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言语馆 >

范文 >作文 >

舌尖上的美味作文精选6篇

舌尖上的美味作文精选6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舌尖上的美味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舌尖上的美味作文精选6篇

舌尖上的美味作文1

周末,老师带我们去后山烧烤,同学们个个都兴奋不已。

我们来到后山时,叔叔已经把窑建好了,窑是用一个个砖头砌成的,是一个圆锥形的,下面宽,上面窄,在窑的顶部留着一个大口子,大口子盖着一个大瓷砖,口子是放食物用的。窑的下面也留着一个和我们头一样大的口子的,外面还挖了一条横沟,这条沟呢,是用来添加柴火用的。

开始烧窑了。同学们有的捡干柴,有的折树枝,有的往窑里面添加柴火,还有的在那边扇火……最有趣的是折树枝的啦,有一些树枝跟我们手臂一样粗,无论怎么折也折不断。叔叔教了我们一招,将树枝塞进石缝间,再将树枝的一头往另一边折,树枝“啪”的一声,断开了。

“开始准备食物了!”老师大喊。同学们一窝蜂似的挤过来,有的包鸭蛋,有的拿锡纸,还有的包地瓜。我就是那个负责拿锡纸的同学,我一手拿着一卷锡纸,一手将那锡纸撕开,忙得不可开交。看,芷萱一手拿着鸭蛋,一手抽出面巾纸,再将纸巾包在鸭蛋上,用水将纸巾打湿,最后用锡纸将鸭蛋包得严严实实的`。快包好的时候,陈毅鑫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他的妈妈给我们带来了三只已经用锡纸包好的蒜蓉鸡,我们兴奋得不停地尖叫!

时间过得很快,窑已经烧得通红通红的,可以放食物了。陈老师拿起铲子,把上面的瓷砖给铲下来,然后拿起火钳小心翼翼地夹起蒜蓉鸡,放在窑的底部,接着放地瓜,最后是放鸭蛋,放完以后再将那个瓷砖盖在口子上面。食物放好了,就准备封窑了,老师拿起了铁锹,铲起旁边的沙子放在窑上,这看似简单,实际很难,因为沙子放下去就滑下来,等到封好窑之后,原来的小窑已经变成了一座小山丘。

过了一个小时,我们就闻到地瓜的香味。开窑了,老师拿起铁锹将瓷砖推开,里面飘出了一阵阵清香,直钻我们的鼻孔,馋得我们口水直流三千尺。老师把熟透的食物一个个夹起来,放进桶里。真香啊!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个鸭蛋,哎呀,太烫了,烫得我龇牙咧嘴。我吹了吹鸭蛋,好让鸭蛋早点凉了,再小心翼翼地将上面的锡纸和面巾纸撕开,细看鸭蛋的壳上已经有烧焦的痕迹,我再轻轻地把蛋壳剥开,蛋黄中带着一丝蛋白,闻起来有一股焦香味,咬一口,哇,真好吃,QQ的,我从来没有吃过这样好吃的蛋。

“窑鸡来了,窑鸡来了!”不知道哪一个同学高声喊道。大家目光齐刷刷往门口望去,只见陈老师端来了一大盆已经撕好的鸡肉,金灿灿的鸡肉散发着一股诱人的香味,蒜头和鸡的味道交融在一起,简直人间美味!同学们瞪大了眼珠子,死死地盯着鸡肉,生怕煮熟的鸡飞走了。开始分鸡肉了,一人一块,我分到一个鸡腿,实在太棒了!我抓起鸡腿往嘴里塞,真好吃!舌尖美味啊!几口就吃完了,好想再吃呀!可惜没有了!同学们有的啃鸡骨头,有的吮吸手指,有的眼馋地看着别人吃……

通过这次活动,我收获了快乐,还收获了道理。在生活中,我们要多参加一些活动,要劳逸结合,多一些生活体验。

舌尖上的美味作文2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几乎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美味。你看:北京的烤鸭,西安的羊肉泡馍,内蒙古的小肥羊,云南的过桥米线,山西的刀削面……从宴会上的正餐大菜,到街头村边的风味小吃,可以说是举不胜举。在我的老家靖江,蟹黄汤包那可是无人不晓啊!

10月1日,我准备去品尝一下这舌尖上的美味。天空澄碧,纤云不染,和风送暖,时而还飘来阵阵秋香,让我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终于来到了鸿运楼。我走进饭店,左看右找,就是找不到哪里做汤包,大概是怕有人来偷学了手艺。 瞧!一笼蟹黄汤包端了进来,还没上桌,我就闻到了从远处飘来的香味,一下就被引起了食欲。蟹黄汤包放在蒸笼里蒸熟后,呈半透明状,像一个个可以捏出水来的小孩子的脸,可爱极了!上面尖尖的,看上去像一把没有柄的白色雨伞。皮很薄,有一种一碰就破的感觉。事实上,无论你用多大的劲摇,里面的汤汁都流不出来。这时,服务员又端上了几个盘子,里面装着酸醋和姜丝,黑的与黄的搭配在一起,真是漂亮!看着眼前一个个晶莹剔透的汤包,你可千万不要急着下口,不然可要出洋相的。传说当年乾隆皇帝微服私访来靖江品尝汤包,汤包一上桌,抓起一只张嘴就咬,结果一股汤汁直射出来,烫得他手足无措,由于味道太鲜美,手中的汤包又不愿意丢,急忙用嘴吮袖子上的汤,结果汤包中的汤甩到半背,所以后人留下了“乾隆吃汤包甩到半背”的佳话。后来,店里的伙计教给他一道口诀,叫做 “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吸汤” ,一试之下,果然灵光。蟹黄汤包的吃法真是与众不同,我学着爸爸的样子,先在皮上用牙签点一小孔,霎时,汤包散发出缕缕清香让人迫不及待地想吸到里面的蟹汤。汤到口中,不咸不淡,味道适中,汤水入肚,口中仍残留着一丝余香,可口极了。吸完美味的汤汁后,我咬了一口金黄的蟹黄,又带着鲜美的肉馅和薄薄的面皮,顿时,螃蟹的'香味加上汤汁的鲜美钻进了我的心中。很快,一只汤包就被我消灭了。

据我了解,制作蟹黄汤包的工序多达33道!需要取蟹黄与肉冻为主料,辅以鸡丁、虾米、竹笋、绍酒等20余种原料拌匀作馅。在盆里把面揉成团,然后将面从盆中取出,放在手上不停的揉,再切下一小块搓成细条,取小截擀成大小适中的原皮,再用小勺挖适合的馅,均匀的铺在皮上,捏成酒蛊大的包子,放入笼中,用急火蒸熟。出笼时,透过腾腾热气,可见包内蟹黄汁上下滚动,整个汤包犹如透明晶花。这时,技术高超的大师傅将汤包迅速撮入碟中,其动作只能在瞬间完成,否则汤汁将全部泻出,那口感也就差远了。

听了我的介绍,你心动了吗?尝一尝,就知道,蟹黄汤包名不虚传,不愧为天下之美味啊!

舌尖上的美味作文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我和爸爸妈妈载着满满一车的年货回家过年了!

大年七年级的上午,我吃完早饭后躺在摇椅上看电视。忽然,一声响亮的“儿子“把我从出色的剧情中拉了出来。两秒后,只见妈妈从房间里冲出来,手里拿着手机,对我一笑:“今天中午的公鸡你来烧。”“是不是老师布置的烧菜作业?”“对啊,就是那个……”我没等妈妈把话说完,就“噌”地一下从摇椅上跳起来,奔向厨房。

我之所以这么自信,是因为我在这之前不知做过多长次菜:从一年级开始自己天天中午煎鸡蛋,到现在自己给一家人做“满汉全席”。无数次的失败,也不能让我失去对做菜的爱好,反而越战越勇。

接下来的烧公鸡也就不在话下了。

我来到厨房,主菜与配菜早已预备好:鸡、葱、姜、蒜、干辣椒以及各种调料。首先,我把葱抓到切菜板上,拿起菜刀,放在葱头上用手指中间的关节抵住菜刀朝里的一面,指甲放在葱上,一点点却很快速地切了起来。这是奶奶教我的'方法,这样的好处是切的均匀、快速且不易切到手。葱切完了,我捏起在一旁看好戏的生姜。它们似乎是受到了惊吓,从我的手中跳到了地上。将它们拾起后,我把葱花挪到一边,给将要碎尸万段的生姜们让出点儿位子。随后,我又切了蒜,把它同干辣椒一起放入了配菜堆中。

配菜切完了,我把它们放在一边备用,拿出了今天的主角——公鸡。随着“砰”的一声响,火开了,平底锅热了起来。我往锅中倒入适量的油,静观其变。接下来,是“滋滋”的声响,我知道,那是油跳舞的伴奏声。油热了,沸腾了,我倒入蒜泥给它爆香,然后坚决地将一大盘公鸡倒入锅中。鸡一入锅就有了很大动静,跳起的油点子更多了,那鸡也如变色龙一般,颜色在慢慢变深。我左手拿着锅铲,在锅中往返翻炒。炒了一会儿,我端起旁边的鸡汤,往锅中倒了一些用于提鲜。之后我看了看旁边的五颜六色的调料瓶,感叹到:奶奶家的调料瓶真是“万紫千红”啊!我顿时眼花缭乱。但静下心来,妈妈教给我倒调料的顺序在脑海中浮现,再看调料瓶,便恍然大悟。倒调料有很重要的一点要注重:调料一定要先倒在锅铲上,再淋到菜上,这样可以防止调料多倒的情况。先后倒入调料后,我将鸡放在锅里焖了一会。

“哗”揭开锅盖,热气氤氲的厨房中布满了扑鼻的香气。我用刀将配菜放入锅中,与鸡一块儿翻炒,由于放了调料,这时的鸡已经接近棕色。最后,我往锅里抖了适量的盐。

火关后,锅平静了一些,但仍有“滋滋”的声音。我将鸡抄入盘中,端到了餐桌上。

那公鸡颜色很深,呈棕色,里面的蒜,生姜也上了色,葱花还是有些绿的,干辣椒还是有些红的。我夹了一块放入口中,鸡的鲜味加上调料的味道,口感十足,也很有嚼劲。

我看了妈妈帮我拍的视频,颇有成就感。

做好一道菜,除了要有丰富的经验,还要有足够的爱好。它考验人的耐心和毅力,给我带来了快乐,我爱做菜。

舌尖上的美味作文4

中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美食数不胜数。通常北方人喜欢面食,而南方人离不开米饭,素有“南米北面”之说法。而我这个生长在南方,地道的重庆女孩儿却偏爱面食,尤其喜爱美味的包子。

我的美好一天,常常是在热气腾腾的包子中开启的。虽然爱吃,但我一直不会做,今天终于可以学做包子啦!

食堂的叔叔阿姨们早已为我们准备好了食材。白的像雪一样的粉末是面粉,晶莹剔透的颗粒是白糖,红棕色的膏状物是什么呢?我忍不住用手指蘸了一点儿尝了尝,哇!又甜又沙,原来是红豆沙呀!老师告诉我们,肉色的少许粉末是酵母,还有一种白色粉末是泡打粉。

我们开始和面了,这次我们用“一发”的方法来做,这种方法用时较少。我们从麻袋里倒了一些面粉到盆里,面粉形成了一个小山坡。我们用手背压着“小山坡”,打着圈将“坡顶”压平推开,形成了一个面粉“小城”,这叫做“开窝”。根据老师的指导,我们在中间加上酵母和糖,并在边缘均匀地撒上泡打粉。该往中间加水和面了,老师再三叮嘱,千万不能加多了水。我小心翼翼地端着水杯,屏住呼吸,轻轻地倒了一点儿,生怕倒多了。我和了一下,太干了,何畅又小心地往里加了一点儿水,还是太干了,一旁的万尚坤早就按捺不住了,迫不及待地抢先端起水杯,“哗”的一下就倒进去了。糟了,这下可成水患了!

老师赶紧拿来面粉,“哗哗哗”往里面加了许多面粉,面粉一点点将水吸收掉,但还是十分湿润,老师又“哗哗”倒下一些,这下可以揉了。我卷起袖子,用双手使劲往下按,哎呀,手和面粉粘在一起啦!我满手都是雪花啦!我双手相互搓了搓,雪花又掉进了面团里,我继续揉呀揉,功夫不负有心人,“雪花团”渐渐变成了表面光滑的面团。

我从面团上揪下一小团,用擀面杖一点点把它擀成了中间厚两边薄的面皮。红豆沙被我搓成一个个棕红色的小圆球,放在面皮中间,好像在白玉盘上嵌了一颗晶莹透亮的玛瑙,十分好看。接下来就更有趣了,我用左手掌心托住面皮,拇指与食指捏住一点儿,右手往上轻轻一提,面皮便增长了几分。我一边旋转一边提拉,包子上很快出现了几道皱纹,最后轻轻一捏,一个长满皱纹的包子就包好了!虽然它不像普通包子那样圆滚滚、胖乎乎,但因为是我自己的杰作,倒觉得更喜欢这个“苗条版”。

包子出锅啦!热气腾腾的包子腾云驾雾般来到了我的碗里,一股诱人的香味儿钻进了我的.鼻孔,我的口水流了“三千尺”。原本瘦瘦的包子现在变得胖乎乎的,像一个个精神饱满的士兵。我和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大快朵颐起来!

原来这看似寻常的包子,却是我们心中地地道道的舌尖上的美味呀!

舌尖上的美味作文5

老家曲霞的蟹黄汤包无人不晓,百闻不如一尝,在我的软磨硬泡下,妈妈终于同意实现我这个“吃货”的心愿,我们一家便踏上了品尝“舌尖上的美味”之旅。

总算到达目的地,哇,汤包店门口早已排起了“长龙”,透过密密麻麻的人群,我踮起脚尖,伸长脖子,往里探望,希望能看到汤包的踪影,可我很快便发现,眼前除了人还是人。“等着也是等着,咱不如到后厨去看看做汤包的工序,先睹为快嘛!”爸爸提议道,我也好奇心十足,便迫不及待绕进内厨,哇,厨房好大啊,大伙儿忙得不亦乐乎:剥蟹的、和馅的、搅面的、擀皮的、包汤包的……分工明确,有条不紊。只见面皮师傅双手操一个面团,放在手中反复轻揉,直至捏成一个白白胖胖的“小脑袋”,不一会儿功夫,便像变戏法似的`,一排小团子接二连三从技艺娴熟的师傅手中诞生,如同一个个士兵,秩序井然,列队整齐等待着首长的检阅。很快,小团子被请到了师傅的手掌心,使劲按压,圆溜溜的小团子摇身一变成了薄如蝉翼的小圆皮,轻轻提起,在阳光照耀下,散发着诱人的光辉。包汤包的师傅手艺更绝,一手握筷,一手操皮,飞快地挑起些许蟹黄肉馅,放在皮中央,然后捏着边角,迅速向中间靠拢,与此同时,另一只手“蜻蜓点水”般将皮捏成一道道纹理,轻巧地把汤包口封住。每一个动作无不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轻、柔、均匀。转眼间,一只只小巧玲珑的汤包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放进蒸笼,急火蒸熟。

总算轮到我们上桌,终于可以大饱口福啦!看着眼前热气腾腾的汤包雪白晶莹,细巧均匀的褶皱,恰如一朵朵饱满圆润、含苞欲放的玉菊,它皮薄如纸,几近透明,稍一动弹,便可看见汤汁在轻轻晃动,嗅一嗅,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令我沉醉其中。正当我像饿虎扑食般地准备狼吞虎咽的时候,妈妈连忙阻止,告诉我吃汤包的秘诀:“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吸汤。”好一套吃货法则,我小鸡啄米似的点点头,便按照口诀,小心翼翼地咬了一道口子,尽情吸吮着那来自天堂般的鲜香至极的汤汁,姜醋的酸甜,蟹黄的鲜嫩,鸡肉的肥美搭配得天衣无缝,它们在我的味蕾上尽情绽放着华彩,啊,简直妙不可言!恐怕铁拐李来了,也会甩开双拐,大快朵颐吧!我用筷子轻轻夹起面皮,咬下一口,慢慢咀嚼着,一股嫩香溢满口腔,QQ弹弹,爽滑至极,禁不住诱惑的我将余下的馅皮一股脑塞入口中,尽情享受着这美味佳肴。很快,我又“秋风扫落叶”般地将盘中的几个汤包一扫而光,我心满意足地打了个饱嗝,意犹未尽地舔舔嘴上的油渍,摸摸鼓鼓的肚皮,依依不舍地走出了汤包店,仍然回味无穷。

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是不是也心动啦?咱曲霞的汤包可是名不虚传哦!皮如蝉翼,胆似田黄,鲜而不乏,油而不腻,不愧是天下之美味,值得品尝!

舌尖上的美味作文6

最忘不了的是外公家做的饺饼筒。饺饼筒是方前当地的一种风味小吃,制作时,将小麦粉和好,用手将面摊在一种平底的锅上,摊成一张30公分直径大小的软质的面皮,然后将事先炒好的各种料,如粉丝、萝卜、猪肉、豆腐等,根据个人的喜好,将一定量的料均匀地放在面皮上包好就可以吃了,如喜欢香脆的,也可擦上食用油,煎到外面的皮变成黄色再吃。

阿姨把面粉和水和成面糊,熟练地抓起一把,丢在早已烧得滚烫的大煎锅的边上,一圈一圈地把那面糊抹在锅中。直到皮成形,一把糊用完。抹过之处,薄如纸片,不熟练可能就会被烫伤。阿姨说她小时候经常练抹皮,手也被烫伤过好几次,才练就了今天的手艺。我虽然没亲身体验过煎锅有多烫,但只要看煎锅上不停冒着的烟,发出“滋滋”的响声,就可以明了煎锅的温度了。皮不一会儿就熟了,做好的皮摆在一个大的圆形竹篾里,一张又一张,先围成一个圈,再往中间摆。做好的皮,犹如一张张飘舞的裙摆,“飞”到了竹篾里。

外公家的一张小饭桌上,每逢这时总是摆上了各式各样的菜:有绿油油的豆荚,金灿灿的油渣,水灵灵的芹菜,又细又嫩的豆芽,猪肉,猪肝……对了,粉丝是绝对少不了的`!用油混着粉丝,炒一炒,翻一翻,哇!粉丝大变身——原本又白又硬又干的粉丝变成了油光满面、又软又黄又滑的粉丝了!夹一筷,丝丝缕缕;闻一下,油香缭绕;尝一口,滑而不腻,真棒!除了粉丝,还需要煎豆腐。先把豆腐切成小块,放在电煎锅上煎。大大小小的豆腐外皮被煎成了焦黄色,这时就得翻个面。煎好的豆腐外焦里嫩,放在嘴里咬上一口,香酥却不失嫩滑。另外,再放一些虾皮作佐料,也可以使饺饼筒变得更有鲜味儿。

到了中午,一切准备停当,大家就各自去取一张皮,按照个人的喜好往里面添馅儿,一卷,就可以吃了。一口下去,香味四溢,松软适度,可好吃了!我常吃得肚子鼓鼓得像只小蜜蜂。“吃不了还要兜着走”,回家时肯定要带回去几个,可以是早餐,可以是点心,可以是晚饭……

妈妈有时在家自己也会做饺饼筒,用小煎锅代替大煎锅,皮做好了,用四五种菜做馅,用皮把馅卷起来,和在外公家做的相比,除了小一号外,基本没啥区别。老实说,我并不是特别喜欢吃饺饼筒,可我喜欢做饺饼筒时热热闹闹的情景,喜欢大家在为做同一件事,同心协力的氛围,大家就像变成了同一个人似的,为同样的目标努力着,不懈奋斗着……

家乡的饺饼筒拥有家乡的气息,朴实、自然,就像观看田野风光一样,让人觉得很舒服。我希望这种气息永远飘荡在家乡中,永远,永远……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yanyuguan.com/fanwen/zuowen/0mz4w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