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言语馆 >

汉语知识 >短语词句 >

“枇杷并非此琵琶”—同音词

“枇杷并非此琵琶”—同音词

“枇杷并非此琵琶”—同音词

  从前,有个纨袴子弟,自幼好吃懒做,不好好念书。长大以后,常因写错别字闹笑话
  有一天他妻子说想吃枇杷。他从桌子上随手拿出一张纸,挥笔在上面写了几个字。写完后便招呼仆人去买枇杷。他妻子接过纸来一看,噗哧一声笑了。原来上面写的是“买琵琶五斤”。五个字写错了两个,将“枇杷”误写成“琵琶”。他妻子看过后,在后面题了一首打油诗:
  枇杷并非此琵琶,
  只怪当年识字差。
  倘若琵琶能结果,
  满城箫鼓尽飞花。
  这个纨袴子弟看过妻子的题诗,羞了个大红脸
  “枇杷”和“琵琶”读音相同,都读pípá,是同音词。但“枇杷”是一种水果,而“琵琶”则是一种弦乐器,意义和写法完全不同。
  将“枇杷”误写成“琵琶”,属于同音误写而造成别字。写别字的危害性是很大的。因为别字既然是将甲字误写成乙字,就有引起误解的可能。试想,如果仆人买回一把五斤重的琵琶来,岂不闹出更大的笑话。
  汉字是表意文字。多数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之间是有一定内在联系的。如:“枇”“杷”“琵”“琶”都是形声字。“枇”和“杷”有相同的声旁“巴”,所以“枇”和“琵”读音相同,“杷”和“琶”读音相同。“枇杷”二字的形旁是“木”,表示和树木有关,“枇杷”指一种果树或这种树上结的果实。“琵琶”二字的形旁是“玨”,表示两块玉石互相撞击,玉石撞击会发出美妙悦耳的声音,“琵琶”是一种乐器,能弹奏出悦耳的音响。
  熟悉汉字的结构,养成分析汉字的习惯,有助于消灭同音别字。
  有个农民怕自己种的西瓜被别人偷去,于是,他在田头立了一块牌子,上面写了一行字。
  有一天,一个过路人看了牌子后,下地摘了两个大西瓜,抱着就走。
  农民指着那人说:“站住,你偷了瓜就想走,回去看看田头的牌子吧!”
  过路人说:“我看过了,上面不是写着:下田摘瓜,发款十元!我还没有找你要钱哩!”
  让人白摘了两个大西瓜,还得向人家“发款十元”。究竟应当怪谁呢?虽然是个笑话,却说明了写别字的危害性。
  “发”与“罚”读音相近,也属于同音(音近)误写。
标签: 同音词 枇杷 琵琶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yanyuguan.com/hanyu/ciju/3d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