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言语馆 >

经典诗词鉴赏 >诗词集 >

柳宗元的诗词《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赏析

柳宗元的诗词《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赏析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的诗词《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赏析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赏析

首句写登山所见的景象。“海畔尖山似剑铓”,这是描写柳州四野群峰的峻峭。“似剑铓”,真是形象可怖,令人惊心动魄。但这并非夸张之词,而是写实,是贴切的描写。柳州一带,千山林立,多拔地峭竖,有如桂林。苏轼说:“仆自东武适文登,并行数日,道旁诸峰,真如剑铓。诵子厚(柳宗元的字)诗,知海山多奇峰也。”苕溪渔隐胡仔也说:“余两次侍亲赴官桂林,目睹峰峦奇怪?'海畔尖山似剑铓'之句,真能纪其实也。”

第二句紧承上句,触景伤怀:“秋来处处割愁肠”。秋天是万物由盛而衰的季节,天气萧瑟,树木凋零,容易惹动愁思,所以古人多有悲秋之词,诗人此时此刻,更是如此。“割愁肠”一语,是由“似剑铓”的比喻所产生联想。似剑铓的尖山,在萧瑟的秋季里,对“一身去国三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别舍弟宗一》)的逐客来说,确是觉得有如锋利的宝剑在割自己的愁肠似的。诗人的愤郁绞痛由此可见一斑。

三、四两句由峭拔似剑铓的群峰进一步产生出一个奇特的幻想:诗人希望能有一个变身法,将一身变化作千万个身,以便“散向峰头望故乡”。这虽是一种幻想,却把诗人希望重回京城和怀念亲友的心情表现得十分真切强烈,形象生动。

扩展阅读:柳宗元的人物介绍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字子厚,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他的文学成就很高,在文章方面,他与韩愈并称为“韩柳”;在诗歌方面,他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柳宗元出生于文化气息浓厚家庭,他的父亲柳镇信奉传统儒学,具备积极用世的态度和刚正不阿的品德;他的母亲则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同时也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父母双亲在言传身教和学识方面,给予柳宗元儒学和佛学的双重影响。

柳宗元出生的时候,“安史之乱”刚刚平定二十年,太平盛世不再,政治腐败、藩镇割据等社会矛盾逐渐显露出来。但柳宗元并没有受大形势的影响,年少得志的他,20岁中进士,几年后便步入官场,开始参与政治。

经过十多年的历练,柳宗元对政治黑暗和社会现实的认识更加深刻,萌发了革新的想法。顺宗即位后,开始任用他和王叔文、王伾等大臣进行改革,史称“永贞革新”。

可惜,改革进行不到半年,就失败了。柳宗元也因此受到牵连,被贬到湖南永州任司马,时间长达十年。这一件事成为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扩展阅读:文学作品

诗集

《唐铙歌鼓吹曲》《贞符》《酬韶州裴曹长使君寄道州吕八大使因以见示二十韵一首》《初秋夜坐赠吴武陵》《晨诣超师院读禅经》《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界围岩水帘》《古东门行》《诏追赴都回寄零陵亲故》《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汨罗遇风》《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重别梦得》《长沙驿前南楼感旧》《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山水游记

《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骚赋

《惩咎赋》《,闵生赋,》《梦归赋》《囚山赋》,《天对》,《晋问》

传记

《段太尉逸事状》《梓人传》《河间传》《捕蛇者说》《宋清传》《种树郭橐驼传》《童区寄传》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yanyuguan.com/jingdianshi/shiciji/nxvv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