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言语馆 >

名人简介 >中国文学名人 >

刘向东简介

刘向东简介

散文-故乡的早春

刘向东简介

作者:刘向东

太阳正旺,眼睁睁地看着房檐上的片片残雪润湿了整个屋檐,清亮亮的雪水顺着瓦槽珍珠似的从瓦檐上“滴嗒、滴嗒”往下落。山鹰不再是立在光秃秃的白杨树杈上,而是舒展着翅膀在空中盘旋,搜寻着在田埂边探头探脑的田鼠和在草垛上窜来窜去的松鼠。山雀和白头翁似乎忘记了屋檐下的主人,竟然叽叽喳喳地落在藤条簸箕里啄起了春播用的种子。“唔嘘”,一声吆喝,鸟儿们又纷纷飞到门前那残雪斑驳的麦地里。小姑家的大花狗晃荡着尾巴慢悠悠地从屋里出来,看见二叔赶着两头牛已走远,便撒腿奔去……

坡上,被雪滋润了一冬的草这时最鲜嫩,成了黄牛和山羊的美食。忽然,两只长着大弯角的公羊“咔嚓咔嚓”地厮撞起来。大花狗见势想冲过去。“人家叫春顶头打架为争媳妇,管你啥事?”二叔拍了花狗一巴掌,花狗瞅了二叔一眼又乖乖地蹲了下去。

坡下一隅,老槐树下有几户人家,最东头的是我姑奶奶家。房子还是20年前的样子。我不由自主地走了过去,已是人去屋空。房顶上的雪都化了,瓦缝里的“不老草”像出浴的少女,腼腆地接受着春风和阳光的轻抚。门前是大晒场,堆着麦秸垛、玉米秆垛和柴火垛。垛上有几片残雪。垛下湿漉漉的地上,零星地长着细小的苗,我认识的有麦苗、玉米苗和豆苗。几只烂而不死的红薯,也挣扎着用仅存的汁液,催生出粉嫩嫩的薯秧,贴着泥土恣肆地往前伸去。

这些薯秧勾起了我儿时的一段记忆。

有一回,我想吃烤红薯却不敢下地窖拿。正无奈时,忽然想起有天见奶奶拎着一篮红薯走进了房后的草庵。我猜想那里肯定藏有红薯,于是就悄悄钻进草庵翻了起来。果然,被麦秸和茅草盖着的地坑里整整齐齐地堆放着又大又红的红薯。奇怪的是,它们身上都长出许多红扑扑的细芽。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拿了几个,剥去嫩芽后就焐入大灶内的热灰里……

奶奶鼻子灵,一闻到香味就跑过来问我哪弄的红薯,我说从草庵里拿的。奶奶一听赶紧拿起火钳取出灶内的红薯,并神色严肃地说:“这是育苗的红薯,不能吃,长出的芽就是开春下种的红薯苗。”从此,我知道了播种红薯要用薯苗,不是直接把红薯埋在地里。

姑奶奶的房子倚山朝阳。不到晌午,太阳就把门前的空地晒干了,场上残留的鞭炮红纸屑飞了起来,那是春风给它们插上了翅膀。叔叔伯伯们束在腰间的粗布带不见了,披着的黑袄干脆敞开着。他们有的端着烟袋,有的嘴里嚼着什么,三三两两地蹲在一块,合计着开春后的营生。婶婶奶奶们坐在山墙的朝阳处,有纳鞋底的,有搓麻绳的。听说化雪时有种湿气,搓的绳结实。孩子们仍沉浸在过年的欢乐里,那小袄的前襟和袖口散发着油馍的香气。有的吃着脆香脆香的麻糖,有的冷不防在你身后点一只鞭炮吓你一跳再哈哈大笑,笑得让你不忍心去骂他赶他。这时,最显眼的,还是老槐树下那些说笑着的表姐小姨小姑,那花花绿绿的新衣裳依然干干净净,有棱有角,和年七年级才穿上时没有什么两样,只是每个人的脸颊被初春的太阳抚摸得胭红胭红。

啊!故乡的早春,到处是生命的对话,到处是希望在闪光……

标签: 向东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yanyuguan.com/jianjie/wenxue/8j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