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言语馆 >

范文 >说课稿 >

【推荐】说课稿模板汇总8篇

【推荐】说课稿模板汇总8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8篇,欢迎大家分享。

【推荐】说课稿模板汇总8篇

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青岛版国小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信息窗1的第1课时《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课程资源开发七个方面来阐述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第一方面说)教材分析: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学段时间及课程内容的划分,本课时属于第一学段 “数与代数”中“数的运算”的教学。本课时是学生由表内乘法计算向多位数乘法过渡的起始课。因此本课的学习在本单元、本册,乃至整个国小计算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先从本单元的角度分析:主要学习三个内容:信息窗1学习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信息窗2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笔算;信息窗3学习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少几)的数是多少。从整个单元编排的顺序可以看出,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为下一课时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理解算理,探究算法奠定知识与方法的基础。

再从全册角度看,教材编排结构有: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五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第六单元混合运算,足以看出本课时在整个单元甚至整册教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有效实施本节课的教学,结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四个方面的总目标,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 学生经历整十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理解算理。

2. 掌握整十数乘一位数口算的口算方法,能准确进行口算。

数学思考目标:

会独立思考问题,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讲清楚自己的想法。

问题解决目标:

1.了解探究整十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的基本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2.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目标:

1.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2. 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

根据目标的确定,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整十数乘一位数的一般口算方法,正确口算。教学难点是:讲出整十数乘一位数口算的算理。教学关键点是: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算法的特点,选择理解最优化的一种算法。

二、(第二方面说)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时之前,与之相关的已有知识基础是:

在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了100以内整十数的组成;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理解了乘法的意义;以及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学习了表内乘法,并且已能熟练掌握。

学生学习本部分知识相关的生活经验是:学生能够直观感悟出在生活中常见此类问题,可以用乘法或加法计算。

三、(第三方面说)教学模式:

我校的.数学教学模式是“先学后导、互助提升”。模式共分三种类型,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本节课属于新授课模式,新授课模式包括以下5个环节: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评价质疑——抽象概括,总结提升——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我校教学模式着眼于每一位学生的成长,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了学生的成长而教”,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牢固树立起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组织者、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在数学课上成就学生的智慧。

四、(第四方面说)教学设计: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先简单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环节和时间预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用时4)

1.单元导入,呈现知识结构。

2.板书课题,揭示学习目标。

3.创设情境,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用时10)

1.学生根据“探究提示”自主学习。

2.小组内交流互学。

(三)展示交流,评价质疑(用时13)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用时3)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用时10)

接下来详细逐一说明每个环节的具体做法:

(第一个环节)(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4)

(第一个层次)1. 单元导入,呈现知识结构。

由于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课始出示单元知识树,向学生介绍本单元主要的学习内容

(第二个层次)2.板书课题,揭示学习目标。

揭示本节课课题,并板书课题,出示本节课学生应该达到的学习目标。

(第三个层次)3.创设情境,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提供的情境图,学生观察情境图,寻找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我简单板书数学信息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课堂导入部分,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结构有个初步了解,有利于单元知识网络的形成;课始明确学习目标,以目标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情境的设计源于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第二个环节)(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0)

本环节包括了2个层次。课件出示探究提示(说一下),让学生根据提示在思考中探究,一步步完成,我在此环节要注意巡视,了解学生探究出的计算方法,然后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内合作交流学习。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在“探究提示”的引导下经历自主探究口算方法的过程,借助小棒反思自己的口算方法是否合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初步学会合作交流,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第三个环节)(三)展示交流,评价质疑(13)

此环节先由学生进行讲解、汇报自己组内讨论出的口算方法,然后其他组的同学认真倾听,对于讲解不清或者有错的地方进行质疑、补充,此时教师也要及时进行追问、点拨。学生的方法可能有1.加法;2.摆小棒;3. 先用2×2=4,再在4的后面添一个0。重点让学生汇报第三种方法。学生借助小棒图讲解清楚 “为什么要添0?”“两个2的意思一样吗?”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体会算理, “2个十乘2得4个十,4个十就是40”,掌握口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生生间得互动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学生体会严禁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数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把本节课的新知内化成自己的知识结构。

(第四个环节)(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3)

学生全部展示后,教师对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及结果进行如下梳理,

同学们在本节课中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全班展示汇报的探究过程,经历了归纳总结的数学方法,知道了口算的算理和算法,“先看整十数有几个十,几个十乘几得几个十,几个十就是几十”。

【设计意图】我的梳理总结包括研究过程、研究方法、结论等,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第五个环节)(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10)

利用书上的练习题,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并设计拓展内容,进行拓展应用。一般设计4部分内容:1.基础知识练习,课本12页第2题口算下面各题,对整十数乘一位数口算的进一步巩固,关注了本节课的知识点;2.变式训练,课本12页第3题青蛙跳荷叶,练习采用接龙计算的形式,形成基本的解题技巧;3. 课本12页第5题,联系生活实际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能力。这些练习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内生生交流,最后进行汇报展示。4.小结:对整节课的学习过程进行小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及时巩固自己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便于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技能,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本节课我通过五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最大化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了学生智慧。

五、(第五方面说)板书设计:

这节课我的板书设计力求图文并茂,这样的设计更有利于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口算的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六、(第六方面说)课堂评价:

结合我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与本课时的研读,谈一下自己在课堂中的评价。

1.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

我将从四个环节进行评价:(1).自主学习环节,我采取口头评价,比如“你真是爱动脑的孩子,”“你的想法真独特”等;(2).小组合作探究环节,我采取组内评价,给每位同学单独加分,一人独自积满10分,可以在本组的分数上加1分;(3).汇报交流环节,采取小组加分制,本组汇报算法正确、合理加一分,错误不加分;(4).评价质疑环节,同样采取小组加分制,评价或质疑很到位、合理的,可以为本组加1分。这些评价方式既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学习结果的评价。

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课标”要求达到每分钟3-4题,对于已经达到的学生采取奖励制度,如“一块橡皮”“一个本子“等,对于暂时还没有达到的学生采取”延时评价“的方式,提供再次评价的机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七、课程资源开发:

教材是教与学的重要依据,因此教师要合理开发利用教材,让教材更贴近学生生活。

1.巧用“小棒”:在探究计算方法时,我利用 “小棒”进行摆一摆。20×2该怎样摆呢?在汇报时让学生借助于小棒图来说一说自己的口算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口算算理,掌握了口算方法,达到一举双得之效。

2.开发利用多媒体课件:在探究算理时,我精心制作课件,上网查阅资料,通过课件演示摆小棒的过程,形象直观的帮助学生理解口算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3.及时捕捉课堂中动态生成资源:在汇报口算方法时,注意观察学生的神情、姿态,听取学生的语言文字信息,捕捉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教学资源,找到亮点让他给大家讲解算法或算理,像这样及时捕捉课堂中生成的资源,来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我希望在我的课堂上,让学生领略数学的趣味、奇妙、严谨,感受数学的魅力,促进学生数学智慧的生成与积淀。为此我将不懈努力。

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谈如何设计这一节课。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压强与浮力》的第四节,是对《大气压强》《液体压强》等力学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是流体力学的基础,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学生可从中认识生活中常见现象和科学技术,学会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课程理念。

2、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生活现象。

(2)初步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归纳、类比、逆向思维等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2)尝试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领略由气体压强差异产生现象的奥妙,获得对科学的热爱和亲近感;

(2)通过探究性活动,培养学生交流讨论意识和协作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学会利用所学知识合理地解释现象的能力。

二、学生情况

经过之前的物理学习,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物理知识,掌握了一定学习物理的方法,观察、实验、思维、归纳、分析、推理等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一知识点内容较为抽象,我们一般不易看见,且大多数学生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基本思维方式,喜欢动手动脑,对直观内容比较感兴趣,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维过程。所以本节课主要是从现象入手,在精心设计探究活动的过程之后,学生较容易得出结论并用此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三、教学方法

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 “讨论·实验·探究·创造·反思”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实际应用”的思维程序进行教学。

为了让学生自然轻松地得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研究课题,先通过两个小实验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把知识点涉及的内容、问题展示给学生。然后再以学生探究、讨论、分析解决问题为主,让学生分组合作设计实验,通过探究活动,把观察搜集的证据有机地进行归纳,得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得出分析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这样既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品尝到学习的成就感,也培养了学生对知识整理归纳和提炼的能力,以及知识应用能力。并且采用多媒体演示与实验结合,可以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四、教学准备:

1、实验器材准备:一只吹风机、两个乒乓球、两张纸,一张纸条、水槽、注射器、硬币、漏斗、机翼模型

2、多媒体准备:两船相撞的flash;飞机飞行的影片,机翼模型分析flash,以及一定量的课堂练习准备。

五、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事先让同学猜想用吹风机向上吹乒乓球和用漏斗向下吹乒乓球会是什么样的结果,然后实验,让学生看到意想不到的现象。以此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欲望。

2、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的探究

(1)教师引导:

首先对前面看到的现象提出问题:“用吹风机向上吹乒乓球,球为什么始终悬在上方不会被吹开呢?用漏斗向下吹乒乓球,球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呢?究竟是什么力使得球不被吹开和不会掉下来?”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引起思维。再详细分析:没吹气时乒乓球是会怎样?吹气后改变了什么条件?(学生会想到吹了气,使得空气的流动速度加快了。)乒乓球周围是不是每个位置的空气流速都加快了呢?由此学生会想到对着气流的这边空气流速大。我们看到的现象是乒乓球会被压向空气流速大的这边,这说明空气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和流速小的地方的压强有什么不同?由此学生想到在空气流速大的地方压强较小。

(2)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准备好的实验器材尽可能多的设置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在此环节让学生独立操作,通过亲身体验,讨论、交流,自己得到规律。然后让学生演示他们设计的实验并加以解说。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也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学生可设计出如下几种方案:

方案一:用嘴巴对着两张竖直放置的纸向下吹气,看到的现象两张纸片会向中间靠拢。

方案二:沿着下垂的纸面从上方吹气,看到的现象纸条会向上飘起来。

方案三:把硬币放在桌子边缘,沿着与桌面平行的方向用力吹一口气,看到的现象硬币会跳起来。

方案四:把乒乓球放在两支圆株笔上,使两个乒乓球之间保持一段距离,用注射器向球的中间吹气,看到的现象是两个球向中间靠拢。

方案五:用注射器在下垂的纸条旁边向下喷出水流,发现纸条会靠近水流。

方案六:把乒乓球放在水中相隔一段距离,用注射器向两球中间的水中喷水,看到的现象是两球会向中间靠拢。

(3)得出结论:前面四个实验都是气体在流动,得到的是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第五个很多同学会认为是水流的速度快压强小而造成纸条被压向水流,要纠正这其实是水流带动了纸条与水流之间的'空气流速加快,压强减小而产生的。最后一个实验是液体在流动产生的,得到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此我让学生说出气体和液体的共同特点是都可流动,因此把气体和液体统称为流体。所以上面的结论可以概括为: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3、知识应用:为了加深对此知识点的理解,在这里我准备了大量和本节知识有关的生活、科技现象。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就在身边而且应用广泛。如:(1)为什么两艘同方向航行的船不能靠得太近?航海中对两船行驶有什么规则?(2)为什么火车站台上都有一条安全线,火车行驶时严禁人们进入安全线以内的区域?(3)龙卷风为什么会将屋顶掀起? 怎样防止这种灾害产生?通过这些可加强学生的安全防患意识。

4、梳理反思深化问题:几十吨重的飞机为什么能腾空而起?在这里向学生展示了飞机起飞的实物图片,学生兴致会很高。教师指导学生做机翼模型实验。(“机翼”是让学生在课后做好的,不占用课堂时间。)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的模型并吹气表演。然后选几个同学上台表演,再结合自制机翼模型的实验,让学生真正体验到飞机机翼升力的存在。

再通过动画演示,师生讨论:迎面吹来的风被机翼分成两部分,由于机翼横截面形状上下不对称,在相同的时间里机翼上方气流通过的路程长,所以上方空气流速比下方空气流速大,机翼下方压强比上方大。因此在机翼的上下表面产生了压强差,从而产生了作用在飞机的向上的升力。这样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会真正理解。

为了使学生的学习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在最后的创造活动中,引导学生利用“机翼”逆向思维的创造方法,解决跑车“飘”起来的实际问题,继而拓展到汽车尾部的气流偏导器。在教学始终贯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新课程理念,让学生会用这节课的知识解释某些生活现象,更会合理的利用这知识改善和美化我们的生活。

5、课后练习:做动手动脑学物理的第二题,和对杯子向上吹气观察乒乓球运动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下,更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

14.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流体:具有流动性

气体和液体统称为流体。

2.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流体在流速较大的位置,压强较小。

3.飞机的升力:机翼上下方的压强差使飞机获得竖直向上的升力。

说课稿 篇3

今天我讲的这一课选自未来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我们能离开水吗》。下面,我从教材、目标、教学思路几方面来谈一谈我的设计思路。

一、说教材

水是儿童非常熟悉的、与生活关系密切的物质。在平时的生活中,他们已经积累了许多关于水的知识。因此,围绕水开展节约用水的活动,不仅学生有兴趣,容易理解,也能够帮助他们在知识上、认识上得到提升,进一步感受人与自然资源的关系。本单元内容是和水交朋友。目的是引导孩子们在已有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尝试用多种方法认识水,激发他们对水的探究兴趣,了解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感受我国水资源的稀少和宝贵,进而自觉地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和爱护水资源的初步意识。

二、说目标

在新课标生活化、活动化的理念下,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水的广泛用途和我国水资源的稀少。知道世界水日和中国水日。

技能目标:初步了解水资源的现状,感受水资源的稀少和宝贵,养成关心周围水资源的环保意识。

情感目标:懂得珍惜每一滴水,并在生活中形成节约用水的意识。

三、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水的用途有很多。

教学难点:对缺水的危害和水污染有清楚、明确的认识,从而受到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教育。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条件下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是主体。所以我根据教材特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二年级儿童好动,爱玩的特殊性,特预设的'基本教法是启发式、合作探究式。通过调查、比较讨论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开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以及利用课件深化感悟,促进课程资源有效整合。使学生认识到尽我所能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从而达到品德素养和生活能力的提升。

五、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水的重要性。

(二)、了解水的用途

通过交流,观看课件展示相应的生活图片,使学生充分认识水的重要性,突出了重点。

(三)、感受缺水的艰辛

观看与干旱、缺水相关的图片,切身感受。主要是引导学生从侧面来感受水的重要性。

(四)、引导节约用水

通过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水的重要性和缺水造成的严重后果,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他们一定会想到在生活中节约用水,在此基础上,倡导学生集思广益,想出节约用水的好点子。

(五)、拓展升华

唱儿歌是大多数孩子的一种爱好,我用编儿歌的方式来巩固教学内容,不仅愉悦学生的身心,也为这个单元第三个主题的教学作铺垫。

(六)、课后延伸

学生的发言总结本课所学知识。

说课稿 篇4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六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山雨》一课。

说教材: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清新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

课文是按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写山雨的。先写山雨悄然而至,描绘了由远而近的歌谣般动听的雨声,接着突出描写雨中山林那令人难以忘怀的绿色,最后写山雨悄悄地停了,山林中留下了山雨的余韵。在表达上,文章首尾呼应,重点写了山雨的声音和颜色,主次分明;摹声状物细致入微,遣词造句形象生动,突出了山雨和雨中山林的主要特点;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字字句句委婉动人,极富感染力。

说教学目标:根据素质教育的新思想和语文课标的新理念,充分考虑了学生实际,综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要求,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正确读记“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等词语

2、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3、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说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教学的难点是从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那份情感。

学情分析: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已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而且通过这几年的训练,也有了一定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为此,我创设了情境化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揣摩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本课采取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的自学自悟为主,老师组织教学,点拨赏读部分,指导朗读,引导适当拓展。从而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掌握双基,发展能力。

下面,我具体谈谈我对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教学的目标应当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教师的作用是创设情境,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进行探究性学习,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内部动机,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学习能力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我首先利用课件出示了本课所描绘的`山林雨景图的视频,帮助学生体验当时的特殊情境。此时,教师相机引出课题。这样,不但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通过初读,使学生明确:课文是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来描写山雨的。在梳理内容的同时,引导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再读课文,品味赏析

1、自读感悟。带着“阅读提示”中提出的“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这一问题,再读课文,画一画有关句子,并体会作者蕴涵的情感及语言表达的特色。

2、组织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描写山雨的音韵美和色彩美的句子,通过反复朗读,领悟作者通过观察、倾听,引发了奇特想象和联想,并运用了比喻等多种手法表达了自己对山雨的感受,优美抒情的语言背后所表现的是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个性化地感悟上,教师无须进行过多的分析和讲解。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读书感悟的过程,将问题的解决和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结合起来,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在朗读指导上,勿作过多的朗读技巧的指导,只要能读出自己对课文内容和作者感情的体验即可,不要强调学生朗读时的急缓轻重、抑扬顿挫的步调一致,否则反倒削弱课文的美感,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因此,要保证学生朗读的时间,朗读的形式要多样化,促使朗读和感悟的水平逐步提高。

3、多读,多想,多感受。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阅读感受的交流在本课教学中尤为重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鼓励学生带着个人的感受、体验,从不同角度进行阅读交流和作品欣赏。如,就描写雨声的部分(第2—5自然段),有的可从理解内容的角度体会到山雨的声音动听,雨声越来越近,越来越响,越来越清晰连贯;有的可从领悟情感的角度悟出因为作者爱山雨,所以普普通通的雨声在他听来才会像“无字的歌谣、优雅的小曲”;有的可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发现:作者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描写雨声的,并在多处用了比喻手法,如,“飘飘洒洒的雨丝……都带着幻想的色彩。”就用打比方的方法写出了雨声的音乐美,表达了作者喜欢山雨的情感。此外,要让学生运用不同方法交流,可以用自己的话谈阅读感受,也可以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展示自己的阅读体验。

这个环节的教学过程的随机性是很强的。教师应该特别注重课堂中的生成性,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的学习环境、有效的合作平台、充分的发展空间。

四、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1、本课的语言如诗般优美,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把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或抄写下来,积累优美的句、段。

2、交流学生、教师收集的其他“写雨”的词语、语段或诗文。从中感受到:如果我们热爱大自然,用心去看每一处景物都会似人间仙境,用心去聆听每一个声音都会是天籁之音。

3、写话:那么你眼中的雨又是怎样的呢?你可以用几句话写下来。

问题的解决不仅仅是一个学习内容的完成,而是在总结、反思的基础上又形成一个新的问题。这个环节让学生在说、写当中进一步感受到了山雨的魅力,大自然的魅力。同时,也达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读写联系、学用结合的要求,也是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一个体现。

最后,这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板书设计。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说课稿 篇5

【教材简析】

《花瓣飘香》是苏教版第六册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整篇课文洋溢着浓浓的亲情。情节简单,但是写得情真意切。课文通过描写一个小女孩给生病的妈妈送花瓣的事,表现出她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全文以对话为主体,寓深刻道理于平凡细小的事情之中,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设计理念】

语文课堂应该成为生活的课堂。教师要善于通过创设情境、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形成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

【教学目标】

1.体会人物对话对表现中心的作用。

2.练习分角色朗读。

3.凭借具体材料,培养学生从小敬爱父母,做个懂事好孩子,继承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让学生充分地读懂课文,通过朗读体验语义语境。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经验,入境入情,充分体会小女孩话语中蕴含的真挚、纯朴的.亲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课文《花瓣飘香》,结交了一位小女孩,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呢?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女孩呢?课文是从哪里写出小女孩懂事呢?今天,就让我们再来细细品读课文。

二、精读

请同学们把书本打开,分角色朗读课文,一边听一边把描写小女孩懂事的句子用线画下来。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小女孩很懂事的?

三、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

A出示: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

是呀,花瓣是那么美,小女孩想把最美的东西送给生病的妈妈,真是个懂事的孩子。1.指名读。2.你很会读书,“妈妈生病了”读得很轻很慢,我听出了你很舍不得妈妈。你在读“妈妈会高兴的”时候脸上还带着甜甜的微笑,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B出示:“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你为什么找这句话,你从哪看出小女孩很懂事?她知道只有听妈妈的话,才能让爸爸放心,真是个懂事的孩子。你就是这个懂事的小姑娘,谁能把自己的心里话读给大家听?小女孩说话时眼眶里还——(生接)“闪着泪花”。可见小女孩心情激动,说的话都是发自内心的,你能读出小女孩当时的心情吗?(指名读)

C出示: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是呀,小女孩为了不影响别人赏花,不忍心把整朵花都摘了,这说明小女孩很懂事。那为什么最后还是摘了一片花瓣呢?(为了让妈妈高兴,让生病的妈妈快点好起来)不摘整朵花说明小女孩懂事,摘一片花瓣更说明小女孩懂事。

四、学习最后一小节

这位小女孩就如这一片带着露水的,散发着淡淡清香的花瓣,把她的孝心,爱心播洒给了她亲爱的妈妈,也播洒给了我们。所以引读:(出示课文句子)。

总之,小女孩如同这飘香的花瓣,她的行动深深地打动了我,给我的心灵带来了极大的震撼,所以我送花给小女孩的妈妈和自己的妈妈,花瓣飘香,飘的不仅仅是花香,更是对父母的爱啊。

出示繁体字的“爱”,大家看,这是繁体字的爱,这爱字的爪子头就像是手,中间是一个心,爱就是手拉着手,心连着心呐。

五、阅读材料学习

在这个世界上,母爱是最无私的爱,不知年幼的你们是否能够感受到,让我们拿出阅读材料,来细细品味《妈妈喜欢吃鱼头!》。同学们边读边讨论学习,在学生们的展示中,对比中,即练习了摘取信息的能力,学到了知识,又体会到两篇中浓浓的亲情。

六、拓展延伸

老师写了一首诗来赞美这个懂事的小女孩。你们愿意听听吗?你们想不想写一首小诗来表达对父母的爱呢?把这些赞美的话语,大胆地表达出来吧,让它们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说课稿 篇6

下面我来说说第一板块说教材

《金钱的魔力》是五年级下册第七组的一篇略读课文。学习本组课文,就是引导学生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应用。

这篇课文节选自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写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课文主要讲了“我”到裁缝铺买衣服时,先遭到冷遇,而后由于拿出了一张百万英镑的大钞,又倍受关照的故事。作者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小市民以钱取人、金钱至上的丑态。文章主要采用前后内容对比的方法,通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变化来刻画人物形象。

编排本课的用意有三:一是让学生通过对作品的阅读,把握托德、老板的性格特点。二是了解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前后对比,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三是激发学生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

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

2、凭借自主阅读,了解托德和老板“尖酸刻薄、见钱眼开、唯利是图”的人物品质。

3、了解作者抓人物神态和语言刻画人物特点的方法,初步感受作者”辛辣、夸张“的描写笔触。

由于本课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让学生通过对作品的阅读,把握托德、老板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确定为:

了解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前后对比,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第二个板块——说教学策略: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结合教材特点和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学习特点,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

1.要重视文本以外的学习资源。语文课程是一个开放的结构,应当不断地汲取相关的学习资源来充实文本,让课文“厚”起来,让课文“活”起来,让课文“立”起来,从而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改善学生语文学习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语文教学要以语言体悟为本位。语文课的独立价值在于语言文字,语文课首先要重视预压的涵咏、品味,语文课应当上成语言文字课。如果要关注精神,也须由文字引发,由文字贯穿,始终落脚于文字,即“着意于精神,着力于文字”。

第三个板块——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开门见山,谈话激趣

第一步:直接读题导入,并问学生:看到魔力这个词的时候,你会想起谁?

当你看到金钱的魔力这五个字的时候,相信大家肯定会想起一句俗语,七个字:有钱能使鬼推磨。师板书:有钱能使 推磨,然后板书:鬼(写得很大,红色粉笔)

第二步:再问学生:见过鬼吗?我也没见过。因为这世界上压根就没有鬼。这句俗语中的鬼指的是什么人?哪些人?怎么样的人?指的就是这一类见钱眼开的,吝啬的人。在座的各位都有自己的爹妈,但这类人有共同的爹妈,那就是——金钱。

这个环节从“魔力”切入,引出“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句俗语,很自然地开展声势浩大的捉“鬼”行动。让学生带着问题浏览课文,找出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尤其是两个“鬼”,在短时间内理清课文的线索,概括了课文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将别具匠心的课题通俗化,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也为下个环节深刻揭开鬼相、鬼品奠定基础。可谓“课伊始,趣即生”。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读课文,把课文中的鬼抓出来,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反馈:这篇课文中的鬼有几位?

板书:托德 老板

师:根据板书中的人物把这件事说一说。

这是一篇外国小说的节选,话语方式和其他课文有所区别,对于五年级的学生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认真阅读,了解主要内容,抓住人物之间的关系,为下面的重点感悟扫平障碍。

第三环节:比较阅读,感受托德

1、我们不能冤枉一个好人,也决不放过一个坏人。托德和老板是鬼,有证据吗?能从课文中找到证据吗?鬼一般都有鬼相,和鬼品。划出最能体现托德鬼相的句子,然后在旁边概括最能体现他鬼品的词语。

2、汇报交流

句子1:我等候着,一直等到他把手头的事办完,他才领着我到后面的一个房间去,取出一堆人家不肯要的最蹩脚的给我。

抓住蹩脚这个词语体会托德的以貌取人,傲慢无礼。生板书:以貌取人

句子2:那个家伙摆出一副非常刻薄的嘴脸,说道:“啊,是么?哼,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散钱。我看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

抓住刻薄、哼来理解

句子3:他微笑着接了过去,那种笑容是遍布满脸的,里面还有折纹,还有皱纹,还有螺旋纹,就像你往池塘里抛了一块砖那个样子;当他向那张钞票瞟了一眼的时候,这个笑容就马上牢牢地凝结起来了,变得毫无光彩,恰像你所看到的维苏威火山边上那些小块平地上凝固起来的波状的、满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

这一句的理解我分以下几步进行:

第一步:让学生说说8种以上不同的笑?

第二步:出示笑的词语:最热闹的笑是哄堂大笑……最动人的笑是……最伤人的笑是……

第三步:说说托德的笑属于哪一种?(皮笑肉不笑)

第四步:课件出示沙皮狗的脸。你看,这里有什么纹?进而引读句子,有……还有……就像你往……

第五步:出示《红楼梦》里各种人物的一组笑的描写。再出示了自己的作品《我的父亲母亲》中的笑的描写,让学生感受不同的笑。

这个环节重点抓住托德的“笑”来品鬼相,悟鬼品。我为了引出托德笑的可恶、恶心,从各式各样的笑展开,让学生想象托德的笑究竟是怎样的难看,不断设置悬念,调足学生的胃口,最后呈现的画面不禁让所有学生捧腹:沙皮狗的外形与文中托德的笑是那样惊人的相似。从而从这恶心的笑走进托德丑陋的灵魂与内心。《红楼梦》中的“笑”和《我的父亲母亲》中母亲的“笑”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深入明白作品的言说形式,形象理解马克吐温笔下的托德的“笑”的文学魅力,精彩至极。

第四环节:概括梳理,感受老板

第一步:马克、吐温通过对托德丑陋的笑容的刻画,让我们看清了托德这个人的嘴脸,

马克吐温又是抓什么描写来刻画老板的?(语言)用括号把老板说的话括下来。

第二步、初读感悟:用那些词来形容老板的一番话比较合适?(喋喋不休、滔滔不绝、语无伦次、天花乱坠)

第三步、思考老板如此说话的目的。

第四步、再读文本,梳理概括老板为了达到目的而使用的说话策略分别是贬低同伴、奉承拍马、迎合迁就)

第五步、提炼托德和老板的共同点

学生感受到老板和托德一样都是见钱眼开,唯利是图,为了金钱而甘心推磨的鬼。

第五环节:拓展阅读,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百万英镑》故事梗概和马克吐温的简介,将学生的注意力由书内转移到书外,由课内转移到课外,激发学生对外国名著的兴趣,激活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

第四板块——说教学板书:

金钱的魔力

托德 老板

神态 尖酸刻薄 见钱眼开

语言 势力小人 奉承拍马

这节课有三个特点:一是揭题点睛。二是初读课文定点。初读课文,要求学生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把这篇文章中的“鬼”抓出来。三是研读课文抓重点。在研读文本时,把为什么认为托德是“鬼”的理由找出来,即让生找托德的“鬼相”,在找时,用横线划出“鬼相”,在旁边加注,写出他的“鬼品”。而在研读托德“鬼相”时,重磅点拨“托德的笑”,行了写法指导,提升了文本解读。

说课稿 篇7

说课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国小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三节〈〈送温暖〉〉即: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一课。

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也为一步要学习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做好了铺垫。教材创设了送温暖的情境,将教学内容自然引入,通过交流和比较,使学生体会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与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的除法计算类似,只是被除数的最高位比除数小,就要用被除数的前两位先去除。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正确估算,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验算。

2、使学生经历探索并归纳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以发展学生的推理和归纳、概括能力。

3、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知识间相互联系并不断发展变化。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依照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四大环节:复习准备、探究新知、巩固提高、全课总结。

一、复习准备

首先进入第一环节:复习准备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两个准备练习,一个是常规的口算练习,复习的是两

位数乘一位数、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随机点名口答。另一个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的填空练习,指名学生回答

1、口算(课件出示)

210÷3= 64÷2= 280÷7= 34×2= 150÷3=

66÷3= 900 ÷3= 320 ÷8= 12×4=

2、课件出示笔算: 876÷6 522÷4

口算完毕,让板演学生说计算思路。进而让学生回忆计算笔算除法的方法是1、从高位算起2、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3、余数要比除数小

[此环节的设计,是教给学生打开新知识的钥匙,为学生接下来探究新知识作好铺垫]

接下来我会指着黑板上876÷6这道准备题说:如果我把这道题中的被除数8改成5的话,你还会做吗?这节课,我们就借送温暖这个情境,来研究这个知识。 顺势导入课题, 板书:送温暖

[这样的设计既自然又巧妙地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接下来进行第二环节探究新知。

二、探究新知

我将探究新知分五个层次进行:第一个层次:出示学习目标,明确目标;

第二个层次:出示例题,列出算式;第三个层次:探究算法;第四个层次:探究验算;第五个层次:比较、归纳;

第一个层次:出示学习目标,明确目标;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第二个层次:出示例题并列出算式

课件出示例题并找同学完整的读题。

题:华夏国小同学捐出576本故事书送给6所希望国小,平均每所国小分到多少本?

接下来引导学生根据除法的意义列出算式576÷6= (师板)

[此环节的'设计结合具体情境从读题到列出算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第三个层次:探究算法这里分三个小步骤完成:即: 学生估算;试做576÷6明确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算理;小练。

第1步:首先让学生估算。

估算方法可能有:(1)把576看成是600,600÷6=100,所以每所学校分的不够100本。(2)6×90=540,每所学校分到的多于90本。

[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让他们对计算的结果进行估算,并组织交流,让学生解释各自估算的过程,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第2步:学生试做。

找一名同学上黑板板演,然后板演同学说思路。(师板竖式)

这时我会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他是先用几来除以6的?

学生会回答出:先用5除以6的。

我会接着问:百位上的5除以6不够除怎么办?

学生可能会说:用57除以6。

我会相机引导:57除以6,够不够除?等于几?商9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十位)为什么写在十位的上面?引导学生说出:因为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所以商9写在十位的上面对不对?

[此环节的设计条理清楚,环环相扣,不但使学生知道了怎么做,而且明确了为什么要这样做,通过多种形式的表述真正理解了知识,进而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能力。]

然后找同学完整地说思路。即: 576÷6

576除以6,先用5除以6不够除,用57除以6等于9,商9写在7的上面,6乘9等于54,57减54等于3,6落下来合成36,用36除以6等于6,商6写在6的上面,6乘6等于36,36减36等于0。所以576÷6=96 [通过各种方式练习说思路,能够在训练学生逻辑思维、加深印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第3步:小练

在此随即出示小练

432÷6 824÷4 300÷7 724÷9

对照 改正错误

[国小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往往是通过运用完成的,在此安排小练,夯实所学新知,有助于学生技能的形成。]

接着进入第四个层次:验算

在这个层次中,我将分为2小步进行:验算没有佘数的除法;验算有佘数的除法。

第1步:验算没有佘数的除法

小练完成后我会指着题4326÷6问:同学们,我们在做题的时候,怎么来

检验一下题做的对不对呢?学生可能回答:验算。

手指例题问:那这道题应该怎么验算?

学生试着验算并引导学生说出:要检查除法算得对不对,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看结果和被除数是否相等的方法来验算。

然后老师板演验算的格式(师板),并让学生验算小练的前两道题。

432÷6 824÷4

b、验算有余数的除法。

紧接着出示一道有余数的除法300÷7(师板横、竖式)

让学生试做并说完思路后,问这四道题有什么不同之处?引导学生说出。

前两道题没有余数,后两道题有余数。

那么有余数的除法怎么验算呢?

引导学生说出:要检查有余数的除法算得对不对,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

再加上余数看结果和被除数是否相等的方法来验算。(师板验算式)

第五个层次:比较、归纳

这时候我会指着题说:我们在做这些题的时候,都是从哪一位算起的?

(最高位)够不够除?不够除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出最高位不够除,看被除数的前两位。

(师指准备题)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笔算除法,跟这节课学习的知识有什么不同之处?

引导学生说出,以前学的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的笔算除法。

现在学的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师板: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

[ 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比较过程中经历、探索、发现和归纳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这个过程能够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三、综合练习

1、竖式计算并验算

389÷9 872÷4 902÷6 618÷3

2、解决问题

(1)同学们做了294朵花,每6朵扎成一束可以扎多少束?

(2)商店运一批大米,共142袋,一次最多运8袋,至少要运多少次?

[综合练习的设计体现了习题设计的层次性,也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四、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总结除法的验算方法。

说课稿 篇8

我上课的内容是PEP英语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A Let’s learn .本部分主要学习数字1—10的英语表达法和练习数字1—10的指令活动。由于在A部分的Let’s talk中涉及了询问年龄,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根据实际情况和意愿表达年龄,我就把数字的教学安排在第一课时,这种教学设计也是源于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的教学目标为能听说,认读1—10的数字,能听懂所学的关于数字的指示语,并能按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本课的重点是单词学习,数字1—10。本课的难点为Show me 1 and 2,这样的指令中的两个数字连用,这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操练由易到难来巩固加深印象。情感目标为学生通过在任务活动中充分交流获取对方信息,促进了解,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我授课的班级为304班,学生大多没有英语基础但他们活泼好动,爱表现且思维敏捷。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处于记忆的黄金年龄段,我们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延伸和补充,能使学生更好的运用所学语言来做事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预计大多数学生能够在一节课的时间内掌握这10个数字。因此我补充了一个课外内容,即让学生在全班范围内进行简单的问答来填写信息卡,了解班上同学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电话号码等。本课提前了解年龄的表达法,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内容来做铺垫。本节课将采用游戏法,直观法,任务型教学法,听说法等来进行教学。学生将通过听、说、玩,用英语做事情来学习并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第一步,热身活动。

学生共同完成第一单元A部分的Let’s do .旨在巩固以show me … 开头的指令,活跃课堂气氛。

第二步,由show me your ruler 过渡到老师发指令Show me a finger .再过渡到one finger,one到ten的十个数字并认读,操练。由单个数字的.操练过渡到两个数字的操练。由于让学生同时说出两个数字或对两个数字,同时作出反应是难点,因此我由最简单的数字开始训练,如1and1 ,2and2 ,show me 1and2 , show me 2 and 7 。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第三步,游戏finger—guessing game 让学生在玩游戏过程中巩固数字加深印象。预计通过这种方式,难点可被突破。

第四步,完成学生信息表。学生通过在班上用英语对同学进行提问来了解同学的基本信息。内容涉及到姓名,年龄,电话号码,QQ号等与数字相关的信息。在此要涉及下节课的内容:即用英语询问年龄,并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并降低难度。学生完成信息卡的活动是一个任务活动,做这个任务有一定的难度,但这确是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完成的任务,在此活动中学生可以了解同班同学的信息,增进了解,促进团结。

第五步,在全班展示,同学之间互评,选出访问的信息量最大,内容最完整最准确的信息表。

教学评价

通过各种口头语言评价,小组竞赛评价,个人表现奖励等方式来评价学生。

板书设计

由标题,单词,10个数字的拼写,句子How old are you ?的板书,学生信息表三部分组成。

标签: 说课稿 模板 汇总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yanyuguan.com/fanwen/shuokegao/eg9lg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