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讀後感 >

《幹法》讀後感15篇

《幹法》讀後感15篇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幹法》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幹法》讀後感15篇

《幹法》讀後感1

讀稻盛和夫《幹法》有感最近讀完了稻盛和夫先生的《幹法》,心中頗有感觸,願與大家分享:

書的作者——稻盛和夫很善於,他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和成長曆程向讀者講敍了工作的意義,尤其告訴我們在工作和創造性勞動中找到成長與幸福的方法和歷程,為我們點燃了指路明燈。

讀《幹法》的過程更像是一個自我透視和醒悟的過程,在逐步走進稻盛和夫先生的精神世界的同時,自己彷彿也經歷了一場心靈的淨化和啟迪。

首先,人為什麼要工作?磨練靈魂、提升心志。工作是“醫治百病的良藥”。稻盛和夫先生用平實的語言告訴我們工作的目的除了獲得物質糧食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磨練靈魂、提升心志。他讓所有年親人記住:工作能夠鍛鍊人性、磨練心志,工作是人生最尊貴、最重要、最有價值的行為。

其次,如何投入工作?讓自己喜歡上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如果你還沒有發現自己喜歡其它更好的工作,你可以先愛上自己現有的工作。就像對待心愛的戀人一樣熱情,一如既往,無怨無悔。

第三,以“高目標”為動力:持續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不斷樹立高目標,當你有了清晰的目標,行動才不會受阻,人生才不會困惑!始終“以百米賽的速度跑”,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使人生獲得轉機。

第四,持續就是力量:抓緊今天這一天。持續,也就是堅持的力量,實現自己的目標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困難,身體上的精神的,這個時候我們只有堅持才不能半途而廢。如果你想看到明天美麗的日出,今天就努力堅持下去,“已經不行了”的時候才是真正的開始,將“不可能”變為“可能”,將“平凡”化為“非凡”比昨天更進一步,奮戰到老天爺都出手相助的那一刻。

第五,怎麼才能出色工作?追求“完美”、“精益求精”努力要求自己,才會有別樣的人生,你的.努力也會發揮到最大!這樣你才會見到“神”。

第六,“創造性”地工作:創新,每天不斷鑽研創新,敢於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人生·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以積極地“思維方式”,滿懷“熱情”,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把自己的“能力”發揮到最大,做到這些,你的人生一定會碩果累累、幸福美滿。

最後他還號召我們可以成為能夠“自燃型”的人,所謂“自然型”的人,就是從來不會等別人吩咐了才去幹,而是主動積極,有強大內驅力的人。

稻盛和夫對工作的理念和態度的,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取得巨大成功的管理大師的智慧光芒,讓我們感到,我們和大師之間的距離只是——對待生命和工作的態度。

《幹法》讀後感2

稻盛和夫先生的《幹法》,開篇有一段話,勞動是醫治百病的良藥,工作能夠克服人生的磨難,讓你的命運獲得轉機。這段話讓我感悟頗多。

工作的真諦在於磨礪

稻盛和夫先生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和成長曆程告訴我們,工作不僅僅是養家餬口的手段,更是對心靈的一種磨礪,對人生的一種經歷,對人格的一種錘鍊!

稻盛和夫先生認為工作是人生最尊敬、最重要、最有價值的行為。工作,每個人都要經歷的一道選擇題,可以選擇腳踏實地、忘我奉獻,也可以選擇投機取巧、消極怠工,更可以選擇好逸惡勞、不勞而獲。當面對這道選擇題時,我們必須明白,這不僅僅只是決定了你對工作的態度,更決定了你對待生活、對待人生的態度。

我們每個人處在這個社會中,具有不同的角色,同時也承擔了不同的責任。

面對這種種責任,我們該如何抉擇,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腳踏實地、忘我奉獻,在工作中投入自己的熱情,讓工作成為自己人生中的一道風景線,讓工作成為自己人生的磨刀石。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終於一天,我們會在工作中體會到人生的價值。

工作的本質在於堅持

工作從來就不是一帆風順的,有礁石,有漩渦,有鯊魚,更可能有海盜。這些困難,我們該如何面對?

稻盛和夫先生告訴我們:苦難就是考驗,已經不行的時候,才是真正的開始。面對工作中的種種困難,我們唯有堅持,我們唯有迎難而上,我們唯有絕不退縮,我們才能見到風雨後的彩虹,我們才能登上成功的頂峯。

法國文學家伏爾泰曾經説過,人生布滿了荊棘,我們曉得的唯一方法是從那些荊棘上面迅速踏過。不要因為摔過跤而不敢奔跑,不要因為風雨而詛咒生活,不要因為迷路而忽視一路的美景,更不要因為一點點困難而討厭工作,這都是人生道路上必不可少的。

若樹不堅持,如何能挺直樹幹,收穫那一片陽光雨露;若竹不堅持,如何能咬定青山不放鬆,而受人敬仰;若梅不堅持,如何能凌寒獨自開,錚錚鐵骨,綻放人間;若人不堅持,如何能屹立不倒,終飲那成功的美酒?

工作好比在沙灘上行走,我們可以走得很艱難,雙足傷痕累累,但只要堅持往前走,不停下自己的腳步,不放慢自己的腳步,我們終能看到大海的波瀾,此時回頭再望,身後那一排排歪歪曲曲的腳印,記錄着我們成功的.足跡。

工作的價值在於創新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工作,很容易讓人產生疲憊感,讓人感覺工作很無聊,很苦悶。此時稻盛和夫先生告訴我們,如果每天我們都能創造性地工作,在最細小的工作中尋找創造的價值,工作將變成一件很有意義的事,變成一件充滿樂趣的式。

自新應似長江水,日夜奔流無歇時。自古以來,創新都是社會發展最強大的推動力。創新可以使一個民族從弱變強,創新可以使一個企業起死回生,創新也可以使一個人從失敗變成成功。

創新,猶如跳動的精靈,出沒於世間,出沒在我們身邊,永遠是那麼的捉摸不定,當你想抓住她的時候,她卻隱匿不見了。唯有通過一次次在工作中的嘗試,才能捕捉到創新的身影。

《幹法》讀後感3

回想自己好久沒有這麼認真、去讀一本書了,從學校畢業之後,都沒有認真拿過一本書去完整的讀過,很感恩公司在上班時間提供這麼好的環境去學習《幹法》。在孟老師的教導下,我們把《幹法》學完,整書內容都是精華,稻盛先生,用他的一生講述,很貼切工作和生活,讓我們讀者更加易懂。讀完一遍是不夠的,希望有時間之餘,重複去讀,其中很多內容須反覆體會。在此書中收穫一些感悟:

一、熱愛的力量

1、熱愛導致成功,在如今的社會,人人都想獲得事業的成功,和人生的幸福,但前提是什麼,我們必須熱愛自己的工作。只有在工作中去獲得成功,"熱愛"這個詞,如果當你不喜歡、不熱愛你當前的工作,那麼在多數情況下,你得馬上改變你的心態,哪怕是強迫自己改變。當你熱愛自己的工作,你就會全身心投入,如果你全身心投入,就會產生良好的工作結果,在這種工作態度下工作,結果不但能獲得周圍人的.肯定。會讓自己內心感到滿足併產生自信。這些就是成功的必要條。所以説工作的心態很重要,心態決定人生的命運。

2、熱愛陶冶人格,"工作造就人格"要全身心投入當前自己該做的事情中去,聚精會神,精益求精,這樣做就是在耕耘自己的心田,就可以造就自己深沉厚重的人格。用真摯的態度,正面面對生活和工作、鼓足勇氣,絕不逃避,磨練自己的靈魂,提高心性,陶冶人格、讓我們每個人的靈魂變得更為高尚一點點。

二、要每天反省

其實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上,都會做出一些不可挽回的事。尤其是對身邊最親近的人,言語之間很容易傷害到他們,往往在當下自己沒有發現自己的行為錯了,事後才發現,當時不那麼就好了。知道自己當時的做法是錯的,就要勇敢面對錯誤,不要有太多的糾結。這時候絕不可以心情鬱悶,不要有感性的煩惱,沒有必要老是後悔老是懊惱,這樣想其實無濟於事,應該對原因進行分析誠懇,反省是什麼原因讓我幹那樣的傻事,下次讓自己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接下就應該認真嚴謹地面對當下的事,人生也好工作也好,不可能事事順心。勇於正面面對,邁開新的一天,今天比昨天好,明天又比今天做得好。

每個人的人生都不是一樣的,當然讀《幹法》的感悟也是會不一樣。我從中體悟的這些,用到生活和工作中去,從現在開始要試着去做,每天對生活、對工作保持一顆積極向上的態度,善於與人共事,性格開朗,充滿善意;能同情他人、寬厚對待人;謙虛謹慎;勤奮努力;對生活,工作保持一顆感恩心。以良好的心態,去面對未。相信自己的人生一定會走上幸福的光明大道。

  譚庚蘭

  20xx920

《幹法》讀後感4

讀了《幹法》,整本書都是圍繞“幹”字而展開,我理解的“幹”就是一種踏實的行動,它是成功的基石,沒有捷徑可以走,必須老老實實的做,一步一個腳印,容不得半點馬虎。但是要幹成一件經天緯地的大事業,光有莽撞“幹勁”是不行的,因為不理解“幹”的意義,就會在遭遇困難和挫折下,慢慢懈怠,產生消極,不斷的降低當初的奮鬥目標,最後甚至把初衷拋之腦後,導致半途而廢,然後還會產生自我安慰:“差不多就行了!

到點就下班了!”那麼如何“幹”才能通往成功?在前進的道路上遇到的種種絆腳石,稻盛和夫是怎麼克服和做到的呢?他總是善於思考,最後總結成各種方“法”,這個“法”讓枯燥的“幹”一下變的有靈氣了,“法”就是“幹”的靈魂,賦予它的生命。而這個“法”我把它理解為一種積極向上的思考方式,它是一種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跟世界觀,它是以充滿大愛、奉獻、無私為出發點。

今天的我們就像昨天的,還是一個普通人的稻盛和夫,我們也會抱怨環境,抱怨工作,也會感到苦惱。那麼讀完《幹法》後,我們首要思考的是“為什麼要工作”,我一直以來都認為工作是為了衣、食、住、行,然而工作還有更深層的意義,那就是提升自己的心志。從今天起,我們要學稻盛老先生了,先埋頭工作,把工作做到極度。

我們如何把工作做到極度呢?換言之就是如何投入工作呢?我都是抱着一顆埋怨的心,腦子想着工作都是枯燥的.,乏味而無趣,難怪工作上難有進展。稻盛和夫告訴我們,要想工作有所起色,你必須從喜歡你自己的工作開始,我現在也改變了心態,要愛上自己的工作。

稻盛和夫説:“光愛上工作還是不夠的,必須持續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現在我們明白了,光有熱情還是不夠的,必須要有實際的行動,而且這個努力的行動程度是要異於常人的付出。要有壯士斷臂的決心,卧薪嚐膽的毅力。

《幹法》對我們都非常適用,因為它不浮誇,對功成名就,它並不是遙不可及。它是有法可尋的,那就是抓緊今天這一天開始幹起,它從不虛度光陰,只有不斷的積累無數個今天,哲學上説的:“實現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那麼它最終將會贏來輝煌的明天。

每到夜深,我偶爾會深思,為什麼我們工作五年、十年還是老樣子,《幹法》給了我們答案,那是因為不知道怎樣才能出色的工作,原來“完美”是出色的“代言人”,追求“完美主義”,才能讓今天的工作比昨天更好,更完美!

《幹法》的精髓是“創造性”地工作,每天都要鑽研創新,如果思想固守,按照經驗辦事,確實很難有出色的成就。所以工作要帶着創新思維,持續不斷地對工作進行改善與改良,要有稻盛和夫另闢蹊徑的勇氣,才能取得比別人更輝煌的事業。

人生·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稻盛和夫用他一生去驗證這個人生方程式,從而取得了碩果累累。只要我們有一顆不甘於平凡的心,那麼請現在擼起袖管用這個方程式踐行我們的人生吧!

《幹法》讀後感5

這是最近看的稻盛和夫的第四本書了,譯者依然是稻盛和夫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大紅色封皮,湛盧文化策劃出品。全書分為六章,主要介紹的是稻盛和夫的勞動觀。時值研三的同學們畢業找工作,這本書顯得十分有現實意義。

開篇,稻盛就提出,“我們為什麼而工作?”,不覺得心裏一驚,每每説到找工作,首先想到是總是薪金待遇,保險是否齊全,未來發展怎麼樣……工作的種種細節讓我們費盡心思,卻偏偏沒有想過“我們為什麼而工作?”。

已經工作了的同學都很忙,只有春節或者國慶節等法定假期才能難得見上一面,每次見面話題總有一個,就是抱怨對現在工作的不滿,不管他的工作體面不體面,辛苦不辛苦,一定已經攢了一肚子苦水要跟同學好好倒一倒。工作中我們總是有無盡的煩惱,彷彿整個世界都在跟我們作對,所有的開心快樂只跟那可憐的幾天假期有關。

既然這樣,我們又是為什麼要工作呢?

也許是生活所迫,工作是為了房子,車子……且不説在物質生活領域工作到底能滿足我們多少,假如慾望都滿足了,所有問題就都能得到解決嗎,我們的付出就值嗎,我們真的就會因此而快樂嗎,我們就是為了這些而工作嗎?

找工作這件事我也曾直接面臨,月光族的窘迫經歷也有過,沒錢買饅頭挺難受的,為了生活而工作理所當然。但是如果僅僅為了這些而工作,毫無疑問,工作就會很累,枯燥,不快樂。

稻盛先生説工作的意義在於提升自己的心志。試想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一門職業,埋頭苦幹,孜孜不倦,也許真的可以磨礪出厚重的人格,在生活中沉穩而不搖擺。喜歡自己的工作,不辭辛勞,不把困難當困難,抱着產品睡覺,傾聽產品的哭泣聲,埋頭工作,然後就能獲得力量。

不再發牢騷,不再説怪話,把心思都集中到當前要做的事情中來,聚精會神,全力以赴,發自內心並用格鬥的氣魄,以積極的態度認真面對自己的工作。工作是醫治百病的良藥,工作是自我實現,完善人格的“精進”的道場,哪裏還有理由抱怨,還會累?

最近跟着老師做了一些實驗,也算是在做事中磨練了自己一回,更清楚得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看到了自己的幸運,在自己努力做事的同時得到了太多有形無形的幫助。實驗中的困難和挫折是把事情做好的真正動力;同學們勤奮刻苦的精神能讓人忘記疲倦;工程師的耐心指導幫我在迷霧之中指明方向;還有老師,雖然沒有幫我解決多少實際的問題,卻是除自己之外最靠得住的力量。

在未來的任何時候,如果我還能幫得上忙,希望老師不要再落下我了,也隨時歡迎各位朋友“找麻煩”。

在想清楚為什麼而工作之後,《幹法》不僅講述了稻盛先生親身實踐行之有效的幹法,更有他在乾的過程中發現的天機,真切深刻的揭示了工作的意義。想好好活,就得好好幹。真誠地推薦給所有已經在好好幹,和打算好好幹的人看。

《幹法》讀後感6

去年六月份入職,就看到同事的辦公桌上有一本叫“幹法”的書籍,聽這個名字,就感覺講的是關於工作方面的內容。後來下班的時候,就翻開書來看了一看,感覺還不錯,對人生和工作都具有一定的指導價值,一口氣把書看了一半。然後就丟在那裏了,直到最近公司發了這本書,又重新複習了一遍,感覺半年前看了,很多都忘記了,於是想到寫讀後感也算是一種備忘錄。下面我把書中的重點內容結合自己的想法闡述一下。

第一章,磨練靈魂提升心志。講的是我們為什麼要工作?書中的觀點是:提升心志。我認為很有道理,工作同時能讓我們度過有價值的人生。現在的社會是一個極度浮躁的社會,隨着經濟的發展,房價的飆升,物價的上漲,我們擔心未來的同時產生的一種浮躁和恐懼的心裏,坐立不安,很難靜下心來工作。很多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把工作當做是資本家剝奪的工具,很多人的工作的觀念就是打工養家餬口,不思進取。然而在這個物競天擇、優勝劣汰的時代裏,很多人面臨被社會淘汰的困境,因為人生的價值問題。所以要有好的心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才能有積極的.投入到工作裏。工作是人生最尊貴、最重要、最有價值的行為,工作中的困難年和挫折是人生的起點,也是人生的必經之路。就我個人的言,我為什麼要工作?我的回答是: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而工作。工作能造就人格,也能扭轉人生,也可以激發智慧。努力工作能助你實現美好的人生,工作中我們必須每天反思,並認真、誠實的工作。全神貫注與自己的工作可以磨練靈魂,造就美好的心靈。

第二章,讓自己喜歡上從事的工作。將的是我們如何投入工作?首先,我們需要改變心態。作者為什麼50年的時間裏能夠一心一意的專注於工作呢?他的回答是:那是因為我付出了努力,我讓自己喜歡上了自己的工作。其實,就是一個興趣愛好問題,我們需要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把工作中的事情當成興趣愛好來培養。沒有哪一個人,天生下來就是喜歡某一件事的。後天的興趣需要我們專注某一領域和努力培養。比如做軟件開發的,其實剛開始我們剛開始什麼都不知道,隨着不斷的學習,現代社會問題的增多,很多問題需要軟件來解決,然而隨着我們解決的問題越來越多,遇到的問題也會越來越多,如果我們全力以赴,途中興趣也會慢慢增強,於是興趣就培養起來了。做自己喜歡工作,無不是人生的一種享受,不給工資我都要幹,給了工資我更加積極的幹。

第三章,以“高目標”為動力。書中提到:工作要持續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我們的人生需要目標的指引,我們的工作同樣需要目標的指導,同時通過自我的努力,來實現目標,實現人生的價值。目標的重要性,人人皆知,在實現目標的途中,我們還要認真思考,多總結、多反思。

《幹法》讀後感7

讀了稻盛和夫的《幹法》,感觸頗深,它給人一種醍醐灌頂、催人奮發的滌盪之感。

稻盛和夫面對京都機械工具公司和島津製作所兩大強手,敢於制定要成為全日本第一的知名公司的目標,這個目標當時可謂是多麼宏大,難怪有很多人認為難以實現;但正是因為稻盛和夫先生敢於面對強手,樹立高目標、大理想,他才能創造奇蹟,成為今天全世界都敬仰的業界大師,成為我們學習的榜樣。

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經歷,憶往昔,每當你有遠大理想和高目標時,都會有無窮的力量催您奮發向上,激發出巨大的力量,是您勇往直前,直至取得你理想的目標。當今社會上有一種思想,就像稻盛和夫所説當時的日本一樣頹廢和迷茫,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沒有高的理想和遠大目標。聯繫自己又何嘗不是這樣哪?求學時有一種願望就是將來我要做一名出色的醫生,為人們解除痛苦,給人們帶來幸福,他是我克艱攻難的力量源泉,陰差陽錯,雖然沒有實現自己的目標,但正是因為有它的支撐,才使自己擁有了不斷前進的無窮力量,一步步取得進步。

要以高目標為動力,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就要從今天做起,“要抓緊每一天,讓每天都進步一點點”,“不管多麼偉大的理想都要一步一個腳印,孜孜不倦地持續努力才能實現”,金字塔是一塊一塊石頭,一步步搬運上去的砌成的,所以它能夠超越悠久的歷史,這其中藴含了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道理;從而告訴我們如果想獲得一個

好的人生或者工作的.結果除開熱情和能力這兩個重要因素外,還要抓住每一天,認認真真、孜孜不倦地持續努力才能夠實現高大的目標。

即使你有高目標,付出了每一天的努力,但是如果要迅速取得成果,還必須創造性的工作。鋪裝平整的道路大家都想走,都在走,在那樣的道路上跟着別人亦步亦趨沒有滋味,若只知步別人的後塵,則決不能開拓新的事業,這是稻盛和夫的經驗之談;我們要敢於走別人沒走的路,沒有科學家的發明創造,就沒有今天的火車、汽車、原子能、核能等新事物、新能源的誕生,人類也不能一步步走向文明和進步,創新是社會發展最強大的推動力。創新可以使一個民族從弱變強,創新可以使一個企業起死回生,創新也可以使一個人從失敗變成成功。我們都要創造性的工作,在每天的工作中時刻思考這樣做是否可行,帶着“為什麼”的疑問去工作,今天勝過明天,持續不斷的對工作進行改良和改善,最終一定能取得出色的成就。

讀過大師的著作,我們不僅要接受滌盪和震撼的感覺,更應該將崇高的目標始終樹立在心中,通過一天天、一步步的努力,通過創新性的工作,將自己的人生提高到更高的境界,為公司創造更高的價值。

《幹法》讀後感8

“學習”觀念穿越歷史、根植於人文,歷久彌新。稻盛和夫先生講“磨練靈魂”、講“改變思維”、講“智慧的寶庫”、講“工作中的領會”...,其中貫穿着學習的精神、嚴格自律的人生觀。個人的學習源於生活與工作,泛於社會與企業組織,充斥着時代的觀念與氣息。

技術、壽命、工作實踐和商業模式的變化不斷提高着人們對終身持續性地學習發展的需求。工作性質本身正在發生的變化,改變着學習和工作之間的關係,使學習和工作的關係空前的融合和緊密。這為打造以工作為中心的學習機制創造了挑戰和機會。隨着技術變革的加速,IT團隊已經從有序的“瀑布式”設計—開發—測試—運營模式發展到如今新型的敏捷開發模型,將系統設計、開發、安全、測試和運營整合到基於團隊的、相互連接的流程中。同樣的,將學習與工作整合的新方法也將出現,企業員工的發展和工作相結合,所有職業中的學習和工作相互聯繫,完成貫穿一生學習的重構。

泛學習的形成。隨着雲連接的移動終端和可穿戴設備的流行,以及虛擬現實設備的引入,我們將能夠探索虛擬學習的新方法,使得學習能夠在日常工作中循序漸進地開展,提供了能夠將實時學習和知識管理整合到工作流程中的機會。

個體貼合性趨勢。學習將更加個性化、更面向個體,並且能夠在方便的時間和模式下進行,以便人們可以在最適合的時間和地點進行學習,相關技術在這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隨着越來越多的學習平台供應商以小巧便捷、易於理解的形式提供視頻、文本和體系化的課程,變得更有機會設計更精細化的學習方法,讓我們能夠在適合自己的時間、地點,以適合的方法選擇個性的學習內容。

個人學習與組織學習的融合。隨着團隊在多元化工作的交付中日益重要,組織在提供學習機會的同時,把每個員工視作學習團隊的成員,提供基於特定的團隊工作情境的學習內容和經驗,成果共享、責任共擔。將學習與團隊和個人的工作結合起來,學習和發展的`職責被共同承擔。這種職責共擔並不僅僅意味着共同的權利,更多的是責任分擔。多數組織在這方面都存在明顯的不足。儘管通常組織對學習進行了大量投入,但大多數組織並沒有將績效激勵尤其是組織目標與他們的學習計劃結合起來,進而提高了其學習投資可能被閒置、不領情或沒有變現回報。

重構貫穿一生的學習,把學習和工作整合起來,是組織和個人共同面臨的挑戰。這一挑戰就是將學習與人生的發展整合在一起,對應的解決方案不僅需要將學習融入到我們的工作中,還需要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

在當前的世界中,技術正在改變工作,人們的壽命越來越長,職業也越來越多樣化,個人與組織不但有機會,更有責任重塑學習,使學習融入進我們的日常工作——以及貫穿生命。對於企業組織而言,營造和維持終身學習文化不僅是其使命和目的的一部分,還是一件在工作場所內外都對員工有意義的事情。沒什麼比這更以人為本了。

《幹法》讀後感9

以前都是很籠統地一段一段地描述自己的收穫,這次特將自己的感想一條一條的列舉出來如下:

1、將努力變為“持續的力量”,就能讓你這個“平凡的人”變為“非凡的人”,你就會具有強大的力量,金字塔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是團結與力量累積的結晶。

2、“要預見到將來”,不要將自己的目光僅僅放在眼皮底下,而要從長遠角度規劃自己的人生藍圖,要把眼前的工作看作是這長期規劃中的一段過程。

3、在今天這一天中,最低限度是必須向前跨一步。今天比昨天,哪怕只是一釐米,也要向前推進。同時不單單是要前進一步,而是要反省今天的工作,以便明天“要做一點改良”,要找一點竅門,在前進一步時,一定同時是在改善、改良。

4、每天每日,持續過好內容充實的.“今天”這一天,畢竟計劃趕不上變化,不要將目標設得過大,否則可能因為達到目標的過程太長而發生變數。要設定自己現在“不能勝任”的有難度的目標,“我要在將來某個時間點實現這個目標”,要下這樣的決心,然後想方設法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未來這個時間點實現自己既設定的目標。如果只是用自己現有的能力來判斷決定“能做”還是“不能做”,那麼就不可能挑戰新事業,或者實現更高而目標。

5、絕對不要説“自己不行”這種話,面對難題,首先要做的就是相信自己,然後努力學習 ,獲取知識,掌握技術,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6、相信能做,然後加緊努力,不久的將來就一定能做成。將不能做的工作當做能做的,接下任務,然後發奮努力,達到實際上能做,從不可能中孕育出可能。人的能力這個東西,絕不是一成不變的,所謂能力,歸根到底,應該採用將來進行時來估量,從應該到達的未來某一點推算,評估自己現有的能力,再考慮用何種方法提高自己的能力。

7、沒有必要老是後悔,凡事想開點,失敗後多總結。拂拭心中感性的煩惱,抬頭挺胸向前看,朝着新的方向,採取新的行動,失敗了沒關係,只要失敗後認真反省,然後把精力轉向新的行動,那麼即使一時被逼入窮途末路,最後也一定能獲得成功。

8、當項目遇上難以克服的困難時,認為已經不行了的時候,其實並不是終點,而是一個新的起點;在成功之前,要決不罷休,不屈不撓,堅韌不拔;不能給自己設置界限,要不厭其煩,持續挑戰,這樣有可能變危機為機會,讓失敗轉為成功。

9、苦難不會沒完沒了,當然幸運也不會永遠持續;得意時不忘形,失意時不消沉;每天每日勤奮工作,這比什麼都重要。

10、把困難的任務當做自己發展的機會,以積極的態度去應對,嚴酷鍛鍊人,如果能在極端苛刻以及艱苦的條件下存活下來,那以後的路必將一路平坦。

11、安逸的環境可能會磨滅我們的意志,要時刻提醒自己,生命不止,奮鬥不息!

《幹法》讀後感10

讀完《幹法》後,我受益良多。不得不驚歎佩服日本人的百折不撓,精益求精的品質。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在二戰後受到重創的日本,能在短短十幾二十年恢復經濟,乃至發展成為發達的科技和經濟強國。

從稻盛和夫這個人,再到這個行業,再俯瞰整個日本,正是因為這種專業,創新,追求完美的大的競爭氛圍下,人家的企業才逾越成為世界上頂尖企業,人家的國家才成為富裕發達的強國。

當代我們這些年輕人真的很缺少工作的熱情以及積極的人生態度,至少,我身邊的朋友很少有。他們對於工作,僅僅停留在為了解決温飽而工作,為了工作而工作。

曾幾何時,我也在不斷的問自己,到底工作是為了什麼生命的意義是為了什麼看了《幹法》後,我似乎從中找到了些許想要的答案。工作是為了更好的生活,而更好的生活也需要努力的工作才能實現,這是我所追求的答案。工作就是生活,而生活就是工作,如果對工作沒有什麼熱情,相反對生活也不會有任何激情,對生活的態度沒有積極,同樣工作也不會好到哪去。工作給我們的感覺時常是枯燥的無聊的,時常讓人感覺到壓抑煩躁,這是大多數的人的體會。

恰恰無聊是最讓人墮落的根源,這是我的老師對我説的一句話,無聊是因為你對事物失去了熱情,失去了興趣,而無聊也會導致沒有了積極的人生態度,最終導致一個人也不會有什麼大的前途,一生默默無為,平凡的結束自己的一生,要嚴肅對待這個問題,警惕這個問題。像和盛稻夫一樣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找的並不是一個好的工作,跟他一起參加工作的差不多都走了,因為年輕,想法很多,正處在一個十字路口當中,是選擇離開那家企業,重新尋找更好的工作,還是繼續忍受寂寞,無聊,枯燥的工作,埋頭苦幹,積極進取呢其實我們沒個人都處在一個又一個的'十字路口當中,不想抉擇又不得不去面對,怎樣才是對,怎樣才是錯,沒有人去教你怎樣做,畢竟你的人生是自己的事,別人也幫不上。

這時,當自己處在一個十字路口時就要認真思考了,三思而後行,做出的決定就一定要貫徹始終,不要回頭,相信自己。很多時候就是錯了,也不要後悔,有些人後悔當初要是那樣就好了,要是不選這樣或許會更好,這些都是事後無用的後悔,人生難免會有錯,只要不重複犯錯,就對了。曾經看過一本書,書上説現代年輕人很浮躁,城市也很浮躁,歸根到底是心浮躁,要想做好一件事就必須冷靜,戒焦戒燥,學會沉澱。

前幾年我一直很浮躁,很迷茫,生活的很消極,年輕人多多少少都會有些想法,現在的我開始慢慢找到些方向,開始朝着自己的目標在邁進,才恍然大悟,原來是缺少目標和夢想。把目標設置的太大,不容易實現,我就把目標變的小些,時間短些,待實現了一個再接着一個。我過的很充實,不再那麼浮躁和迷茫了。

《幹法》讀後感11

本書主要是講了被稱為“日本經營之聖”的稻盛和夫在總結自己在事業上取得成就的經驗教訓基礎上,講述了自己的工作觀和勞動觀以及這兩者對人生幸福的重大意義。

剛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與作者產生強烈共鳴的地方是對工作意義的思考。從校園這個象牙塔的環境到步入社會工作,從每天只需要按時上幾節課餘下的時間都是自由的到朝九晚五,有時甚至要加班的種種變化,已經出來工作了兩年的我,還是會不適應,還是時不時的冒出一個疑問:為什麼人要工作?作者給出了他的答案:人工作的目的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心志。我很認同作者的觀點。不可否認,在資源有限的社會環境下,工作的目的有很大一部分是為了滿足生存的需要。但是人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需要工作的,如果僅僅以生存為目的而去工作,那樣的人生一定不快樂。

正如馬斯洛的需求層次所説的那樣,包含生存需要的生理需要只是人類需求的最低層次,如果只滿足生存需要,其他的需求都滿足不了,一個人是很難在社會上活的快樂的。在我看來,把提升自己的心志作為工作的目的是一個很聰明的選擇。其實,不同人對工作的目的可以是多樣的:有的人把生存當做工作的.目的、有的人把賺大錢當做工作的目的、有的人把完成自己的使命當做工作的目的等等。

這些對工作的態度因人而異,無可厚非。但是不同的工作態度反映到實際工作生活中,就會帶來快樂和不快樂之分。例如,把賺大錢當工作目的的人,在工作中會把賺錢作為一切處理問題出發點,因而錯過了工作過程中不能帶來金錢利益的摯友、同事的信任等等。摯友和同事的信任這些是占人生大部分的工作能持續帶來快樂的財富。有可能最後他賺到大錢了有過短暫的快樂,但卻也失去了占人生大部分的工作所能帶來的快樂。與此相對,把提升自己的心志作為工作目的,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難挫折不再是要苦惱的事,而是把它們看作是自己進步的每一個機會,就會有勇氣去面對去解決,然後真切地感受自己的一點一滴的進步和相伴而來的成就感。所以,我覺得作者的這個工作觀是很聰明的,我也會嘗試着去實踐,去感受自己每一天的進步。

另一個我比較有共鳴的地方作者所説的“感動給人注入新的動力”。剛開始進入公司當外貿助理的時候,對公司的產品和工作內容一無所知,也會經常出錯。一個半月後,當自己能獨立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的時候是非常的開心的。雖然開心的時間很短暫,但每每回憶起來那個開心的瞬間,就有了克服困難繼續幹下去的動力。在以後的工作中我要不斷地創造屬於自己的感動、然後好好珍藏它們,相信它們會成為我前進的源泉。

我認為稻盛和夫寫的哲理其實是很多人都懂得的,但確也是很容易被遺忘、很難付諸行動的。畢竟人性裏面還是有懶的東西存在。但是,克服惰性去做的話,我相信慢慢就會體驗到其中的樂趣。

《幹法》讀後感12

20xx年春節,窩在家裏為社會做貢獻,閲讀了日本著名實業家、哲學家稻盛和夫著的《幹法》,稻盛先生的大名我也早有耳聞,但瞭解的不全面,在正式讀書之前,我百度了一下稻盛先生的詳細資料,稻盛先生是世界著名的實業家、哲學家。創辦了兩家世界500強企業,拯救了破產的日本航空。百度介紹稻盛先生本人的時候説他不屬於聰明人,國中、高中、大學考試常常不及格,甚至找不到理想的工作。這一點引起了我的注意,是什麼讓這樣一個看似普通的人做出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帶着這樣的疑問,我讀完了本書,本書通過稻盛先生的親身實踐和成長曆程向讀者真切、深刻的揭示了工作的意義。如何磨練靈魂,提升心志。如何愛上自己的工作,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熱愛自己的工作,讓自己喜歡上所從事的工作,實現人生理想。稻盛先生説,要想度過一個充實的人生,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另一種是“讓自己喜歡上工作”。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當然是一種幸運。大多數的時候需要我們喜歡上工作,稻盛先生原本想當個醫生,陰差陽錯的學了有機化學專業,從事的是無機化學專業的工作,對我們普通人來説,這種職業經歷可能是大多人的一個狀態,“讓自己喜歡上工作”,主動出擊,克服恐懼,迎接挑戰。學習一種技能,打磨一個長處,工作積極主動,嚴格自律,不斷提升技能,不斷提升自己,進一步發揮長處,擁有“抱着產品睡”的精神,將心注入,把工作做到極致,然後尋找一個更高的目標,攀上更高的目標。這或許是我們實現人生理想的一個比較可靠的路徑。

擁有堅韌的意志,做什麼事全力以赴,稻盛先生的企業面對都是強大的競爭對手,硬是沒有被打趴下,而是倔強地堅持不懈地佔領了一個又一個市場,笑到了最後,這其中的艱辛又豈是一般人所能承受得了的。我們部門的發展似乎也是這樣,從以前的東莞營銷項目,南網營銷項目,到去年的現貨交易再到今年的營銷系統分包解耦、業擴上雲等等,各個都是硬骨頭,都是傾盡部門的資源、全力以赴,微信羣裏發的業擴上雲的現場照片,小夥伴們各個都傾盡全力,甚至熬幾個通宵,在客户現場奮力拼搏。春節臨近的時候,公司都已放假,部門領導和小夥伴們還在現場默默堅守完成業擴上雲,維護系統穩定運行,穩固了我們的營銷根基,穩固了我們的市場,為事業部後續更好的'發展也奠定了基礎。這不就是稻盛先生倡導的精神嗎?

本書的最後,稻盛先生總結了一條平凡人成功的方程式:人生和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x熱情x能力。思維方式、熱情、能力三要素相乘而不是相加就可以得出人生和工作的結果。我們的能力可能有限,但這並不是決定人生和工作結果的唯一因素。我們還有改變的希望,只要我們擁有工作熱情和正確的、正面的、正能量的思維方式,一定能擁有幸福的人生。

《幹法》讀後感13

人,為什麼要工作?為了工作而工作?為了錢而工作?為了更多的錢?

也許永遠不會有標準答案,好在,對於這種問題我們可以向智者借鑑思考,比如,向身為經營之聖的稻盛和夫先生。

通讀全書,稻盛先生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道理——“自己就是工作,工作就是自己”,怎樣理解呢?也許一個經典的故事能給它更好的詮釋:

一位心理學家在一項研究中,為了實地瞭解人們對於同一個工作在心理上所反應出來的個體差異,來到一所正在建築中的大教堂,對現場忙碌的敲石工人進行訪問。

心理學家問他遇到的第一位工人:“請問您在做什麼?”

工人沒好氣地回答:“在做什麼?你沒看到嗎?我正在用這個重得要命的鐵錘,來敲碎這些該死的石頭。而這些石頭又特別的硬,害得我的手痠麻不已,這真不是人乾的工作。”

心理學家又找到第二位工人:“請問您在做什麼?”

第二位工人無奈地答道:“為了每天500美元的工資,我才會做這件工作,若不是為了一家人的温飽,誰願意幹這份敲石頭的粗活?”

心理學家問第三位工人:“請問您在做什麼?”

第三位工人眼光中閃爍着喜悦的神采:“我正參與興建這座雄偉華麗的大教堂。落成之後,這裏可以容納許多人來做禮拜。雖然敲石頭的工作並不輕鬆,但當我想到,將來會有無數的人來到這兒,在這裏接受上帝的愛,心中就會激動不已,也就不感到勞累了。”

瞧,同樣的工作,同樣的環境,卻有如此截然不同的感受。當然,不同感受,也會帶來不同的格局和未來。三位工人結局如何?不知。但對待工作的態度像極了第三位工人的稻盛先生,從一個徹頭徹尾的Loser變成了經營之聖。

一個人一生可以有很多種追求及慾望,但終其一生,目標終究是為自我實現,即“自己就是工作,工作就是自己”。而工作,恰好是自我實現的一種極好的.方式:我們寒窗苦讀來的知識,我們的適應力,溝通力,協調力,應變力以及決斷力都將在這樣的一個舞台上得到展示,而展示出來的價值也會不同程度上得到公司,社會乃至國家的肯定,這份肯定,也終將成為我們自我實現的階梯。

不管過去我們是第一種或第二種工人的消極看法,從今天開始,我們應向第三種工人學習了:

““現在也許不行,但只要努力一定能行。”首先相信自己,然後必須對“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怎樣才能提高”進行具體深入的思考。能力要用將來時。“

“遭遇失敗和苦難的時候,不應牢騷滿腹,不要怨天尤人,而是要忍受考驗,堅持努力,一點點積累小小的,然而是確鑿的成功。”

“先是堅持一個月,再堅持一年,然後5年,10年,鍥而不捨。這樣做下去,你就能踏入當初根本無法想象的境地。“

從一家瀕臨破產的小企業一路走來,稻盛先生正是通過這般的想法在工作中自我實現,我們作為新時代的驕傲,又怎能甘於落後?也許我們成不了經營之聖,但通過努力,我們一定能做到更好的自己!

當我們在討論工作時,我們在討論什麼?談論目標,談論慾望,談論自我實現的自己。

《幹法》讀後感14

自從有了手機互聯網,很久沒有好好的讀一本書了,今天讀了稻盛先生的《幹法》,不由掩卷深思。

稻盛先生説:“要想度過一個充實的人生,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另一種是喜歡上自己的工作”。

人為什麼要工作?通常認為工作就是掙錢,就是養家餬口。按部就班,日復一日。如此心理的工作,只會讓人變成機器,失去自我。《幹法》告訴我們:快樂工作,做更好的自己,找到自己的價值,迷戀自己的崗位,和工作融為一體,學會感動、感恩,發揮火一般的精神,燃燒我們的激情,無怨無悔,一以貫之。工作沒有貴賤,不分年齡,再平常的人也有值得讓人稱頌的閃光點。我想起了公司組織學習李強老師課程時講到的一個詞“利用”,在我的認知裏,利用是貶義詞,但李老師的課顛覆了我的認知。能被人利用是幸運的,説明你還有被人認可的價值,沒有被人當做一個廢物。這種價值體現在哪裏?就體現在對工作的認知和態度上。所以我希望我們都能被“利用”,無限次的被“利用”。

工作中有神助攻嗎?有。一生中會遇見很多神。公司領導:給我們指引方向,提供優秀的平台,豐厚的物資文化報酬。同事和老師:指導我們技術,傳授我們經驗,改正我們的錯誤。還有一種神,就是我們自己。

我15年8月加入秋實集團,在行政後勤保潔工作,同年10月調入倉庫。剛開始去倉庫時我很忐忑,怕幹不好,不能勝任。後來一想不試一下怎麼知道行不行,別人能做這麼好,我也能。我的老師田學燕盡心盡力的指導我,從出入庫流程到月末盤點,到輸帳到發貨。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她曾説過的一句話:吃虧吃出來的經驗。剛開始時我對這句話很不以為然,每天出庫入庫,能有多大點事呢?但當我獨立工作,吃過虧以後,才真正瞭解了這句話,看似簡單的工作也有它的複雜性,不允許有一絲毫的馬虎。倉庫這麼多種料,一時疏忽就會耽誤生產,哪怕是擱置在牆角蒙塵的`廢料,哪怕是一顆螺絲釘,都有它存在的價值,不容忽視。

我迫切的需要工作經驗,但不想要這種吃虧吃出來的經驗,一直有人説,吃虧是交學費,但這學費很昂貴,讓人負擔不起。每個人都不敢説自己能做到零失誤,所以我只好用從領導同事處學來的經驗,吃虧吃出來的經驗,工作中自己摸索的經驗來武裝自己,盡力將失誤降到最低。從一個什麼都不懂得保管員,到現在倉庫主任,我收穫了心酸和淚水,也收穫了快樂和榮譽,更收穫了成長和進步。我相信如果我能做到稻盛先生那樣傾聽產品的哭泣,抱着產品睡覺,一定還會收穫更多!

讓我們快樂工作,幸福生活。工作中找到更多的幸福,生活中得到更多的快樂!

《幹法》讀後感15

《幹法》出版於20xx年5月,距今已有8個年頭。著者是日本的稻盛和夫老先生。其早年經歷了很多的坎坷,最後他憑藉自己不懈的努力,赤手空拳創辦兩家世界500強公司,78歲高齡的老先生還出任日航CEO,繼續締造不凡的奇蹟。

《幹法》一文是稻盛和夫老先生的工作心得及其參悟。全書質樸無華,言簡意賅,通過工作來點化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它是老先生的祕籍,囊括他一生傾注工作的智慧奇書。得志者讀之,能悟成功並非偶然,唯有“愚直地,認真地,專業地”長期以往努力才能有所作為。失意者讀之,能起死灰之心,奮發圖強,終有所就。

1、“為什麼要工作”

總有人認為工作是不得不承受的必要之惡。人要生活就必須要工作,併為之付諸行動,用腦力、用體力,用服務等換取有價值的薪水。其實他們已經忘卻了價值-自身的價值。他們在意的是等價換得的報酬,對其工作無所謂,不深入,甚至產生抗拒,厭惡,失去對工作本身的興趣,參悟不到工作對其本身的價值和樂趣。

稻盛和夫老先生認為,工作是對心志的磨練,是“萬病良藥”,即使在苦難當中,只要拼命工作,就能帶來不可思議的好運。

工作其實是最能體現一個人價值及其能力的表現。工作應該帶給人的是體面、尊貴、責任的.所然感受。一個父親,通過體力掙取一家老小的安穩,他肩負的是責任。一個丈夫,通過自己的勞動所得,搭建一個温馨的家庭,他的工作是尊貴的。一個兒子進入社會,離開父母的遮蔭,他的付出,他的工作是體面的。

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一書中所説“人生的真諦在於奉獻與合作”。這與人為什麼要工作這一探討的觀念是一致的。

2、對待工作的態度

淺顯的等價交換價值,是體會不到工作帶給他們的樂趣和意義的。他們的不情願,實質是消耗時間,浪費生命。稻盛和夫老先生説過,人生好不容易走一遭,何不轟轟烈烈幹一場。

對於工作當作是一種修行,在繁瑣中找到條理,在枯燥中找到樂趣,在重複中找到其特別,修行不就是手揮軒轅寶劍,披荊斬棘嗎?

愛情最令人神往,最讓人為之寬衣解帶終不悔,把工作當作你的戀人,用心呵護,精心照顧,當然你就能收穫屬於你的幸福了。稻盛和夫説“熱戀中的戀人,在旁人看來目瞪口呆的事情,他們卻處之泰然。讀後感·工作也一樣,只有迷戀工作、熱愛工作,才能長期堅持艱苦的工作。一以貫之,無怨無悔。”

3、年輕時經歷的苦難是金錢也買不來的,動機至善,私心了無。

乍看是不幸,實際上是幸事。

年輕就是資本,年輕就要不斷探索不斷進取。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也沒有人的成功那麼隨隨便便。承受常人難承之苦,享受常人難攀之尊。“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努力鑽研,比誰都刻苦,而且鍥而不捨,持續不斷,精益求精。這就是他的成功的必經之路。

《幹法》全書讓人受益匪淺的金句太多,唯有“幹”,踏實的幹,認真的幹,出路就在下個拐彎。謹遵稻盛先生的分享和指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hk/fanwen/duhougan/1egr8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