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言语馆 >

励志 >励志故事 >

朋友圈正能量小故事

朋友圈正能量小故事

分享几则带有正能量的小故事,大家看了可以分享到朋友圈让更多的人看到哦。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朋友圈正能量小故事,供大家参阅!

朋友圈正能量小故事

朋友圈正能量小故事:餐馆里的哲理课

在南非开普敦伍德斯托克市区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有一家名为“星尘”的剧场餐厅。这家经营地中海菜肴的餐厅在全球知名旅行社区“猫途鹰”网站上,常年被游客评为开普敦地区最受欢迎的餐厅之一。餐厅内,除了整齐排开的餐桌和餐椅外,一个10平方米左右的舞台简单却不失大方,音响、灯光、乐器一应俱全;屋顶上,一台倒挂的钢琴和粘贴在屋顶的五线谱及各类音符为整个餐厅营造出了浓厚的音乐氛围。

用餐时可以欣赏到艺术表演的餐厅不算稀奇。不过,我还是充满了期待:会是什么样的一群艺术家来这里表演呢?

晚上7点,入座后不久,一位漂亮的服务生过来跟我和同桌的朋友寒暄。她自我介绍说叫莎莉萨,确认了我们的点餐后便开始摆放前餐所用的餐具。言谈举止中,一股超乎寻常的自信和灵气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仔细观察,其他服务生大多也在20岁上下,青春靓丽是他们的共同特点,这似乎也成了餐厅里的一道“风景线”。

直到晚上8点,当莎莉萨拿着话筒,走上舞台,用一首欢快的英文歌曲点燃了整个餐厅的热情后,我才明白,一直等待的“艺术家”们原来就是身旁的这群服务生。从前餐到正餐,再到甜点,大约十来名服务生轮番上阵,他们表演了风格迥异的独唱、合唱、乐器演奏和舞蹈等。尽管表演会让前餐、正餐和甜点之间的间隔时间拖长,但饥饿的肚子已经完全被精彩的表演“驯服”,人们没有丝毫怨言。

餐厅经理利夫特尔告诉我,这些服务生几乎都是专业院校的在校生或毕业生。在这里工作,他们首先需要通过表演面试,之后,餐厅会有两周左右的培训,包括熟悉电脑操作系统、菜单等。对于这些普遍具备高学历和表演才艺的优质服务生,餐厅也会充分尊重每一个人的服务风格。比如,一个唱饶舌歌曲的人可能比较外向,能和顾客侃侃而谈;而一个跳芭蕾舞的演员可能比较害羞,不愿多说话……22岁的埃文目前是开普敦大学法律系的研究生,他已经在“星尘”餐厅工作了4年。他出过唱片,拿过本土音乐奖项,目前还有自己的乐队。23岁的马瑟尔也曾是开普敦大学心理系的一名学生,不过他为了追求音乐梦想而休学。前一分钟,他们还在厨房和过道奔波,忙着为客人送餐;下一分钟,他们已经站在聚光灯下,在舞台上绽放着各自的魅力。舞台上,他们是受人崇拜、吸引人眼球的未来之星;舞台下,他们是迎客上菜的服务生。角色快速转换,他们没有任何的不适感,台上与台下的笑容同样令人心怡。

马瑟尔告诉我,在刚进入餐厅时,特别是在7点到8点之间表演还没有开始的时间里,有些第一次来的顾客以为他只是普通的服务生,有时因为等待表演时间较长有些情绪,这使他在自我“身份”的认同上一度出现挣扎。但每次当他上台表演完毕后,这些顾客的态度会有很大的转变。时间一长,这点不适也转变成了他非常享受的地方。靠自己的才艺赢得别人的尊重,这让他倍感自豪。埃文告诉我,每一个人在人生旅途中都会经历高峰和低谷。一个放不下身段的人,是很难成为生活的强者的。在这里工作,他能积累表演的经验,还能在与人的交往中寻找创作的灵感,他很享受。

我离开时,发现餐厅的招牌“星尘”在屋外的墙上格外显眼。“星星”的光芒与“尘土”的黯淡,一个令人瞩目,一个被人无视。这也就像是人在生活中会碰到的两种状态:成功或平淡。但这或许都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要以平常心享受生活。“星尘”之行,不只是一次就餐经历,还是一堂意料之外的哲理课。

朋友圈正能量小故事:见解你到极限了吗

一个中学生,在上数学课时打瞌睡,下课铃响被惊醒,抬头看见黑板上留着两道题目,他以为是当天的作业。回家后,他花了整夜的时间去演算,终于解出了一题。他把答案带到课堂上,老师瞠目结舌,原来那一题本来已认为是无解的,如果这名学生知道的话,恐怕就不会去演算了,不过因为他不知,坚信这道题有答案,结果不但解开了,同时找到一条别样的求解方法。

中学生打破了无解的极限,收获了惊喜。可见,只要心中坚守信念,很多不可能就会变为可能。

在1954年之前,4分钟之内跑完1英里被认为是不可能的。医生、生物学家进行实验,并用结果科学地证明,展示人类的极限,结论是人类不可能在4分钟之内跑完1英里,运动员们也验证了科学家和医生的观点,证明了他们实验的正确,1英里跑了4分零3秒、4分零2秒,但是从没有人能跑进4分钟。从开始对1英里跑步计时以来,科学家、医生、世界顶尖运动员都证明了这个结论。罗格·班尼斯特说:“4分钟跑完1英里完全是有可能的,根本不存在什么人类极限,我可以做给你们看。”说这话的时候,他是牛津大学的医学博士,他也擅长长跑,是顶尖的运动员,但是离4分钟跑完1英里还是有距离的,他的最好成绩是4分12秒,所以自然没有人把他的话当真。但是罗格·班尼斯特坚持刻苦训练,而且有了进步,他突破了4分10秒、4分5秒、4分2秒,接下来就没有再突破,像其他人一样,无法再低于4分2秒了。但他坚持自己的观点,坚持训练,但是一直没有突破。直到1954年5月6日,在他的母校牛津大学,罗格·班尼斯特用了3分59秒跑完了1英里,一下子就轰动了,他登上了全世界新闻的头条:“科学遭到挑战”“医生遭到挑战”“将不可能变为可能”。他跑完的1英里,成了梦想的1英里。6周后,澳大利亚运动员约翰·兰迪跑完1英里用了3分57.9秒。接下来的第二年,有37名运动员都在4分钟之内跑完了1英里。

信念有多长,极限就有多坚忍,只有你始终抱着必胜的信念,就会实现宏大的理想。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攻打长沙失败后,在转移井冈山途中,恶仗一场接着一场,于是,不少人开了小差,甚至连师长余洒度也不辞而别。近6000人的队伍只剩下700多人。前面重兵围堵,后面追兵迫近。情势之严峻可想而知!在此紧要关头,毛泽东在三湾那棵大樟树下豪迈宣言:“愿走的,绝不强留;不愿走的你们会看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用二三十年时间,革命终将取得胜利!”这是何等坚定的革命信念!从1920xx年秋收起义上井冈山,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用时20xx年。如果中途信念稍有动摇,如何有成至此。

比尔·盖茨创造了微软,成为《时代》周刊50名网络精英第一名,被《福布斯》评为20xx年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第十名。这一切的成功,也许都与他要当沙漠上的一棵橡树的信念密不可分。有了信念的鞭策,你会将未知的前路变为已知,满怀信心、充满希望地朝前走。一群学者随一位老教授沿丝绸之路进行民俗考察。可是不久,迷了路,走进了一片杳无人烟的沙漠。干燥和炎热消耗了每个人的体力,食物已经没有了。最可怕的是干渴,在沙漠里没有水,就等于死亡。为了节省水,老教授把大家的水壶集中起来,统一分配。几天后,老教授死了。临死前,他把最后一个水壶给了一位信任的助教,叮嘱他:“不到万不得已,千万别动它。”又是3天过去了,人已渴到生理极限。大家都死死盯着那壶水。可助教呢,死活不肯让大家喝,说还没到最后关头,并不断催促大家:“趁体力还行,再走一程,再走一程……到了前面,一定把水分给大家。”大伙又艰难地朝前跋涉。就在大家要绝望的时候,沙丘后面传来了流水声。这时,助教才把真相告诉大家:“挂在胸前的水壶,灌满了沙子。教授一直瞒着大家,是怕大家绝望。”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信念,支撑着每个人走过创业、创新之路,让人在遇到困难、挫折时不动摇、不放弃。面对前面的人生道路,你到极限了吗?问一问自己的信念吧。

朋友圈正能量小故事:要放眼未来,也要活在当下

【 一 】

周末和Emily去书店,书店的二层好像正在举行一个讲座,我好奇,非要拉着Emily去看看。

说是讲座,倒不如说是一个分享会更加恰当,主题叫作“活在当下,旅行在当下”,分享者是一个25岁左右的女生,讲着她是如何在国内外穷游,还拍了许多漂亮的照片。这个女生的口才很好,她认为年轻人不应该把钱存在银行里,应该多出去走走,看看这个世界。

我不爱旅行,怕折腾,也怕阳光和风沙大的地方,再加上有哮喘的毛病,哪怕真出去也要选一个不冷不热、酒店舒适的地方。在娱乐方面,我能想到好多好玩的事情,但是旅行绝对不是其中一个。

即使是这样懒惰的我,听到这番宣讲还是会考虑——是不是真的应该出去玩玩?我问Emily怎么看,有没有觉得内心的小宇宙被点燃了,恨不得立刻就订机票,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谁知道,Emily冷哼一声:“你就听这人胡说八道吧。”

“人家怎么胡说八道啦?”我的醉意尚未退去,“你快请假,我们下周就出去玩。”

“稿子写好没有?书看完没有?”Emily敲了一下我的脑袋,“年轻人要是都像她这样活在当下,我保证,过不了三年就得后悔。”

“可是,不是每个人都有直面现实的勇气啊。”我耸耸肩,“不是每个人都像你一样,受伤以后第二天就会康复。对于一些人来说,旅行可能是唯一能让自己觉得有成就感的事情。”

“现在开心有什么用?以后租不起房子的时候,就等着哭吧。”

我吃太饱,困得不行,实在争不动,对Emily翻了一个白眼,就去书台处结账了。

【 二 】

和Emily讨论完这个问题以后,我发现豆瓣上一个旅行小组里突然冒出一个帖子。作者出生于1980年前,是一个资深的旅行爱好者,从毕业到现在,已经去过很多地方,也拍了很多漂亮的照片,遇到很多有趣的人。

在32岁生日的那天,她突然发现,在生活中除了几个文件夹的照片,还有一沓明信片之外,几乎没有剩下什么东西。虽然有一些网友在评论里安慰她,但是大部分人都在嘲笑她,说什么“得了便宜还卖乖”“旅行这些宝贵的精神经验,根本不是金钱可以计量的”诸如此类的话。

在很多的讨论中,大家把物质和精神对立起来,甚至认为精神优于物质,而我则更愿意把它们看成是一个整体。好友曾经向我科普过一个知识,就是贫穷更容易导致人变笨,然后逐步进入一个恶性循环,而本来物质条件比较好的人,恰恰由于时间自由,不必日日思考如何生存下去,反而拥有更多时间去学习,获得更多提升个人的机会。

这位后悔当初旅行太多的作者,不知道是不是也陷入了这样的困境中。年轻的时候,住在隔断间里,和朋友喝掉一瓶啤酒就能高兴很久,所以辞职去旅行是一件相当潇洒的事情,也会成为“活在当下”的榜样;只是,年纪大了,身体机能在急速下降,稍微吃点苦就腰酸背疼;除了自己生活之外,也要考虑起怎么照顾父母养老的问题。

实际上,无论是放弃工作去旅行,还是决定要为人类自由而奋斗,这些折腾实际上对自己、对社会都有比较正面的意义。甚至说,你的梦想就是环游世界,当个小清新到处拍拍照,也没什么不可以。

只是,无论如何,都不要太耽误赚钱、念书,这两样都是自由生活的基石。当梦想的机会降临之时,它们得能帮你更好地抓住、实现梦想,否则其他人打算出门度假的时候,你却只能深陷于现实杂务。要从这个困境中解脱出来,唯一的方法是完善自己的技能包。

有技能包,有钱有自由;没有技能包,看遍天下风景也难有好生活。

标签: 朋友圈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yanyuguan.com/lizhi/gushi/oj4go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