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言语馆 >

范文 >心得体会 >

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心得(精选14篇)

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心得(精选14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心得(精选1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心得(精选14篇)

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心得 篇1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提出“关注幼儿发展的连续性,注重幼小科学衔接,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做好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等方面的准备”与《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中的内容一脉相承。幼小衔接就是帮助幼儿形成一种适应国小生活规律的行为模式。

幼儿园的课程是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方式,传递知识和培养习惯。孩子从进入幼儿园开始就已经在进行幼小衔接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比如我们小班孩子自己用画圆的方式签到,中班幼儿写数字签到,大班就写自己的姓名签到,在幼儿园的三年里,孩子们从老师盛饭到自己盛饭,从老师帮助穿脱衣到自己穿脱衣,整理衣服等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也逐渐养成。

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作为幼儿园老师,我们除了在园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还需要我们与家长达成理念一致,在尊重幼儿的原有经验和发展差异的`基础上,帮助幼儿做好身心全面准备和适应,坚持培养有益于儿童终身发展的习惯和能力。我的孩子就是零起点上国小,在家里,我们家人保持一致,注重培养她的生活习惯、自理能力和学习习惯,上了国小后自然地适应了,我常常以自己孩子为例,讲给家长听,引导家长们要树立正确的心理定位,不盲从不跟风。

有这样一句话“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作为教师,我们要以幼儿为本,不断优化教育行为,全面做好孩子的入学准备,为了孩子顺利适应国小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心得 篇2

幼小衔接一直以来是比较热门的话题,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深知其重要性。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教育与国小教育的衔接,处于幼儿园与国小阶段的儿童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征,解决好幼儿教育与国小教育的衔接问题至关重要。

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准备为目标,围绕幼儿入学所需的关键素质,提出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四个方面的内容,每个内容由发展目标、具体表现和教育建议三部分组成。发展目标部分明确了与幼儿入学准备关系最密切的关键方面;具体表现部分提出了对幼儿实现入学准备的合理期望;教育建议部分明确了发展目标的价值,列举了有效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的一些教育途径和方法。通过认真学习之后,我深刻地认识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那么结合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感受到了我们幼儿园的特别用心之处和科学的理念,结合自己的教育经验并有了一些小小的感触。

一日生活皆课程: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我们坚持做好科学幼小衔接,并且一直在行动,我们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依据,将“幼小衔接”融入到每个年龄阶段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为孩子们后续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会时刻提醒孩子去掌握正确的坐姿、握笔姿势,如果这些基本姿势正确,从小好好培养,步入国小会受益颇多。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在常规上有要求,如引导幼儿在一日活动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及专注的学习品质。集体活动时能专心听讲,积极发言,教师加强对孩子进行注意力和思维敏捷性的锻炼,培养幼儿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们尤其注意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专注性和持久性的培养。一日活动中,孩子们随渴随饮的好习惯也会受益终生,逐步养成自主饮水的好习惯,不用老师经常提醒,自己就可以做到。同时,教师也要充分认识到幼儿园升至国小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才能科学地从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等方面为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衔接贯彻于每个年龄阶段:幼小衔接我们不只是大班的事,从小班开始我们就注重培养孩子各个方面的能力,注重给幼儿锻炼的机会,让孩子们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从小班开始孩子们自主端餐、中班小小值日生,大班小小营养师、气象员,逐步培养孩子自主服务的能力和爱劳动的好习惯,家长配合幼儿园的.目标要求,引导幼儿坚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擦桌子、整理自己的衣物等。从小班开始注重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每天坚持签到,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运用不同的方式:画圈、打对勾、写时间,孩子们的时间观念逐步养成,我们家长反馈到:以前真的是每天催着孩子上幼儿园,但是现在孩子会主动说自己不要迟到,要签到,而且每天坚持按时入园。由于疫情关系,我们的幼儿园分年龄段组织孩子自主入园,这其中让我们看到了孩子自己的成长,更看到了教师、家长相信孩子的力量。

科学幼小衔接全方位准备:幼儿入学准备教育要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应注重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几方面的有机融合和渗透,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准备,更不应用国小知识技能的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替代全面准备。从孩子进入幼儿园开始,老师非常重视孩子身心健康,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运用各种形式,教孩子保护自己的方法,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另外,还要教孩子们懂得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身安全。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等,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在幼儿园鼓励孩子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交往,多结交伙伴,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

总之,幼小衔接不能急于求成,每一位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老师要做孩子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科学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孩子的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得以充分的准备,幼小衔接不只是知识经验的衔接,而应该是知识能力、学习品质的储备,只有能力的发展才会让孩子长久受益,相比于知识学习,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内在驱动力更为重要,希望在幼儿园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孩子们都能平稳顺利的迈入国小,开启新的征程。

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心得 篇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以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国小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我校多年来一直将幼小衔接贯穿整个幼儿教育阶段,从幼儿的小班时期逐步推进幼小衔接的理念与措施,让幼小衔接落在实处。我们充分利用到炎帝学校作为九年一贯制、十二年一体化的布局优势,将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尤其是培养孩子自主性的管理的素养从幼儿园贯穿国小乃至于国中。为了减缓幼儿园与国小之间的.入学坡度,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园校联动:

在研讨中聚共识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国小永远都绕不开的话题。在探讨中,双方都有不同的困惑和面临的压力。最终,一切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理念让我们达成了共识:大家认识到,和知识准备相比,一些“非智力因素”如行为习惯、生活水平、身体素质、情感成长等非知识性的综合素质,是国小教师期待也是幼儿园教师注重培养的,从而在理念上相互交汇融通。

在座谈中找路径

学校多次组织幼儿园和国小教师在一起学习教育部、省、市、县有关幼小衔接的文件精神,探讨如何做好两个学部的幼小衔接工作。在座谈中大家明白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知晓了在不同的阶段如何有目的地对幼儿实施幼小衔接策略;

在互动中求实效

两个学部教师互相听课、评课,在互听、互评中找衔接切入点;国小部教师到幼儿园参观园所环境建设,打造低年级温馨、童趣的学习环境,设计积极的入学体验活动,开设了适合儿童的社团课,并精心设计了与幼儿园相衔接的户外游戏课程。

幼儿园每学期都带领孩子们线上或线下参观国小,了解国小环境特点和体验国小的课堂,参观国小生的课间活动和举行升旗仪式,让孩子们提前了解国小生活。

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心得 篇4

家长是幼小衔接工作中焦虑感最强、最需要得到关注的群体。这个群体的焦虑,不仅会影响自身,也会传递给幼儿。为了促使家长转变观念,从根本上配合、支持幼小衔接工作,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1、在倾听中了解需求

首先,我们对家长进行了“幼小衔接,你准备好了吗” 专题问卷调查,问卷活动的开展不仅了解了家长对于幼小衔接工作的的需求以及理解水平,而且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为后续幼小衔接工作的改进和方向提供了有利依据。

其次,采用随访、家访等方式,也就是利用家长来接送孩子的时间,每次约几名家长进行访谈;还组织教师家访,倾听家长的心声,了解家长对幼小衔接的一些顾虑和想法。

2、在对话中碰撞智慧

家长们思想上存有误区,主要的根源是家长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就是玩,根本学不到什么知识。幼儿园主动创造了“对话”机会,向家长推荐幼小衔接教育类书籍,让家长与书本对话,汲取理论知识;多次召开家长会介绍幼儿园的课程设置,通过智慧课堂向家长讲解幼小科学衔接的知识;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实地了解幼小科学衔接情况;利用家园沟通栏和班级群,让家园对话成为了一个相互学习、相互成长的思维碰撞过程。

3、在共识中实现同步

在达成幼小科学衔接理念共识的前提下,引导家长有兴趣、有效果地参与到各种幼小衔接的活动中,给予家长清晰的幼小衔接行动指引,引领家长“深入”走进幼小衔接课程,参加幼儿园各种活动,让家长成为有效幼小衔接的合作者。

以人文本,让幼小衔接科学渗透

(一)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1、强化时间观念、培养自主能力

通过自主打卡签到,来养成幼儿按时上学的习惯,激励孩子们像国小生一样每天不迟到;让孩子自己选择活动区域,培养自主管理能力。

2、通过整理自己的物品养成良好的自理能力

让幼儿进入活动室之前学会整理书包、更换鞋子;午休起床时教孩子自己系鞋带,练习自己穿衣服;入厕、就餐、饮水等生活环节让孩子有序排队、不拥挤,充分锻炼幼儿的自理能力。

3、通过值日生活动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

孩子们自主取卡选择担任当天的值日生,进行当天天气播报、菜品播报,主动当老师的小助手进行卫生清扫等工作,培养他们为集体服务的责任感及任务意识。

(二)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

幼儿园在入国小前的学习准备在更大程度上并不是知识上的储备,而是学习习惯上的培养。

1、倾听水平的培养

倾听是一个重要的学习习惯,是取得外界信息的关键。幼儿园阶段我们用创设情境来调动幼儿倾听的积极性,让幼儿带着问题来听,抓住时机与幼儿交流,不断培养其倾听水平。

2、语言表达水平的培养

有了专注的听,才有准确的说。把听与说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培养了幼儿的倾听习惯,又提升了语言表达水平。让孩子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

3、前阅读、前书写水平的培养

坚持开展自由阅读和阅读打卡活动。通过班级区角阅读、家庭亲子阅读等方式,孩子们的阅读方法、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幼儿掌握准确的坐姿、站姿、写姿等,减少各种盲态。到大班,多种方式展开前书写活动,培养幼儿的正确握笔姿势。

(三)运动能力的培养

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户外游戏活动,既增强幼儿体质又在活动中培养幼儿观察力、交往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为入学准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劳动实践能力的培养

设立幼儿种植区,让幼儿参与对农作物的播种、照料、收获,并从中品尝劳动带来的幸福;建立种养及水养区,培养幼儿动手能力、观察力和责任意识;开展户外劳动体验及参观图书馆、超市等活动,培养综合实践能力。

(五)做好心理上的互相衔接

了解幼儿对于入学的想法,尤其了解幼儿对于入学有哪些担忧,鼓励幼儿要勇敢去困难,帮助他们找到消除担忧的这些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使之产生良好的心理准备。

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心得 篇5

做好幼儿园与国小的衔接,使幼儿尽快适应国小的生活,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紧紧依靠幼儿园的力量是难以解决的,需发挥幼儿园、国小、家庭三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做好工作。

1、幼儿园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关键因素

幼儿进入国小前必须达到一定身心发展水平,才能适应国小的学习和生活,而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因此幼儿园必须通过各种保教手段提高幼儿各方面的素质,增强环境适应能力。

(1)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入国小后,学习环境、内容、节奏等发生很大变化,要求儿童从体力、精力到心理等方面适应。要求能承担紧张的脑力劳动和具有独立作业的能力,有健壮的体质,较好的耐力和抵抗力,以及协调的动作能力。在幼儿园阶段要保证幼儿充足的营养和休息,防治疾病,注意安全,使幼儿身心健康。要重视体育活动,积极锻炼体格,增强体质;坚持生活制度的规律性,健全神经系统的正常发展,关心幼儿的情感和自制调节能力;保护和训练幼儿的感官,特别是视觉、听觉器官,充分锻炼幼儿小肌肉的动作能力,培养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如能独立进餐、入厕、游戏、劳动、整理学习用品,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等。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幼儿园不仅要用生动形象的内容来吸引幼儿喜爱学习,更重要的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有学习新知识的要求和愿望,从学习中得到满足和愉快,产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可持续发展。发展幼儿的智力。有意注意是儿童进入国小后顺利学习的基本条件,幼儿园应培养幼儿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使精神集中,并随年龄的增长,适当延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发展幼儿的思维和语言能力,对常见的事物能进行初步的分析、归类、比较,形成简单的概念,在集体中能大胆讲话,发音正确,口齿清楚,语句完整连贯,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见解。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在教师指导下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文具。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如保持愉快、饱满的情绪、活泼开朗,学会分享、合作、互助。重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2)与幼儿家长、国小教师保持密切联系。新《纲要》很重视家园合作。幼儿园要定期和不定期与家长交流育儿知识,提高育儿素质,经常保持联系,忽视纠正不正确的态度、方法,家园教育一致 。幼儿教师主动与国小教师联系,如通过个别访谈、组织参观活动、座谈会等,倾听意见,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方法,为国小一年级教师准备一份较为详细的幼儿各方面发展情况表,以便全面系统了解。

(3)做好幼儿园大班后期工作。幼儿园大班应更集中、更直接地对儿童进行入学准备教育,为幼儿做好体力、智力、品德、意志和生活习惯个方面的入学准备。幼儿教师要向大班幼儿介绍国小情况,并创设条件,使幼儿能与国小有直接接触机会。

①组织幼儿参观附近国小,逐步熟悉国小环境,观察一年级上课情况,培养幼儿上国小的欲望。

②组织幼儿参加少先队活动,树立戴红领巾的光荣感,组织大班幼儿和国小生一起春游、开联欢会或进行其他活动等,增进幼儿和国小生之间的友谊。请一年级国小生回园谈学习体验与收获。

③向大班幼儿提出要求,逐步养成国小生应有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能力。良好行为习惯如: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按时休息、按时上学、认真学习、严格遵守上课纪律、注意力集中、不做小动作,不随便讲话,积极思考问题与发言,爱护书籍、文具和独立活动习惯。文明礼貌、乐于助人、尊敬师长。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培养书写能力和正确的'握笔姿势,教师有计划地指导幼儿阅读,使幼儿学会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有顺序地看书。幼儿园大班还可以改变环境布置、调整作息时间、延长上课时间至35分钟,适当增加各种智力活动,加速幼儿适应国小生活的步伐。

④做好大班幼儿的毕业离园活动。举行毕业典礼,可邀请国小教师或国小生代表参加,会上有代表讲话表示祝贺和对孩子的美好祝愿,并提出希望。中班小朋友可向哥哥姐姐表示庆贺或互相赠送自己制作的礼物,会后还可拍照留念,使整个结业会在热烈气氛中进行,使幼儿充满欢乐和自信,迎接新生活。

2、国小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因素

(1)国小应全面了解幼儿、熟悉幼儿园工作。国小教师要深入了解幼儿园,了解幼儿在家表现、父母的态度、家教环境,指导家长为幼儿入国小做好必要准备,尽量与幼儿接触,谈论幼儿感兴趣的问题,消除幼儿的陌生感。

(2)科学制定国小初的生活制度,努力减少“坡度”,一年级教师应根据本班儿童的实际情况和大班后期课程设计的特点,适当安排入学初的课程、课时,增加活动性课程,减少知识性课程,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和儿童感兴趣的活动,尽量减少作业任务、控制家庭作业量,动静搭配,寓教育与游戏中,调动儿童的学习积极性。

(3)配合幼儿园做好大班后期衔接工作。国小教师要热情接待来参观的幼儿,开展活动时主动邀请大班幼儿,教育国小生热情照顾幼儿园小弟弟小妹妹,加深幼儿对国小的了解,并对国小环境、老师、同学产生亲切感。

3、家庭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不可缺少的因素

(1)家庭要重视幼小衔接工作,激发幼儿入国小的积极性,家长要了解幼儿园、国小在各方面的区别,及国小对新生的要求,了解孩子的发展水平和存在的问题,调整教育方法,带幼儿参观国小,接触邻居国小生。

(2)安排好孩子的假期生活,制定科学的暑假作息时间表,安排好孩子的生活、学习,使之有规律。培养巩固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3)帮助孩子度过“困难期”。孩子即将进入陌生的学习环境,面临新的学习任务和与人交往,家长要助孩子一臂之力,照顾好孩子,保证充足营养;帮助孩子解决国小中的困难,进行正确启发、诱导;引导孩子正确处理学习与玩的关系,对待与同伴交往中的矛盾。学会商量,懂得谦让。如果遇到难解决的问题应主动向国小教师联系。

总之,幼小衔接是教育整体改革上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搞好幼小衔接,才能使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保证基础教育质量提高。我们应对处于衔接年龄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作进一步探索,不断寻求符合我国国情的幼小衔接的途径,帮助儿童顺利地解决好其间的过渡和衔接,使千千万万儿童健康、活泼、愉快地成长。

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心得 篇6

有幸参加了学校的幼小衔接的家长会,每次开家长会,我都收获很多,不仅加深了对学校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认同,也学到了很多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提供了专业的建议与指导,促使家长在教育理念、引导方式等方面与幼儿园、国小达成一致,携手共进!

大班的这学期是小朋友们告别幼儿时代迈向国小的最后时期,也是关键的调整时期,本次邀请了常青第一国小的优秀教师李萍,当他在台上深入浅出、专业、真诚的交流下,家长们静静的听,专心的记笔记,会议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匪浅,让我深深的感受到幼儿园不仅是孩子们的学习、成长的乐园,更是家长们学习、收获的家园。

通过李老师的详细讲解,从各个角度、全面地讲解了幼小衔接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学习问题,应对的方法,家长们对待孩子学习的心态,孩子们的上国小后的情况等等,李老师通过分享自己的育儿经历,传授了非常的'实用、有效的学习方法,让我们感触颇深,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才是最重要的。

在幼儿阶段家长们更多的是把精力倾注在孩子的生理成长,保证她吃好、睡好,穿暖,健健康康的,把孩子扔给了学校和家里的长辈们,很少有针对性对孩子在学习习惯、思维、礼仪等方面的培养,而到了国小阶段,李老师提到“这个是我们生活知识学习的阶段”,在这里不仅需要学习数学、语文、礼仪、天文、地理等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因为有了这些知识才能保证基本的衣、食、住、行的要求,因此家长们对于国小阶段来说家长们应该是家庭教师的角色更多一些,不仅需要对孩子们学习习惯、思维习惯、搞挫能力、独立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自我保护能力方面培养,更重要的是要树立孩子们学习的信心,教给他学习的方法,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心得 篇7

8月30日下午,我校全体一年级教师参加了寿光市组织的幼小衔接培训。向我们阐述了关于如何做好幼小衔接的相关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真的是受益匪浅!如何使学前班的儿童入一年级而能较快地适应一年级数学的学习,我想做到以下几点:

一、关注态势语言,关注儿童的情感。

低年级的学生刚跨出幼儿园来到国小进行有规律的学习,上课注意持续时间短,注意力易分散,加上感情的发展也还处在易受外界感染的阶段,而且数学学科本身不似其他学科生动好玩,易使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兴趣和效率。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态势语言作用,以饱满的热情来感染学生,以简明的手势、抑扬顿挫的讲解来吸引学生,调整学生学习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不积极动脑思考就不可能学好数学。教学中,一定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如在进行十几减9的减法学习时,有学生对于:12-8=4、15-9=6等倒背如流,这些学生只是单纯记忆而已,不会思考过程,更不会用凑十法、加法的是减法的逆运算计算方法做出来。13-9=4……千万不要以为学生都会了,知道答案的学生都是上过幼儿园的学生,而那些没上过幼儿园的学生则一无所知。教师一定利用学生的小棒,通过学生动手摆的过程,让他们独立思考,再让他们说出算法的过程,再次进行独立思考是很有必要的。

三、内容设计有弹性,关注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

课堂教学要满足所有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在内容的选择上体现一定的弹性,满足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例如,可以对同一问题情境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或开放性问题,以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提供一定的问题材料供学生选择阅读;课后习题的选择与编排应突出层次性;在设计课题学习时,所选择的课题要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在全体学生获得必要发展的前提下,不同的学生可以获得不同的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拓宽知识的选学内容,但增加的内容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与作用,增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而不应该片面追求解题的难度、技巧和速度。

四、找准学生学习起点,关注数学学习中认知、情感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从儿童身心发展上看,从学前班进入国小是儿童身心发展的过渡期。这个时期的儿童保留了幼儿的某些特征,又拥有学龄期刚刚出现的`某些特征。国小低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都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玩具、故事等),使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数学。平时上课时,我设计多种游戏活如起立报数复习基数、序数;小棒猜数复习数的组成;送小动物回家复习口算;套圈游戏学习小小统计等,将课间活动与数学活动整合起来,体现“做数学”的理念。让学生收集信息、组织信息、处理信息,并有意识地渗透统计思想、比多少的问题意识,拓展了学生“玩”的学习资源,使学生玩中学,玩中思,玩中悟、玩中乐的情感体验。

刚入学儿童是了解生活、学习知识的最初阶段,是整个国小教育的基础中基础,总之,搞好幼小衔接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思维。将对孩子今后的发展、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今后一阶段的学习孕育潜力,增强后劲,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给予孩子成长的时间,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不能着急,要静心等待,精心陪伴,在孩子迷茫的时候,给予一定的帮助与指导!

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心得 篇8

长期以来,“幼小衔接”一直是幼教和小教普遍关注,但又一直没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以往的幼教和小教“两层皮”,“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现象,使幼小过渡出现了“断层”。

不少国小教师不了解幼儿教材教法,幼儿教师不了解国小教学大纲和教材,再加上各幼儿园、学前班为迎合部分家长“望子成龙”急切心理,片面强调各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幼儿能力及性格的培养,使幼儿教育“国小化”长期得不到根本改变,违背了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

而重复的知识传授又使入学新生产生厌学心理。而另一些幼儿园、学前班则缺乏教学规程,放任自流,使幼儿教育“保育化”,浪费了大好教育时机。

实践证明,如果学前教育抓得不好,会影响人一生的发展,所以幼小过渡的准备应从幼儿园小班抓起,重点放在大班和学前班,使幼儿平稳过渡入学,为其终身学习奠定牢固基础。

首先,培养幼儿对未知世界产生浓厚兴趣,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诚如一句名言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孩子如果对周围世界有浓厚的兴趣,那么他自然会专注的去想、去听、去问、去探索。

培养幼儿的这种可贵精神不是一年半载之功,必须从幼儿入园时做起才行。鲁迅说:“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得理解,一味蛮做,大有碍于孩子的发达。”而学龄前的孩子们常常会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开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言语;他们想飞上天空,想潜入蚊穴……,我们应通过孩子这种丰富想象力和好奇心,引导幼儿把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把丰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经过引导使幼儿的有意注意、兴趣、爱好、求知欲变得稳定持久,又把兴趣做为学习的动力。既然国小要教会儿童读、写、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前教育就应为此做好准备,即组织幼儿进行“前阅读”、“前书写”、“前运算”活动,如:利用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兴趣,引导他们看色彩艳丽的画册、图片,进行“听读游戏识字”,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或游戏过程中听读、跟读、识记、朗读、背诵儿歌,从而识认常用汉字,为儿童进入国小转而以抽象符号为主要学习内容做好准备,这就是“前阅读”,幼儿教育中没有“写字”一课,但幼儿教育中的绘画、手工等发展了幼儿手指握笔小肌肉的灵活性,使孩子握笔轻松,运笔线条均匀,为幼儿入学后书写打下坚实基础,这便是“前书写”。孩子们在幼儿园经常开展的“穿珠”、“取物”、“开火车”等多种游戏活动有目的训练了点数,也就是“前运算”。可见,这些游戏活动就是适合幼儿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的,是容易被幼儿接受的,也为幼儿进入国小做了准备。

一提起国小生,幼儿园的孩子们总是觉得非常羡慕,多少还有些感到神秘。根据幼儿这种心理.幼儿园大、中、小班都可以把国小生请来,请国小生讲讲他们的'学习、生活、劳动,讲讲少先队、队旗、科技活动、夏令营,使国小生与幼儿距离拉近,激发幼儿向往自己快快长大,带上红领巾,早日成为国小生的愿望。对于大班或学前班的幼儿还可以有组织的把他们领出去,参观国小校,看他们上课、活动等等,把幼儿想的、听的变为直观感受,使学龄前幼儿渴望成为国小生。其次,培养幼儿自理、自立和人际交往能力。幼儿园的一日生活都在老师、保育员和家长们的照顾下生活,而进入国小就意味着独立生活的开始,离开别人的监护,许多孩子表现出惊慌、恐惧、不知所措,也有的孩子放纵,安排不好自己什么时候该做什么。

因此,为了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后独立生活的准备,幼儿园还要逐渐培养幼儿的幼儿独立收拾和整理自己的用具、玩具、衣物等。

为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主动性,还要给幼儿提供机会,让他们自己选择和安排游戏、玩具和伙伴,学会考虑和决定自己“玩什么”、“做什么”,老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和决定事情,可以使幼儿充分学会表达意见,并在执行决定的过程中获得体验成功的喜悦和机会。关于这种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它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密切配合,要经常持久地进行,从幼儿入园时就应开始。

实践证明,那种事事处处都代替孩子去做的家长们,虽然重视知识的学习,但是他们的孩子进入国小一般是不能适应国小生活的。那些受陈旧教育思想影响,只让幼儿围着老师转,没有独立意识,没有人际交往的教育方式,即使在入学前使孩子学会了加减运算、汉语拼音等基础知识,他们送出去的学龄儿童也同样不能适应国小生活。因此,在入学前培养幼儿人际交往能力是很重要的,他可使幼儿入学后更容易适应新环境,减少骤然进入陌生老师和小朋友之中所产生的交住困难。最后,要抓好常规训练,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到了大班的幼儿更接近入学年龄,入学前的准备教育要更具体。

第一,要培养大班儿童或学前班的幼儿具有良好的组织性、纪律性。增加集体活动.教育他们热爱自己生活的集体,组织幼儿进行集体或小组性活动竞赛或集体布置活动室等等,形成良好集体风尚。

第二,训练幼儿具有“坐、立、走、说、写、看”的正确姿势,养成每天坚持看电视中的一段儿童节目,并能讲述其主要内容及情节,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表达、记忆能力。

第三,在学前班、大班各种教育活动中,要注意培养幼儿延长有意注意时间。心理学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一座‘门’,所有从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它”。从国小一年级学生来看,儿童的学习适应能力,有的一入学就可能表现出两极分化,有的儿童注意力集中,而且持续时间长,有的儿童注意力难以集中或注意时间较短暂,导致儿童进入正规学习以后成绩悬殊。因此,在大班、学前班下学期学习,还要调整作息时间,为幼儿人生下一个阶段的到来奠定基础。

第四,制定学前班幼儿一日生活常规训练卡,其中有关规定由教师和家长共同监督指导并坚持定期总结。

总之,搞好“幼小衔接”要从多方面入手,起步要早。如果把入学准备教育重点只放在入学前一年,只教幼儿学习汉语拼音、读写汉字、做算术题,有的甚至让幼儿提前学会一年级课本的内容,那么,这种“国小化”的学前教育是不可取的。

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心得 篇9

今天上午的幼小衔接讲座,园长主要讲了幼儿园阶段与国小阶段的不同以及家长和孩子需要在家里准备的相关工作,听了以后觉得非常接地气,受益匪浅。

幼儿园与国小阶段完全不同,幼儿园教养并重,主题游戏较多,小伙伴固定,朝夕相处,老师像妈妈一样照顾孩子的起居,且整天陪伴,上学时间弹性,有加餐,有午休,相对较宽松;而国小以学科学习为主,规范学科,限时课堂,格式作业,老师相对较多且不是一直陪伴,没有午睡,没有加餐,相对较严格,所以在幼小衔接阶段,各项习惯和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呢?

1、首先要给孩子一种期待感

让孩子觉得我马上就要变成一个国小生了,这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因为长大本身就是一件超级骄傲的事情。

2、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包括起居时间,游戏时间,阅读时间,做家务时间,与家人共处时间,作业时间。有句话说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首先先变成那样的人,所以最好是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时间表,父母也早睡早起,这样就以身作则的帮助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是自律,良好的'作息习惯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自律。

3、家庭环境:

在家里爸爸妈妈要做好环境建设,孩子有自己独立的书桌,父母以身作则,平时也多看书学习,变陪读为共读;在家里家庭成员之间要经常说谢谢,你好等文明语,和睦相处,关爱彼此就是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

4、学习习惯:

八个力的培养: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阅读能力,说的能力,做的能力。培养观察力,可以多观察身边的细小事物,找不同,摆积木,报些兴趣班如音乐,多做家务,培养孩子的忍耐力坚持力,多读书。

5、其他能力培养:

如独立自主的能力,独立完成作业,面对挫折的能力,时间管理的能力,精神专注能力,能坐的住,锻炼身体,有固定的体能训练,负责任的意识,社会公德意识,辨别是非的能力等等。

听完真心觉得家长的责任重大,育儿就是一场修行,期待我们都变得更好,再次谢谢幼儿园举办的这场活动

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心得 篇10

为了能更好地让孩子适应国小的生活,作为家长,我们也是多方取经,与身边家里有国小生的朋友多交流,了解国小生在学校的日常学习情况,同时结合自家孩子的情况,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兴趣,让学习成为常态化,让学习成为孩子的一部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第一,为孩子营造学习的环境,通过言传身教,告诉孩子,学习并不是只有小孩子要做,爸爸妈妈也是要学习,学习是一件每个人都要做的事情,是一件持之以恒,一件终身受益的事情,我们作为父母也是在家多看书,陪孩子一起学习,通过良好的氛围,将学习这件事情融入到孩子的日常中。同时,在平时的生活中,告诉孩子学习、吃饭、睡觉一样,是我们每天必须要去做的一件事情,强化孩子学习的意识。

2、第二,让孩子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在日常和孩子的交流中,通过孩子的兴趣,找准切入点,让孩子意识到学习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比如说,识字以后,可以自己读书,不需要爸爸妈妈有时间才能给他讲故事,想看故事书,自己在家随时可以看,让孩子意识到通过学习他可以获得很多东西,让他更有动力去学习。当孩子意识到了学习的好处时,自然学习不会成为他的敌人,就会从被动你要他学,成为我想学,至少现在哆哆对于识字这件事情是没有任何的抗拒,会经常主动问这个字怎么读,因为他爱看书,想看书,就要识字,自然看的书多了,识字也就会更多,还会引以为豪的说爸爸妈妈的书上面的'字他也认识。其实,这时候他已经意识到识字是很重要一件事情,因为只有不断的多识字,他才能看更多的书。

3、第三,习惯的养成,这是最难做的一件事情,需要你和孩子一起为之努力的。因为人都有惰性,更不提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在玩具与书本之间,孩子肯定毫不犹豫的选择前者,就像我们大人在手机与书本之间,大部分人会选择手机一样,因为毕竟书本是枯燥的。那么习惯的养成更显的尤为重要,我们要通过习惯的养成来让孩子更加自律,前提是你也要自律,这是我们家长必须明白的一件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何况是对自己的孩子呢。在这事情上,我也并没有做的很好,尤其是在哆哆四岁多的时候,我就开始让他学习一些文化知识,毕竟初为人母,自己也需要学习,在坚持和孩子学习沟通上,都没有做的很好,尤其在学习过程中,对孩子的态度也不是很好,因为内心的焦急,总是看重孩子学习的结果,在无形中给孩子很大的压力,后来也是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调整自己的心态,告诉自己学习是需要细水长流,不能急于一时,放平心态,学会享受和孩子一起学习的过程,陪孩子一起养成每天学习的习惯,让你的陪伴帮助孩子渡过一个个枯燥难熬的前期学习阶段,这个阶段大约会持续一个月,当我们顺利的渡过这个一个月,虽然孩子有时候也会有不爱学习的时候,但是学习已经成为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可或缺,对于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不会有太多的抗拒。

4、第四,增加学习的趣味,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孩子的天性还是玩,我们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通过和孩子的互动,让孩子知道学习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让孩子看到学习的多面性,激发孩子探索学习的奥秘。还拿识字为例,我会和哆哆玩识字比赛,看谁认识的字多,互换角色,我们虽然作为家长,但是在学习面前我们是平等的,我会让哆哆当提问人,我来回答,然后我故意答错,然后他很有成就感的说他认识,让孩子在这种小游戏中体会到学习给他带来的小小“成功感”。

5、第五,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对于孩子的每一点进步,我们都可以具体的提出来,并适时的给予鼓励,告诉他,他很优秀,不断给孩子心理暗示,他可以做的好,他可以做的到,甚至可以做的更好。当然,如果表现的不好,自然就要批评,奖罚一定要分明,增加孩子的抗挫能力,毕竟上国小以后,面对学业的压力,他们会来自于各方面的比较,突如其来的变化,孩子的心理不一定能及时的转变,所以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导才是最重要的事情,鼓励和赞扬会让孩子更加阳光,但是一定要告诉他做错事是要承担责任,树立孩子正确的价值观。

6、第六,做最充足的准备,在家的日常学习对于文化知识的储备毕竟有限,7月份我们也为孩子报了幼小衔接班,帮助孩子从生理、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做好入学准备,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国小生活。除此以外,我们在孩子这三年的幼儿园学习生活中,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给孩子报过乐高,英语和跆拳道,经过1年多的学习,孩子无论在智力开发还是学习习惯养成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

总而言之,孩子的学习并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情,需要我们父母陪同孩子一起,在孩子慢慢心理成熟后,自主学习才能实现,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一直坚定的陪伴孩子,在我们的陪伴中,也会告诉孩子学习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是我们一生都需要坚持做的一件事。

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心得 篇11

时光荏苒,我们的宝宝结束了幼儿园生活,升入国小,成为一名国小生。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国小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国小生活,幼小衔接则是关键所在。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加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从幼儿园到国小,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老师不同,小朋友不同,学习方式方法不同,课堂要求不同,行为规范也不同……这许许多多的不同,往往会使幼儿难以适应,容易导致幼儿学习兴趣低落,影响学习成绩,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不利。家长可在入学前几个月,有意识地多向孩子介绍一些国小里的学习、生活情况。包括学习哪些课程,每天上几节课,作息制度,上下课应该注意些什么,老师和同学们的相互关系等。使他对学习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并盼望自己做个国小生,从思想上作好入学的准备。同时,为了使孩子逐步习惯学习生活,在家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这样,从思想、时间、学习习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那么孩子进入国小后,不会有学习负担地重的反应,每项学习任务都能轻、愉快地完成。孩子入学后,也就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环境了。

二、培养幼儿与他人的交往能力。

孩子入学后,进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则有赖于一定的与人交往的能力。交往能力强的幼儿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融入集体中,与小伙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反之,交往能力差的',就容易与同伴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若处理不当,最终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因而老师和家长应特别注重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出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

三、培养幼儿的听读写能力。

逐渐培养幼儿讲述故事、复述故事的能力,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读物,组织集体朗读,并进行耐心指导,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家长应每天坚持指导孩子阅读,不久孩子就会自行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再就是让孩子多玩些安静的桌面游戏,如搭难度较大的装拆积木、看连环画、下跳棋、折纸、画画等。适当减少游戏时间。例如,让孩子每天练习写自己的名字,学写阿拉伯数学、中文数学以及简单的词汇,每天做几道算术题和简单应用题。

转眼间孩子们进入国小生活已快一学期了,从刚入学时找不到教室,对铃声不知所做到现在的听到铃声,进入教室做好课前准备。学生们的变化很大,也说明他们已经变成一名合格的国小生了。

记得开学第一天家长们把孩子送进教室,依依不舍的离开。而孩子们呆呆的坐在座位上,面对着陌生的环境,严肃的老师,心里更多的是委屈,害怕。

从事低段教学已有8年,我觉得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环境的适应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已经超越了知识的学习。于是这半学期来,我重点从这两方面做起:

首先是环境的适应,环境分为学校环境和学习环境。在孩子入学的第一天,带着学生在学校各处转转,找到教室的位置,厕所在哪,餐厅在哪,上体育课时的操场在哪,需要老师帮助时老师的办公室在哪,这些是学生必须要知道的,除此之外还有音乐教师,图书室等等。学习环境先要从认识老师开始,知道班主任是谁,认识给自己带课的老师。接下来是熟悉学校的作息时间表,知道每一次铃声响起时该干什么。

其次便是学习习惯了,好的习惯伴随孩子的一生,也能让孩子轻松愉悦的学习。刚从幼儿园升入一年级,他们非常不适应。先从下课上厕所做起,幼儿园里厕所都在教室旁边,学生随时可以去,但国小不行。一节课40分钟,学生要认真参与学习活动。而且部分学生太贪玩,经常忘记上厕所。在每节下课时就提醒学生先该做什么,慢慢的养成习惯。

接下来是课前准备,上课铃声响起以后,立即停止游戏进入教室,拿出相应课程书本和学习用品摆放在课桌上,同时在班长的带领下唱一首歌。这些在孩子刚入学时,老师课前早到一会儿,帮助学生,提醒学生,一个月以后他们就能做的很好。

最重要的就是课堂了,先教会孩子课前起立与老师问好,课后和老师再见,懂得尊敬老师、爱护老师。再就是要求他们课堂听讲,回答问题举手等等一些细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相应作出要求和引导。

作业的完成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家长的配合。家长给学生制定学习时间,老师也作出要求,学生应独立思考并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可以在每天家长接送孩子的时候,彼此交流,共同帮助学生。

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心得 篇12

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人才系统工程的第一个环节。学前班与国小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在环境设置、学习安排和生活制度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在我国,幼儿园的教育(包括学前班)是以游戏为主要形式,学校教育则以正规的课业学习为主要形式,并以严格的学习与作息制度来保证,这种差异在客观上形成了幼小衔接中的坡度。

从儿童身心发展上看,从学前进入国小是儿童身心发展的过渡期。这个时期的儿童保留了幼儿的某些特征,又拥有学龄期刚刚出现的某些特征。因此,如何使学前班的儿童入国小而能较快地适应国小数学的学习,使之过渡衔接的合理、科学,确实是值得认真研究和探索的重要问题。通过调查、实验,仅在教材方面如何搞好幼小衔接谈一点认识。

在国小一年级数学教学内容中包括:1~20以内的基数、序数、邻数、单双数、数的组成;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减法、乘法的初步认识;应用题教学等。学前班教学内容包括分类、排序、量的比较;1~20数的认识;邻数、序数、单双数;10以内数的组成;加减运算,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口头应用题教学;认识几何形体;时钟;等分;认识人民币等等。从教材内容来看,幼小教材存在着数学知识重复,这在很大的程度上造成了部分儿童对知识失去了新鲜感,使国小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为教师组织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国小数学的能力发展和初入学时的数学能力水平有密切关系。初入学时,对数学概念,对数的关系进行合理的运算,那么他们入国小后对整数中的多位数,对小数和分数,对于自觉地运用数的关系和运算法则进行计算,都表现出较高的理解能力,因此,在教材方面必须搞好两个方面的过渡。

1、直观的图示运算向抽象的数学运算的过渡。

在分类与计算教学中,先教师引导,后儿童独立操作,先易后难;通过分类训练,帮助儿童构建一个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分与合的思维结构。掌握分类关系的同时,初步渗透连续再分的思想、分合可逆的思想、逻辑排除的思想,有意识地培养儿童进行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初步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逐步做到实物分类操作、图示分类操作、数的分解组成操作。数的计算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建立数的分解组成与相应的计算之间双向联系。

2、从图画表示的应用题到文字叙述的应用题过渡。

在应用题教学中,帮助幼儿在教师的实物演示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说出计算式和解答结果,按照教师演示实例,口头仿编相似题材内容的应用题,进一步仿编不同题材内容的应用题,培养幼儿从生活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的初步抽象能力,按算式口编应用题的能力。训练一式多题的口编应用题,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逐步做到图画表示的应用题发展到有图有文字的应用题,再发展到文字叙述的应用题的过渡。

为了帮助儿童入学以后扫除学习新知识的障碍,较好的过渡和适应对国小数学的学习,应给他们做好“搭桥”、“铺路”的工作。在幼儿园数学的基础上略有提高,面向国小,突出衔接。因此,切切实实地做好数学教学的幼小衔接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心得 篇13

孩子们在幼儿园是最后一个学期了,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是做好幼小衔接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什么是“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其实就是一种相对固定的积极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幼小衔接工作就是帮助幼儿形成一种适应国小生活规律的行为模式。而这项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成效,需要的不仅仅是说教、检查,最重要的是教师如何将其细化,具体的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点滴积累、培养、逐步的形成、完成的。

一、关注生活细节促进培养幼儿的独立、自立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的教育是保教结合的,老师会对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给予细心的照顾。而升入国小后,在仅仅几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里,孩子们要完成喝水、小便、放松调节自己等多项内容,容易出现下课了先去玩,等到上课铃声响起的时候才会急急忙忙去厕所或是来不及喝水和上厕所就上下一节课的现象,久之对学习和生活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在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时候,这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大班的`孩子们已基本形成了良好的常规习惯,但幼儿园里教师不间断的提醒造成了孩子的依赖性,许多孩子如果没有教师提醒的话,自己是想不起来该喝水还是入厕的,所以从本学期开始,我们的工作重点就不仅包括进一步提高孩子们的自我服务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指导行为中细节的转变来促进培养孩子自理、自立的意识。

二、调节说话方式提高幼儿的听觉理解能力

进入国小后,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还包括由于听不懂老师提出的要求,造成完成任务的自觉性差。分析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国小教师与幼儿园教师的讲话方式不同;二是孩子不会倾听,不能够抓住老师说话的重点。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调节讲话方式是关键。

三、讲话突出重点,忌罗嗦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幼儿园的教师在组织幼儿的活动时,都比较有耐心,会很细致的说明要求,有的时候还会形象化、具体化的加以说明,这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对于大班教师来说,要控制自己的就是要避免罗嗦,不要怕孩子听不明白而反复强调要求,如:在集体活动前,我们就会提出好多相关的要求,像玩具收好,手放好,别讲话,眼睛看老师等,其实一句“请小朋友坐好”就可以表达所有的要求了。久之,形成了孩子们听话时只听老师不让做什么而不明白老师到底让做什么,行为的自觉性必然会降低。所以说:教师提出要求前一定要先理清思路,明确自己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然后用最直接简洁的语言提出要求,使孩子能明白老师让自己做什么、怎么做就可以了。也许一开始的时候幼儿会出现一些抓不住重点,无所适从的现象,但是,教师说话方式的改变一定会促进幼儿倾听方式的改变,所以改变中的不适应和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这是一个必要的过程,而我们要做的工作就包括把这个适应过程提前到幼儿园而不是推到幼儿升入国小以后。

四、要求只讲一遍,忌反复提醒

留意到自己的说话方式,我又发现了一个工作中常会出现的问题,就是虽然在活动前强调了要求只说一遍,但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却由于担心孩子们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不断的提醒孩子们注意这样、注意那样,结果孩子们会产生依赖性:我听不清要求没关系,反正老师一会儿还会说的。所以,在活动中我们还要学会管住自己的嘴巴,不反复提醒,使幼儿懂得老师提出要求的时候不认真听所造成的后果是不容易弥补的,从而督促幼儿形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我们的教育目标要着眼于幼儿一生的发展,但在具体工作上则一定要落实在每一个细节中。学前教育准备工作所涵盖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而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这些具体细节的训练、培养和引导,来帮助孩子们积累起更多的生活、学习经验,让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和自信心去迎接展现在他们面前的越来越广阔的世界!

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心得 篇14

很多幼儿家长都关心这一问题:国小之前,给孩子报名上幼小衔接班或学前班,到底有没有必要?

其实,很多幼儿园引“课”入园,提前教一些;不少一年级教师却表示:“孩子提前就把一年级上册学完了,上课净捣蛋。”

我一直认为知识量不可以成为幼小衔接的重点,幼小衔接班一直都存在,只是真正贴合儿童需求的培训机构未成主流。理想的`幼小衔接课程应整合有效听课能力、注意力集中能力、超常记忆力、作业规划能力等,通过大脑思维导图、

游戏式头脑风暴等过度形式课程,教会孩子轻松学习、快速掌握。引导孩子具备由幼儿园升级到国小所需要的知识基础、心理准备及学习能力。在授课形式上,要承上启下,将游戏、团队互动、课堂教学、家长培训融为一体。如何加入一个“团体”?大人眼中的小麻烦,实为儿童心中大问题,只有他们提前具备了相应的理解、交往能力,才能自如的步入国小。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yanyuguan.com/fanwen/xindetihui/8jdxe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