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言语馆 >

汉语知识 >语音文字 >

什么样的字才算是规范字?

什么样的字才算是规范字?

什么样的字才算是规范字?

二简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Jumpto:navigation,search
二简字,是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继20世纪50年代《汉字简化方案》提出后在1977年12月20日提出来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的简化汉字。
一般认为这个方案把一些不应该简化的字简化了,又把一些应该简化的没有简化。并且简化得过于简单,社会上使用“二简字”过于混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因为“二简字”的简化不成功,废止了这个方案,并指出了:“今后对汉字的改革要持谨慎态度,使汉字形体在一个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以利社会应用。”
历史
1975年5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拟出《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并报请国务院审阅。
1977年12月20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及各省级行政区一级报纸发表《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并广泛征求社会意见。次日,《人民日报》开始试用“二简字”。
1986年6月24日,国务院回复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提出的《关于废止〈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和纠正社会用字混乱现象的请示》,宣布废除“二简字”。

影响
“二简字”在书写上更加简单易行,但是在构造上失去汉字造型美观的特点。自《人民日报》开始试用“二简字”后的几年里,社会上使用“二简字”出现了混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汉字在国际语言中的形象,国内的很多专家和学者纷纷质疑此次简化。最后在1986年废除了“二简字”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了“二简字”不属于规范用字,并废除“二简字”。这次简化是不成功的,自此以后,官方未提出过任何简化方案。
可以理解的是,二简字是在一片“拨乱反正”的呼声中,并未实行大规模地研究分析,仓促地制定和发布的。二简字由于书写简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写字的速度。
由于19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二简字”发布和宣传的力度较强,并且在当时已经涉及到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包括媒体和报刊都使用“二简字”;加上“二简字”笔画少,书写简单,易于流行,在当时社会上已经非常广泛。而且,在一些地方“二简字”已经成为教学用字,因此给一部分学生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这些原因都造成了“二简字”在当今社会较多的残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颁布,从法律上禁止了错别字、异体字、“二简字”和繁体字的不正当应用。由于曾经在社会上“二简字”被使用了一段时间,而且简单易写,废止后的“二简字”有时会出现在非公开的需要快速书写的文本如笔记、病历等,在公共场所也影响着现在的社会生活,市场、商场甚至路牌等重要场所都有出现二简字。比如:市场中“鸡蛋”经常被写作“鸡旦”,公共场所“停车”被写作“仃车”,银行里“账户”被写作“帐户”。很多媒体在推广汉语的节目中都以此为例。
姓氏更动
在中国历史上,作为姓氏,只有“萧”而无“肖”,有“傅”而无“付”。而二简字将“萧”简化成“肖”,“傅”简化成“付”(在此前民间对于“萧”就有这样的简化写法),虽然二简字很快被叫停,但是这次更改在社会影响很大。此后在大陆的许多文献中两字几乎不分,比如:中国名将萧劲光在二简字后被写为肖劲光,现在的很多文章乃至很多人都分不清,甚至于一篇文章中同时出现萧劲光与肖劲光。
姓的更改在两岸交流上也带来了不便,比如登机的审核。
标签: 规范字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yanyuguan.com/hanyu/yuyin/j3qx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