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言语馆 >

寓言 >历史故事 >

中国历代皇帝故事600字

中国历代皇帝故事600字

从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来看,无论哪个阶级,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记忆中,故事都是传承历史的重要媒介,是陈述历史知识的主要途径,下面是本站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历代皇帝故事600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历代皇帝故事600字

中国历代皇帝故事篇一:两个谋士的废立之谋

曹操为立太子的事拿不定主意。大儿子曹昂,二儿子曹铄,一个战死,一个早夭,三子曹丕勤奋听话,各方面还不错,按长幼顺序当然应立曹丕为太子,但是,他的另一个儿子曹植才华横溢,深得他的宠爱,立哪个为太子,曹操举棋不定。

一日,曹操屏退左右独留下贾诩,曹操先是长叹一声,说出自己的心事,然后问贾诩有什么建议。贾诩站在旁边,眼望帐外发呆。

曹操又问了一遍,贾诩还是没有听见。曹操大声喝道:“文和!”

贾诩这才反应过来,转头作揖,面无表情地回答:“丞相。”曹操不满地说:“我和你说话呢,你为什么不理我呢?”

“我在想一件事,所以才没理你。”

“你想什么呢,说来听听。”

“我在想袁绍和刘表的事啊。”(袁绍临终前立了三子袁尚为太子,后导致自相残杀,造成袁绍势力的最后瓦解。刘表也是如此。)

曹操盯着他老半天,突然大笑起来,不再提此事。公元220xx年,曹操立曹丕为太子。曹丕即位后,封贾诩为太尉、魏寿亭侯,几年后贾诩病逝,享年77岁。

几十年后晋武帝司马炎一心想让自己的傻太子登上皇位,傻太子司马衷发表了雷倒众生的话语“饥民们没有粮食吃,为什么不吃肉”。太子的老师卫瓘认为此人若是做了皇帝,天下堪忧,一直伺机劝告晋武帝改换太子。

一日,晋武帝大宴群臣,卫瓘假装喝醉,倒在晋武帝的御座面前,他用手抚摸着座位,嘴里含含糊糊地说:

“这个座位太可惜了!”

司马炎马上懂得了他说的是什么意思,但是假装听不懂,说:“你在胡说些什么,准是喝醉了吧。”接着,吩咐侍从把卫瓘扶起来送走。

司马炎一直没有改换太子,公元290年,司马炎病死,太子司马衷即位,是为晋惠帝。晋惠帝即位后,皇后贾南风以“废立之谋”的罪名,将卫瓘及全家斩杀,卫瓘享年72岁。

作为著名谋士,贾诩与卫瓘都以智谋著称,卫瓘被称为三国后期第一谋士,至于贾诩,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中这样评价:“贾诩能在乱世中审时度势,自己是活得时间最长的,还保全了家人,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贾诩可能是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

在太子人选的表达上,两人都运用自己的机智,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可见二人水平不相上下。只可惜,一个是谋士装傻,一个是皇帝装傻,谋士装傻是为了保全自己,皇帝装傻那就没治了。

中国历代皇帝故事篇二:乾隆皇帝和大姑娘坐轿

早先,不论是大家闺秀出阁,还是小家碧玉出嫁,都不坐轿,而是骑着毛驴去夫家成亲。大姑娘出嫁坐花轿的习俗,是清朝乾隆二十年后的事了。乾隆皇帝巡视河南中牟县留下了“大姑娘坐轿头一回”的千古美谈。

清朝乾隆二十年,因巡视黄河的筑堤情况,乾隆皇帝来到了河南。在郑州市东面的中牟县,乾隆满面春风,信步而行,他在这里拜谒先贤胜迹,赏览民间风情,体察乡野民风,兴致很高。

这天,乾隆伫立在中牟县衙外面的一个池塘前面,看着池塘里荷花盈盈,荷叶田田,清香弥漫,池塘旁边又有垂柳依依,清风细细,不觉心醉神驰,就随口吟诵起了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吟咏西湖的诗:“菡萏香清画舸浮,使君不复忆杭州。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

说来也巧,就在乾隆沉醉在诗情画意中的时候,正好迎面走来一支迎亲队伍,吹吹打打,鞭炮响亮,披红挂彩,笑声不断,热闹非凡。

原来,今天是县城里有名的才女刘若莲小姐出嫁的日子,正好从县衙门前经过,还正好遇到了乾隆皇帝。因为有皇上在此停留,是不能冒犯的,所以,衙役命令迎亲的队伍让路,若莲坐在毛驴上一听让自己让路,坚决不答应。衙役大声说:“皇上在此,小小民女快快让路。”若莲十分平静而又理直气壮地说:“婚姻大事,一生只有一次,在这良辰吉日,就是遇到当今皇上,俺也不会让路的!”

乾隆皇帝闻听这些话,心里暗暗称奇,他没有想到小小的中牟县竟然有如此有个性的女子,就走上前去,只见毛驴上坐着一个如花似玉的大姑娘,她妩媚多姿,俏丽动人。

乾隆看了若莲一会儿,笑了,说:“你不让路也可以,但我有个条件。”若莲问:“什么条件?”乾隆说:“我出一副上联,你对一副下联,对完下联之后,你再作一首诗。如果你下联对得好,诗又作得好,我不仅不治你冒犯君王之罪,还让你坐我的轿子送你到夫家成亲,你看怎么样?”若莲听了乾隆的话,微微一笑:“一言为定,请出上联。”

乾隆稍微沉思了一下,说道:“这上联是:塘中荷花,疯蝶硬要采。”

若莲听了上联,立刻对道:“画上仙女,狂生却难求。”乾隆一听,拍手赞赏说:“对得好!对得好!小姐,再请你以黄河岸边卧着的那个铁水牛为题,作一首诗如何?”

若莲出生在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吟诗作画十分擅长。所以,她想了一下,不慌不忙地吟出了一首诗:“康熙令铸一铁牛,置堤镇水几十秋。狂风拂拂无毛动,细雨霏霏有汗流。青草河水难进口,无绳勒索却昂头。牧童有力牵不去,千年万载永驻留。”

乾隆一听这首诗,大喜过望,他大声说:“小姐不仅容貌娴雅,气质超群,而且才思敏捷,诗情不俗,小小中牟能有此才女,真是不可多得!不可多得!”然后,乾隆亲自为若莲掀起轿帘,请她上轿,并御笔亲书“大姑娘坐轿头一回”几个大字,赏给若莲,以示褒奖。

从此以后,大姑娘出嫁就开始坐轿了。

中国历代皇帝故事篇三:帽子上的貂蝉

过去有一种叫“侍中”的官儿,级别很高,相当于皇帝的顾问,其工作任务呢,就是帮皇帝出出点子,陪皇帝聊聊天,以及给皇帝做做心理辅导什么的。一听这工作任务,您就知道这做侍中的人肯定很聪明,很有学问。

不过也有那很笨的侍中。举个例子,汉桓帝在位的时候,有个侍中叫皇权,汉桓帝问他:“皇侍中,这貂蝉是怎么回事儿啊?”皇权挠挠头,回答不出来。汉桓帝又问:“皇侍中,你说地震可怕不可怕?”皇权想了想说:“地震不可怕。”汉桓帝大怒,降了他的官,让他做议郎去了。

在汉朝,侍中是大官,每月能领100石粮食;议郎呢,是小官,每月只领70石粮食。皇权回答问题回答得不好,薪水一下子少了三分之一。

您会说:当时要是我来回答这俩问题该多好。地震可怕不可怕?当然可怕,汶川大地震死了多少人,塌了多少房,这不现成的例子嘛。貂蝉是怎么回事儿?貂蝉就是《三国演义》里司徒王允家的歌妓啊,此歌妓长得好看,貌比天仙,连董卓父子都为她争风吃醋,自相残杀……

打住,打住,您回答得是比皇权好一些,但是也不全对。地震可怕,这个不消说了;貂蝉可未必就是《三国演义》里那位歌妓。要知道,《三国演义》里的貂蝉只是个虚构人物,历史上没有这个人,即使有,汉桓帝在位的时候她还没有出生呢。事实上,汉桓帝问的貂蝉,不是一个人,是一套饰品:貂指貂尾,蝉指附蝉。

貂尾做饰品,由来已久。战国时候,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就曾让麾下大将把貂尾缝在头盔上。到了秦朝,秦始皇延续了这个传统,不仅让将军在头盔上缝貂尾,而且让谋士在帽子上缝貂尾。除了缝貂尾,秦始皇还要求缝“附蝉”,就是用白玉或者金箔或者别的什么材料做成蝉的样子,缝在头顶。这样一来,秦朝的将军和谋士头上就各有一条貂尾和几只附蝉,合称“貂蝉”。

到了汉朝,又延续了秦朝的传统,侍中头上得有貂蝉,中常侍头上也得有貂蝉。侍中就是皇帝的高级顾问,这个前面已经说了;中常侍呢,就是皇帝的贴身太监。当时汉桓帝问皇权“貂蝉是怎么回事儿”,很可能就是瞧见了皇权头上的貂蝉,或者瞧见了某个贴身太监头上的貂蝉,不明白他们为什么天天戴着这么一套玩意儿,于是随口一问,结果皇权不明白貂蝉的来历,惨遭贬官。

赵武灵王让大将把貂尾缝在头盔上,很可能只是模仿模仿少数民族,没有别的深意。秦始皇弄出貂蝉这一套饰品,却是大有文化内涵的。据三国时期袁绍的谋士应劭分析,貂聪明伶俐,敏捷精悍,蝉呢,站在高枝之上,喝露水度日,这两样东西分别寓意“办事精干”和“品行高洁”,所以秦始皇往大将和谋士头上放这两样东西,是希望他们能像貂一样聪明伶俐,能像蝉一样品行高洁。不用说,汉代继续使用貂蝉做头饰,也是这个意思。

从汉代往后数,历经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及两宋,貂蝉一直都是部分高官头上必不可少的东西。比如宋朝,宰相和亲王出席大型活动,一般都要戴进贤冠,进贤冠上一般都会缝貂蝉。什么是进贤冠?底下是一桶状的帽子,帽子上罩一拱形的外壳。如果在这拱形外壳前额正中缝一只很大的玉蝉或者玳瑁蝉,两侧各缝三只很小的金蝉,脑后再横插一只长长的貂尾,好了,这就叫“貂蝉进贤冠”,简称“貂蝉冠”。以后谁要问您什么是貂蝉冠,您如果说是貂蝉戴的冠,那就错了,应该是缝有貂蝉的冠。

最后说说《三国演义》里面那位歌妓为什么会叫貂蝉。您知道,貂蝉的主人是王允,王允的官职是司徒,汉末司徒级别虽高,论实权却远远比不上头戴貂蝉的侍中和中常侍,这王允大概是希望哪天自己的官帽上也能多一套貂蝉出来,所以就给家里某个歌妓取名叫貂蝉。他没别的意思,只是图个好彩头。

标签: 历代 皇帝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yanyuguan.com/yuyan/lishi/wlg65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