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言语馆 >

励志 >励志故事 >

精简名人励志故事例子

精简名人励志故事例子

你是不是也会像小编一样,时不时地就想找一些精简一点的名人励志故事例子来看看呢,那么精简名人励志故事例子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精简名人励志故事例子

精简名人励志故事例子:生活画趣

作者:陈卫卫

漫画家是离不开幽默的,丰子恺的漫画,一向以富有诗意和哲理著称,生活中的丰子恺为作画,也曾遇到很多趣事。

丰子恺总是带着速写本,走到哪里就画到哪里,由此积累了大量的绘画素材。有一次,去农村写生时,他看到田野旁的树林里有几个农妇正在扫落叶,她们各种各样的姿态引起了他的兴致,于是,他立即掏出速写本,躲在一棵大树后面画了起来。正当他画得入神时,竟被其中一位农妇发现了,于是,一群“娘子军”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大兴问罪之师:

“你画我们作什么?”

“准是画了去给洋鬼子的吧?”

其中一位农妇更叫嚷起来:“洋鬼子会捉画中人的灵魂的呀!灵魂被收去,就活不成了!”

“不得了,决不能让他画去!”

那些女人们越说越来气,有一个甚至伸手要抢速写本。面对这种局面,丰子恺纵然百般解释也无济于事。正闹得不可开交之时,幸亏村里的一位老人闻声赶来,问明了原委,替丰子恺解释了半天,她们这才息怒而去。在谢过了那位好心的老人之后,丰子恺急忙从口袋里掏出心爱的速写本查看,幸好八张描绘农妇姿态的画稿都完好无损,这才松了口气。

一天,在火车站的候车室里,丰子恺看到一个小贩拎着一篮花生米走来,他觉得其形象很入画,就一边观察他,一边伸手去口袋里掏速写本。那小贩以为丰子恺盯着他是准备掏钱,连忙走到跟前道:“先生,花生米要买几包?”丰子恺愣了一下,无奈之下只好将错就错地买了两包花生米。

丰子恺喜欢清静,特别不喜欢和当时的政界人物来往,常常说:“富贵于我如浮云。”《良友》杂志的编辑多次到丰子恺家中采访,拍摄他作画的照片后登在刊物上,称他为美术界的名人,并且对他的作品赞誉有加。丰子恺看了之后,对家中的孩子们幽默地说:“其实,我不是明人(名人),而是清人。”然后解释说,明、清是两个朝代的名称,而名和明是谐音,名又是名利一词的首字,他不喜欢做名人,他喜欢做个清静的人。

丰子恺还曾因给家里的自鸣钟改头换面而引出一段趣闻。1936年,他从上海买了台大自鸣钟,挂在缘缘堂的客厅里没几天,就感到钟面上那数字太过枯燥乏味,于是,他把钟从墙上取下来,用油画颜料把钟面涂成了天蓝色,再添上几条碧绿的柳丝,又用黑色硬纸板剪出一对飞燕,粘在时针和分针的尖端。这样一来,时针和分针走动时,就变成一对飞燕在垂柳中互相追逐了,客厅平添了无限的诗情画意。邻居们看到后,作为奇闻一传十、十传百,不久,附近的人几乎全知道了,许多人还特地来到丰子恺家里,一定要见识见识这个稀奇的自鸣钟。人们说:“到底是艺术家,做起事来就是与众不同。”

精简名人励志故事例子:袁雪芬的“两不”

在中国戏曲界,上海越剧院前院长袁雪芬绝对是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她是越剧界顶尖级的旦角,当年在上海唱一天戏的报酬是黄金一两,获得过包括中国唱片总公司“金唱片奖”、全国第二届“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中国戏剧奖终身成就奖”在内的诸多重要奖项。早年的代表作有《香妃哭头》《忠魂鹃血》《山河恋》《王昭君》《西厢记》《绝代艳后》《祥林嫂》等,她饰演的香妃、祥林嫂、崔莺莺等戏剧形象使人久久难忘。

袁雪芬1920xx年出生在浙江省嵊县杜山村一个私塾教师家庭,20xx年2月19日逝世于上海,一生从事越剧艺术的时间长达70多年。她天资聪慧,11岁入四季春越剧科班,14岁开始在杭州演出,1938年到上海,不到20岁就成为上海滩上的名角。袁雪芬不仅基本功特别好,而且敢于创新,1943年11月演出《香妃》时,创造了“尺调腔”。后来,她又用心钻研,使“尺调腔”形成若干板类,有整有散,有快有慢,并发展了各类板腔的反调腔,使越剧唱腔不仅在板式结构方面得到完善,在唱腔曲调上也增强了抒情性和戏剧性。之后在“雪声剧团”(由袁雪芬与另一著名越剧演员范瑞娟一起组建)时期创立了自己的越剧艺术流派——“袁派”。

袁雪芬的唱腔旋律清脆优美,节奏灵活,感情深沉,韵味醇厚,委婉缠绵,声情并茂,深受观众喜爱。名声这样响,打她坏主意的、希望以她的出场来衬脸面的人自然很多,袁雪芬却非常珍惜自己的“羽毛”。她给自己确定了“两不”的生活原则:一是不应酬,二是不唱堂会。旧时代,做演员的一般都是穷人家的孩子,社会地位很低,女演员又大多长得漂亮,时有官僚、商人、流氓地痞纠缠。为了躲开无聊的应酬,袁雪芬选择了吃素。生意人忌讳吃素,认为那样会冲了自己的“财气”,袁雪芬自然落了个清静。袁雪芬也坚决拒绝唱堂会,所谓唱堂会,就是戏班子“上门服务”。1946年,宋美龄来沪想看袁雪芬的戏,派人叫袁雪芬去府上演出。对这位当时的第一夫人的要求,袁雪芬断然拒绝,她说:“我从来不唱堂会,任何人要看我的戏,请到剧场来。”1947年底,袁雪芬参与演出的《山河恋》被勒令停演。当时恰逢上海大亨杜月笙过生日唱堂会,有人向袁雪芬建议说:“你到杜月笙那儿唱一次堂会,然后请杜月笙向当局说一下,事情不就解决了?”“我不去。”袁雪芬斩钉截铁地回答。

袁雪芬坚持“两不”的人生底线,当然是想守住自我的高洁。不应酬,是要守住身子的清白,常在河边走,难免会湿鞋,最好的办法是尽可能不到欲望的河边去;不唱堂会,是要守住艺术的尊严,唱堂会,人家出了钱,想听啥你就得唱啥,艺人没有自主权,不利于艺术的提高。袁雪芬深知:一个戏曲艺人的灿烂和辉煌,是靠好噪子、高超的技巧以及求新求变的精神支撑的。前两者奠定了艺术的基石,后者可以保持艺术的新鲜。

精简名人励志故事例子:站着做人,蹲着做事

20xx年,26岁的招远小伙儿李朝杰下岗了,下岗后不甘寂寞的他,筹措资金和别人合作做生意,但是商海茫茫,扑朔迷离,东拼西凑的本钱刚出手便被人骗得精光。

李朝杰仿佛一夜之间苍老许多,下班后他不愿回家,感觉自己没脸面对自己的老婆孩子。可生活还得继续,无奈之下,他只能四处举债。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一名擦鞋匠,这个擦鞋匠也是年轻人,整日乐呵呵的,完全没有自卑感,李朝杰被这个小伙子积极的人生态度感染了。“不瞒你说,这个行当投资少、风险小、利润高,一个月怎么也能挣个两三千元。”看来鞋匠对这份职业颇为满意。

我真的要做擦鞋匠吗?李朝杰不停地反问自己:我的面子往哪里搁?亲戚朋友会不会笑话我呢?他对给人擦鞋还是心有顾忌。

当晚,他和朋友去饭店吃饭,一件小事改变了他的想法。

服务员不小心把酒洒在李朝杰的裤子和鞋上,李朝杰有点恼火,心想这段时间够背的了,吃个饭也能“中标”,他刚想对服务员发火,没想到饭店老板见状马上走过来,掏出纸巾蹲下给他擦皮鞋。

顿时,李朝杰的怒火一下子被打压下去了。那顿饭他吃得很安静,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突然他领悟到:站着的人不一定伟大,蹲着的人也不一定渺小,站着做人,蹲着做事,才是真正的强者。

第二天,李朝杰就毅然加入了擦鞋行当。在经营方式上,他打破了传统模式,将鞋摊搬进了室内,赋予“吧”的休闲与快乐,室内有图书和花草,让顾客在等待擦鞋的时候也能感受到家的温馨。

他的顾客络绎不绝,可就在他踌躇满志的时候,发展的瓶颈出现了,他对皮革的了解近乎无知。不同的皮子,特性不同,保养方式也不同,如果选错方式,对一双鞋的损害是很大的。

怎么办?李朝杰不满现状,通过朋友引见,一有时间就去制革厂、制鞋厂向工程师学习。为了保证美鞋效果,每一次使用新保养产品,他都要先拿自己的皮鞋做试验,几年下来,被他“擦”坏的皮鞋就达300多双。

机会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头脑。李朝杰终于总结出属于自己的经营方式和独有的修鞋、皮革翻新美容技术和皮革化工产品。20xx年3月,他前期投入的3万元资金全部收回,还净赚2万多元。

看着美鞋店发展势头良好,他果断地做出了扩大经营的决定,连续创办分店。20xx年8月,他从国家商标总局申请注册了“鞋管家”商标,并向国家互联网信息中心申请备案了“鞋管家”官方网站。

目前,“鞋管家”已在全国60多个城市拥有600多家加盟合作店。在他的带动下,在全国至少有1500多残障人士、贫困家庭和大学毕业生成了他的员工。尽管如此,这位拥有600家全国连锁合作店的“美鞋王”,没有豪华舒适的办公室,还一如既往地当一名“蹲着的鞋匠”。

站着做人,蹲着做事,这样的人生可佩可敬。

标签: 励志 名人 例子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yanyuguan.com/lizhi/gushi/nql5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