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言语馆 >

范文 >说课稿 >

【推荐】幼儿园说课稿范文七篇

【推荐】幼儿园说课稿范文七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说课稿8篇,欢迎大家分享。

【推荐】幼儿园说课稿范文七篇

幼儿园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的选择:

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小班幼儿年龄特点表现情感外露、不稳定,带有很大的情绪性。他们更加喜欢直接用耳朵去听,用眼睛去看,用手去触摸。他们学习、活动的特点是只关心活动的过程,不关心活动的结果。小班的教学活动应注意游戏化、情景化。《纲要》中对教材的选择有这样的一段话:教材的内容应源于幼儿现实生活,符合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与视野。而应彩云老师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是生活与生活的摩擦,教育要回归生活。”鉴于以上种种原由及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我选择了《好听的声音》这一题材作为本次活动内容。

2、目标定位:

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以幼儿快乐情绪的激发、倾听感受、操作体验为主要目的,在活动中渗透多种知识经验与能力的培养,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快乐,在活动中获得发展。本次活动目标定为:

(1)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

(3)在为乐曲伴奏中,感受声音的轻响。

重点:探索用各种办法让物体发出声音。

难点:感受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装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太少声音小,装满没声音,感受事物的相对性)根据以上三条目标定向作如下活动准备:

(1)宝宝生活中声音的PPT。

(2)录音带:大鼓和小鼓音乐

(3)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个,黄豆若干,三瓶软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个(图片)。

二、说教法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活动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在本活动中,教师不仅仅要用生动的语言,神秘的动作来感染幼儿以外,还要积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于是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操作法:它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基本方法,就是幼儿根据教师准备的物品进行操作,探索。本次活动在引起兴趣后,采取了操作,让幼儿在动一动,装一装,听一听中获得感知,探索用各种办法让瓶子发出声音。

2、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创造性、娱乐性、教育性。在品尝游戏的环节中,让幼儿尝一尝,咬一咬,区别糖果的软硬,来猜测软硬糖果分别能发出大鼓还是小鼓的声音。

3、提问法:设计提问,引导幼儿听声音,回答问题。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4、演示法:通过多媒体,把生活中的声音放给幼儿听,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认识,多媒体的运用,引导幼儿去听去猜去模仿,使幼儿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使幼儿的理解和认识更加深刻。达到科学素质的提高和审美情趣的统一。

多种教学方法的整合,达到了科学性、艺术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加升华了情感,在本活动中,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多方位的参与:新〈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中明确的指出,“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我在活动中,引导幼儿敲敲,打打,拍拍,听听,猜猜等多种方式的参与,对探索用不同办法让物体发出声音产生兴趣。

2、师幼合作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会明显的提高。我采用自编的小儿歌“你的小瓶子,有声音吗?有有有”有节奏地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给幼儿提供了表现的机会,让幼儿在积极对答教师的活动中,让手中的瓶子发出有节奏的声音。

3、游戏法:让幼儿尝一尝,咬一咬,区别糖果的软硬不同。在吃吃玩玩中感受到硬糖果会发出大鼓的声音,软糖果会发出小鼓的声音。

采取的以上种种教学方法,极大的体现“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

四、说教学过程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教学活动,活动步骤为:

激发兴趣——动手探索——听音伴奏——品尝区分——延伸活动(1)、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活动一开始,利用多媒体播放生活中的声音,让幼儿用耳朵听一听、猜一猜,激发着孩子辨听来自幼儿生活中的各种声音。

(2)、动手探索根据小班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在第二环节,我为幼儿安排了动手探索,提供了塑料小瓶,小盆,黄豆若干供幼儿动手操作。在这个活动环节中,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在自由宽松的活动气氛中,引导幼儿敲敲,打打,拍拍,听听,摇摇,用各种办法让物体发出的不同的声音。

(3)、听音伴奏在自由探索过后,我就采取播放音乐,,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摇瓶子:用儿歌“你的小瓶子,有声音吗?有有有”有节奏地引导幼儿感受音乐。出示大鼓和小鼓图片,引导幼儿用瓶子摇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装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太少声音小,装满没声音,感受事物的相对性)

(4)、品尝区分小班幼儿注意时间短,兴趣稳定性差,新异、强烈以及活动的刺激很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我就请幼儿尝一尝,咬一咬,再次吸引幼儿注意,激发活动的兴趣。区别糖果的软硬不同,知道装硬糖果的瓶子摇起来会发出大鼓的声音,装软糖果的会发出小鼓的声音。

(5)、延伸活动出示装棉花糖的瓶子,提出:棉花糖与软糖发出的声音,谁更像大鼓、谁像小鼓?请幼儿到教室去吃吃看就知道了。

附:小班科学活动:好听的声音(一)、生活中的声音听声音:(以宝宝早晨的生活背景)笑声——鸡鸣——盥洗——汽车——问候(老师好)。引导幼儿说出笑声、动物的叫声、听水声进行猜想、说出马路上的汽车声等。

(二)、让小瓶发出声音,为大鼓小鼓伴奏

1、让空瓶子发出声音宝宝来到幼儿园,老师要和宝宝一起玩啦。这里有一个瓶子,你能让它发出声音吗?(幼儿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用各种办法让它发出声音)。

2、用瓶子装豆让它发出声音这里有许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块能发出声音吗?

3、(放录音)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摇瓶子:用儿歌“你的小瓶子,有声音吗?有有有”有节奏地引导幼儿感受音乐。

4、出示大鼓和小鼓图片,引导幼儿用瓶子摇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装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太少声音小,装满没声音,感受事物的相对性)

(三)、幼儿通过尝一尝,咬一咬,区别糖果的软硬不同,知道装硬糖果的瓶子摇起来会发出大鼓的声音,装软糖果的会发出小鼓的声音。

(四)、为“大鼓小鼓”唱歌,边摇瓶子配乐曲边唱歌。

五、活动延伸

出示装棉花糖的瓶子,提出:棉花糖与软糖发出的声音,谁更像大鼓、谁像小鼓?请幼儿到教室去吃吃看就知道了。

今天我所展示的这个活动肯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能给予批评指正,让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历年的熏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长!

幼儿园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此活动的设计是让幼儿认识各种图形,并能够进行分类,幼儿对于根据形状的大小、颜色及摆放位置来辨认图形的概念会比较模糊,尤其是能力较弱的幼儿。在这个环节,活动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的机会,进行引导,让幼儿主动了解图形的守恒概念,从而进行分类操作。

二、说教法:

活动中,教师作为幼儿的引导者,在为幼儿提供操作的同时,还引导幼儿了解图形的守恒概念,为此,我采用了逐步讲解法,个别提问法,并根据活动的内容,把教材分为两个课时来完成。

三、说活动目标:

根据幼儿的认知能力,制定发展归类能力和想象力,能不受颜色、大小及摆放位置的影响,正确辨认图形为活动的`目标。

四、说活动准备:

为活动的需要,我为幼儿准备了两篮装有颜色、大小不同的几何图形,人手一份,其中,一篮装有三角形、圆形,一篮装有长方形、椭圆形和梯形。为了让幼儿能看清,我又准备了放大的图片。

五、说活动过程:

活动开始,教师利用圆形、三角形让幼儿初步了解图形守恒的概念,引导幼儿复习圆形、三角形的特征。其次,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分类操作,步骤为:

1、请幼儿将篮子里的图形自由分类。

2、展示结果,并进行讨论。

3、通过提问,让幼儿理解对图形分类时,不管它是什么颜色的,还是大的小的,都应该摆在什么地方,只要它们都叫同一个名字,就可以把它们放在一起。

然后进行第二次操作,巩固图形守恒概念,首先请幼儿观察第二个篮子里的几何图形,说说有哪些图形及特征(长方形,椭圆形、梯形),接着请幼儿按刚才的方法对篮子里的图形进行分类操作。活动过程中,教师对能力较弱的幼儿进行指导,再次展示分类的结果,请幼儿说说为什么这样分。为了巩固学习,教师出示自备的放大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找出图中分别有哪些图形,各有几个。

活动的结束部分,请幼儿操作《图形饼干》,给相同形状的图形涂上同一种颜色。

幼儿园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设计意图:

一次性的物品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这些物品随便丢弃又造成了环境的污染。根据新纲要的要求:指导小朋友利身边的物品或废旧资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为指导思想。利用一次性物品来大胆进行创新制作,既培养了小朋友动手动脑能力,又培养了小朋友的创新意识,让小朋友体验到了变废为宝的乐趣。最近,我们班搞的主题是海底世界,针对以上问题以及结合本班的主题活动,我特设计本活动。主要是引导小朋友在欣赏废旧物变宝发明出来的美后,自己动手利用平常经常丢弃的废旧物也来发明一种美,从中增进小朋友的创新意识与环保意识。我认为,选择这一活动就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小朋友的爱好和现有经验,又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标的新经验;既贴近小朋友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小朋友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小朋友的生活。

目标定位: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小朋友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情感、认知、能力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乐意与同伴交流自己制作的作品,培养小朋友的合作意识,进步小朋友的协商能力。

2、尝试用多种废旧资料制作海底世界,体验发明的乐趣。

3、增进小朋友的创新意识与环保意识。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用多种废旧资料制作海底世界,培养小朋友的合作意识,进步小朋友的协商能力。

活动难点:

如何有效地合适地选用各种废旧资料制作漂亮的海底世界。总之,我们建立了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标运作程式。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制作活动之中。为此,我们作了如下活动预备:

1、物质预备:收集制作玩具的废旧资料,师幼共同收集各种废旧资料制作的有关海底世界的成品和图片。

2、经验预备:小朋友对海洋的水生动物有肯定的经验。

3、空间预备:小朋友座位呈框字型摆放,展示台呈半弧形放置于小朋友视线前面。

全方位的预备为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可能。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次活动教师以参观者的身份引导孩子,以自己的语言启发小朋友的创新意识外,还挖掘此综合活动价值,采取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取的教法有:启发提问法、直观法、自主探索法、分享交流法

1、启发提问法:本次活动最经常使用这种方法,引起小朋友的思考,启发他们的发明思维,让他们在老师的提问帮助下,更好地完成作品的制作。

2、直观法:本次活动的开头,老师就采取了这个方法,让小朋友通过欣赏别人的作品,引起小朋友创作的爱好,初步感受艺术中的美。

3、自主探索法:让小朋友自己选择喜欢的形式进行废旧物的创作,并在制作过程中学习合作,并进步小朋友的协商能力。

4、分享交流法:本次活动的结尾部分,我让小朋友将自己的作品与同伴与同伴一同交流分享,让小朋友学会互相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赏。

此外,我们还适时采取了赏识激励法、审美熏陶法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小朋友获得对废旧物的理解和体验,达到了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三、说学法

以小朋友为主体,发明条件让小朋友参加发明活动,不仅进步了熟悉,锤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小朋友采取的学法有:

1、多感官参与法:新《纲要》科学领域中的目标明确指出,(小朋友)"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成果".因此,活动中我们引导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就对废旧物变宝发生了爱好。

2、尝试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创作活动中我就鼓励小朋友自己寻找资料进行创作。在这一过程中小朋友通过商量、合作、尝试用各种废旧资料进行创作。通过交流分享,又把大家的经验作一汇合,学会了相互欣赏、相互交流。

3、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进步".为了让小朋友对废旧物有更深的印象,我们就采取了直接参与创作的过程,在创作活动中,体验废旧物变宝的创作乐趣。

与此同时,我们还通过小朋友间的合作创做,交流分享。表达着各自的丰富、多样性的熟悉,体现着"以小朋友发展为本"理念。

四、说教学程序

我采取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激发爱好→自由选材→分工合作→动手制作→交流分享→审美延伸

(一)激发爱好(2分钟)

"爱好是最好的教师".活动一开始就让小朋友欣赏由废旧物制作的作品,引起小朋友制作的憧憬和爱好。

(二)自由选材,合作创作(3分钟)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在轻音乐播放的轻松氛围中,让小朋友自己选择资料,并和同伴一起商讨如何创作漂亮的作品。然后共同制作。

(三)动手制作作品(20分钟)

在这个环节中,小朋友开始制作作品,作为一个引导者、参与者以及合作者。我始终以参观者的身份,利用提问引导、启发小朋友更好地发明作品。

(四)交流分享(10分钟)

在最后小朋友作品的展示中,我让每组派一位小朋友上来交流自己小组利用什么来制作作品。通过孩子之间的互相欣赏、相互交流,进步了他们对废旧物变成宝的爱好,并在这个过程中,体验了表示美和发明美的乐趣。相信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以后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废旧物他们会持着如何利用的想法,环保的意识也增加了。

(五)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家以后也可以自己动手利用家里的废旧物品来制作其他的物品。

五、资源利用:

让家长帮忙收集各种废旧物。

六、活动预期成果:

1、让小朋友在制作的过程中,进步同伴间的合作意识以及协商能力。并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

2、尝试运用废旧物品发明新的艺术作品,培养小朋友的创新意识,并让他们初步感受环境、生活和艺术的美,体验发明的乐趣。

3、学会和同伴一起分享交流,进步小朋友的口语表达能力。并学习相互欣赏、相互交流。

4、引导小朋友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小朋友表示美和发明美的情趣,并初步具有环保意识。

幼儿园说课稿 篇4

一.活动教材

1.设计意图

2--3岁的幼儿由于大脑神经发育得还不完全,手脚协调能力较差,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对幼儿这方面能力的培养。经观察,我发现我班幼儿对爬比较感兴趣,在平时的活动中,他们也很喜欢爬。根据幼儿的这些年龄特点,运用蚂蚁爬着行走的特点,让幼儿学习蚂蚁爬的动作,我选用了“蚂蚁搬豆”的游戏活动。在这个活动中锻炼幼儿的四肢协调动作,激发幼儿积极尝试活动的兴趣,体验体育游戏的快乐。

2.根据设计意图我制定了以下目标

A.发展幼儿双手,双膝着地爬的能力。

B.激发幼儿积极尝试活动的兴趣。

3.本次活动的重点

练习幼儿双手,双膝着地爬的能力。

4.活动准备

A.蚂蚁的头饰教师的教具应能激发幼儿尝试活动的欲望.幼儿一戴上胸饰,就能很快展开想象,投入到蚂蚁宝宝的角色当中。

B.豆豆的卡片来当做幼儿爬行的.目的。

二.活动流程

首先让幼儿认识蚂蚁,通过认识蚂蚁进入主题,知道蚂蚁是爬行昆虫,出示蚂蚁头饰,教师扮演蚂蚁带上头饰,告诉幼儿蚂蚁肚子饿了,要去找食物吃,为下面的活动作下了铺垫工作。

其次教师先讲解示范了一次找食物,告诉他们是要用双手双膝着地爬着去找的,在示范爬到豆地里,告诉幼儿我在这找到了许多豆豆,引起他们的兴趣。告诉幼儿搬不回这么多的豆豆,去找小蚂蚁帮忙。然后请6名幼儿示范,看他们学的怎么样了,最后请全体幼儿一起学习蚂蚁搬豆的样子,让他们多次练习爬的动作。

最后告诉幼儿豆豆搬完了,蚂蚁要回家了,请幼儿和蚂蚁说再见。

三.活动设计亮点

1.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直观法、提问法、游戏法等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法是因为小小班幼儿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以看老师示范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而采用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采用游戏法是因为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游戏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很容易就能掌握所学技能。

2.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幼儿在看看、听听、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幼儿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通过观看教师示范直接获得印象。让幼儿在游戏中,练习双手,双膝着地爬和跨的技能,体现了活动的趣味性。

幼儿园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一)内容选择的依据

中华民族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传统,孩子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桥梁,在幼儿阶段开展民族文化教育,接受民间文化熏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经常接触有关十二生肖的话题,也看过有关十二生肖的影视片,特别是十二生肖中的许多动物都是幼儿熟悉的,喜欢的,《纲要》中也要求我们:一个活动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与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与视野。选择十二生肖这个课题,对幼儿来说是非常有趣的,也具有可接受性。

(二)设计思路

根据社会教育的目标要求,十二生肖社会活动的内容,不仅要让幼儿知道十二生肖的名称与形象,同时还要了解十二生肖的顺序与轮回问题。我的活动思路为:熟悉动物;感知顺序;理解含义;了解轮回规律;游戏巩固认知。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纲要》精神与设计思路,努力体现以幼儿为本的现代化教育理念。结合本班幼儿实际情况,我确定以下活动目标:

1、熟悉十二生肖中十二种动物的名称及其排列顺序。

2、了解十二生肖的轮回,对不同生肖的年龄进行简单的判断。

3、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学习兴趣与热爱情感。

(二)活动重点、难点

以儿童的发展为出发点与归宿是《纲要》的基本点,对大班幼儿学生来说,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掌握十二生肖中十二种动物的名称及其排列顺序;由于十二生肖的轮回具有抽象性,幼儿理解水平有限,所以理解十二生肖的轮回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三、说教法

十二生肖社会活动内容对大班幼儿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为了有效的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以下几个教学策略。

1、通过故事、课件与游戏手段。

我通过讲述十二生肖来历的故事,再结合课件充分利用学生的听觉与视觉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明确十二生肖的动物名称与排列顺序;游戏活动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聚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为一体的特点。本次活动的中,我就引导幼儿用游戏的形式记住十二生肖的顺序,感受十二生肖的轮回,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氛围中掌握重点。

2、借助钟表。

由于学生已有了如何看钟表的知识基础,知道钟表上的12个数字,知道12个数字的轮回是怎么回事。运用知识的迁移原理,将幼儿对钟表的知识迁移到让学生感受与理解十二生肖的轮回上,符合教育规律,同时钟表的周期具有直观性,这样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有利于学生理解十二生肖的轮回,是突破知识难点的有效手段。

3、双主体互动模式。

师幼互动、幼幼互动是本次活动的最大特点,一方面,幼儿是问题的学习者与探索者,幼儿带着对十二生肖动物的好奇参与学习,探索问题,大胆表述自己的认识,另一方面,教师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引导着、组织者、促进者,教师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幼儿学习探索的积极性,引导幼儿积极探索,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四、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幼儿将在说说、看看、想想、听听、演演、唱唱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点、难点。

五、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

1、教具的准备:十二生肖动物课件、根据本班学生属性准备属相饰物若干。十二生肖的故事、十二生肖图片一套、十二生肖的儿歌。

2、知识经验准备:通过布置家庭作业使幼儿事先知道自己的属相,知道父母的属相,父母的年龄,了解十二生肖中部分动物。认识钟表。

六、说教学过程:

根据大班幼儿学习经验与年龄特点,结合幼儿园教学工作原则与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提问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幼儿会集中注意力,并乐此不疲。为了激发幼儿活动积极性,教师运用激励机制,将事先准备好的属相小礼物奖给回答问题的学生。

在这个环节,老师对小朋友说:“小朋友们,我这里有很多礼物,现在我要奖励给回答问题积极,答题又好的小朋友,你们看好不好”。根据学生属相在回答完问题后奖一个属相饰物。问题如:

1、你知道自己的属相吗?属啥的?

2、你知道父母的属相吗?你妈妈多大了?

3、你知道都有哪些属相?

本环节老师通过提问导入,奖励机制,激活幼儿原有知识,目的是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让幼儿回忆对属相的认识,为全面学习十二生肖有关问题做准备。此时学生的主体精神得以充分展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二、基本部分:

过渡:刚才小朋友回答的问题很好,可是人的属相不仅有我们以上所说的几种,实际上人的属相有12种,它们都是什么动物呢?好,今天我把它们请来了,大家认真看,它们都是什么动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第一个环节:播放十二生肖视频课件,在动作、形象、声音等方面突出每个动物的特征,强化幼儿的认知。

本活动环节,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十二属相动物做成视频图片,依次给学生播放。这个环节老师采用问题导学法、直观视频教学法。在学生观看视频之前提出问题,幼儿带着问题观看,同时通过形象生动视频,使观看具有目的性、直观性;幼儿处在看看、想想、模仿的学习过程中,这个环节有利于加强幼儿的认知与记忆,实现本次活动的第一个目标。

第二个环节:通过猜猜看活动、进一步认识十二生肖中动物的变形图案。

在观看视频之后,学生对十二生肖动物,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十二生肖的变形图案很多,为进一步增强认知,教师通过图片匹配、让幼儿猜动物名称,进一步深化幼儿的认知。

本环节采用双主体互动模式,通过师幼互动,幼幼互动,教师、幼儿在师幼互动、生生互动中,形成合作学习的机制。本环节有利于完成本次活动的第一个目标。

第三个环节:讲故事,在钟表图案上贴图片,让幼儿认识十二生肖的顺序。

过渡:十二生肖中老鼠排在第一位,小朋友们你知道为什么吗?这里有一个传说故事。

教师结合课件,绘声绘色讲关于十二生肖动物通过比赛来排序的传说故事,在讲故事的.同时依序将对应的动物图片贴到事先准备好的大钟表上。从1——12。分别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爱听故事是多数幼儿的特点,也是最能吸引幼儿的教学手段之一。本环节利用故事与课件相匹配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了幼儿的听觉与视觉,幼儿在听听、看看的学习过程中明确了十二生肖的顺序。本环节设计有利于本次活动的第一个目标达成。

第四个环节:结合钟表图,联系幼儿的属相,用问题引导幼儿了解生肖与年龄的关系以及十二生肖的轮回。

过渡:小朋友们,在我们这个神奇的钟表中,各种动物依序排列,一个数字代表一年,一年一个属相。下面老师问几个问题,谁第一个回答,谁就先得到老鼠的头饰。

教师设置具有层次性的问题,将难点分解,随着学生的回答,依次发出十二生肖头饰。

老师的问题如下:

1、今年是牛年,今年出生的孩子属啥的?

2、今年是牛年,明年是什么年?

3、明明小朋友属马的,明明今年几岁?

4、12年后是什么年?

在本环节中,老师采用难点分解法,通过给学生提出由易到难,由具体道抽象的问题,将十二生肖与年龄的关系以及十二生肖的轮回活动难点,一一化解,学生则运用想想,说说的学习方法,从而突破难点,达成本次活动的第二个目标。本环节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

第四个环节:通过游戏、唱歌,巩固加深学习成果,烘托课堂气氛,达到本次活动的高潮。

三、结束部分。通过关于十二生肖动物儿歌与童谣的联唱,激发幼儿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让幼儿在意犹未尽中结束本次活动。

幼儿园说课稿 篇6

一、说活动设计

1、现在的独生子女是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环境中长大的,包办替代和过度宠爱使孩子失去一些自我服务的机会,通过此活动能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小手很能干,激发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2、幼儿情况分析:我班的幼儿是九月刚入园的新生,他们从原来的生活,一下子融入到集体生活中,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特别是自立能力方面,需要很好地引导加强。

二、说目标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现有水平,我确定本活动的目标为:

(1)引导幼儿在运动时注意安全。

(2)激发幼儿自己的事自己做,帮助幼儿初步掌握保护自己的方法。

三、说重,难点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活动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确定为:引导幼儿通过故事了解小熊受伤的真正原因,是因为热爱运动的小熊没有用手保护自己。活动的难点为: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观察自己的手还能做哪些事情。

四、说教法

如何教幼儿在生活中,学会保护自我,我就采用幼儿最喜爱的小动物以及爱听故事为切入口,通过幼儿认识的动物和讲述故事,运用与幼儿的谈话,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围绕小熊朋朋都做了些什么运动,为什么会贴满橡皮膏,引发到如何保护自己,你的小手还能做什么等问题。

由于的幼儿年龄小经验缺乏且好模仿,为了巩固幼儿在活动中所了解的自我保护方法,因此在活动中我采用模仿游戏,如:小熊怎样做,它的鼻子上才不会贴上橡皮膏?幼答:用手接皮球,鼻子就不会被撞的又红又肿了。幼儿在回答小熊时,自己也获得经验的巩固。

五、说学法

根据幼儿经验缺乏、语言表达能力弱等特点,我就通过简短的动物名称介绍,让幼儿认识故事中的角色,而故事中的剧情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已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当小熊受伤流血孩子们会难过;见到小熊摔倒孩子们会紧张。

除此外,游戏法也贯穿于活动始终,请你告诉小熊应该怎么做;谈话法引领幼儿了解故事中的角色;经验感知法的运用使幼儿通过现实与故事相结合知道如何使用小手保护自己;通过倾听讲解、回答问题,让孩子了解故事情节,小手还有什么用处。

本流程:我采用游戏引入----师生讨论----探索感知----谈话小结的'流程,逐步深入,环环相扣,自然达成目标。

六、说过程

第一部分:创设情境,介绍故事角色,激发幼儿听故事的愿望。

(1)以进一步集中孩子的注意力,诱发孩子的活动兴趣为出发点。

今天请来了几位小客人,让我们来看看他们都是谁?

(指着小熊)它的名字叫朋朋,大家都叫它小熊朋朋。

(2)朋朋的脸上、头上、身上有什么?

让我们来听听故事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

第二部分为基本部分:这里为解决本活动的重难点,我采用了讲述法,通过讲述故事让幼儿了解;接着我通过仔细看,朋朋哪些地方受伤了,他为什么会受伤呢?看图讲述故事,了解贴橡皮膏的真正原因;通过帮一帮的能力所及,让幼儿帮助他人,从而自己获得经验感知。

(1)小熊朋朋哪些地方贴上了橡皮膏?

(2)朋朋鼻子上怎么会贴上橡皮膏的?

(3)朋朋脸上怎么会贴上橡皮膏的?

(4)朋朋屁股上怎么会贴上橡皮膏的?

提出自我保护的方法:小熊爱运动却不会保护自己,受伤的小熊朋朋心里很难过。

请你们告诉小熊:

(1)小熊怎样做,它的鼻子上才不会贴上橡皮膏?

(2)小熊怎样做,它的脸上才不会贴上橡皮膏?

(3)小熊怎样做,它的屁股上才不会贴上橡皮膏?

打开录音:“小朋友谢谢你们帮助了我,我以后再也不做橡皮膏朋朋了。”

(4)那你的小手会做什么事情呢?

第四部分结束活动:通过总结让学会如何保护自己

小结:玩皮球时,要用手接球;摔倒时要用手撑地;爬梯子时要用手扶。小手的用处可真大,除了保护身体,你们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小手么?

小手特别高兴,(出示手指玩偶‘小手’)“希望小朋友也要爱运动,运动时注意学会保护自己哦。”

幼儿园说课稿 篇7

主题说明:

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一个非常狭小的环境内,对于家乡的认识可能仅只于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同时,因为现在的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自我意识也非常强,很少能想到别人、集体,更别说是家乡、祖国了,当前形势下,让孩子产生爱自己的家乡情感再到爱祖国的情感是很有必要的,当然,要达到这样的目标,一个单一的活动一定不够,因此,我设计了一系列的.认识家乡、了解家乡的主题活动,旨在让孩子通过看家乡的位置、想家乡的特色和特产、思考自己能为家乡做些什么、构想家乡的未来等等活动,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回忆家乡的特色和平时经常接触的特产,丰富幼儿对家乡的认识,加深对家乡的进一步了解,更好地激发他们爱家乡的情感。

设计意图:

要让孩子了解家乡,首先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家乡在什么地方,从世界地图开始,再到中国地图,接着一级一级的让幼儿了解家乡的位置,使孩子对家乡的爱更有方向性,也更加清晰。原本枯燥的看地图通过课件的播放,使多媒体课件与幼儿能产生互动,活动效果会更好。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地图,了解家乡的位置,知道家乡的名称。

2、初步了解家乡大概的地形特征。

3、引导幼儿萌发愿意去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愿望。

准备:

1、地球仪一个,多媒体课件(包括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温州地图、永中地图,以及特色景点和特产的图片,并且经点击能相互转换,同时用小豆豆作为课件的引导人)

2、一张本地游览图;一张大四开左右的白纸;骰子和棋子。

3、制作“家乡旅游棋”作为游戏背景纸,每组一副。

过程:

1、引题:

(出示地球仪)“小朋友,你们看看,这个圆圆的东西是什么啊?(幼儿讨论)告诉你们吧,是地球仪,这个球就是把我们生活的地球做成了一个模型,在这里啊有世界上所有的地方呢!你们知道我们的家乡在哪吗?(幼儿讨论)今天来了一位好朋友豆豆,他也是我们这的人,他可聪明了,让他带我们去找找看吧!” 2、播放课件:

①(点击出现小豆豆和世界地图)

小豆豆介绍世界地图,介绍世界上的五大洲,并且特别提到我们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亚洲。

②(点击出现中国地图)

豆豆:“好了,现在我们来到了中国,这就是我们的中国地图”。豆豆来介绍中国,知道我们的国家有五十六个民族,有很多很多的省,而且中国是世界上那么多国家里第三大的国家,可厉害啦!

③(点击出现微山地图)

豆豆:“在我们的中国里,有一个山东省,我们的家乡呢就在山东省的济宁市,你们看,这就是我们的济宁,我们小朋友就在这个地方(用鼠标点出欢城的所在)。我们欢城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城镇,旁边有微山湖,而且有很多好玩的地方,;(依次出现图片)还有很多好吃的,有全国有名的四鼻鲤鱼等等。

④看本地游览图。请幼儿说出本地的著名景点、主要建筑、街道,教师在地图上找出并指给幼儿看。师生轮换,使幼儿初步学会看地图。 3、游戏:小小旅行家

①以棋子代替小朋友,做个“小小旅行家”,从幼儿园出发游览名胜,边旅行,边向其它幼儿讲解自己的“见闻”。大家轮流做讲解。

②下棋。玩法:两人一组,每人各取一棋子(色或形不同)代表自己。“锤子——剪子——布”,赢者先走,掷骰子决定走步正巧遇“乱扔果皮倒退四步”,便要停在出发点不动。先到终点者为赢。 建议:

1、“家乡游览图”以教师为主绘制,幼儿向教师提供景点名称及大致方位,可为图上增添剪贴图片。

2、在画家乡游览图的基础上绘制家乡旅游棋,“家乡旅游棋”也可和幼儿一起制作,使幼儿在制做过程中大体了解进退棋规则。做法:

①在景点之间适当增加些新点,写上旅游行为及进退棋原则。如“为老人让座前进三步”,“乱扔果皮倒退四步”、,等等。这些规则由师生讨论共同确定。 ②以幼儿园为起点,另选一终点,用双线将沿途各点连成旅游路线图。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yanyuguan.com/fanwen/shuokegao/l4lr5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