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言语馆 >

励志 >励志文章 >

励志日志哲理文章

励志日志哲理文章

如果我们能够时不时地找一些励志日志哲理文章来看看,肯定能学到很多,那么励志日志哲理文章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励志日志哲理文章

励志日志哲理文章:如何使自己从心灵逆境中胜出

曾听一位智者讲过一则寓言故事:很久以前,上帝看海水太冷清,决定造鱼来增添活力。同时,为了解决鱼自身的平衡和海水的压力问题,他给每条鱼的身体里安上一个鳔。但是调皮的鲨鱼一下子游走不知去向了,它没有安上鳔。上帝有些惋惜:让可怜的家伙自生自灭吧!

若干年后,上帝想查看鱼儿的生存状况,便召集所有的鱼类前来。上帝问:“你们谁是当初的鲨鱼?”这时,一条大鱼游了过来,说:“我就是鲨鱼!”上帝很吃惊,问:“你没有鳔,为何能活下来,还这么凶猛强大?”鲨鱼说:“因为没有鳔,所以必须不停地游动来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减轻压力,正因为我别无选择,在最艰苦的环境中求生,因此磨练得最为强大!”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感悟是:面对困难,最终成功还是失败,很多时候并不取决于困难的大小,而是取决于我们面对困难时的态度。人生不会一路坦途走到底,在坎坷逆境中,首先可能被击垮的不是人的身体,而是人的意志。

在埃塞俄比亚阿鲁西高原上的一个小村里,有一个小男孩每天腋下夹着课本,赤脚跑步上学和回家。他家离学校足足有10公里远的路程。贫穷的家境使他不可能有坐车上学的奢望。于是,为了上课不迟到,他只能选择跑步上学。每天他都一路奔跑,与他相伴的除了清晨凉凉的朝露和高原绚丽的晚霞,还有耳旁呼啸而过的风声。

如今,这个曾经夹着课本跑步上学的小男孩在世界长跑比赛中,先后15次打破世界纪录,成为当今世界上最优秀的长跑运动员。他,就是海尔格布雷西拉西耶。由于当年经常夹着书本跑步,以至他在后来的比赛时,一只胳膊总要比另一只抬得要稍高一些,而且更贴近于身体——依然保留着少时夹着课本跑步的姿势。

如果不是贫困和苦难,也成就不了今天的世界田径骄子。每当海尔格布雷西拉西耶回顾少年时的情景,他总是无限感慨:“我要感谢贫困与苦难。其他孩子的父母有车,可以接送他们去学校、电影院或朋友家。而我因为贫困,跑步上学是我别无选择的,但却为之感到快乐和幸福。”

可见,苦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认识到苦难本身蕴含着无尽的契机。如果你认为它是一道减法题,那么它的答案你已经知道,它将减去你所有的一切,包括生命;如果你认为它是一道加法,那么演算的结果,可能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数目。

一场从天而降的车祸,使他失去了一只眼睛、一条腿和赖以生存的工作。命运之神将49岁的他残酷地逼到人生的悬崖边。他面对飞来横祸,没有悲观绝望、怨天尤人,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振奋精神与命运进行顽强的斗争。

失去工作的他最迫切的是找一份新的职业来谋生,来养活自己,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选择了写作。可此前他从来没有写过任何文学类的东西,甚至没有读过任何文学方面的书籍。

在最初的几年里,他所有辛勤的劳作与激情的投入换来的是700多封退稿信。他没有灰心气馁,而是以更高的热情与加倍的努力继续笔耕不缀。苍天不负有心人,在艰辛的付出后,他终于迎来成功的硕果:他不仅先后出版了20多部作品,还在数十次文学大赛中获得大奖,成为举世闻名的作家。

正当他的文学事业如日中天,达到顶峰时,他却作出又一惊人之举:徒步周游世界,那年他刚好60岁。带着重新安装的假肢和对理想的追求,他踏上了艰苦跋涉的征程。短短几年时间里,他的足迹遍及整个美洲大陆和欧洲大陆,1920xx年,已年近古稀的他拖着一条假腿,竟然奇迹般地登上了终年冰雪覆盖的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

他就是美国著名的作家、旅游家、探险家海曼斯。命运在向海曼斯关闭一扇窗的同时,又为他打开了另一扇窗。世上的任何事都是多面的,我们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个侧面,这个侧面让人痛苦,但痛苦却往往可以转化。有一个成语叫做“蚌病成珠”,这是对生活最贴切的比喻。蚌因身体上嵌入砂子,伤口的刺激使它不断分泌物质来疗伤,到了伤口复合,旧伤处就出现一颗晶莹的珍珠。哪粒珍珠不是痛苦孕育而成?任何不幸、失败与损失,都有可能成为我们有利的因素。

生活也真的很公平,它可以将一个人的志气磨尽,也能让一个人出类拔萃,就看你是怎样一个人。不只是海尔格布雷西拉西耶和海曼斯,很多成功的故事里都有这样“没有鳔”的经历,他们不但没有因为失去了“鳔”而从此一蹶不振,反而因这些“失去”使他们的收获更多!

每个人都会有遇到挫折的时候,不妨让我们向“没有鳔”的鲨鱼学学——当你在逆境别无选择时,不要失去你原来拥有的自信,不要逃避、屈服、自怨自弃地把自己引入歧途,选择勇敢、坚强、乐观、积极的态度,永不停止地向前“游走”……再大的困难也会因你的勇敢望而却步!战胜了自己的“心灵逆境”,你就是生活的强者!

励志日志哲理文章:舒适区终有一天会毁掉青春

作者:李尚龙

在大城市里,搞废一个人的方式特别简单,给你一个安静狭小的空间,给你一根网线,最好再加一个外卖电话。好了,你开始废了。

以自己为圆心,自己的手为半径,开始画个圆。你会发现所有需要的东西,都在这个圆圈里。

这个圈,叫做舒适圈。

这一个月我一直在全国各地出差,回到北京,见到一个许久没见的朋友,一起去ktv唱歌,他刚刚被公司解雇。我问他,一个月没见,最近忙啥呢。

他说,没忙啥,呆着呢。

我问他,啥叫呆着。

他挠了挠头,说,我也不知道,就觉得时间好快,这一个月啥也没干就过去了。

旁边的朋友在创业,整天焦头烂额,于是问,啥意思,还能有这种状态,一个月不知道做了什么?我要给你点一首歌《时间都去哪了》……

他说,滚。

我说,其实我特别能理解你,你这个月是不是觉得自己过得特别无忧无虑,恨不得连电话都想丢了。

他说,电话还是得要的,不过确实电话每次响起还是有点紧张,总觉得自己安稳的小世界要被打破啦。

我点点头,想起了《肖申克救赎》里的一句话:这些墙挺有意思,一开始你抵触它,然后你习惯它,最后你不得不依赖它,这就是institutionalization(体制化)。

人有一种习惯,就是总喜欢在舒适熟悉的环境呆着,这种“舒适区”一旦被建立,就会变得无比依赖,慢慢地爱上了周围的墙,恋上了这舒适的小屋,从而不愿意飞出去看看,怕看到外面熙熙攘攘的世界。

其实舒适区本身没问题,就像家一样,温暖舒服,每个人都有。但如果家的力量太强而放弃了去外面看看的梦想,是挺可惜的。我们都有过想出去看看然后被爸妈叫停的时刻,但大多数坚持出远门的孩子,也没有忘记过回家的路,回家后,不过眼界开了,知道世界变大了,明白自己渺小了而已,最重要的是,他们开始着手下一次旅行的计划了。

看,他们的舒适区,就这么变大了。

我想起另一个朋友,毕业去了一家国企上班,每天朝九晚四,日子像上了发条一样,有规律无意义,只有周末,才像被赋予了灵魂一样,穿着打扮逛街约会去了。

我跟她聊过舒适区,她告诉我,我这才不是舒适区,我可是每天都要按时工作的,而且我从来不迟到不早退,很规律很努力的。

我说,那工作一年了,感觉到自己有什么变化吗?

她想了想,说,你别说,好像还真没有。

其实,舒适区分为两种,一种是成天无所事事,另一种更可怕,因为很难意识到,就是无意义有规律的循环。而后者,更是许多人的生活状态:看起来很努力,看起来很累很忙,不过是重复无意义的循环着,这样的生活,过着过着只会觉得舒服,却没有本质的变化。

我曾经见到一个在医院门口收费的哥们,每天摆着一副臭脸,谁也不能多问他一个问题,否则他会大发雷霆。可是他一下班,脸上就露出了笑容。后来,我明白了,只有下班后,他才走出了自己的舒适区,开始了多姿多彩的生活。

所以,只有一个人舒适区被打破,才能见到突破和卓越,从而带来持久的幸福。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没有功劳,也就没有苦劳》,说这个时代的高手不再是默默无闻埋头努力的人,而是那些不可替代有创造力的人,所以,那些总是在舒适区中温水煮青蛙的人,终究会被这个时代淘汰,不过是时间问题。

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墙,甚至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围城,就像每个远行的人,也都记得回家的路。不过,人的区别不过是围城的大小而已。

人应该要有一颗愿意挑战的心,有一个喜欢探索的心态,学着做一些没做过的事,尝试见一些没见过的人,试着在生活中埋一些彩蛋。

我特别怕自己在年轻的日子里,把日子过成发条,只剩下滴答滴答。于是,从开始工作第一天起,就没有坐过班,即使是现在创业,董事会非要求坐班,我也断然拒绝。甚至有一段时间闹得很僵,他们问我为什么这么不愿意全心投入这份工作?

我跟他们说,不去坐班不是不全力投入,相反,很多人每天坐八小时一周坐五天,也就干了十个小时的活,搞得自己也郁闷。而我给我自己安排时间,是主动的,工作十个小时,效率可能是二十个小时的。

后来,我拿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不坐班效率反而更高,我能用大把属于自己的时间做许多事情,跨了几个领域,这些领域能互相协作,而且都做得不错。

其实,我还有个原因不愿意坐班,就是我特别了解自己的惰性,一旦我的日子变得循规蹈矩每天都有固定的方式方法,慢慢地就失去这么强的创造力和闯劲儿。我怕自己习惯了一种生活模式,换了环境就不适应了。

不过是想趁着年轻,趁着还没定型,多去看看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想让自己更强大点,强大到能在任何一个环境都能活得下来。

至于舒适区,等我老了,拼不动了再回去过吧。

我其实不赞同年轻人刚毕业就走进写字楼的一个办公室参与写字楼政治,我希望他们能多出去看看,哪怕这个业务很累很忙需要颠沛流离居无定所,也最好不要在刚毕业就用青春年华在办公室建造起了一个舒适区,然后让这个舒适区一点点的残害着本应躁动的青春。

关于走出舒适区,并不是盲目的辞职,相反,你应该有一份保底活下来的工作,除此之外,一定要给自己生活中埋下一些彩蛋:去吃一次没吃过的超辣鸡翅;去表白一个只见过一次的姑娘;去看一本一直想看的书;和闺蜜去一个不是旅游景点的地方;去毫无保留的烂醉一次;去看一场能唤起回忆的演唱会。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到电影《七号房间的礼物》那只被监狱防护网拦住的气球,和那对父亲和女儿渴望自由的眼神。这世界上还有这么多人奋力去追求着自由,而我们已经有了这么自由的躯体,为何不去努力拆掉思维里的墙,自由地飞出去看看这世界的模样。

所以,别让舒适区毁掉青春,相反,应该趁着青春,去围墙的外面看看,你要相信,固步自封的人,舒适区会越来越小,终有一天,会发现世界早无安脚之处。真正的强者,他们在年轻的时候,经历了沧桑,化解了迷茫,学会了坚强,懂得了疗伤,他们在哪里都能活,哪里都是舒适区,哪里都是自己的天堂。

愿年轻的我们,都是后者,能不顾一切的闯荡。

励志日志哲理文章:用力地生活,只是因为拥有想要守护的人

文/林夏萨摩

20xx年,公司接了一个500强品牌的全国路演,那段时间项目很密集,人手不够用,我被临时调去项目组支援,负责盯路演活动的现场。

那一站是在上海港汇广场。

晚上6点多,活动快要结束的时候,督导阿和跑过来,说:“姐,今天我能不能先撤啊?”

我说:“再等一个多小时就撤场了,怎么,你晚上还有安排?”

阿和说:“我晚上还有一个家教,在松江大学城那边,有点远,想早点过去。”

用力地生活,只是因为拥有想要守护的人

我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个男生,说:“我记得你今年读大三对吧,现在就这么努力赚钱?星巴克有一份服务员的兼职,我们这里一份路演督导的兼职,晚上还做家教,你忙得过来吗?这样子不是很影响学习?”

听我这样说,他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咧开嘴笑了下,说:“姐,你看见站在那边发传单的那个女生了吗?她长得好看吧?”

我有点不明所以,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一个很清秀的女孩子,扎了一个干净利落的马尾。

“你喜欢她?”

“嗯,她是我的女朋友。我们明年就大学毕业了,我们两个都不是上海本地的,但我们都想为了彼此留在这座城市。我现在趁着读书时间没那么紧,想多打几份工,多存一点钱,等到明年毕业了,我们就可以租一套环境好一点的房子,主要是干净、整洁,她有点洁癖的,我不想她跟我一起住那种脏乱差的廉租房,我舍不得。”

当时我特别想配合剧情,用周董的语气说一句,哎哟,小伙子不错哦,可是太矫情了,到嘴边的话立刻改成了:“你去吧,这边我来搞定,反正待会儿工人会过来。”

见我对他提前离场没意见,他连忙说了好几个谢谢,立刻跑去后台拿他的书包了,走之前还远远飘过来一句:“姐,拜拜,对了,我的学习很好哦,每年都拿奖学金的。”

看着他得意的样子和飞奔而逝的颀长身影,我忽然心情大好。

爱情果然是有魔力的,那种想要拼命努力守护一个人、守护一份感情的心情,能够让一个20岁的毛头小子快速地成长起来,脑子里甚至已经开始规划他们以后的生活了。

很多人都说大学里的“恋爱”对象,往往是“练爱”对象,因为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因为彼此都不够成熟,很难走到最后。往往大部分人,大学里爱情故事的结局都是,在毕业那天说分手。

但我觉得不是这样的,分开有分开的理由,现实有现实的干扰,但最重要的原因应该是彼此不够坚定吧,没有那种即使拼尽全力也要守护好这一份感情的决心,没有用力地守护好眼前的这个人。

有一个周五,我调休,于是去八佰伴那边找月月玩。

因为到得比较早,我直接去公司那幢楼里等她了。等她下来,我挎着她的胳膊,一起往外面走。出大门的时候,被一个脚步很匆忙的人撞了一下,转过身一看,是个送外卖的。

他手里的外卖溅出来几股油花,不偏不倚地洒在我的白色衬衫上,我看着那油乎乎的一片,心情一点也不美丽,眉毛皱起来,好像随时要发脾气。

见我的脸色不太好看,他变得局促起来,呆站在那边一个劲地说“对不起,对不起”并解释道:“这份外卖人家等了很久了,送晚了,跑得比较急,没想到撞到你了,真是对不起!”

看他那个内疚又不安的样子,我实在没办法发脾气,说了一句:“没事了,你走吧,下次当心一点。万一被撞的人硬要跟你计较怎么办?”

他这才松了一口气,又连说了两声“谢谢”,走了。

那人走了以后,月月摇了一下我的胳膊,调侃道:“我还以为你要发脾气了呢。毕竟那件白衬衫你买了以后第一次穿。”

我瞪了她一眼,说:“我有这么凶吗?本来今天只是找你一起逛逛,没打算买衣服的,现在好了,不得不买了。”

月月笑着说:“得了吧,你就是想买衣服了。你哪次逛街不败家的。不过,刚才你要是真的发脾气了,我也会拦着你的。”

“什么意思?”

她说,她知道那个人,或者说这栋楼里面的大部分人都知道那个人。

“他在这附近打两份工,一边送快递,一边送外卖,每天都是,风雨无阻。而且你没发现,他右脚不是很方便?听说,他有两个儿子,都在读大学,老婆身体又不好,所以家里经济压力特别大。之前有几次送外卖送得慢了,有人投诉他,他还被扣了不少钱。后来,大家渐渐地听说了他家里的情况,包容了许多。”

“难怪。是挺不容易的。”

其实,当我注意到他那张饱经岁月风霜的脸、黝黑的皮肤和粗糙皲裂的手指后,就根本没办法跟他计较了。皱眉头只是在想衬衫上的油污要怎么洗才能洁净如新。

一个人在上海生活,每次路过人潮汹涌的地方,尤其是在人民广场和南京东路那样的路段,伴随着繁华席卷而来的是让人窒息的压抑。

走在人群中,总是会产生一种随时被淹没的恐慌感。过马路的时候,常常会发呆,停下来的时候,总是情不自禁地看着天空,想要努力看破些什么。晚上一个人在空荡荡的办公室里加班,心里弥漫的总是无尽的落寞和惆怅。

但是,每一次,只要一想起这座城市里,有那么多人都在用力地生活,有那么多人那么拼命地工作、赚钱,只是为了守护好他们想要守护的东西,守护好他们想要守护的人,心里有一个地方就会被温热填满,变得柔软而勇敢。

想起另外一个朋友贞贞,1987年出生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异了,爸爸要了弟弟,她跟妈妈一起生活,后来爸爸再婚了,妈妈却一直单着。

每年年底的家庭聚会,对她而言,都是一场不可避免的、硝烟弥漫的战争。

等你到了一定的年纪就会发现,“中国式亲戚”是一种很可怕的存在。

他们有一样与生俱来的本事,叫作“攀比”,明着比,暗着比,一天到晚换着花样比。你家比他们穷,他们笑话你;你家比他们有钱,他们嫉妒你。当然,他们最擅长的是把各自的孩子拿来比较,读书的时候比学校、比成绩,工作了比单位、比职位、比薪水。几年之后,又开始比谁的对象条件好、比谁家的孩子早结婚、比谁家早点抱孙子……

经年累月,无休无止。

她有三个表妹,去年年底,是她最小的一个表妹结婚。男方家里据说是开公司的,很有钱,挑了县城里最好的酒店,大摆筵席,广宴宾客。

出于礼貌,她跟妈妈到场都比较早。一帮子亲戚坐在那边,自然是少不了八卦。不出意料,亲戚们聊着聊着,战火就又烧到了她身上。

第一个声音,嘴巴就有点毒:“她二姨,你家贞贞年纪也不小了,老这样单着怎么行?你自己婚姻不顺利就算了,别让你女儿也耽误了。”

另一个声音,赶紧把话接过去:“就是,就是。你看,家里的这几个姑娘,一个比一个嫁得好。几个小的都嫁出去了,接下来就看你家贞贞了,现在就看她能嫁一个什么样的人家了。”

还有一个声音,得意扬扬地说:“女孩子,还是要嫁得好。你看,我家女婿,过年来又给我们老两口送了一堆营养品,还包了个大红包,这孩子真是挺有心的。还说什么过完年带我们去旅游,还要去国外玩……”

她一说完,另外几个人立刻附和起来。

贞贞只觉得兴趣索然,这有什么可炫耀的,你们几家的孩子还不是自己能力不行、没本事赚钱,才安排她们趁早结婚,找了个好人家嫁了。我自己自食其力,日子过得舒服得很,想什么时候结婚就什么时候结婚,你们管得着吗?真有意思!

让她意外的是,坐在一旁一直沉默不语的妈妈,突然开口了:“是啊,你们说的都对。不过我家女儿,长得好看,人又聪明,工作也好,不愁嫁不出去的。今年回来,刚到家就拿出了几万块钱,说是给我过年用的。她这么孝顺,我还舍不得把她太早嫁出去呢。我们家也不需要靠女婿,将来只要她嫁的那个人对她好,条件差不多就行了。”

这话一说完,刚才轮流挑衅的那几个人,脸上都青一阵白一阵的。

看见她们吃瘪的样子,贞贞有一种很解气的感觉。但是,更多的是感动。她知道,这不是照妈妈的性子会说出来的话,她知道她不在家的时候,妈妈没少受这帮人挤对,其实别人怎么样,她妈妈都无所谓,可是,她不会让自己女儿去承受这些。

工作中无数次的委屈、无数次的加班、无数次出差时遇到的令人难堪的处境,一个人走夜路的不安和害怕,一个人过节、宅在家里吃泡面的心酸,难搞的房东,奇葩的室友……

一时之间,这一切都不重要了。

这一切的努力和辛苦,所有的坚持和斗争,都变得有意义起来。不管别人怎么说,怎么看,她都能勇往直前,挺起胸膛用力地生活,因为她要守护好自己的妈妈。她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她过上更好的生活。她要证明给那个人看,即使没有他的存在,她跟妈妈也能过得很好、很好。

再等几年,等她存够了钱,会在自己工作的城市里买一套房子,把妈妈接过去,这样,妈妈就再也不需要忍受周遭讨厌的一切了。

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的生活是不用受委屈的,没有任何一个人的生活是不用经历烦恼和痛苦的,我们都一样。而我们每一个人,之所以那么努力地工作,那么用力地生活,不过是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想要守护的人,可能是恋人,可能是家人。

等下一次,你被工作和生活折腾的时候,痛苦疲倦得想要放弃的时候,不妨告诉自己:不,我不能放弃,不能投降,因为,我还有想要守护的人。

如果我们能够时不时地找一些励志日志哲理文章来看看,肯定能学到很多,那么励志日志哲理文章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励志日志哲理文章:如何使自己从心灵逆境中胜出

曾听一位智者讲过一则寓言故事:很久以前,上帝看海水太冷清,决定造鱼来增添活力。同时,为了解决鱼自身的平衡和海水的压力问题,他给每条鱼的身体里安上一个鳔。但是调皮的鲨鱼一下子游走不知去向了,它没有安上鳔。上帝有些惋惜:让可怜的家伙自生自灭吧!

若干年后,上帝想查看鱼儿的生存状况,便召集所有的鱼类前来。上帝问:“你们谁是当初的鲨鱼?”这时,一条大鱼游了过来,说:“我就是鲨鱼!”上帝很吃惊,问:“你没有鳔,为何能活下来,还这么凶猛强大?”鲨鱼说:“因为没有鳔,所以必须不停地游动来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减轻压力,正因为我别无选择,在最艰苦的环境中求生,因此磨练得最为强大!”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感悟是:面对困难,最终成功还是失败,很多时候并不取决于困难的大小,而是取决于我们面对困难时的态度。人生不会一路坦途走到底,在坎坷逆境中,首先可能被击垮的不是人的身体,而是人的意志。

在埃塞俄比亚阿鲁西高原上的一个小村里,有一个小男孩每天腋下夹着课本,赤脚跑步上学和回家。他家离学校足足有10公里远的路程。贫穷的家境使他不可能有坐车上学的奢望。于是,为了上课不迟到,他只能选择跑步上学。每天他都一路奔跑,与他相伴的除了清晨凉凉的朝露和高原绚丽的晚霞,还有耳旁呼啸而过的风声。

如今,这个曾经夹着课本跑步上学的小男孩在世界长跑比赛中,先后15次打破世界纪录,成为当今世界上最优秀的长跑运动员。他,就是海尔格布雷西拉西耶。由于当年经常夹着书本跑步,以至他在后来的比赛时,一只胳膊总要比另一只抬得要稍高一些,而且更贴近于身体——依然保留着少时夹着课本跑步的姿势。

如果不是贫困和苦难,也成就不了今天的世界田径骄子。每当海尔格布雷西拉西耶回顾少年时的情景,他总是无限感慨:“我要感谢贫困与苦难。其他孩子的父母有车,可以接送他们去学校、电影院或朋友家。而我因为贫困,跑步上学是我别无选择的,但却为之感到快乐和幸福。”

可见,苦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认识到苦难本身蕴含着无尽的契机。如果你认为它是一道减法题,那么它的答案你已经知道,它将减去你所有的一切,包括生命;如果你认为它是一道加法,那么演算的结果,可能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数目。

一场从天而降的车祸,使他失去了一只眼睛、一条腿和赖以生存的工作。命运之神将49岁的他残酷地逼到人生的悬崖边。他面对飞来横祸,没有悲观绝望、怨天尤人,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振奋精神与命运进行顽强的斗争。

失去工作的他最迫切的是找一份新的职业来谋生,来养活自己,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选择了写作。可此前他从来没有写过任何文学类的东西,甚至没有读过任何文学方面的书籍。

在最初的几年里,他所有辛勤的劳作与激情的投入换来的是700多封退稿信。他没有灰心气馁,而是以更高的热情与加倍的努力继续笔耕不缀。苍天不负有心人,在艰辛的付出后,他终于迎来成功的硕果:他不仅先后出版了20多部作品,还在数十次文学大赛中获得大奖,成为举世闻名的作家。

正当他的文学事业如日中天,达到顶峰时,他却作出又一惊人之举:徒步周游世界,那年他刚好60岁。带着重新安装的假肢和对理想的追求,他踏上了艰苦跋涉的征程。短短几年时间里,他的足迹遍及整个美洲大陆和欧洲大陆,1920xx年,已年近古稀的他拖着一条假腿,竟然奇迹般地登上了终年冰雪覆盖的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

他就是美国著名的作家、旅游家、探险家海曼斯。命运在向海曼斯关闭一扇窗的同时,又为他打开了另一扇窗。世上的任何事都是多面的,我们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个侧面,这个侧面让人痛苦,但痛苦却往往可以转化。有一个成语叫做“蚌病成珠”,这是对生活最贴切的比喻。蚌因身体上嵌入砂子,伤口的刺激使它不断分泌物质来疗伤,到了伤口复合,旧伤处就出现一颗晶莹的珍珠。哪粒珍珠不是痛苦孕育而成?任何不幸、失败与损失,都有可能成为我们有利的因素。

生活也真的很公平,它可以将一个人的志气磨尽,也能让一个人出类拔萃,就看你是怎样一个人。不只是海尔格布雷西拉西耶和海曼斯,很多成功的故事里都有这样“没有鳔”的经历,他们不但没有因为失去了“鳔”而从此一蹶不振,反而因这些“失去”使他们的收获更多!

每个人都会有遇到挫折的时候,不妨让我们向“没有鳔”的鲨鱼学学——当你在逆境别无选择时,不要失去你原来拥有的自信,不要逃避、屈服、自怨自弃地把自己引入歧途,选择勇敢、坚强、乐观、积极的态度,永不停止地向前“游走”……再大的困难也会因你的勇敢望而却步!战胜了自己的“心灵逆境”,你就是生活的强者!

励志日志哲理文章:舒适区终有一天会毁掉青春

作者:李尚龙

在大城市里,搞废一个人的方式特别简单,给你一个安静狭小的空间,给你一根网线,最好再加一个外卖电话。好了,你开始废了。

以自己为圆心,自己的手为半径,开始画个圆。你会发现所有需要的东西,都在这个圆圈里。

这个圈,叫做舒适圈。

这一个月我一直在全国各地出差,回到北京,见到一个许久没见的朋友,一起去ktv唱歌,他刚刚被公司解雇。我问他,一个月没见,最近忙啥呢。

他说,没忙啥,呆着呢。

我问他,啥叫呆着。

他挠了挠头,说,我也不知道,就觉得时间好快,这一个月啥也没干就过去了。

旁边的朋友在创业,整天焦头烂额,于是问,啥意思,还能有这种状态,一个月不知道做了什么?我要给你点一首歌《时间都去哪了》……

他说,滚。

我说,其实我特别能理解你,你这个月是不是觉得自己过得特别无忧无虑,恨不得连电话都想丢了。

他说,电话还是得要的,不过确实电话每次响起还是有点紧张,总觉得自己安稳的小世界要被打破啦。

我点点头,想起了《肖申克救赎》里的一句话:这些墙挺有意思,一开始你抵触它,然后你习惯它,最后你不得不依赖它,这就是institutionalization(体制化)。

人有一种习惯,就是总喜欢在舒适熟悉的环境呆着,这种“舒适区”一旦被建立,就会变得无比依赖,慢慢地爱上了周围的墙,恋上了这舒适的小屋,从而不愿意飞出去看看,怕看到外面熙熙攘攘的世界。

其实舒适区本身没问题,就像家一样,温暖舒服,每个人都有。但如果家的力量太强而放弃了去外面看看的梦想,是挺可惜的。我们都有过想出去看看然后被爸妈叫停的时刻,但大多数坚持出远门的孩子,也没有忘记过回家的路,回家后,不过眼界开了,知道世界变大了,明白自己渺小了而已,最重要的是,他们开始着手下一次旅行的计划了。

看,他们的舒适区,就这么变大了。

我想起另一个朋友,毕业去了一家国企上班,每天朝九晚四,日子像上了发条一样,有规律无意义,只有周末,才像被赋予了灵魂一样,穿着打扮逛街约会去了。

我跟她聊过舒适区,她告诉我,我这才不是舒适区,我可是每天都要按时工作的,而且我从来不迟到不早退,很规律很努力的。

我说,那工作一年了,感觉到自己有什么变化吗?

她想了想,说,你别说,好像还真没有。

其实,舒适区分为两种,一种是成天无所事事,另一种更可怕,因为很难意识到,就是无意义有规律的循环。而后者,更是许多人的生活状态:看起来很努力,看起来很累很忙,不过是重复无意义的循环着,这样的生活,过着过着只会觉得舒服,却没有本质的变化。

我曾经见到一个在医院门口收费的哥们,每天摆着一副臭脸,谁也不能多问他一个问题,否则他会大发雷霆。可是他一下班,脸上就露出了笑容。后来,我明白了,只有下班后,他才走出了自己的舒适区,开始了多姿多彩的生活。

所以,只有一个人舒适区被打破,才能见到突破和卓越,从而带来持久的幸福。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没有功劳,也就没有苦劳》,说这个时代的高手不再是默默无闻埋头努力的人,而是那些不可替代有创造力的人,所以,那些总是在舒适区中温水煮青蛙的人,终究会被这个时代淘汰,不过是时间问题。

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墙,甚至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围城,就像每个远行的人,也都记得回家的路。不过,人的区别不过是围城的大小而已。

人应该要有一颗愿意挑战的心,有一个喜欢探索的心态,学着做一些没做过的事,尝试见一些没见过的人,试着在生活中埋一些彩蛋。

我特别怕自己在年轻的日子里,把日子过成发条,只剩下滴答滴答。于是,从开始工作第一天起,就没有坐过班,即使是现在创业,董事会非要求坐班,我也断然拒绝。甚至有一段时间闹得很僵,他们问我为什么这么不愿意全心投入这份工作?

我跟他们说,不去坐班不是不全力投入,相反,很多人每天坐八小时一周坐五天,也就干了十个小时的活,搞得自己也郁闷。而我给我自己安排时间,是主动的,工作十个小时,效率可能是二十个小时的。

后来,我拿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不坐班效率反而更高,我能用大把属于自己的时间做许多事情,跨了几个领域,这些领域能互相协作,而且都做得不错。

其实,我还有个原因不愿意坐班,就是我特别了解自己的惰性,一旦我的日子变得循规蹈矩每天都有固定的方式方法,慢慢地就失去这么强的创造力和闯劲儿。我怕自己习惯了一种生活模式,换了环境就不适应了。

不过是想趁着年轻,趁着还没定型,多去看看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想让自己更强大点,强大到能在任何一个环境都能活得下来。

至于舒适区,等我老了,拼不动了再回去过吧。

我其实不赞同年轻人刚毕业就走进写字楼的一个办公室参与写字楼政治,我希望他们能多出去看看,哪怕这个业务很累很忙需要颠沛流离居无定所,也最好不要在刚毕业就用青春年华在办公室建造起了一个舒适区,然后让这个舒适区一点点的残害着本应躁动的青春。

关于走出舒适区,并不是盲目的辞职,相反,你应该有一份保底活下来的工作,除此之外,一定要给自己生活中埋下一些彩蛋:去吃一次没吃过的超辣鸡翅;去表白一个只见过一次的姑娘;去看一本一直想看的书;和闺蜜去一个不是旅游景点的地方;去毫无保留的烂醉一次;去看一场能唤起回忆的演唱会。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到电影《七号房间的礼物》那只被监狱防护网拦住的气球,和那对父亲和女儿渴望自由的眼神。这世界上还有这么多人奋力去追求着自由,而我们已经有了这么自由的躯体,为何不去努力拆掉思维里的墙,自由地飞出去看看这世界的模样。

所以,别让舒适区毁掉青春,相反,应该趁着青春,去围墙的外面看看,你要相信,固步自封的人,舒适区会越来越小,终有一天,会发现世界早无安脚之处。真正的强者,他们在年轻的时候,经历了沧桑,化解了迷茫,学会了坚强,懂得了疗伤,他们在哪里都能活,哪里都是舒适区,哪里都是自己的天堂。

愿年轻的我们,都是后者,能不顾一切的闯荡。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yanyuguan.com/lizhi/wenzhang/r13g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