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查字典 >成語 >

不遠千里的成語用法和成語意思

不遠千里的成語用法和成語意思

不遠千里
拼音bù yuǎn qiān lǐ簡拼byql
近義詞不辭勞苦、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反義詞近在咫尺
感情色彩褒義詞成語結構緊縮式
成語解釋不以千里為遠。形容不怕路途遙遠。
成語出處戰國·鄒·孟軻《孟子·梁惠王上》:“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成語用法動賓式;作謂語;形容不計較路途遙遠
例子(1)他不遠千里,到邊疆去考察。(2)我的朋友,不遠千里從國外回來看我。
英文翻譯go to the trouble of travelling a long distance
謎語500km=1cm
成語故事梁惠王見了孟子,熱情地説:“先生,您不以千里為遠來到我們魏國,一定是給我的國家帶來利益了吧?”

不遠千里的成語解釋及出處

孟子回答説:“大王您何必一開口就講利?有仁義就行了。如果君王説怎樣有利於我的國家,大夫説怎樣有利於我的封地,士和老百姓説怎樣有利於自身,這樣上上下下都追逐私利,那麼就危險了。”接着孟子説道:“在能出動一萬輛兵車的國家,謀殺他們國君的必定是能出動一千輛兵車的大夫之家;在能出動一千輛兵車的二等國家,謀殺他們國君的,必定是能出動一百輛兵車的大夫之家。大國的大夫能從萬輛兵車的國家中獲得兵車千輛,二等國家的大夫能從千輛兵車的國家中獲得兵車百輛。這些大夫的產業不能説不多了,但是,他仍永遠不會滿足。所以您不能再宣揚私利了。”

梁惠王聽了很受觸動,焦急地問:“那先生以為該怎麼辦呢?”孟 子説:“從來沒有講仁的人會遺棄他的雙親,也沒有講義的人會不尊 重他的君主。所以,大王您只要講仁義就夠了,何必再講利呢?”

成語出處: 《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見梁惠王。王曰:“支!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成語釋義: “不遠千里”又稱:“不遠千里而來”,表示不以千里為遠來到 某地,比喻不畏路途遙遠。

語正不,不能讀作“bú”。
成語辯形裏,不能寫作“理”。
產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hk/chazidian/chengyu/47n12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