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言语馆 >

寓言 >传说 >

敦煌莫高窟传说小故事灵异古怪

敦煌莫高窟传说小故事灵异古怪

敦煌莫高窟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下面小编就介绍其中几个窟的传说故事给大家,希望对你们有用!

敦煌莫高窟传说小故事灵异古怪

敦煌莫高窟传说故事:尸毗王割肉救鸽

佛成道之前的修行事迹,称为“本生故事”。在敦煌莫高窟二五四窟(北魏)北壁的壁画中,用绘画的形式描述了尸毗王“割肉救鸽”的事迹,只画了割肉和过秤两个情节,属莫高窟最早的连环故事画之一。

早在释迦牟尼佛的前身,为尸毗王时,慈悲仁厚,广行菩萨道,唯求作佛。帝释和毗首羯磨为试探尸毗王的慈悲与道心,就相约化成老鹰和鸽子,演出猎食逃命记。鸽子躲入国王臂弯,老鹰疾飞猛追前来;国王表明救护一切众生的决心,老鹰抱怨道:“您渡一切众生,难道我不在一切众生之内吗?为何唯独不受您的悲悯而抢夺我的食物?”国王说:“我曾发愿,若有众生前来投奔归附,必当保护。你需要什么食物?尽管说,我也一定满你的愿。”老鹰毫不客气,直索“新杀热肉”国王深思,“这就难了,不杀生,如何取得呢?想我这身躯,老病死之后,转瞬间即腐败臭烂,既然老鹰要,就布施给它吧!”于是国王唤人拿刀,自己割下大腿肉给老鹰。不料老鹰竟然还要求:“我要你肉的重量与鸽子相当,斤两可别骗我呀”国王又命左右拿来天平,让鸽子停在一端、另一端摆国王割下的身肉。奇怪的是,此时鸽子重量急遽增加,国王身肉相对变轻。全身肉几乎割完了,还是小鸽子重。

国王菩萨决心舍尽全身,以求与鸽子等重,于是奋力挣扎要爬上天平。鲜血淋漓、颤抖摇晃的身躯,连老鹰看了也不忍。“大王,您这是何苦?鸽子还我就得了。” 国王坚持悲愿,以手攀爬秤子,不料一使力,肉尽筋断,失控摔跌在地,却再度起身上秤。其心坚定无悔,感得大地震动、枯树生华,天降香雨、天女歌赞此菩萨必当成佛。国王便作誓愿,“我割肉血流,不嗔不恼,一心不闷以求佛道者,我身当即平复如故。”霎时,身体恢复完好如初。人天见之,皆大悲喜。释迦牟尼佛于是圆满布施波罗密。原来,白鸽是帝释天变的,老鹰是毗首翔摩变的。他们用这种方法来考验尸毗王对佛、对普度众生的坚定至诚。

敦煌莫高窟传说故事: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

佛陀曾向弟子开示累世修菩萨行的事迹,在众人的恭敬虔诚中,佛陀以手轻触大地,显现六种震动之瑞相,一座七宝佛塔从地涌出。弟子阿难开启塔门,见一七宝函,其内雪白舍利无数。佛陀观见,随即赞颂曰:“菩萨殊胜功德,是勤修六度行。故勇猛求菩提,持大舍心无倦。”佛陀教导比丘们,应该顶礼此舍利!因为舍利是无上戒定慧所修而成,继而宣说这则“萨埵太子舍身饲虎”的故事,揭示前身修行菩萨道乃至成佛的精进,而这则故事在敦煌莫高窟二五四窟(北魏)南壁中以本生故事画的形式向人们展示出来。

久远以前,有位国王名号大车,他有三位王子,其中小王子名曰摩诃萨埵。一天,三位王子游赏山野谷地,来到一处竹林。见一母虎新产七子,看似多日未进食,奄奄一息。大王子说:“七只幼虎缠身,母老虎无暇觅食,最后饿坏了,一定是把幼虎给吃了。”二太子附和道:“可怜啊!这些老虎势必无法活命,我有什么能力帮助它们呢?”

小太子摩诃萨埵不发一言,深思我这身体千百劫来生死不休,未曾有真实利益,今日为救老虎,何不能舍弃呢?此身之大用,在于能行大善业、于生死轮回中作大慈航。若舍离这些,此身不过一具躯壳罢了。我应舍对身体的执着,以求无上究竟涅槃,离悲忧无常苦恼,成就一切智,布施一切众生无量法乐。小王子生起大勇心,悲愿力又增强其信念。但顾虑两位皇兄,故请其先行回宫。

于是摩诃萨埵太子来到虎穴,脱去衣裳,挂于竹枝,然后躺卧老虎前面,但老虎饿极耗弱,无力吃他。慈悲的太子见状,就以干竹枝刺颈出血,舍身饲虎。一时感得大地六大震动,如风激水,涌没不安,天地日月昏暗,天雨众华,缤纷坠遍竹林。虚空一切天人,皆共赞叹。这时饿虎舐血啖肉皆尽,唯留余骨。

国王皇后身处宫中,忽梦不祥。这时惊闻宫女禀报,小太子外出历久未归。国王派员四处寻找,最后得报王子舍身之事。国王皇后悲不自胜,一起前往王子舍身之地,唯见遗骨四处交横,母后伤心欲绝,如鱼处陆、若牛失犊,情何以堪。国王谕令左右收拾萨埵太子遗骨舍利,启建宝塔供养。菩萨舍身饲虎的圣地,就在尼泊尔一带,至今仍为佛教徒所朝圣供养。此亦为许多佛教石窟壁画之题材。

敦煌莫高窟传说故事:五百强盗成佛

敦煌莫高窟二八五窟(西魏)南壁的壁画展现了五百“强盗”成佛的景象,从前,有个侨萨罗王国。国中出了五百个强盗,占山扎寨,拦路抢劫,打家劫舍,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商客游人和地方百姓深受其害。地方官员多次用兵,终不获胜。只好报知国王,国王派精兵良将前来征剿,经过激烈的战斗,五百强盗战败全部当了俘虏。

国王决定,对人们恨之人骨的五百强盗处以酷刑。这天,刑场戒备森严,杀气腾腾。兵士手持尖刀将赤身裸体、披头散发、捆在刑柱上的强盗双眼全部挖掉,有的还割掉鼻子、耳朵,然后放逐到荒无人迹的深山老林中。这座山谷林木葱笼,狼嗥虎啸,阴森恐惧,衣食无着。强盗们悲愤欲绝,撕心裂肺地绝望嚎叫着。

凄惨的呼叫声传遍四野,也传进了释迦牟尼佛的耳朵。知道这是五百强盗在生死线上挣扎呼救,便用神力送来了香山妙药,吹进了五百强盗的眼眶。霎时,个个双眼重又见到光明。释迦牟尼亲临山谷,给五百强盗讲经说法:“正是你们以前作恶多端,才有今天的苦难。只要洗心革面,弃恶从善,皈依佛门,就能赎清罪孽,修成正果,脱离苦海,进入极乐世界。”众强盗听了佛的教诲俯首悔过,口称尊师,成了佛门弟子。从此,山谷中的森林被称作“得眼林”。很多年后,当年的五百强盗终于修成正果,成为五百罗汉。

敦煌莫高窟传说故事: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是汉武帝时期的人。公元前139年,他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

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一路上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困难重重。但他信心坚定,不顾艰辛,冒险西行。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就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张赛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自然不会轻易放过。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但是,张骞坚贞不屈。虽被软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松了。张骞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由于他们仓促出逃,没有准备干粮和饮用水,一路上常常忍饥挨饿,干渴难耐,随时都会倒在荒滩上。好在甘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猎一些飞禽走兽,饮血解渴,食肉充饥,才躲过了死亡的威胁。

这样,一直奔波了好多天,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高鼻子、蓝眼睛的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一个富饶的大国,很想建立联系。但苦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故一直未能如愿。因此,当听说汉朝使者来到时,喜出望外,在国都热情地接见了张骞。他请张骞参观了大宛国的汗血马。在大宛王的帮助下,张骞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地。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局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但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又设计逃出,终于历尽千辛万苦,于20xx年后回到长安。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激发了汉武帝“拓边”的雄心,发动了一系列抗击匈奴的战争。

公元前120xx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便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这次,张骞带了三百多人,顺利地到达了乌孙。并派副使访问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国家。但由于乌孙内乱,也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汉武帝派名将霍去病带重兵攻击匈奴,消灭了盘踞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和两关,开通了丝绸之路。并获取了匈奴的“祭天金人”,带回长安。 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完全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敦煌莫高窟的价值

佛教价值

敦煌佛教文化博大精深,敦煌石窟佛教尊像中,菩萨的容貌姿态是最优美、最丰富、最动人的,菩萨像展示了东方女性美的魅力,她的塑像被世人称为“东方维纳斯”,她的画像被世人称为“东方圣母”。

敦煌石窟中,几乎窟窟都有说法图,经变画。这些说法图和经变画中都绘有各式各样的菩萨,有的洞窟中四壁都绘小菩萨,还有许多单幅的菩萨画像。敦煌石窟中有上千幅的说法图和经变画,仅经变画中的菩萨像,就会数在万计,是世界上保存菩萨画像最多的佛教石窟。

艺术价值

敦煌艺术是历代画家们创意性的杰作。在壁画当中,没有完全相同的东西,即使是描绘同样经变内容的艺术作品,画家们也是根据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创作出了完全不同的作品。

社会价值

敦煌艺术在社会价值方面也有充分体现。首先,壁画中以描写人物为主,因此,其中有大量的服饰及纺织物的图形,不但历史风格各异,而且有许多少数民族和国外的服饰纹样。这充分体现敦煌这颗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昔日的辉煌,这对我们现在研究古代服饰有着独特的研究价值。在敦煌壁画中,还表现了历代社会中的方方面面。如:古丝绸之路上的交通商贸;军事和体育方面的珍贵画面和史料;也是中国古代生活的写照;中国古代科技史的记录等等。另外,敦煌也可以说是一座民俗史博物馆。1020xx年间的中国古代民俗概貌活现于壁画之上,不仅包括现今已看不到的事象,还包括流传到今天的民俗民风。由于纸绢绘画作品不易保存,宋代以前的民俗画真迹已绝无仅有,敦煌壁画堪称珍贵记录。

石窟的规模

在莫高窟第323窟发现的唐代圣唇元年(公元698年)李克让修复莫高窟佛龛时所写的《重修莫高窟佛龛碑》,当中记述了石窟的一段始建历史和缘由;

据称在苻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两位僧侣乐尊和法良行经敦煌鸣沙山,突然见到山顶有金光笼罩,宛如千佛现身,立即四出募捐,就地建造了第一座石窟,以作纪念。

数量:

自此,这一千多年间便不断有人在敦煌开凿石窟,据一些古书记载,石窟数量达千馀个,至今在敦煌地区的石窟区,至少有莫高窟、西千佛洞石窟、东千佛洞石窟、榆林窟和五个庙石窟等。单是现存在莫高窟的就有700多个,随著日后考古工作的发掘,数字将不断增加;在这些洞窟中,只是对留有壁画或塑像的洞窟安排编号,目前就已有492个。

现存的492个洞窟中,保存著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纥、西夏、元、清、民国等时期的壁画45,000多平方米,若把这些壁画以一平方米横向排列,长度可达45公里,是一座博大精美、无可比拟的历史画廊,所以人们喜欢把莫高窟比作"墙壁上的图书馆"。在莫高窟的492个洞窟中还保存著历代彩塑3390身,其中圆雕塑像2088身,影塑1302身。以及唐、宋、清、民国等时期的木构建筑10馀座。另外,莫高窟曾於1920xx年发现藏经洞,保存了4至11世纪的佛教经典、经济文书、文学、科技、史地资料以及帛画、纸画、织染刺绣等文物五万馀件。

最大面积的敦煌洞窟:是莫高窟第61窟,横约13米。

最高的敦煌石窟:是莫高窟第96窟,足有9层楼之高,里面的弥勒佛像高33米,外建的九层楼更成为莫高窟最大建筑,也是莫高窟的标志。

最小的敦煌石窟:是莫高窟第37窟,小得连人也不能进入。

敦煌石窟的绘画总面积单计莫高窟的便有45000平方米,若把它比作纵高1米的一幅画来计算,横长足有45公里之多,这种规模使敦煌石窟堪称世上最长最大的画廊。

敦煌的旅游指南

敦煌石窟游

莫高窟 位于敦煌市东南,距城约25公里,洞若观火窟开在鸣沙山东的断崖上。它是中国最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也是佛教艺术中心。

莫高窟始建于东晋太和元年(公元366年)。传说有个名叫乐尊的各党路过此地,忽然见到金光闪耀,似有千佛显现,认为这就是佛家的圣地,遂四处募捐,开掘了第一个石窟。消息传开后,商旅纷纷差使在此修造石窟,以期旅途平安。这样一直延续到元代,经历1000多年。

敦煌是丝绸之路在中国境内的精彩旅游景点,举世闻名的莫高窟更是热点中的热点。

洞窟数目达到492个,塑像20xx尊以上,其中最大者33米,最小者仅10厘米。

壁画总面积为45000平方米,若将所有壁画排列起来,就有30公里长。如果说是莫高窟使得敦煌闻名全球的话,那麼,使得莫高窟闻名的就首推这些壁画,是旅游时的参观重点。

1987年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受最重点的文物保护。

敦煌旅游须知

交通情况:

敦煌位处丝路古道的咽喉腹地,贯通中西交通,是古代繁荣重镇,商旅的车队驼队,虽千里迢迢,络绎不绝。今日,要进入这位於西北的名城参观旅游,已可透过飞机、火车、公路汽车等途径到达,快捷方便。

敦煌机场

航空

敦煌机场位于敦煌市东13公里处,现开通有敦煌至兰州、西安、北京、嘉峪关、乌鲁木齐等城市的固定航线,每周38个班次。

注:《敦煌新机场》

铁路(敦煌现有两火车站)

柳园站在敦煌市西北方向128公里处,可乘火车至柳园站再转乘汽车到敦煌。可直达上海、北京西、西安、成都、兰州,乌鲁木齐等数十个城市;

敦煌市火车站,在敦煌市东10公里处,20xx年8月正式通车。敦煌铁路连接敦煌与安西县柳沟站,全长169公里,设小宛、瓜州、甜水井、敦煌市4个车站,最高时速为120公里。从嘉峪关到敦煌全程400多公里,列车从当日上午11时54分从嘉峪关始发,下午16时13分到达,行驶4个多小时。

(敦煌火车站的设计,保证未来50年不落后。为了适应敦煌铁路向格尔木铁路、青藏铁路网的延伸,作为连接青藏铁路与兰新铁路的敦煌铁路,敦煌火车站将成为铁路交通枢纽,并将成为继兰州站之后甘肃省第二大火车站。)

1.柳园站至各地列车时刻表注:订票费30元(柳园站需加收铁路延伸费25元/张)

公路

客运可通往酒泉、兰州、西安、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格尔木等城市。如去西藏,可到格尔木再转车前往拉萨。敦煌市内除去玉门关仍为戈壁沙路外,都有笔直宽阔的柏油马路通往其它景点。敦煌汽车站在鸣山路飞天宾馆对面,每日有车发往兰州、鸣沙山月牙泉、南湖(阳关)、嘉峪关等地,敦煌到嘉峪关约需7-8小时。

市内交通

有中巴车沿固定线路在市内通行,全市有各型出租车320多辆,昼夜服务。市内有300多辆人力车,十分方便。在市区鸣山路上,有4个自行车出租点。如想租用旅游车,豪华空调型,可与当地旅行社或星级宾馆总台联系;普通国产巴士,可与各汽车客运公司中心联系。

气候:

敦煌莫高窟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下面小编就介绍其中几个窟的传说故事给大家,希望对你们有用!

敦煌莫高窟传说故事:尸毗王割肉救鸽

佛成道之前的修行事迹,称为“本生故事”。在敦煌莫高窟二五四窟(北魏)北壁的壁画中,用绘画的形式描述了尸毗王“割肉救鸽”的事迹,只画了割肉和过秤两个情节,属莫高窟最早的连环故事画之一。

早在释迦牟尼佛的前身,为尸毗王时,慈悲仁厚,广行菩萨道,唯求作佛。帝释和毗首羯磨为试探尸毗王的慈悲与道心,就相约化成老鹰和鸽子,演出猎食逃命记。鸽子躲入国王臂弯,老鹰疾飞猛追前来;国王表明救护一切众生的决心,老鹰抱怨道:“您渡一切众生,难道我不在一切众生之内吗?为何唯独不受您的悲悯而抢夺我的食物?”国王说:“我曾发愿,若有众生前来投奔归附,必当保护。你需要什么食物?尽管说,我也一定满你的愿。”老鹰毫不客气,直索“新杀热肉”国王深思,“这就难了,不杀生,如何取得呢?想我这身躯,老病死之后,转瞬间即腐败臭烂,既然老鹰要,就布施给它吧!”于是国王唤人拿刀,自己割下大腿肉给老鹰。不料老鹰竟然还要求:“我要你肉的重量与鸽子相当,斤两可别骗我呀”国王又命左右拿来天平,让鸽子停在一端、另一端摆国王割下的身肉。奇怪的是,此时鸽子重量急遽增加,国王身肉相对变轻。全身肉几乎割完了,还是小鸽子重。

国王菩萨决心舍尽全身,以求与鸽子等重,于是奋力挣扎要爬上天平。鲜血淋漓、颤抖摇晃的身躯,连老鹰看了也不忍。“大王,您这是何苦?鸽子还我就得了。” 国王坚持悲愿,以手攀爬秤子,不料一使力,肉尽筋断,失控摔跌在地,却再度起身上秤。其心坚定无悔,感得大地震动、枯树生华,天降香雨、天女歌赞此菩萨必当成佛。国王便作誓愿,“我割肉血流,不嗔不恼,一心不闷以求佛道者,我身当即平复如故。”霎时,身体恢复完好如初。人天见之,皆大悲喜。释迦牟尼佛于是圆满布施波罗密。原来,白鸽是帝释天变的,老鹰是毗首翔摩变的。他们用这种方法来考验尸毗王对佛、对普度众生的坚定至诚。

敦煌莫高窟传说故事: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

佛陀曾向弟子开示累世修菩萨行的事迹,在众人的恭敬虔诚中,佛陀以手轻触大地,显现六种震动之瑞相,一座七宝佛塔从地涌出。弟子阿难开启塔门,见一七宝函,其内雪白舍利无数。佛陀观见,随即赞颂曰:“菩萨殊胜功德,是勤修六度行。故勇猛求菩提,持大舍心无倦。”佛陀教导比丘们,应该顶礼此舍利!因为舍利是无上戒定慧所修而成,继而宣说这则“萨埵太子舍身饲虎”的故事,揭示前身修行菩萨道乃至成佛的精进,而这则故事在敦煌莫高窟二五四窟(北魏)南壁中以本生故事画的形式向人们展示出来。

久远以前,有位国王名号大车,他有三位王子,其中小王子名曰摩诃萨埵。一天,三位王子游赏山野谷地,来到一处竹林。见一母虎新产七子,看似多日未进食,奄奄一息。大王子说:“七只幼虎缠身,母老虎无暇觅食,最后饿坏了,一定是把幼虎给吃了。”二太子附和道:“可怜啊!这些老虎势必无法活命,我有什么能力帮助它们呢?”

小太子摩诃萨埵不发一言,深思我这身体千百劫来生死不休,未曾有真实利益,今日为救老虎,何不能舍弃呢?此身之大用,在于能行大善业、于生死轮回中作大慈航。若舍离这些,此身不过一具躯壳罢了。我应舍对身体的执着,以求无上究竟涅槃,离悲忧无常苦恼,成就一切智,布施一切众生无量法乐。小王子生起大勇心,悲愿力又增强其信念。但顾虑两位皇兄,故请其先行回宫。

于是摩诃萨埵太子来到虎穴,脱去衣裳,挂于竹枝,然后躺卧老虎前面,但老虎饿极耗弱,无力吃他。慈悲的太子见状,就以干竹枝刺颈出血,舍身饲虎。一时感得大地六大震动,如风激水,涌没不安,天地日月昏暗,天雨众华,缤纷坠遍竹林。虚空一切天人,皆共赞叹。这时饿虎舐血啖肉皆尽,唯留余骨。

国王皇后身处宫中,忽梦不祥。这时惊闻宫女禀报,小太子外出历久未归。国王派员四处寻找,最后得报王子舍身之事。国王皇后悲不自胜,一起前往王子舍身之地,唯见遗骨四处交横,母后伤心欲绝,如鱼处陆、若牛失犊,情何以堪。国王谕令左右收拾萨埵太子遗骨舍利,启建宝塔供养。菩萨舍身饲虎的圣地,就在尼泊尔一带,至今仍为佛教徒所朝圣供养。此亦为许多佛教石窟壁画之题材。

敦煌莫高窟传说故事:五百强盗成佛

敦煌莫高窟二八五窟(西魏)南壁的壁画展现了五百“强盗”成佛的景象,从前,有个侨萨罗王国。国中出了五百个强盗,占山扎寨,拦路抢劫,打家劫舍,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商客游人和地方百姓深受其害。地方官员多次用兵,终不获胜。只好报知国王,国王派精兵良将前来征剿,经过激烈的战斗,五百强盗战败全部当了俘虏。

国王决定,对人们恨之人骨的五百强盗处以酷刑。这天,刑场戒备森严,杀气腾腾。兵士手持尖刀将赤身裸体、披头散发、捆在刑柱上的强盗双眼全部挖掉,有的还割掉鼻子、耳朵,然后放逐到荒无人迹的深山老林中。这座山谷林木葱笼,狼嗥虎啸,阴森恐惧,衣食无着。强盗们悲愤欲绝,撕心裂肺地绝望嚎叫着。

凄惨的呼叫声传遍四野,也传进了释迦牟尼佛的耳朵。知道这是五百强盗在生死线上挣扎呼救,便用神力送来了香山妙药,吹进了五百强盗的眼眶。霎时,个个双眼重又见到光明。释迦牟尼亲临山谷,给五百强盗讲经说法:“正是你们以前作恶多端,才有今天的苦难。只要洗心革面,弃恶从善,皈依佛门,就能赎清罪孽,修成正果,脱离苦海,进入极乐世界。”众强盗听了佛的教诲俯首悔过,口称尊师,成了佛门弟子。从此,山谷中的森林被称作“得眼林”。很多年后,当年的五百强盗终于修成正果,成为五百罗汉。

敦煌莫高窟传说故事: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是汉武帝时期的人。公元前139年,他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

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一路上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困难重重。但他信心坚定,不顾艰辛,冒险西行。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就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张赛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自然不会轻易放过。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但是,张骞坚贞不屈。虽被软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松了。张骞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由于他们仓促出逃,没有准备干粮和饮用水,一路上常常忍饥挨饿,干渴难耐,随时都会倒在荒滩上。好在甘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猎一些飞禽走兽,饮血解渴,食肉充饥,才躲过了死亡的威胁。

这样,一直奔波了好多天,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高鼻子、蓝眼睛的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一个富饶的大国,很想建立联系。但苦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故一直未能如愿。因此,当听说汉朝使者来到时,喜出望外,在国都热情地接见了张骞。他请张骞参观了大宛国的汗血马。在大宛王的帮助下,张骞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地。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局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但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又设计逃出,终于历尽千辛万苦,于20xx年后回到长安。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激发了汉武帝“拓边”的雄心,发动了一系列抗击匈奴的战争。

公元前120xx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便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这次,张骞带了三百多人,顺利地到达了乌孙。并派副使访问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国家。但由于乌孙内乱,也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汉武帝派名将霍去病带重兵攻击匈奴,消灭了盘踞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和两关,开通了丝绸之路。并获取了匈奴的“祭天金人”,带回长安。 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完全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yanyuguan.com/yuyan/chuanshuo/83v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