烈。終於,張居正以陰險的手段接替了高拱的位置。嘉靖年間的黨爭就到此結束。張居正的改革説明了他是一個關心百姓的官員,他推動一條鞭法和考成法讓老百姓不再受官員欺壓,國庫產量大大增加。

第二部分是外戰,萬曆年間,日本侵略這襲擊朝鮮。波瀾壯麗、殺聲震天。描繪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如李如鬆、李舜臣、鄧子龍等。

本書非常好看,希望你有機會也去品味一下哦!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4

講故事講得清晰明瞭,非常好的一本書,每天看點兒居然也看了個把月。

作者寫書,我看書,因為這一個個的歷史故事,我們圍在一起有了短暫的`會晤。

文末作者談到,讀歷史幹什麼呢?有人説是以史為鑑,作者以為不然。而讀歷史對於我來説很簡單,首先,好看,當個故事看,能打發時間,也能和這些故事熱熱鬧鬧湊一起,毫不寂寞。再則,處於年輕人的迷茫階段,從來沒有如此迫切的想要了解這些外在事物,也從來沒有這樣強烈地感受到自己一無所知。這些故事裏都曾是和自己一樣得吃喝拉撒,能喜怒哀樂這般鮮活的人,説是以史為鑑,倒也過得去,看看這些和自己一樣又不一樣的人,如何在這個世界上活過,看看個人在命運面前是多麼的渺小,又看看個人意志選擇可以是多麼的強大,感慨唏噓一番,又胡思亂想半天,但真要説,能為現實做出什麼指引憑藉,卻是徒然。我只能説,我喜歡讀這些歷史故事,因為這些和現實,世界不相干的人或事裏面,隱藏了現在的這個自己所存在的終極密碼。

感謝當年明月這位歷史老司機所帶領的明朝穿越遊。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5

日暮黃昏,重拾那本舊書,徐達遇春,夢迴我大明王朝。

從小就對歷史特別感興趣,甚至到了痴迷的狀態,得到一本史書就絕不放過,《明朝那些事兒》也不例外。當年明月用十分詼諧幽默的筆調把明朝十六位皇帝,二百七十六年的歷史一氣寫完,而我最欣賞也最為之敬佩的就是從和尚到皇帝的明太祖朱元璋。

平靜的海面,練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環境,造不出時代的偉人;亂世出英雄!

1328年,隨着一聲嬰啼,在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的'一個拖欠税款的佃户家裏,朱元璋來到了人世。他在兄妹中是大難不死的最小的孩子,除了最大的孩子外,其餘孩子都因無力撫養而送人或嫁出,1343年,濠州發生旱災,次年春天又發生了嚴重的蝗災和瘟疫,不到半個月,他的父親,大哥以及母親先後去世。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家裏又沒錢買棺材,甚至連塊埋葬親人的土地也沒有,鄰居劉繼祖給了他們一塊墳地。兄弟二人找了幾件破衣服包裹好屍體,將父母安葬在劉家的土地上。朱元璋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鑄就了強大的心靈,他不會哭,因為他早就明白了:哭,只是弱者無能的表現。我懂了,堅強,是要成為王者的必備品質。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hk/fanwen/duhougan/1ovdw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