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言语馆 >

范文 >读后感 >

六年级学生读《奋发向上 崇德向善》有感

六年级学生读《奋发向上 崇德向善》有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年级学生读《奋发向上 崇德向善》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六年级学生读《奋发向上 崇德向善》有感

六年级学生读《奋发向上 崇德向善》有感1

从这册书中,我知道了——人间还是有真情的。书中的两幅画面,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新疆的阿尼帕夫妇,不怕自己生活艰苦,把10个不同民族的孤儿收养回家,再加上自己的9个孩子,总共有19个孩子。但他们两个并没有因为经济原因撒手不顾,而是想尽一切办法去改善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19个孩子也爱他们的家庭,正如亲生的孩子所说:“我们都是父母疼爱的。”收养的所说:“不是亲生胜似亲生。”

高岭村不像上一幅画面穷苦,但那种互帮互助的情还是存在的。它由于历史原因,被一分为二,一半属于新田,一半属于桂阳。但是,虽然地理位置不同,心可是一起的。像书中的建大桥,虽然所有资金都死新田出,但桂阳却主动将自己的木材用于建桥。桥建完之后,为铭记友谊,这座桥被命名为“新桂友谊桥”。之后的建大楼,与村民的互帮互助,都体现了两村村民的友谊十分深。于是,村头的柏树,便成了一个象征两村人民友谊的标志。

但是,现今的'社会里,真情却在哪里呢?每次上网查看新闻时,总会有一两个标题上告诉我们谁被骗走谁被杀。难道真情在社会中真的不见了吗?

当然不是。因为有时候上网,还是能看见几个标题,宣扬着谁谁谁去看望孤寡老人,帮助别人的正能量,但是,这些标题只占总标题数量的多少呢?所以说,社会上有许多人是不会发扬真情的。

照今天的理论来说,你要是走到大街上去随便对某个人说:“你需要帮助吗?”那么那个人极有可能不屑一顾,甚至还会口出污秽。在当今来说,这样四处帮助人的,大概只有小孩和老人会接纳,其他人都不会接纳。

我真心地希望,社会上能多一点像阿尼帕夫妇的人,多一点像高岭村村民一样的人,让正能量在社会里扎根,并且茁壮成长,结出善良、美好的果实,传播到各个地方,让人间真的充满了真情。

六年级学生读《奋发向上 崇德向善》有感2

翻开这本记录了美德事迹的书,我认识了一心为他人服务的水电工徐虎,“诚信鸡蛋哥”任庆河,美丽的格桑花洪波,而最令我感动的是那位蹬了一辈子三轮车的老人——白礼芳。

一位普通的老人,在74岁那可以安享晚年的年纪却还没日没夜地蹬着三轮车,挣着微薄的血汗钱,只为了以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没钱读书的贫困孩子上得起学。一年四季,365天,他从没舍得歇过一天。严酷的烈日下,他因过度劳累在三轮车上昏倒过;刺骨的北风中,他因雪天路滑在水沟里摔到过;他更是在高烧到39度时仍在蹬车……一位老人是如何咬牙坚持下这一切的呀!

老人为了资助贫困学生把自家房子卖了,在火车站旁开了个仅7平方米的小售亭却又因车站整顿而被拆除了,老人真的老了,已经蹬不动车了,只得在那年寒冬中蜷缩在车站边的自行车棚里给人家看了3个月的自行车 !一角,两角……老人足足存了500元钱。当他蹬着车,在大雪纷飞的季节里来到天津耀华中学时,他的头发、胡子已经全白了,身上也早已被冰凉的雪水浸透,他向学校的老师递上那重如千斤的500元钱,用苍老的声音说道:“我干不动了,以后可能不能再捐了,这是我的最后一笔钱……”在场的老师们一个个无不辛酸落泪。

终于,20xx年9月23日,这位操劳了一生的老人静静地走了,享年93岁。有人统计过,74岁后的老人靠一脚一脚蹬三轮车挣下了35万元!如果老人每蹬一公里三轮挣5角钱,那么,老人相当于蹬了绕地球赤道18周的路程!

了解了这位老人的事迹,我终于明白,什么叫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老人就像那绵绵的'春雨,滋润着世间万物;老人就像那肥沃的泥土,让花草树木茁长生长;老人就像那明媚的太阳,将温暖洒向人间。老人走了吗?没有,他的精神还在!其实,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人:民警、老师、志愿者……他们默默付出,但从不求回报,他们与白礼芳老人一样,为这个社会做出贡献,他们将无私地传承着这种奉献精神!

评语:小作者用包含深情的笔墨,娓娓道来一个感人的故事:13岁高龄老人用脚踏车挣来的血汗钱,无偿自助贫困孩子上学。在故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做人的价值,最后的结尾,作者点出老人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传承。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yanyuguan.com/fanwen/duhougan/lon8o6.html