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言语馆 >

寓言 >成语故事 >

东晋时期的成语典故

东晋时期的成语典故

成语是古代语和事的高度凝练和浓缩,往往文言色彩浓厚,保留着许多古汉语词汇的痕迹,现代人可以借以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语言等面貌。下面是本站小编为您整理的东晋时期的成语典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东晋时期的成语典故

东晋时期的成语典故篇一:功败垂成

谢玄(343~388),字幼度,东晋名臣谢安的侄子,淝水之战的前锋都督。《晋书•谢玄传》:淝水之战后,谢玄因军功封为康乐县公,继而乘胜北伐,收复中原领土,至第二年,收复了今河南、山东、陕西南部等地区。会稽王司马道子借口出征时候太久,要他把军队撤回。谢玄眼看即将实现的统一大业又付诸东流,悲愤交加,在南下途中忧郁成疾,一年后去世,英年46岁。《晋书》作者惋惜道:“康乐„„庙算有遗,良图不果,降龄何促,功败垂成。”意思是,老天给他的年龄为何如此短促,以致他统一北方的事业在接近成功时又遭到失败。?成语“功败垂成”,事情将要成功的时候,遭到了失败。

东晋时期的成语典故篇二:始终不渝

《晋书•谢安传》:淝水之战的胜利,使宰相谢安以及谢氏家族的政治地位达到了顶峰。一心想兴复皇权的晋孝武帝对谢安渐生猜忌,重用同母弟弟会稽王司马道子,谢安的女婿王国宝竭尽挑拨离间之能事。为了避嫌,谢安在广陵修了一座新城。谢安虽负朝廷重任,但隐居东山的念头一直没有改变,经常在言语神态中流露出来。谢安全家搬去新城,准备等国家稍稍安定,就辞官从水路去会稽东山。可惜,他的愿望还未实现,便生病去世了,享年66岁。晋朝权柄落入昏庸王爷司马道子手中。

就在谢安去世四天以后,被俘的前秦王苻坚被后秦王姚苌杀害。东晋时代最有影响力的两个人物同时离开人间,这是历史的巧合。 成语“始终不渝”,从始至终一直不变。原文是“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

东晋时期的成语典故篇三:风声鹤唳

《晋书•谢玄传》:东晋将领要求秦军稍向后退,以便晋军渡河与秦军决战。苻坚想趁东晋军队渡河时予以打击,同意后退。秦军中的氐族人不多,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将士占大多数,他们不愿为前秦卖命,秦军一退就溃不成军。晋军趁机发起进攻,大败前秦。秦军溃败以后,一路上听到刮风的声音和鹤的叫声,都以为是晋军追来,更是胆战心惊。他们草行路宿,饥寒交迫,十成死了七八成。淝水之战以后,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苻坚在与后秦政权作战时被俘杀。 成语“风声鹤唳”,听到刮风的声音和鹤的叫声,都以为是敌人追兵。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原文是:“余众弃甲宵遁,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草行路宿,重以饥冻,死者十七八。”?成语“草行路宿”,在草野中走路,在露天里睡觉。形容行旅艰苦,也形容行旅的急迫。

东晋时期的成语典故篇四:后起之秀

会稽王司马道子专揽朝政,谢安的女婿王国宝谄媚奉迎,深得司马道子宠信。《资治通鉴》:这年七月,王国宝的弟弟王忱出任荆州刺史;十一月,王国宝的舅舅范宁因痛恨国宝的德行,出任豫章太守。范宁不久被罢官,王忱在三年后死于任上。《世说新语•赏誉》:豫章太守范宁对荆州刺史王忱说:“你很风雅,声望过人,真是后起之秀。”王忱说:“如果没有这样的舅舅,哪里会有这样的外甥!”范宁,名士范汪之子。 成语“后起之秀”,后辈中的优秀人物。原文是“范豫章谓王荆州,卿风流俊望,真后来之秀”。

东晋时期的成语典故篇五:盲人瞎马

桓温的儿子桓玄(369~404),在桓温死后袭爵为南郡公,23岁开始担任太子洗马,后来递补为义兴太守,自认为怀才不遇而辞官归国,在荆州深得殷仲堪和士民的敬畏。桓玄和顾恺之当时一起在殷仲堪处坐着。《世说新语•排调》:三个人一起说表达一切终结的句子。顾恺之说:“火烧平原无余烬。”桓玄说:“白布缠棺竖招幡。”殷仲堪说:“投鱼深渊放飞鸟。”三个人接着又说处于险境的句子。桓玄说:“矛头淘米剑头煮。”殷仲堪说:“百岁老翁攀枯枝。”顾恺之说:“井上辘轳卧婴儿。”殷仲堪有一个参军也在座,说:“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殷仲堪听了很不高兴,说:“咄咄逼人。”这是因为殷仲堪瞎了一只眼睛的缘故。参见《晋书•顾恺之传》、《殷仲堪传》、《桓玄传》和《资治通鉴》。 成语“盲人瞎马”,瞎子骑着瞎马。比喻乱闯瞎撞,非常危险。 成语“咄咄逼人”,原来形容说话伤害人,令人难受。也形容后辈超越前人,令人赞叹。现在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很快,促使人努力赶上。

标签: 东晋时期 成语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yanyuguan.com/yuyan/chengyu/r95r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