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言语馆 >

寓言 >神话故事 >

中国神话故事读书小报上的故事

中国神话故事读书小报上的故事

人类先祖借助幻想和想象将自然界万事万物形象化,进行艺术再加工,因此神话故事是远古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想象,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中国神话故事读书小报上的故事

中国神话故事读书小报上的故事

中国神话故事读书小报上的故事:狐仙复仇

河北遵化道台衙门,有一个庞大的后花园,园内花木扶疏,假山重叠,流水潺潺。傍有一个大池塘,池塘中心是个亭台,九曲桥弯弯绕绕直达亭台。院内花红草绿,小鸟啁啾,老鼠、蛇、山鸡,许多小动物栖息其间。据传,有一千年老狐蛰居院中,已能化成人形。有时是位须眉皆白的老者,有时是老婆婆,有时又是眉清目秀的小相公,有时是飘忽一现的女子,如七仙女降临院中。白天院中寂寂,一到晚间,就是老狐一家的天下,阴森森无人敢去后花园游玩……

狐,素有仙人之称,后花园院内的狐仙,据说都很懂礼貌。逢年过节,常有小银孝敬,还有几盘时令鲜果。惯常与人交往的是那位须眉皆白的老者,言谈举止爽朗文雅,很讨人敬爱,因此,遵化历任道台,都与狐仙交好,和睦相处。一晃几十年过去,丘公调任到遵化任道台。丘公山东诸城人,出身行伍,因平叛有功,被委为道台。丘公五十开外年纪,生得英武挺拔,血气方刚,他带着一家二十几口,来到遵化道台衙门,前任道台已做好移交手续,待丘公接任后,临走,丘公见他欲言又止,就问前任有何相托,尽管直言。

“衙门内有一个偌大花园,丘公可能也早有耳闻!”前任道台说。

“衙门有个花园,这有啥奇处?”丘公说。

“花园内有一狐仙居住,是付了租金的,平时也懂礼貌,知书达理,还望丘公能善待之。”前任道台诚挚地托咐说。不想丘公哈哈大笑:“道听途说,无中生有,人世间真有狐仙?”

“有的,有的,丘公你以后就知道了!”

“好!好!如真有狐仙居此,我也一定礼貌待之。”丘公口里如此说,心里很不以为然。

数日后的一个傍晚,丘公正在观看一把龙泉宝剑,蓦地有人敲响了门。“笃笃笃”轻轻三声,丘公随手打开门,见一须眉皆白的老者出现在门口,一见丘公,忙将双手一拱,说:“丘大人好,小的胡三,特来拜访!”

“胡三,我好像不认识你!”丘公瞥了老者一眼,淡淡地说:“找我有事?”

“无事,无事,我是丘大人近邻,租了道台衙门房已住了几十年啦,这是三年的租金!”老者抖开黄色包裹,两只偌大的金元宝放到了桌子上。见黄灿灿的金子一百两,丘公也奇了,他一愕后又问:“住哪几间屋里?”

“我一家就住在花园假山后,这黄金——”丘公这才猛然记起,“是老狐?”丘公也奇了,两眼炯炯有神地盯了老人几眼,心里琢磨:“人耶?狐耶?”确实一时难定。

狐仙还是彬彬有礼地说:“告辞!”双手一拱,双脚踅出门外,只一晃,就不见了踪影,害得丘公一夜好想……

清晨,丘公腰挂龙泉剑,来到后花园细察,他要弄个明白。正逢清明时节,清风徐徐,一园花木生气盎然,鸟语花香,蜜蜂嗡嗡,假山、池塘、流水,一派勃勃生气的景象。丘公兜了一圈,一走走到了围墙旁,正要拉开小门出园而去,只见昨晚来访的那位老人,正向小院门匆匆走来,蓦地,两人扑面相逢。

“丘大人,有闲来敝居!”老人忙说。

“我来回拜,正寻不到你家居处,正好正好,就去你家看看吧!”丘公故意如此地说。

老人大喜,忙说:“好,请随我来!”两人来到一假山旁,老人头一低,钻进假山洞里,回头招呼丘公说:“有劳丘大人了!”丘公也想看个究竟,把头略一低,也钻入山洞。转过两个弯后,突然,面前一派光明,犹如到了另一个天地之中。丘公一呆,心想:想不到假山这一边还有如此去处!这时,老人已打开两扇满是铜钉的大门,说:“丘大人,请进!”

走进大门,一眼望去是高厅大厦,丝丝仁纹的石板路,厅堂很宽敞,摆设着全套红木家具,古色古香。厅堂后开着一个小门,后院人影晃动,男女之声不绝于耳,还是一个大家庭。老人立即吩咐下去,贵客来了,准备招待。侍者奉上香茗,没聊几句,一桌丰盛的酒菜须臾间已摆上了。菜肴全是山珍海味,有好几味菜丘公还是头一次尝到。酒至半酣,老人的妻子出来相见,老人向丘公介绍说:“这是拙妻!”丘公笑了笑,又有儿孙辈陆续拜见,喊丘公为“丘爷爷”!最后是媳妇、孙女拜见,一个个都生得天姿国色,端庄,大方。丘公眼睛都看花了。酒是琼浆,清甜爽口,醇香四溢。这餐酒直喝得丘公曛曛然,最后老人将他送回寝处。

丘公一觉醒来,天已大亮,回忆晚间奇遇,像似梦境一般。丘公忙完公事,常赴朋友私宴,无意中他就说及这桌酒菜,和狐仙的美貌,害得他的一些友人和同僚也都想见见狐仙,纷纷前来回拜丘公,每次来都要丘公陪着去后院转转,但是,只见花木,哪见狐仙。如此几次,狐仙也烦了。一天晚间,老人来辞丘公,说:“因家中人员增多,住宅太小,今已另租了一处,几天内搬迁出去。”丘公说:“你不是付了三年租金了?”又说,“难道我丘某不好相处?”

“非也。实是人丁有增,男女混杂,住处太小,不好再住下去了。租金算了。”老人再次说明道理。

丘公沉思后问:“何时搬走?”

老人弯腰,说:“三、五天就可搬完。”

经过两天准备,丘公暗中备齐了许多硫磺、火屑、干柴之类易燃之物,半夜子时,喊了十几名衙役,丘公亲自指挥,将这许多易燃物品全堆放在假山四周,倏地举火引燃,兀地一片火光,自烧到天明才熄灭。丘公悠哉游哉来到后院,在假山旁四处察看,焦臭味儿扑鼻而来,大小狐狸死伤无数,叫衙役捡到一处堆放,共有九十多头,有的烧成焦炭一般,有的焦头烂额,重伤的也都奄奄一息,正捡点间,老人从围墙小门匆匆而入,一见如此场面,脸色大变,猛跨几大步,来到堆尸处,围着尸堆转了几次,站起时已扭曲了脸形,他踉跄着脚步,来到丘公面前,用手指着,颤抖着声音说:“丘、丘公,我与你无冤无仇,你因何杀我全家?”丘公坦然地答:“你是异类,又非人类,变人作怪,搅惑人心,死何足惜!”

“你、你还有人性吗?”老人接着又说,“我去了新宅一趟,已与你说过,几天后就搬走,你因何还要下此毒手?像你如此恶心肠的人,也决无好下场!”

丘公听后吼道:“大胆!住口。你这老东西,也活得不耐烦了,啰嗦啥,还不走,连你也一锅端!”丘公“刷”的一声,抽出龙泉剑来。

“好,我走!你等着吧!”老人一晃而去。

“哈哈哈!”丘公见老人怕了哈哈地狂笑起来。

光阴如白驹过隙,一晃数年过去,丘公已升巡按,调到山东老家地面上做官。那是明末崇祯年间,天下大饥荒,农民军遍地烽烟,群雄割据。丘公遵朝廷旨意,又兼任了总兵职务,手下军马十几万人,辗转数地,剿、抚各地造反义军,因天下大乱,东平西又反,丘公疲于奔命,还要受上司责骂,说他平叛不力。丘公心里很烦,他手下许多心腹将佐,也叫丘公独立为王,省得听人指斥。丘公还不敢贸然造反。一天,丘公闲暇无事,在街巷间漫步,一位算命先生手擎一白布幌子,自号“铁口”,迎面而来,兜头碰上丘公,直着眼看了会儿,忙跪倒在地上,倒头就拜,口称:“万岁!”丘公一愣,急忙上前扶起,止住说:“岂可胡言乱语!”

“小的阅人多矣,今天才见到真命天子,你双手悠长,两耳垂肩,面上龙嘴星鼻,双目灵光闪闪,威武英俊,是万岁无疑!”算命先生说完,跪倒又拜。丘公心里一动,又说:“切莫多言,跟我回营细说。”因他的心腹将领都想封王拜相,早有拥丘公称王之心,今听算命先生也如此说,正合心意,于是就一锤定音,扯起旗号,丘公也反了。算命先生年近不惑,正当壮年,丘公拜他为“军师”,为丘公出谋划策。“军师”第一策如此说:“造反对朝廷来说,就是谋反,为了防止朝廷知道诛杀家属,赶快将合家老小,连同近亲,都迁来军营中,以防不测!”

丘公频频点头,深以为然,立即照办。

“军师”第二策又说:“要想夺取天下,无非天时地利人和。天时人和已占,只是地利不对,一旦朝廷来剿,这里,我们无险可守,上九宫山去,再慢慢地发展壮大。”丘公颔首,认为不错,一声令下,军马开上九宫山。“军师”第三策又说:“扫平近地烽烟,为我所用,也清理了外围,有利攻守!”

丘公言听计从,立即派出大将,将近地一些大大小小的群雄割据者一一剿平,并入自己队伍。眼见地盘扩大,队伍增多,兵强马壮,丘公日日醉酒,喜气洋洋。“军师”又献一策:“已到当皇帝的时候了,封相封将封皇后,众志成城,才能胜利!”由此,丘公登上皇帝位,封了皇后妃子、丞相、将军,又大摆宴席,军中一派乐和生升景象。朝廷也来剿了几次,因兵马不足,都败走了。朝廷下了决心,派了五十万军马前来征讨,向九宫山逼来,丘公忙向军师讨教对策,军师却坦然处之,说:“皇上切莫担心,高枕无忧好啦,我已算定,我们以逸待劳,管叫他有来无回!”丘公宽了心,拥着皇后美妃做美梦去了。半夜时分,五十万大军开到了九宫山下,团团围住,又断绝水源,山上军粮只能维持几天了,军心动摇。丘公急寻军师,遍寻不见踪影,朝廷兵马已攻上山来。一场恶战,众将领眼看不敌,为了保命,纷纷倒戈投降,丘公合家被擒,上了囚车,全家数十口,全被斩首。

临刑时,丘公大惭,说:“真后悔听了军师之言!”这时,天上有隐隐的话语传了过来:“报应,这是报应!”丘公猛抬头望去,只见天上白云间有狐仙老人须眉皆白,隐隐在云端之中,脸色愤愤然。丘公这才大悟,认错说:“我错啦,我不该无缘无故地杀了您老一家!”

诚是,可已经迟了。

中国神话故事读书小报上的故事:灶王的来历

在山东省胶东地区西部一带,这一天,人们从灶后的墙上,将那张灰尘满面的灶王像揭下烧掉,再将新买来的灶王像贴在原来的地方。有的人家还在灶王像的两旁贴上一副“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的对联,另加一个“一家之主”的横批,并且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面条。有些穷苦的人家虽然吃不上白面的,但也要想法吃个杂面的。也就在这一天,那位被称为“一家之主”的灶王爷才能享受到这一年一度一碗烂面条的供奉。也就在这一天,人们会讲起那个“灶王老爷本姓张,一年一碗烂面汤”的故事。

据说在很早很早以前,在一个地方,住着一户姓张的人家。他们一家四口,除老夫妇以外,还有儿子、媳妇。儿子名叫张郎,娶妻名叫丁香。张老夫妇非常疼爱儿子、儿媳,张郎夫妻也十分恩爱,丁香又很孝顺公婆。因此,小日子过得很是美满。

谁知后来张郎怎么也不愿在家种地了,一心一意要外出做买卖。老张夫妇和丁香虽然都不愿他出去,并多次劝阻,但张郎执意不听。他们没有办法,就只好让他去了。

自从张郎走后,家中的生活担子差不多就由丁香一人挑起来了。公婆都已年迈,干不得重活,她不得不风里雨里、家里家外拼命地干活。就这样,才使一家三口总算没有饿着。

张郎一去就是五年,没有一点音信。张老夫妇由于思儿心切,便双双病倒了。丁香虽百般设法延医诊治,但总不见效。不久,公婆便先后去世了。丁香典东卖西葬了公婆,生活可就更困难了。

张郎一去十年了,但仍没有一点音信。这几年来偏又遇着连年的荒旱,因此,丁香的日子就更艰难了。家里的东西差不多变卖光了,唯有那头她多年喂养的老牛和那辆破车她怎么也不舍得卖。你想啊,一个女人家,上坡种地,如果没有了那头老牛和那辆破车,不是就更没办法了吗!

在这样的情况下,丁香越发思念张郎。那真是行走着也想,坐下来也想,吃饭时也想,睡梦里也想。

一天,丁香从地里回到家中,天已是漆黑漆黑的了。劳累了一天,她觉得浑身酸疼得难受,连饭也没吃就一头歪倒在炕上,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丁香正在炕上躺着,忽见一个高大的汉子走了进来。那人头发蓬松着,衣服也很破烂。丁香不由得一惊!心想,这是谁啊,她起身朝那人仔细一看,啊呀!原来那人正是张郎。丁香见张郎回来了,真是又惊又喜,又高兴又难过,就一下子扑到张郎怀中呜呜地哭了起来。张郎也哭了,他说:“丁香啊,我真对不住爹娘,也对不住你。我出去这么多年,不但一个钱也没挣着,反而叫你在家受了许多苦。爹娘也因想念我早早去世了。我真没脸见你了。”丁香见张郎哭得那样伤心,便强忍住眼泪安慰张郎说:“张郎啊,过去的事就甭提了,只要你平安回来就好了。”

丁香正在静静地听着张郎诉说他在外头的一些遭遇,忽然一阵喔喔的雄鸡啼声将她吵醒。她起身一看,屋里哪有什么张郎?这空荡的房中,仍只是她孤单一人。她长长叹了一口气说:“唉!又是一个梦!”她又仔细听了听,那雄鸡才刚叫头遍,离天明还早,便又歪身躺下,但她怎么也睡不着了。她翻过来倒过去地回忆梦中的情景,一直到大天亮。

几个月以后,有一天,张郎真的回来了。但是,这时的张郎已不是过去的那个张郎了,他现在是一个大富商了。

丁香见盼星星盼月亮盼了十年的丈夫回来了,真是喜出望外。她立即张罗着为张郎烧火、做饭。可是,张郎进得门来,连正眼也没看丁香一眼。他在屋里、院子里巡视了一遍以后,就将一纸休书扔给了丁香,说:“我给你一头老牛、一辆破车,你赶快给我走吧!”

丁香一见休书,真好像晴天里打了一个霹雳!她真没想到今日盼明日盼一直盼了十年才盼回来的丈夫会来这一手。她惊呆了半天,才说:“张郎,这是真的吗?”

“难道我还和你闹着玩!”张郎恶狠狠地说。

“我哪一点对不住你?你为什么要将我赶走?”丁香理直气壮地质问张郎。

张郎本就理屈,这一下可叫丁香问住了,他支吾了半天,才找出这样一句话说:“我愿意将你赶走,就将你赶走!”

“难道你一点也不念及从前的恩爱了吗?”

“什么恩爱不恩爱,少啰嗦,快给我滚!”张郎绝情地说了这么一句,就抬腿走了。

丁香看出任凭再说什么也不会有用了,于是就收拾了自己的衣衫,牵出那头她喂养多年的老牛,套上那辆破车。她爬上车坐下,老牛就拉着她走了。

可是,她走到哪里去呢?回娘家吗?爹娘早已去世,兄嫂能收留她这个被人休弃的女子吗?投亲戚吗?也不行!难道能在亲戚家里住一辈子?她左想右想没个去处,就把心一横,想道:任凭老牛拉着我走吧!它拉我到哪里就算哪里吧!

老牛拉着丁香走啊,走啊,从天明走到了天黑,又从天黑走到了天明,也不知走了多远,也不知走到了什么地方。丁香看看老牛仍没有停下的意思,就对老牛说:“老牛啊!你要拉我到哪里去?我们走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啊?你还是拉我到一家人家去吧!不过,可有一件:你若拉我到富豪人家去,我就磨把钢刀杀了你;你若是拉我到一家贫苦人家去,我用剪子铰草料喂你。”老牛听罢,点了点头,就又拉着丁香向前走了。

老牛拉着丁香进了一座大山,在山里东转西转,直到天黑,才在一户前不靠庄、后不靠村的人家门前停下来。丁香说:“老牛啊,你就拉我到这里吗?”老牛点点头。丁香又说:“我怎么好意思进人家屋里去呢?”老牛见丁香如此说,即扬起脖颈哞哞叫了起来。

大一会儿,只听吱呀一声门响,从那户人家院里走出一个面貌慈祥的老婆婆来。那老婆婆上前来问丁香道:“哪里来的客人啊?”丁香答道:“老大娘,我是走迷了路的。”老婆婆闻听,就善意地责备道:“啊呀!你怎么就一个人走路!”又道,“快下来,在这里住下歇歇,明日叫我那儿子送你出山吧!你一个人是找不到路的。”

丁香见老婆婆面貌慈祥、心地和善,就随那老婆婆进了屋里。经过叙谈以后,得知那老婆婆只娘儿两个。儿子虽已近三十了,但尚未娶妻。这时他上山打柴去了,还未回来。

晚间,那老婆婆的儿子由山上打柴回来,丁香见那人面貌忠厚、心地也很善良,就将自己的遭遇,对他们母子照实说了。他们母子对丁香的遭遇非常同情。老婆婆见丁香心地也好,人品也好,就收她做了儿媳妇。

回头再说那张郎。张郎第一天休弃了丁香,第二天就正式娶进了他从外面带回来的一个妓女海棠。人们对张郎的那种行为非常不满,于是有人就编了这样一首歌:“张郎,张郎,心地不良,前门休了丁香,后门娶进海棠。无义之人,好景难长。”

也许是事有凑巧吧,张郎果然被人们说中了。他娶了海棠尚不到一年,家中遭了一场大火,财产全部烧光了,海棠也被烧死了。张郎虽然保住了性命,但两眼已被火烧得差不多完全失明了。他无以为生了,就只得出外讨饭。

一天,丁香正在院中剪草喂牛,忽见一个要饭的来到她家门上。她就拿了一只碗,盛了满满一碗吃剩的面条给那要饭的吃。那要饭的狼吞虎咽三口两口就将那碗面条吃光了。他对丁香说:“大娘再给一碗吧!”丁香就又盛了一碗给他。他又三口两口将那碗面条吃了,说:“大娘行行好,再给一碗吃吧!我在这山里走迷了路,已两三天没捞着一点东西吃了。”

丁香听那要饭的口音非常耳熟,心中不免有些奇怪。她上前去仔细一看,原来这要饭的正是张郎。丁香一见张郎真是又气又恨!她本想好好地奚落他一顿,但看到他那个狼狈样子又有点可怜他,就一声没响回到屋去给张郎盛饭。丁香一边盛饭一边想道:“张郎啊张郎,你也会有今天,但我总不能像你那样黑心肠啊!”又想:“我既然给他饭吃了,就索性好好帮帮他吧!谁叫我从前和他夫妻一场呢!”想到这里她就从头上拔下一枝簪子和一个荷叶首饰扔在碗里。她心想:他吃面时一定会吃出来,那就可以换些钱用了。

张郎接过丁香盛来的第三碗了,又大口吃起来。在第三口上就吃到了那荷叶首饰。但由于他的眼已被火烧得不太管用了,误以为那是一片豆叶,伸手从碗里抓起那个荷叶首饰扔到地上说:“一片豆叶!”他吃到最后,又吃到了那枝簪子,他抓出那枝簪子向地上一扔,说:“一根豆楂!”

丁香在一旁看到张郎的举动,真是既气不得,又笑不得,不知该说什么好。她正在沉思的时候,忽听张郎说:“大娘再行行好,再给一碗吃吧!”丁香这时不由得慨叹一声,顺口说道:“哎哟哟,我那张郎,见了你前妻叫开了大娘。”

张郎万没想到这个给他饭吃的“大娘”,正是他所休弃的丁香。他被这意外的相逢窘住了,停了半天方才断断续续地说:“你……你……你是……丁香?”丁香说:“是的,我正是被你休弃的丁香!”张郎一听,真是羞愧难当,无地自容,就一头钻进了锅底下,怎么也不出来了。后来,他就憋死在里面了。

张郎死了以后,据说玉皇大帝因为张郎和自己同姓的缘故(玉皇大帝也姓张,所以人们都称他张玉皇),就糊里糊涂地封他做了一名灶王。又因为张郎死的那一天正是阴历的十二月二十三日,所以就定那一天为灶王节。

张郎这位灶王,虽是玉皇大帝亲口所封,人们却很看不起他。不过,人们又恐他在玉皇大帝面前搬弄是非,所以也不敢怎样怠慢他,只得按时按节给他上供。

后来,有人想出了一个主意:“张郎是吃了丁香的那碗烂面条以后死的,今后每逢这一天还给他一碗烂面条吃不就是啦?”人们都同意这个办法,于是自那以后,就再不给灶王另外上供了,只在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这一天,给他一碗烂面条吃。

灶王对人们的这种举动很不满意。但他感到自己的所作所为确实不够光彩,因此,也不便怎样去理论。于是,他只好鼓着气吃下那一年一度的烂面条。

自那以后,“灶王老爷本姓张,一年一碗烂面汤”的歌谣就传开了。

中国神话故事读书小报上的故事:奈何桥上等着我

明朝有个叫王承的人,外出做生意失败,一路上吃尽了苦头,好不容易才回到了家。

“彩云!”王承一进家门就激动地喊着娇妻,却没有人出来答应,屋里只传出一个婴儿的啼哭声,王承几步进屋,掀开帷帐,看见一个婴儿睡在床上。

“这是我的孩子吗?”没想到自己走时彩云竟怀孕了!王承抱着孩子喜极而泣,正在这时候,门外进来一个女子,是彩云的丫鬟桑儿。

桑儿看见了王承,痛哭流涕,王承赶忙问她彩云在哪里,桑儿哭了半天,却一句话也说不出,只是比比划划。王承心急如焚,不知家里遭了什么劫难,妻子下落不明,桑儿又成了哑巴。桑儿比划了半天,王承才总算明白,彩云生孩子的时候难产死了。这个消息无异于晴天霹雳,将王承击垮了。

彩云本是盐阁县一个富家千金,因父亲得罪了权贵,被罗织罪名下狱,落了个满门抄斩的下场。是丫鬟桑儿带着彩云逃了出来,后被落第书生王承搭救,因此结成了夫妻。夫妻俩带着桑儿到了一个小山沟里,隐姓埋名地过活。

彩云嫁给了王承,才尝到了穷苦的滋味,初时嘴上不说,但没多久就挨不住了,总是发小姐脾气,还动不动拿桑儿出气。王承不忍心让过惯了富贵生活的彩云跟他受苦,便拿出不多的积蓄,一咬牙一个人到外面做生意去了,他发誓要挣到钱,让彩云重新过上好日子。

哪知天有不测风云,在外漂泊了一年多,王承不但没挣到钱,还碰上了土匪,钱财被洗劫一空。王承大病了一场,以为自己就此客死异乡。病中,他做了一个梦,梦里彩云甜美地对他笑着:“王郎啊,不能死,还没到百年呢!”王承醒来后,从贴身的衣兜里拿出彩云绣给他的方巾,深情地读着上面的誓言: “两颗心儿紧相连,你我相约到百年,谁若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彩云在家等着他呢!王承强打精神振作起来,一路风餐露宿,历经坎坷,终于回到了家,哪知心爱的彩云竟已离他而去了。

王承一遍遍地想着当时的誓言,他对桑儿说:“桑儿,孩子就交给你了,我要去陪彩云,我不忍心让她在奈何桥上等我!”说完站起来就要往柱子上撞。桑儿吓坏了,一把抱住他,泪流满面,她使劲摇头,然后转身抱过孩子,塞在王承手里,意思是说,为了孩子,你要活下去。

王承看着怀中熟睡的婴儿,心软了下来。娇妻的音容笑貌在他脑中回旋,他突然跑到厨房,抄起一把菜刀,一刀剁掉了自己三个手指头!他喃喃地说:“彩云,既然我不能到阴间陪你,就暂且用我的手指来代替我为你陪葬吧,我会将我们的孩子养大,然后去找你。”

王承问桑儿彩云葬在哪里,桑儿咿咿呀呀地指点比划,让人不明所以,王承只得抱着孩子往门外走,找到天黑也没找到彩云的墓,终于因为断指失血过多而昏倒了。

等王承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手已经被包扎好了,锅里盖着热腾腾的饭菜。孩子熟睡在床上,砸吧着嘴,脸上还带着笑。王承突然觉得彩云还没死,她一定是化成了仙子,在默默地照顾着自己和孩子呢!

王承这样想着,就真的有奇异的事情发生了。家里没米的时候,会莫名其妙地多出来一袋米,衣箱里也会不时出现他和孩子的新衣服,王承找不到彩云的坟墓,就坚信她还活着,幻想着她有一天突然出现在他和孩子面前。

一转眼一年过去了,年底的时候,孩子生了一场大病,王承急坏了,在这穷乡僻壤,上哪找郎中去?眼看孩子一天天虚弱,心急如焚的王承抱着孩子走了大半天,看见前面有一座庙,立马抱着孩子到寺庙里烧香。没想到,在这里他居然遇见了桑儿。自从那天他断指之后,桑儿就失踪了,王承猜想桑儿一定是不愿跟着他们父子吃苦受罪,所以另谋出路去了。这也难怪,以前人家是顾着和彩云的主仆情分,现在彩云已经不在了,谁不是各人顾各人呢?

桑儿一脸憔悴地从寺庙里出来,看见孩子在王承怀里冻得发抖,忙小心翼翼地从口袋里掏出一件花花绿绿的衣服,要给孩子穿上。王承一看这东西,气不打一处来,这哪是衣服,全是一丝一丝的破布条缝成的衫子,跟乞丐的衣服没什么分别。再想想彩云给自己放在衣箱里的衣服,多么精致。王承一把抓起衣服,扔得老远。桑儿默默地捡起衣服,又急又伤心,含着泪躲到一边去了。王承拜了菩萨,祈祷着孩子能够快点好起来,一生平平安安。

王承从寺庙里回来后,将孩子放在床上,就下地干活去了。傍晚他回到家,惊讶地发现孩子不知什么时候身上穿上了那件“乞丐衫”!是桑儿?她为什么要这样做?王承出门去找,没看见桑儿,却发现不远处有个乞丐朝他家走来,王承想到自己一路要饭回来的情景,心酸不已,此地没有别的人家,要是自己不给点儿吃的,那乞丐可能就会饿死。他想着,转身回屋端了一碗剩饭出来,向那乞丐走过去,到了近前,不禁惊呼一声,碗也掉到了地上,摔得粉碎。

站在王承面前蓬头垢面的乞丐,居然是他朝思暮想的妻子彩云!王承惊讶得说不出话来,没等他回过神来,桑儿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一把将彩云拉进了屋里,关上了房门,示意她要伺候小姐洗澡更衣,叫王承出去。王承不明就里,只觉得彩云似乎有意躲着自己,桑儿的神情也很古怪,他悄悄来到门边,却听见“哑巴”桑儿开口讲话了!

桑儿一边给彩云洗澡,一边问她怎么落魄成这个样子,彩云的回答让门外的王承差点没昏过去。原来,当初她过不惯苦日子,丢下孩子和路过此地的生意人沈华跑了,过了一段富足的日子,可沈华是个嗜赌如命的家伙,不久就将全部家产输个精光,还将她卖到了妓院。彩云受不了非人的折磨,找机会偷偷跑了出来,虽然觉得对不起王承,但没地方去,于是抱着一丝侥幸的心理,希望王承还没有回家,她就继续留在这里,当作什么也没有发生过……可是王承早已经回来了,彩云也不知该怎么办。

桑儿一边流泪一边说:“小姐,你当时就不应该那么狠心,孩子那么小,再说你和姑爷早已订下了百年之约,我按你说的告诉他你死了,他差点儿陪你去死。我怕他问起你的情况,不知怎么回答,只得一直装哑巴。看他父子俩挺可怜,我在十几里外的地方搭了个草棚,种地织布,暗中周济他们。不如……你说这些都是你做的吧,然后回来好好跟他过日子!”

王承的心掉进了冰窟窿,等两人从里屋出来,他铁青着脸指了指桌子上一条方巾对彩云说:“你走吧,不用再圆谎了,我心里纯洁的彩云早已经死了,我和她的誓言,也早已经埋进了黄土。”王承说着,扬了扬他那断了三个指头的左手。

彩云她羞愧难当,拿过方巾一声不响地走了,桑儿含泪想追上去,却被王承一把抓住了。

他一声不吭地扒下孩子身上的衣服,桑儿赶忙阻止他,她着急地告诉王承,那是她走了三天三夜,到山外的村子里找一百户姓刘的人家,要来布条在菩萨面前跪着做成的百家衣,这样可以“留”住孩子。王承想起她在寺庙里憔悴的样子和焦急的神情,一时间百感交集。想想桑儿和彩云,他后悔自己看错人了。

王承求桑儿留下来照顾孩子,桑儿答应了。也许是桑儿的诚心感动了上苍,孩子的病一天天好起来,桑儿照看着孩子,料理着家务,默默地照顾着这个家。王承从心底里感激桑儿,感受着桑儿的好,但他不敢再对桑儿有什么誓言,因为彩云对他的伤害太深了。

一转眼二十年过去,孩子长大成人了,桑儿却生了一场大病,倒在床上起不来了。临终前,她叫来了王承。桑儿流着泪说,彩云就住在她以前住的草房里,这些年,是桑儿一直在给她送钱送米。她不忍心彩云流落在外受苦,那毕竟是孩子的娘。

王承被桑儿的善心打动了,他紧紧握着她的手,泪流不止。桑儿伸出手来为他擦去泪,接着说:“我死后,你要照顾彩云,对她好……这个,我死后一定要跟我葬在一起。”她说完,伸手从枕头下摸出了个盒子交给王承。

桑儿死的那天,王承突然觉得心好痛,似乎整个人都垮了,在这二十年的日子里,他没对桑儿说爱,此时才明白,爱不是誓言,而是平淡的生活,他其实早已将桑儿刻在心里了。王承割下自己的一缕头发,准备放在那个盒子里陪桑儿一起下葬,当他打开盒子,不由得惊呆了,盒子里躺着三根干枯的指骨,没错,是自己当初砍下的手指,这些年她一直放在自己枕头下!盒子里还有一张字条,王承打开字条,上面写着一首诗:“君对我虽无誓言,我对君心永不迁,今生不能同鸳梦,来世定要共婵娟。”

王承满脸是泪,喃喃地说:“桑儿,奈何桥上等着我!”

当天晚上,王承的儿子做了个梦,梦见父亲胸口戴一朵大红花,牵着个蒙着红盖头的新娘子,来跟他告别,叮嘱他要照顾好自己的亲娘。梦醒了,他去看父亲,王承已经满脸安详地去了。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yanyuguan.com/yuyan/shenhua/o8z4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