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言语馆 >

有关政要的大全

《贞观政要》卷十 灾祥第三十九 凡四章
  • 《贞观政要》卷十 灾祥第三十九 凡四章

  •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朕比见众议以祥瑞为美事,频有表贺庆。如朕本心,但使天下太平,家给人足,虽无祥瑞,亦可比德於尧、舜。若百姓不足,夷狄内侵,纵有芝草遍街衢,凤凰巢苑囿,亦何异於桀、纣?尝闻石勒时,有郡吏燃连理木,煮白雉肉吃,岂得称为明主耶?又隋文帝深爱祥瑞,遣秘书监王劭著衣冠,在...
  • 18383
《贞观政要》卷九 征伐第三十五 凡十三章
  • 《贞观政要》卷九 征伐第三十五 凡十三章

  • 武德九年冬,突厥颉利、突利二可汗,以其众二十万,至渭水便桥之北,遣酋帅执矢思力,入朝为觇,自张声势云:"二可汗总兵百万,今已至矣。"乃请返命。太宗谓曰:"我与突厥面自和亲,汝则背之,我无所愧。何辄将兵入我畿县,自夸强盛,我当先戮尔矣!"思力惧而请命。萧瑀、封德彝等,请礼而遣之。太...
  • 3239
《贞观政要》卷八 刑法第三十一 凡八章
  • 《贞观政要》卷八 刑法第三十一 凡八章

  •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古人云,鬻棺者,欲岁之疫,非疾於人,利於棺售故耳。今法司覈理一狱,必求深刻,欲成其考课。今作何法,得使平允?"谏议大夫王珪进曰:"但选公直良善人,断狱允当者,增秩赐金,即奸伪自息。"诏从之。太宗又曰:"古者断狱,必讯於三槐、九棘之...
  • 6092
《贞观政要》卷二 直谏 附。凡十章
  • 《贞观政要》卷二 直谏 附。凡十章

  • 贞观二年,隋通事舍人郑仁基女年十六七,容色绝姝,当时莫及。文德皇后访求得之,请备嫔御。太宗乃聘为充华。诏书已出,策使未发。魏徵闻其已许嫁陆氏,方遽进而言曰:"陛下为人父母,抚爱百姓,当忧其所忧,乐其所乐。自古有道之主,以百姓之心为心,故君处台榭,则欲民有栋宇之安;食膏粱,则欲民无...
  • 12418
《贞观政要》卷八 贡赋第三十三 凡五章
  • 《贞观政要》卷八 贡赋第三十三 凡五章

  • 贞观二年,太宗谓朝集使曰:"任土作贡,布在前典,当州所产,则充庭实。比闻都督、刺史邀射声名,厥土所赋,或嫌其不善,逾境外求,更相仿效,遂以成俗。极为劳扰,宜改此弊,不得更然。"贞观中,林邑国贡白鹦鹉,性辩慧,尤善应答,屡有苦寒之言。太宗愍之,付其使,令还出於林薮。贞观十二年,疏勒、朱俱波...
  • 11578
《贞观政要》卷一 政体第二 凡十四章
  • 《贞观政要》卷一 政体第二 凡十四章

  • 贞观初,太宗谓萧瑀曰:"朕少好弓矢,自谓能尽其妙。近得良弓十数,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也。'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正,则脉理皆邪,弓虽刚劲而遣箭不直,非良弓也。'朕始悟焉。朕以弧矢定四方,用弓多矣,而犹不得其理。况朕有天下之日浅,得为理之意,固未及於弓,弓犹失之,而况於理乎?"...
  • 9519
《贞观政要》卷五 论忠义第十四 凡十四章
  • 《贞观政要》卷五 论忠义第十四 凡十四章

  • 冯立,武德中为东宫率,甚被隐太子亲遇。太子之死也,左右多逃散,立叹曰:"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於是率兵犯玄武门,苦战,杀屯营将军敬君弘。谓其徒曰:"微以报太子矣。"遂解兵遁於野。俄而来请罪,太宗数之曰:"汝昨者出兵来战,大杀伤吾兵,将何以逃死?"立饮泣而对曰:"立出身事主,期之...
  • 8360
《贞观政要》卷六 谦让第十九 凡三章
  • 《贞观政要》卷六 谦让第十九 凡三章

  •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人言作天子则得自尊崇,无所畏惧,朕则以为正合自守谦恭,常怀畏惧。昔舜诚禹曰:'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又《易》曰:'人道恶盈而好谦。'凡为天子,若惟自尊崇,不守谦恭者,在身傥有不是之事,谁肯犯颜谏奏?朕每思出一言,行一事,必上畏...
  • 28838
《贞观政要》卷二 任贤第三 凡八章
  • 《贞观政要》卷二 任贤第三 凡八章

  • ◎房玄龄杜如晦魏徵王珪李靖虞世南李勣马周房玄龄,齐州临淄人也。初仕隋,为隰城尉。坐事,除名徙上郡。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於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遂罄竭心力。是时,贼寇每平,众人竞求金宝,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与之潜相申...
  • 9391
《贞观政要》卷六 俭约第十八 凡八章
  • 《贞观政要》卷六 俭约第十八 凡八章

  •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帝王凡有兴造,必须贵顺物情。昔大禹凿九山,通九江,用人力极广,而无怨讟者,物情所欲,而众所共有故也。始皇营建宫室,而人多谤议者,为徇其私欲,不与众共故也。朕今欲造一殿,材木已具,远想秦皇之事,遂不复作也。古人云:'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见可欲,使民心不...
  • 2480
《贞观政要》卷十 行幸第三十七 凡四章
  • 《贞观政要》卷十 行幸第三十七 凡四章

  •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隋炀帝广造宫室,以肆行幸,自西京至东都,离宫别馆,相望道次,乃至并州、涿郡,无不悉然。驰道皆广数百步,种树以饰其傍。人力不堪,相聚为贼。逮至末年,尺土一人,非复己有。以此观之,广宫室,好行幸,竟有何益?此皆朕耳所闻,目所见,深以自诫。故不敢轻用人力,惟令百姓安静,不...
  • 21346
《贞观政要》卷一 君道第一 凡五章
  • 《贞观政要》卷一 君道第一 凡五章

  •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躭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且复出一非理之言,万姓为之解体,怨...
  • 8250
《贞观政要》卷三 君臣鉴戒第六 凡七章
  • 《贞观政要》卷三 君臣鉴戒第六 凡七章

  • 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古来所重。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朕与卿等可得不慎,无为后所嗤!"贞观四年,太宗论...
  • 18951
《贞观政要》卷七 文史第二十八 凡四章
  • 《贞观政要》卷七 文史第二十八 凡四章

  • 贞观初,太宗谓监修国史房玄龄曰:"比见前、后《汉史》载录扬雄《甘泉》、《羽猎》,司马相如《子虚》、《上林》,班固《两都》等赋,此既文体浮华,无益劝诫,何假书之史策?其有上书论事,词理切直,可裨於政理者,朕从与不从皆须备载。"贞观十一年,著作佐郎邓隆表请编次太宗文章为集。太宗...
  • 11240
《贞观政要》卷三 封建第八 凡二章
  • 《贞观政要》卷三 封建第八 凡二章

  • 贞观元年,封中书令房玄龄为邗国公,兵部尚书杜如晦为蔡国公,吏部尚书长孙无忌为齐国公,并为第一等,食邑实封一千三百户。皇从父淮安王神通上言:"义旗初起,臣率兵先至,今玄龄等刀笔之人,功居第一,臣窃不服。"太宗曰:"国家大事,惟赏与罚。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咸惧。则...
  • 17248
《贞观政要》卷四 太子诸王定分第九 凡四章
  • 《贞观政要》卷四 太子诸王定分第九 凡四章

  • 贞观七年,授吴王恪齐州都督。太宗谓侍臣曰:"父子之情,岂不欲常相见耶!但家国事殊,须出作藩屏。且令其早有定分,绝觊觎之心,我百年后,使其兄弟无危亡之患也。"贞观十一年,侍御史马周上疏曰:"汉、晋以来,诸王皆为树置失宜,不预立定分,以至於灭亡。人主熟知其然,但溺於私爱,故前车既覆而...
  • 21479
《贞观政要》卷四 尊敬师傅第十 凡六章
  • 《贞观政要》卷四 尊敬师傅第十 凡六章

  • 贞观三年,太子少师李纲,有脚疾,不堪践履。太宗赐步舆,令三卫轝入东宫,诏皇太子引上殿,亲拜之,大见崇重。纲为太子陈君臣父子之道,问寝视膳之方,理顺辞直,听者忘倦。太子尝商略古来君臣名教,竭忠尽节之事。纲懔然曰:"讬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古人以为难,纲以为易。"每吐论发言,皆辞色慷慨...
  • 13407
《贞观政要》卷六 杜谗邪第二十三 凡七章
  • 《贞观政要》卷六 杜谗邪第二十三 凡七章

  •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朕观前代谗佞之徒,皆国之蟊贼也。或巧言令色,朋党比周;若暗主庸君,莫不以之迷惑,忠臣孝子所以泣血衔冤。故丛兰欲茂,秋风败之;王者欲明,谗人蔽之。此事著於史籍,不能具道。至如齐、隋间谗谮事,耳目所接者,略与公等言之。斛律明月,齐朝良将,威震敌国,周家每岁斫汾河...
  • 14474
《贞观政要》原序
  • 《贞观政要》原序

  • 有唐良相曰侍中安阳公、中书令河东公,以时逢圣明,位居宰辅,寅亮帝道,弼谐王政,恐一物之乖所,虑四维之不张,每克己励精,缅怀故实,未尝有乏。太宗时政化,良足可观,振古而来,未之有也。至於垂世立教之美,典谟谏奏之词,可以弘阐大猷,增崇至道者,爰命不才,备加甄录,体制大略,咸发成规。於是缀集所...
  • 19765
《贞观政要》卷七 崇儒学第二十七 凡六章
  • 《贞观政要》卷七 崇儒学第二十七 凡六章

  • 太宗初践祚,即於正殿之左,置弘文馆,精选天下文儒,令以本官兼署学士,给以五品珍膳,更日宿直,以听朝之隙引入内殿,讨论坟典,商略政事,或至夜分乃罢。又诏勋贤三品已上子孙为弘文学生。贞观二年,诏停周公为先圣,始立孔子庙堂於国学,稽式旧典,以仲尼为先圣,颜子为先师,两边俎豆干戚之容,始备于...
  • 9443
《贞观政要》卷五 诚信第十七 凡四章
  • 《贞观政要》卷五 诚信第十七 凡四章

  • 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曰:"朕之所任,皆以为贤,卿知佞者谁耶?"对曰:"臣居草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太宗谓封德彝曰:"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朕常...
  • 7457
《贞观政要》卷二 纳谏第五 凡十章
  • 《贞观政要》卷二 纳谏第五 凡十章

  • 贞观初,太宗与黄门侍郎王珪宴语,时有美人侍侧,本庐江王瑗之姬也,瑗败,籍没入宫。太宗指示珪曰:"庐江不道,贼杀其夫而纳其室。暴虐之甚,何有不亡者乎!"珪避席曰:"陛下以庐江取之为是邪,为非邪?"太宗曰:"安有杀人而取其妻,卿乃问朕是非,何也?"珪对曰:"臣闻於《管子》曰:'齐桓公之郭国...
  • 24209
《贞观政要》卷七 礼乐第二十九 凡十二章
  • 《贞观政要》卷七 礼乐第二十九 凡十二章

  • 太宗初即位,谓侍臣曰:"准《礼》,名,终将讳之,前古帝王,亦不生讳其名,故周文王名昌,《周诗》云:'克昌厥后。'春秋时鲁庄公名同,十六年《经》书:'齐侯、宋公同盟于幽。'唯近代诸帝,妄为节制,特令生避其讳,理非通允,宜有改张。"因诏曰:"依《礼》,二名义不偏讳,尼父达圣,非无前指。近世以...
  • 23037
《贞观政要》卷六 奢纵第二十五 凡一章
  • 《贞观政要》卷六 奢纵第二十五 凡一章

  • 贞观十一年,侍御史马周上疏陈时政曰:臣历睹前代,自夏、殷、周及汉氏之有天下,传祚相继,多者八百馀年,少者犹四五百年,皆为积德累业,恩结於人心。岂无僻王,赖前然哲以免尔!自魏、晋已还,降及周、隋,多者不过五六十年,少者才二三十年而亡,良由创业之君不务广恩化,当时仅能自守,后无遗德可思...
  • 3752
《贞观政要》卷四 教戒太子诸王第十一 凡七章
  • 《贞观政要》卷四 教戒太子诸王第十一 凡七章

  • 贞观七年,太宗谓太子左庶子于志宁、杜正伦曰:"卿等辅导太子,常须为说百姓间利害事。朕年十八,犹在人间,百姓艰难,无不谙练。及居帝位,每商量处置,或时有乖疏,得人谏诤,方始觉悟。若无忠谏者为说,何由行得好事?况太子生长深宫,百姓艰难,都不闻见乎?且人主安危所系,不可辄为骄纵。但出敕云...
  • 11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