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言语馆 >

散文精选 >写景散文精选 >

翠柏红墙武侯祠

翠柏红墙武侯祠

珍着在成都半天的时间,我们一行从成都喜玛拉雅酒店打的前行全国最大、保护最完整的武侯祠。

武侯祠位于成都市南门侯建大街,坐北朝南。走下的士,展现在眼前的是翠柏红墙,两棵古榕为屏,一对石狮拱卫,当街一座朱红飞檐的庙门,上方写有“汉昭烈庙”四个醒目的大字。据《中华散文珍藏本·梁衡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记载,公元234年,诸葛亮对魏作战病死军中,一时国倾梁柱,民失相父,举国上下无限悲恸。西晋末年十六国时李雄为纪念三国蜀丞相武乡侯诸葛亮在成都最早建起祠堂,以后多次变迂。先是武侯祠与刘备庙毗邻,然而,武侯祠前香火不断,刘备庙前车马凋稀,十分冷落。明初,帝室之胄朱椿来拜,见此情景,遂下令废武侯祠,只许在刘备殿旁附近带供诸葛亮。但事与愿违,百姓反把整座庙称武侯祠,香火更甚。到了清康熙年间,为解决这一问题,朝廷干脆改建为君臣合庙,刘备在前,诸葛亮于后,以后多次重申正名为昭烈庙(刘备谥号昭烈帝),并在大门上悬以巨匾。虽然历史上形成君臣合庙的规模,但人们一直把昭烈庙称为“武侯祠”。为什么人们总把祭祀蜀国皇帝刘备的庙宇称之为武侯祠呢?民国年间的邹鲁写的一首诗,道出了其中的缘由:“门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由来名位输勋业,丞相功高百代思。”也就是说,因为诸葛亮的历史功绩大,他在百姓心中为忠臣良相、智慧的化身,威望超过了刘备,所以人们就不顾君尊臣卑的礼仪,习惯地把这座庙称武侯祠。

武侯祠占地面积56亩,祠内翠柏森森,殿宇重重,布局严谨,庄严肃穆。主体建筑有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武侯祠贯穿在一条中轴线上,五重建筑中以刘备殿最高,雄伟壮丽。西侧为三义庙和刘备陵园。祠内有蜀汉历史人物泥塑像47尊,碑碣50多块,匾联60多幅,鼎、炉、钟、鼓10余件。

跨进大门便是绿树掩映、鲜花艳目的庭院,一条长50米的甬道直通二门,路两侧各有碑廊。东侧廊内那通唐碑,全称为《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通高3.67米,宽0.95米,厚0.25米,立于石板路右侧的碑亭之最南端。此碑刻于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当年剑南西川节度使武元衡率其僚属,拜谒武侯祠后,命节度书记斐度(后为唐朝中期名相)撰文、著名书法家柳公绰(成都府少尹、柳公权之兄)书写、名匠鲁建勒石上碑,因文章、书法、镌刻都出自名家,所以后世称之为“三绝”。石碑正面刻铭文并序言,碑阴刻武元衡一行27人的职务和姓名。西侧为明碑。

穿过第二门是深约50米的四合院,门上悬匾写着“明良千古”,长廊壁上嵌有岳飞代写的前后《出师表》石刻。石碑共37块,每块高63厘米,宽58厘米,刻工精良,字体行草,笔力遒劲,龙飞凤舞,书法艺术价值极高。前《出师表》是诸葛亮于公元227年率军进驻汉中,准备北伐曹魏,以图中原。临行前,给皇帝刘禅的一份奏章。他在表中分析了当时形势,提出可以信赖的文臣武将,规劝刘禅要奋发有为,励精图治,执法公允,任人唯贤, “亲贤臣,远小人”,国家才能兴旺;不要“亲小人,远贤臣”,“妄自菲薄”,“塞忠谏之路”。最后诸葛亮表示,自己受刘备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一定要为“兴复汉室”竭忠尽智,效死不渝。表文情感真挚,言词恳切,读后催人泪下。古代有“读《出师表》不落泪者不忠”之说。后《出师表》是在街亭失利后,诸葛亮又一次上书的一份表文。千古流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名句即出此表中。相传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经过南阳武侯祠时,观赏《出师表》表文后,深受感动,泪下如雨,逐挥泪一气呵成了这幅墨宝。

刘备殿高大雄伟,掩映在森森翠柏之中。殿堂七间,有正殿、偏殿和边间。进入刘备殿内,只见平台中央,放置着一尊铁鼎,为1483年(明成化十年)铸造,连耳通高1.33米,铸工精细,两耳各铸一龙,张口相向,均以双爪抱住鼎口,鼓起的鼎腹向上,祥云练绕,数条浮雕游龙嬉戏云间,三只鼎足为双角怪兽,有力地承负着近千斤的鼎身。三足铁鼎,象征着那历史上三国的鼎立,铁鼎上的游龙象征着蜀汉开国皇帝刘备。正殿中间供的是刘备塑像,塑于公元1672年(清康熙十一年),像高3米,头戴天平冕冠,身着黄袍,手捧朝天圭玉,宽面大耳,神态静穆。左右侍者,一捧玉玺,一捧宝剑,肃然侧立。在刘备像东侧,是刘备之孙刘谌的塑像。刘谌是刘禅的第五子,在魏国邓艾军队进逼成都时,以死殉国,受到后人的颂扬。

东偏殿内是关羽及其子关平、关兴和部将周仓、赵累的塑像。关羽像高2米多,头戴冕旒,红脸,丹凤眼,卧蚕眉,两眼半睁半闭,美髯垂胸,身着金袍,手执象简,一副帝王打扮神灵面孔。西偏殿内是张飞祖孙三代的塑像。张飞面色漆黑,豹头环眼,燕含虎须,像貌威猛而有生气。关羽和张飞早年追随刘备打天下,南征北战,善战勇猛,是三国时代的“熊虎将”。刘备殿前东西廊庑内共有蜀汉当时文臣武将的塑像28尊:文臣廊内有14尊,以庞统为首;武将廊内有14尊,以赵云为首。

过了刘备殿,下11台阶,穿过庭,又是一座四合院,东西南三面以回廊相通,正北是诸葛亮殿。殿上悬挂着清康熙帝第17子宗亲王爱新觉罗的题匾“名垂宇宙”。诸葛亮殿内有两角峙立钟楼、鼓楼,东厢为书房,西厢为客厅,室外迥廊,可以凭眺绿水涟漪的荷花池。诸葛亮端祥地坐在正中的龛台上,头戴纶巾,手持羽扁,端肃清正,凝神沉思,显示出一代儒相的风范。他的左右是其子诸葛瞻,其孙诸葛尚。瞻和尚在诸葛亮死后都为蜀汉政权战死沙场。殿后有铜鼓三面,为丞相当年治军之用,虽己绿锈斑驳,但余威尚存。殿的左右两壁书着他的两篇名文。左为《隆中对》,分条缕析,犹知数十年以后的天下之事;右为《出师表》,慷慨陈词,一表忧国忧民之心。

出诸葛亮殿,就是三义庙。三义庙是祭祀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的庙宇。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原有四进五殿,规模宏大,在市区中心的提督街,因城市建设的需要,1997年迁建于曹营坝。与武侯祠的建筑风格和内容一致。屋顶为单檐硬山式,青色简瓦覆盖其上,木石抬梁式结构,立柱及柱础均为石质。有40根用石雕成的圆形立柱,柱径0.5米, 24根石柱上刻有对联12副,联文描金。正殿恢复了刘、关、张的泥塑坐像,廊房两壁新增加10幅三国故事线描石刻画。三义庙增添了武侯古祠的内涵。


从三义庙西行,过小桥,经桂荷楼、琴亭,进入翠竹簇拥的红墙夹道。夹道尽处,是刘备墓。刘备墓史称为惠陵,是唯一可确知其位置的三国帝陵。刘备生前仁慈爱民惠民,故曰“惠”。刘备死于公元223年4月,至8月,葬于惠陵。历代王朝都设守陵户,百姓也自觉保护它。刘备的墓陵占地极大,墓土冢高12米,一道180米长的砖墙环护着陵墓,墓上绿荫覆盖,墓前有碑和寝殿。据史书记载,刘备墓中还葬有刘备先后死去的甘夫人、吴夫人两位皇后,是一座合葬墓。

盘桓在武侯祠,仿佛荡悠在1500多年前的历史长河之中,心中无限感慨。忆当年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一代臣君并肩闯下江山,到头来只留下翠柏红墙;想今日,古人虽离去久远,但所留下的丰功伟绩和文物,却可警世后人。

(写于2006年7月27日)

  

翠柏红墙武侯祠
珍着在成都半天的时间,我们一行从成都喜玛拉雅酒店打的前行全国最大、保护最完整的武侯祠。

武侯祠位于成都市南门侯建大街,坐北朝南。走下的士,展现在眼前的是翠柏红墙,两棵古榕为屏,一对石狮拱卫,当街一座朱红飞檐的庙门,上方写有“汉昭烈庙”四个醒目的大字。据《中华散文珍藏本·梁衡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记载,公元234年,诸葛亮对魏作战病死军中,一时国倾梁柱,民失相父,举国上下无限悲恸。西晋末年十六国时李雄为纪念三国蜀丞相武乡侯诸葛亮在成都最早建起祠堂,以后多次变迂。先是武侯祠与刘备庙毗邻,然而,武侯祠前香火不断,刘备庙前车马凋稀,十分冷落。明初,帝室之胄朱椿来拜,见此情景,遂下令废武侯祠,只许在刘备殿旁附近带供诸葛亮。但事与愿违,百姓反把整座庙称武侯祠,香火更甚。到了清康熙年间,为解决这一问题,朝廷干脆改建为君臣合庙,刘备在前,诸葛亮于后,以后多次重申正名为昭烈庙(刘备谥号昭烈帝),并在大门上悬以巨匾。虽然历史上形成君臣合庙的规模,但人们一直把昭烈庙称为“武侯祠”。为什么人们总把祭祀蜀国皇帝刘备的庙宇称之为武侯祠呢?民国年间的邹鲁写的一首诗,道出了其中的缘由:“门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由来名位输勋业,丞相功高百代思。”也就是说,因为诸葛亮的历史功绩大,他在百姓心中为忠臣良相、智慧的化身,威望超过了刘备,所以人们就不顾君尊臣卑的礼仪,习惯地把这座庙称武侯祠。

武侯祠占地面积56亩,祠内翠柏森森,殿宇重重,布局严谨,庄严肃穆。主体建筑有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武侯祠贯穿在一条中轴线上,五重建筑中以刘备殿最高,雄伟壮丽。西侧为三义庙和刘备陵园。祠内有蜀汉历史人物泥塑像47尊,碑碣50多块,匾联60多幅,鼎、炉、钟、鼓10余件。

跨进大门便是绿树掩映、鲜花艳目的庭院,一条长50米的甬道直通二门,路两侧各有碑廊。东侧廊内那通唐碑,全称为《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通高3.67米,宽0.95米,厚0.25米,立于石板路右侧的碑亭之最南端。此碑刻于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当年剑南西川节度使武元衡率其僚属,拜谒武侯祠后,命节度书记斐度(后为唐朝中期名相)撰文、著名书法家柳公绰(成都府少尹、柳公权之兄)书写、名匠鲁建勒石上碑,因文章、书法、镌刻都出自名家,所以后世称之为“三绝”。石碑正面刻铭文并序言,碑阴刻武元衡一行27人的职务和姓名。西侧为明碑。

穿过第二门是深约50米的四合院,门上悬匾写着“明良千古”,长廊壁上嵌有岳飞代写的前后《出师表》石刻。石碑共37块,每块高63厘米,宽58厘米,刻工精良,字体行草,笔力遒劲,龙飞凤舞,书法艺术价值极高。前《出师表》是诸葛亮于公元227年率军进驻汉中,准备北伐曹魏,以图中原。临行前,给皇帝刘禅的一份奏章。他在表中分析了当时形势,提出可以信赖的文臣武将,规劝刘禅要奋发有为,励精图治,执法公允,任人唯贤, “亲贤臣,远小人”,国家才能兴旺;不要“亲小人,远贤臣”,“妄自菲薄”,“塞忠谏之路”。最后诸葛亮表示,自己受刘备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一定要为“兴复汉室”竭忠尽智,效死不渝。表文情感真挚,言词恳切,读后催人泪下。古代有“读《出师表》不落泪者不忠”之说。后《出师表》是在街亭失利后,诸葛亮又一次上书的一份表文。千古流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名句即出此表中。相传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经过南阳武侯祠时,观赏《出师表》表文后,深受感动,泪下如雨,逐挥泪一气呵成了这幅墨宝。

刘备殿高大雄伟,掩映在森森翠柏之中。殿堂七间,有正殿、偏殿和边间。进入刘备殿内,只见平台中央,放置着一尊铁鼎,为1483年(明成化十年)铸造,连耳通高1.33米,铸工精细,两耳各铸一龙,张口相向,均以双爪抱住鼎口,鼓起的鼎腹向上,祥云练绕,数条浮雕游龙嬉戏云间,三只鼎足为双角怪兽,有力地承负着近千斤的鼎身。三足铁鼎,象征着那历史上三国的鼎立,铁鼎上的游龙象征着蜀汉开国皇帝刘备。正殿中间供的是刘备塑像,塑于公元1672年(清康熙十一年),像高3米,头戴天平冕冠,身着黄袍,手捧朝天圭玉,宽面大耳,神态静穆。左右侍者,一捧玉玺,一捧宝剑,肃然侧立。在刘备像东侧,是刘备之孙刘谌的塑像。刘谌是刘禅的第五子,在魏国邓艾军队进逼成都时,以死殉国,受到后人的颂扬。

标签: 翠柏 武侯祠 红墙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yanyuguan.com/jingxuan/xiejing/759g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