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言语馆 >

励志 >励志故事 >

名人成长励志哲理故事

名人成长励志哲理故事

有很多关于名人成长的经典励志哲理故事都是非常值得一看的,那么名人成长励志哲理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名人成长励志哲理故事

名人成长励志哲理故事:2元钱的飞奔

去年年底,香港,有一个人在酒店与大海一同失眠了。他站在窗前,让来自维多利亚海湾的海风平息他内心的汹涌澎湃。第二天,他创办了20xx年的谭木匠公司,就要在香港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了。从窗前转身回来,他坐下,打开一个普通的木盒子,在灯下静静凝视着。

这个人,就是来自三峡的谭传华,他凭着一把小梳子,成为享誉中国的梳子大王。

那天晚上,他独自凝视的盒子里面,到底装着什么东西呢?盒子里面,是张2元人民币。其实,已经有10多年了,谭传华一直默默坚持着这样一个在外人看起来奇怪的举动,那就是常常到公司陈列室,打开这个盒子,一个人独自凝视着这张2元钞票。

这张2元的钞票,诉说着一个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成长故事。

1993年春天,流浪了大半个中国的谭传华回到家乡,创办了一家自己的企业——用深山木材生产梳子。4月的街头,春意荡漾,谭传华怀着兴奋的心情和公司员工把生产出的第一批木梳投放到市场上去公开吆喝叫卖。可是,一天下来,谭传华和员工们嗓子喊哑了,腰站得酸痛了,眼睛望穿了,却只卖出了一把最小的梳子,成交价格是2元钱。那是由一个背着背篓的乡下妇女买下的,她怯生生地问:“你们生产的这个梳子,好用吗?”谭传华使劲点头说:“大姐,你放心用,绝对好用。”然后,他感激地望着这位乡下女子离开的背影。

那天从街上回来,谭传华和整个公司的人,都有一种想哭的感觉。他默默收起那张2元钱的钞票,把它藏在一个黄杨木的盒子里。随后,谭传华召集员工们开了一个会,他大声对跟随自己创业的员工们说:“兄弟姐妹们,别怕,跟着我谭传华干下去,我们就从2元钱开始起步吧,毕竟,我们实现了零的突破,从2元开始,到200万、20xx万……”

励精图治,好木沉香。当年7月,谭传华公司生产的梳子,在一个新产品博览会上赢来了9600元的销售收入,到年底,这个数字迅速蹿到了65万元。到20xx年,公司的销售收入实现了2个亿。谭传华在中国各地的专卖店遍地开花,达到了800多家。他还把专卖店开到了香港和新加坡。

有人问谭传华,到底是什么精神动力,支撑着他把一家作坊式的小企业做到了今天这么大。谭传华淡然一笑说,是那木盒子里的2元钱。他说,当他的事业陷入绝境或者干得风生水起时,他都要打开那个盒子,默默看一看那张2元的钞票。

就是这张2元的钞票,曾经让谭传华作出一个惊人的举动。1995年6月,公司生产的一把梳子被顾客投诉,因为质量出现了一点小问题。谭传华查看后,迅速收回发放到销售商手里和存放在车间里的15万把梳子。在公司大门前的坝子里,他来到堆放成小山的15万把梳子前,亲自点火,将之全部付之一炬。熊熊火光中,公司员工们泪光盈盈,那可是他们的心血啊。等全部梳子燃烧成灰烬后,谭传华才掏出那个木盒子。拿出那张2元钞票动情地对员工们说:“你们还记得吗,这是我们卖出第一把梳子的2元钱!今天,我们烧掉这15万把梳子,因为它们是次品,是不合格的产品,我们要的,是像你们每个人一样,是我们企业的精品!”

谭传华说,当他的事业达到一个顶峰时,各种荣誉也铺天盖地蜂拥而来,但总有一个天籁之声在内心响起,时时提醒他,请随时做好准备,从2元钱开始起步。

2元钱的盒子,成了谭传华终身感恩的“月光宝盒”。2元钱的飞奔,就是谭传华,一个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成长之路;2元钱的飞奔,让一个企业扎根最初的泥土,成长为参天大树。

名人成长励志哲理故事:一块补丁的力量

又是一年秋风起。

老树的叶子,随着萧瑟秋风,像是断了翅的蝴蝶,坠落了一地。老卡洛斯深深吸了一口气:“又得去借钱过日子了。”他转头看了看在树下玩耍的儿子卡洛斯·特维斯,眉头锁得更紧了。

20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阿根廷遭遇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老卡洛斯家的生活便是在这场经济风暴中变得窘困不堪的。打零工的老卡洛斯因为经常找不到工作,家里总是没有食物。无奈之下,他只得到处去求人,到处去借钱,以此来养活他的老婆,还有他6岁的儿子卡洛斯·特维斯。

在小卡洛斯·特维斯幼小的心灵里,记得最多的便是“卑微”这两个字。他清楚地记得,父亲借钱时的情形,母亲哭泣的眼睛。他发誓,将来一定要出人头地,回报自己的父母。

但,现实的残酷,不是靠他心里的誓愿便能改变的。12岁的时候,他身上的衣着还是一如幼时——破旧不堪,污秽无比。因为衣服上打的补丁实在太多,人们给他起了个绰号——“补丁小子”。在人们的嘲笑声中,卡洛斯·特维斯每天的生活都在闷闷不乐中度过。

那天,卡洛斯·特维斯看到操场上有人在踢足球,内心不禁被打动,他冲上球场便将球抢到了面前,表示要和他们一起玩足球。可是,没过多长时间,热爱足球的卡洛斯·特维斯就无心踢球了。

卡洛斯·特维斯出生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南郊的圣意西德罗区,被人习惯称为“FuerteApache”。这个名称来自美式英语,用来表示那里是黑人族居、社会治安极乱的地方。在卡洛斯·特维斯踢球的过程中,伙伴们以这个理由来侮辱他,以他身上脏乱的衣服来嘲笑他。甚至,就连看台上的小观众也大声喊他“补丁小子”。

伤心的卡洛斯·特维斯回到家里,父母的安慰也没能止住他眼里簌簌而落的泪水。他伏在母亲的怀中说:“我再也不和他们一起玩球了。”

从此,屋后的一块平地上,多了一个落寞的身影——那是卡洛斯·特维斯一个人在继续着他的足球梦想。但卡洛斯·特维斯不知道,他一个人的足球梦想只是在空洞地继续着,球技却永远无法有所长进。

那是一个黄昏的午后,卡洛斯·特维斯的“球场”上来了一个老人,他叫卡尔特。卡尔特问卡洛斯·特维斯为什么一个人练球。本来,卡洛斯·特维斯不想回答,因为他不想将自己的心事吐露出来。可是,多日的委屈让他实在憋不住了,在泪水中,他将满腹的委屈都倒了出来。

卡尔特老人怜爱地摸了摸卡洛斯·特维斯的头,问他:“你的出生地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圣意西德罗,你现在有办法改变吗?”卡洛斯·特维斯想了想,摇了摇头。

“那你现在身上的衣服,你觉得能改变吗?”卡尔特看着他身上的褴褛衣衫,继续问。

卡洛斯·特维斯想到自己贫寒的家境,又摇了摇头。

“既然无法改变,那为什么不去面对现实?”卡尔特一脸慈爱,“其实,你身上也有新的东西。”

“新的东西?”卡洛斯·特维斯感到好笑,自己的身上居然还会有新的东西?

卡尔特的手指指向卡洛斯·特维斯身上的一块补丁,说:“这不是一块新的补丁吗?”

卡洛斯·特维斯瞧了瞧,确实没错,这是母亲昨天晚上刚打的补丁。可是,这补丁能算得上是新的东西吗?

卡尔特看着他狐疑的脸蛋,说:“最起码,你身上每天都有块新的补丁出现。再小,也是新的东西。再小,也代表着希望。你的衣服,补丁越多,希望就越多。孩子,记着,你的衣服就是你的生活,你的未来……”卡尔特顿了顿,拉着卡洛斯·特维斯的手继续讲,“补丁越多,希望越多。”

年少的卡洛斯·特维斯的心灵被震动了。他没想到,自己身上的补丁在别人的眼中,居然也是希望的所在。“最起码,这块补丁是新的。”卡尔特的话,久久回荡在他的耳边。

翌日早上,他便重返了真正的球场,在伙伴们的嘲笑声中,继续着他的足球之旅。时日一久,人们看到了一个一心练球而两耳不闻别人冷言热语的少年,在用汗水浇灌自己的梦想,便再也不去嘲笑他了。

他的球技,在一日复一日的练习下,在“最起码,这块补丁是新的”的激励下,与日渐长。

20xx年,卡洛斯·特维斯首次代表青年队参赛,勇夺“头号种子”的美名。在20xx年南美解放杯足球大赛中,他以出色的球技赢得了全场关注的目光和热烈的掌声;20xx年雅典奥运会,他犹如神助,以精湛的球技帮助阿根廷队赢得了金牌。在巴西科林西安,身为队长的他率队夺取了20xx年的联赛冠军,53场进31球的效率令人咋舌。在此期间,他先后赢得了“欧洲足球先生”和“美洲足球先生”的称号,在各国国家队射手榜上,他名列第二。他以撞不倒的平衡能力、出众的爆发力、灵活的变线和超人的球感,令对手闻风色变,胆战心惊。

因为他那矮壮的身材,却有着出色的速度和平衡性,令人惊叹的突破能力,人们给了他一个永久性的桂冠——马拉多纳重生。

卡洛斯·特维斯,这个被誉为“赛场雄狮”和“重生的马拉多纳”的足球超级明星,在成功的背后,光环的下面,他永远记得那句话——最起码,今天身上还有块新的补丁!因为,那是逆境中能迎风飞翔的箴言,是黑暗里能刺破天宇的光亮,是阴霾里能拨云见日的最强风。

名人成长励志哲理故事:张之洞

李鸿章和张之洞都是晚清名臣,但两人关系并不是很融洽,原因大概是李鸿章为人老成稳重,资格又老,而张之洞为清流派领袖,经常发些不着边际的议论,由此两人政见常有抵牾之处。

庚子年间(1920xx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城后,年迈的李鸿章奉命谈判和约,抱病与侵略者周旋。由于洋人们要求的和约条件极为苛刻,张之洞也经常在地方上发些言论,无外乎多争权利,不可随意让步云云。李鸿章看了张之洞的来电后对人说:“香涛做官数十年,犹是书生之见也。”张之洞,字香涛,这句话是讽刺张之洞不识时务,只知道在后方发些无用之议论。

后来这句话传到张之洞的耳里,张之洞大怒,反唇相讥道:“少荃议和两三次,乃以前辈自居乎?”这句话和前一句,正好是无缝之联,一时引为笑谈。张之洞的话,意在讽刺李鸿章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等数次谈判中的失败。这事在《南亭笔记》与《同光风云录》中都有记载,两人用语入木三分,很是传神。

张之洞好开玩笑,有一次还把玩笑开到了和尚的头上。据《绮情楼杂记》记载,张之洞署理两江总督的时候,当时幕府中有很多名士,如梁鼎芬、易顺鼎、缪小山等人,这些人跟随张之洞,也都在南京定居。

一日,张之洞忽发雅兴,想去镇江焦山一游,梁鼎芬、易顺鼎等人也趁着这个机会一同公款出游。当他们乘坐轮船抵达镇江时,天色已晚。张之洞觉得有点累了,便令暂停在焦山下休息,明日上山。

这些人当中,唯有梁鼎芬是故地重游,因为他当年奏参李鸿章被革职后,曾在此地海西庵读书,所以缪小山、易顺鼎等人就怂恿梁鼎芬先带他们到海西庵看奇石,梁鼎芬也欣然答应了。

不料到了海西庵后,却发现方丈已经换了人。不过,小沙弥还认得梁大人,于是还是按老规矩给梁鼎芬等用盖碗泡茶敬献。新方丈不认识梁鼎芬,不知道他们是贵客,便瞪了小沙弥一眼,让他用普通粗茶待客,弄得梁鼎芬等人很没面子,怏怏而归。

这些人回去后,张之洞见他们一个个面露不悦之色,问明缘故后,笑道:“这些和尚也真势利,明日你们再随我去吧。”

第二日,张之洞带着众人登山,来到了海西庵。方丈听说两江总督来了,慌忙带着和尚们到庵外跪迎。众人进去后,方丈端着盖碗茶出来,站在旁边侍立。张之洞问方丈:“你们庵中待客,有几等茶啊?”方丈说:“两等,盖碗茶敬贵人,其他的就是粗茶了。”张之洞指着梁鼎芬等人说:“这些人也是贵人吗?”方丈说:“随中堂来,当然是贵人。”张之洞笑道:“那也是今天才‘贵’的吧?你昨天好像是用粗茶接待的?”方丈听了这话,面红耳赤,叩头不已。

不过话说回来,中国的和尚,自认为是出家人,但大部分是半路出家,这些人既不读诗书,也不研究佛家经典,因而十僧九俗,和寻常老百姓的势利几无差别,不过各有千秋罢了。

《清代名人轶事》里记载了张之洞的一件趣事。说是光绪某年,张之洞去北京办事,忙完公务后,他去琉璃厂闲逛,看见一古董店,装潢雅致,颇为可观,于是信步走了进去。进去后,张之洞发现庭中有一巨瓮,形制奇诡,古色斑斓,用旁边的玻璃大镜屏一照,光怪陆离,绚烂夺目。

张之洞对这瓮很感兴趣,便低头仔细察看,他发现瓮的四周都是篆籀文,大概是年代久远的缘故,文字模糊难辨,有如蚯蚓乱爬。张之洞以为这是古物,很是喜爱,便问老板这瓮多少钱。老板说,这是原来某个大官家的故物,只是放在这里作为摆设,并不出售。

张之洞怅然而归。过了几天,他又带着几个也喜欢古玩的幕僚再去观看,这些人也说这应该是古物,张之洞听了更想把这瓮买下。老板见他心诚,便答应去瓮的主人家商量一下,看人家愿不愿意出售。

没过几天,老板和瓮主家的管事过来,说这瓮值三千两银子。张之洞听后面有难色,问他们家的主人是谁,是否可以商量一下,但人家不肯告诉他。经过讨价还价后,最后以两千两银子成交。张之洞随后便高高兴兴地把这瓮运到湖北,命人将瓮上的古文字拓印数百张,分赠给自己的幕僚研究。张之洞还把瓮放在庭中,往里注水并养了好几尾金鱼,供平时观赏。有一晚下大雨,张之洞起来后去看金鱼,发现瓮上的篆籀文居然斑驳脱落,几乎化为乌有。张之洞大惊,一摸这瓮,发现外面竟然是厚纸薄蜡包裹而成,经水一泡,岂不发胀剥落?张之洞大呼上当。

张之洞对公事极为认真。碰到要写重要的奏章的时候,往往都是自己动手,有时候为了赶稿,甚至闭门谢客,终夜不睡,数易其稿。有时候,公文或者书信发出去几百里了,还派人去追回来修改。《清稗类钞》里说,张之洞做两广总督的时候,幕僚杨某给他做抚院的文案,工作颇为辛苦。有一次,张之洞处理完公事后回到署中,发现公文稿中错了一字,便让人拿回去让杨某改正。不巧这时杨某已经走了,他的同事便给他代改了一下,让人送回去。张之洞见后,发现字迹不对,便问怎么回事,办事的人说是某某代杨某改的。张之洞很不高兴,让人把杨某与代改的人一起叫来。

两人到后,张之洞斥责道:“稿有误字而不知,荒唐;令改而他出,尤其荒唐。”随后,张之洞又骂代改的人说:“你胆敢代人改字,更是糊涂,赶紧把字给涂了。”说完,张之洞又掉头对杨某说:“这个字是你写错的,必须要由你来改不可。”这两人没办法,只好一个人涂了,另一个人再改了,这才被放出来。

张之洞虽然受的是传统教育,但人还算聪明,对于西学的东西,看一遍就能看出点门道,不像某些官员不懂装懂。有一次,张之洞去洋务局视察,某总办官员对洋务一窍不通,陪同的时候,张之洞问他铸一门大炮需要用铁多少磅,某官员故作自信地说:“回大人,大炮用铁五六十磅,小炮用铁二三十磅就够了。”张之洞大笑道:“这点铁,疑够造一个锅子、一个汤罐罢了!”该官员大窘,第二天便被撤了职。

张之洞对待属下认真苛刻,但在生活上却不拘小节。《石遗室文集》里说张之洞喜欢晚上办公,经常在半夜把人叫进去,弄到两三点钟才睡觉。张之洞一般也睡不了多久,往往清早又爬起来批阅文书,或者接见客人,中午吃饭后又睡觉,睡到晚上十一二点,又起来办事。跟着他的幕僚,都得适应他这种把一天分成两天过的生活和工作习惯。

《南亭笔记》里也说,张之洞有时候一天都不吃饭,一晚都不睡觉,但依旧神采奕奕,也是奇人。有时候张之洞在签押房里办公或看书,累了就和衣睡觉,有时候眼睛还半睁半闭的,弄得那些亲随一个个屏息环立,又不敢贸然离开,只好轮流休息。

有一次,张之洞到学堂去视察,他外面穿着马褂长袍,里面却忘了穿衬衣裤。到了学堂后,张之洞站在滴水檐下给学生们训话,正滔滔不绝之时,突然一阵大风起,将张之洞的长袍吹开,露出里面的银红绉裤,还有蓝缎绣花裤带及香囊等物,张之洞急掩不及,被大伙看见,哄笑不已——这算是张之洞的走光事件吧。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yanyuguan.com/lizhi/gushi/lvxj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